晉江首家麻醉門診開診 術前麻醉評估成醫患共識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2019年05月22日 11:31:06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5月22日電 (效禮 建水)21日,晉江市醫院麻醉門診掛牌開診,這也是晉江首家開設麻醉門診的醫院。

晉江市醫院開設麻醉門診,圖為麻醉師為患者提供術前麻醉評估

  在晉江市醫院門診大樓一樓,該院麻醉科林建水副主任醫師正為患者提供術前麻醉諮詢服務。「您有沒有心臟病、高血壓、腦血管之類的疾病?有;有吸菸嗎?有,我建議您麻醉前2-4周停止吸菸,以減少氣道高反應性和圍術期肺部併發症;同時,麻醉前您6小時禁食,4小時禁飲,原因是麻醉開始時和結束時,若有嘔吐會嗆到氣管(誤吸),造成吸入性肺炎」。

  林建水介紹,他做的這套程序叫「術前麻醉評估」,即在患者接受手術之前,由麻醉科醫生根據其的過去病史、檢查結果以及所接受的藥治療物,配合所需要接受的手術方式,決定患者是否需要做進一步檢查、現有治療是否需要調整、是否有必要請其他專科的醫生會診,以及對其最適合的麻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在手術過程中麻醉的風險程度。

  其表示,到傳統醫院做手術,患者一般需提前住院做各種檢查和術前評估,這不僅延長住院時間病人也因提前住院增加焦慮情緒,同時術前院內感染的機率也升高。晉江市醫院不斷探索醫療服務創新,倡導舒適化醫療,現今開設了麻醉門診,讓患者無需入院,便可於術前在麻醉門診進行麻醉評估、諮詢和準備,完善相關術前檢查。

  晉江市衛健局相關人士表示,好的手術功勞一半該歸麻醉醫生,正是因為有了麻醉醫生的保駕護航,外科手術在近一個世紀以來才得以突飛猛進地發展,外科醫生才得以在手術臺上從容不迫地進行各種操作,病人才得以平穩度過手術最危險的階段,以往談到做胃鏡,大家的普遍反映都是說太難受了,再也不想做了。但,自從麻醉師介入後,再做胃鏡大家就不會那麼痛苦了,小睡一會,檢查就做完了;再有,就有無痛分娩,這些都是麻醉師在背後的辛苦付出。正是因為麻醉醫生對鎮痛工作的積極參與,無疼分娩無疼胃鏡等操作檢查才得以廣泛開展,無數病人在診療過程中的巨大痛苦才得以緩解。

  資料顯示,相較於其他科室醫師,麻醉醫師被稱為「手術臺上的幕後英雄」,一臺成功的手術離不開麻醉醫護們的努力。無數的案例表明,麻醉醫生除了在手術開始前為病人作麻醉前評估及施行麻醉外,在外科醫師進行手術的同時,還負責維持病人在麻醉狀態中的基本生命功能,如心跳、呼吸、血液循環及氧氣輸送等;另外,還須注意病人的麻醉深度是否適中、預防及緊急處理麻醉中可能出現的異常,以免發生併發症及嚴重的後遺症。手術結束,病人安全地完全脫離麻醉狀態,麻醉醫師還會根據病情對病人進行數次的回訪觀察,對需要的病人進行術後鎮痛,讓患者無疼舒適安全地恢復。

  為此,原國家衛計委辦公廳曾發出關於醫療機構麻醉科門診和護理單元設置管理工作的通知,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設置麻醉科門診,讓病人和麻醉醫師有了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將麻醉手術風險評估前移,為人民群眾提供全周期、全方位衛生與健康服務,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

  2018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印發加強和完善麻醉醫療服務意見的通知》及《政策解讀》,為麻醉科建設提出指導性意見,麻醉醫生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竭盡全力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診療環境,讓患者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接受診斷和治療,並且能在診療操作後舒適、無痛地康復。讓整個醫療過程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滿人文關懷。(完)

相關焦點

  • 【資訊】山西醫大一院麻醉評估諮詢門診開診
    【資訊】山西醫大一院麻醉評估諮詢門診開診 2018-12-10 16: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贛醫一附院麻醉術前評估諮詢門診開診
    ,贛醫一附院麻醉術前評估諮詢門診正式開診。麻醉門診的設立,不僅是麻醉醫生從幕後走到臺前的重要一步,同時,也能為病友提供更安全、舒適的無痛診療服務。  麻醉術前評估諮詢門診根據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根據病友的現病史、既往史、體格檢查、化驗和輔助檢查(如心電圖、超聲心動、胸片等)結果,對病友耐受麻醉的情況進行評估(給出ASA評分),並向他們介紹不同手術可能採取的不同麻醉方式,讓病友充分了解麻醉,以減輕因擔心麻醉顧慮而出現的焦慮不安情緒;評估病友的主要問題,提醒手術中負責麻醉的醫生應該注意的事項;對於化驗和輔助檢查不全的病友,針對其具體疾病要求進一步做相關檢查
  • 乾貨丨兒外科手術患者的麻醉前評估
    術前了解患兒特殊的病理生理狀態以及對麻醉過程產生的影響,儘可能地早發現、早幹預,可能改善小兒麻醉的結局。大多數成人的術前評估可應用於小兒,同樣需要有詳盡的病史和體格檢查資料,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檢查。然而,有一些特殊情況的患兒需要進一步評估。實施麻醉和手術前必須充分關注患兒獨特的生理特徵。通常情況下,嬰幼兒心肺儲備比成人差,更容易出現發紺、心動過緩和心臟驟停,需引起麻醉醫師的足夠重視。
  • 麻醉就是「打一針」?專家指出:舒適化醫療才是新趨勢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11月21日上午,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麻醉與神經科學分論壇暨中大醫院麻醉科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在南京舉行。如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使用的新型的麻醉藥物以及最新麻醉管理方法,使麻醉安全有了保障,讓患者在麻醉後恢復更快,同時患者家屬的理念也發生明顯轉變,大家都希望老人能過一個有質量、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合理處理麻醉術前、術中、術後各種突發情況,是保證高齡患者健康的首要措施。
  • 【新聞速遞】更充分的準備,更安全的體驗:我院建立術前麻醉評估...
    原創 上海市胸科醫院 上海市胸科醫院術前麻醉評估中心我院麻醉醫生正在進行麻醉風險評估告知
  • 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 無痛、安全、舒適為患者首選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11月21日上午,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麻醉與神經科學分論壇暨中大醫院麻醉科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在南京舉行。如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使用的新型的麻醉藥物以及最新麻醉管理方法,使麻醉安全有了保障,讓患者在麻醉後恢復更快,同時患者家屬的理念也發生明顯轉變,大家都希望老人能過一個有質量、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合理處理麻醉術前、術中、術後各種突發情況,是保證高齡患者健康的首要措施。
  • 麻醉真是「打一針、睡一覺」那麼簡單嗎?無痛、安全、舒適為患者首選
    交匯點訊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麻醉不止「打一針」那麼簡單。11月21日上午,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麻醉與神經科學分論壇暨中大醫院麻醉科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在南京舉行。論壇主席、中大醫院麻醉科主任孫杰指出,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舒適化醫療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痛、安全、舒適成為患者的首選。
  • 長期吸菸患者面臨更高的麻醉風險
    長期吸菸不僅會導致多器官損害,其麻醉風險也更高。有數據顯示,吸菸超過30年的患者,全麻風險比非吸菸者高5~6倍。圍術期醫生尤其是麻醉醫生要特別關注此類患者,不僅要做好圍術期的應對策略,還應大力宣傳戒菸,實現醫者的人文關懷。
  • 全身麻醉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動物實驗現隱憂 在麻醉技術誕生之前,哪怕是闌尾炎這樣簡單的手術,在當時都不啻於以命相搏。時至今日,麻醉帶來的益處早已獲醫患雙方所公認,而手術亦成為一種常規治療手段。麻醉為診療帶來的優勢使其愈加廣泛地應用於嬰兒及學齡前兒童,與此同時,麻醉的安全性也越來越成為麻醉醫生、政府及公眾所關注的問題。 早在20多年前,研究者便開始注意到全身麻醉藥對神經結構和神經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發現,懷孕大鼠長期連續暴露於亞臨床劑量的氟烷時,其幼鼠的中樞神經系統會有發育延遲的現象。
  • 馮豔:圍術期評估隨訪與日間手術
    規範化圍術期麻醉評估和隨訪可以對患者進行閉環管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醫療安全。 3. 在日間手術模式下,麻醉醫生大有可為!與兄弟科室合作共贏、協作發展是成功開展日間手術模式的必要條件。
  • 麻醉醫師相關的神經系統檢查:評估麻醉誘導、維持和甦醒期間的覺醒...
    眼腦反射能夠通過將患者頭部由右向左轉動來評估,如眼睛的運動方向與頭部的運動方向相反,則表明眼腦反射存在。未接受麻醉、無神經缺陷的清醒患者,因眼球隨意運動的掩蓋使眼腦反射無法引出。麻醉誘導後患者眼睛固定於中線,眼腦反射消失。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麻醉中眼腦反射的缺失提示腦幹功能失調,但對於神經系統完好的清醒患者,眼腦反射的缺失則是正常的。
  • 指南學習之《成人嗜鉻細胞瘤手術麻醉管理專家共識》
    3.術前準備是否充分的評估術前準備充分的標準如下:(1)血壓和心率達標,有體位性低血壓;一般認為,坐位血壓應低於120/80 mmHg,立位收縮壓高於90 mmHg;坐位心率為60~70次/min,立位心率為70~80次/min;可根據患者的年齡及合併的基礎疾病做出適當調整;(2)術前1周心電圖無ST-T段改變,室性期前收縮<1次/5min;
  • 氣道狹窄患者的圍術期麻醉管理
    (5)根據麻醉前的氣道評估將困難氣道分為已預料的困難氣道和未預料的困難氣道。2、重點及難點本例患者經術前評估,患者不存在明顯的上呼吸道梗阻或聲門暴露困難的問題,認為能夠耐受快速序貫誘導,當然應儘可能縮短從患者意識消失到人工氣道建立所需要的時間,時間越短,患者越安全。
  • 麻醉前沒禁食,貓咪因此死亡,手術前禁食關乎性命
    大家認為「貓咪麻醉前要斷水斷食」只是因為怕屎尿流出來弄髒嗎?其實不是的麻醉之前是否斷水斷食關係到貓咪的生命!邱女士讓當場淚崩對質的時候數次哽咽責問麻醉前為什麼不確認貓咪身體狀況為什麼沒有告訴主人?「我好心想要救別的貓……結果卻害死了Dolly!」
  • 圍麻醉期突發心肌缺血與急性心肌梗死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因此,術前檢查中,應仔細評估患者該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②主動脈舒張壓降低:當失血過多、麻醉過深等因素導致血壓過低時,主動脈舒張壓降低可引起心肌灌流不足、缺血,伴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患者尤為明顯。③低血壓、主動脈瓣關閉不全。④心率增快:麻醉過淺、血容量不足,導致心肌灌流量減少,從而引起心肌缺血。
  • 麻醉是怎麼回事
    說到麻醉,很多人都覺得並不陌生。但他們還是會有麻醉會使人變笨、麻醉會影響健康等錯誤認識。說到底,還是因為對麻醉不夠了解。那麼,麻醉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如何達到「麻醉」目的的呢?首先,我們應明確:麻醉是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
  • 內鏡檢查和治療的麻醉管理
    實驗室檢查診療計劃:患者擬在全身麻醉下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手術當天入院),手術時間大約需要2 h。內鏡醫生告知,患者心臟有問題。麻醉醫生追問病史,得知患者2個月前因「頭暈一周」於外院治療,既往有冠心病、心房顫動病史。
  • 什麼情況下需要選擇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會疼嗎?一文全知道
    甚至有人經常會問到需不需要全身麻醉,聽聽專家怎麼說。局部麻醉也稱部位麻醉,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狀態下,將局麻藥應用於身體局部,使身體局部失去知覺。而全身麻醉是將麻醉藥經呼吸道吸入或注射體內,表現為神志消失、 全身疼覺喪失、遺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鬆弛等睡眠狀態。
  • 麻醉就是「打一針讓你睡一覺」?關於麻醉的十大誤解一一解密
    麻醉就是讓你睡一覺?事實是,為了讓你睡好至少要準備數十小時……現實中,許多人對醫學麻醉都有各種誤解。3月25日至29日是第三屆「中國麻醉周」,記者近日走進解放軍第九六零醫院中心院區麻醉科,體驗麻醉醫生的工作,深度解密麻醉室的那些事。誤解一:麻醉醫生都「話癆」鏡頭:病人正在病房休息,穿綠色大褂的麻醉師進來,「身體怎麼樣?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 中國老年患者圍術期麻醉管理指導意見(2017)
    >  老年患者術前訪視與評估是實施麻醉手術前至關重要的一環,其目的是客觀評價老年患者對麻醉手術的耐受力及其風險,同時對患者的術前準備提出建議,包括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查、調整用藥方案、功能鍛鍊甚至延遲手術麻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提高患者對麻醉手術的耐受力,降低圍術期併發症和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