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麻醉,很多人都覺得並不陌生。但他們還是會有麻醉會使人變笨、麻醉會影響健康等錯誤認識。說到底,還是因為對麻醉不夠了解。那麼,麻醉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如何達到「麻醉」目的的呢?
首先,我們應明確:麻醉是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那麻醉是如何作用的呢?以吸入式麻醉為例,揮發性麻醉藥或麻醉氣體經呼吸道進入肺泡,使肺泡中吸入麻醉藥的分壓上升,在分壓差的驅動下,吸入麻醉藥以彌散的方式跨過肺泡膜進入血液循環,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後產生麻醉作用。
多數人的印象中,麻醉似乎只是用於手術,是為了消除患者手術時的疼痛,為手術創造良好條件。事實上,現代麻醉已經走出手術室,參與多種疾病的治療,如疼痛、癲癇、頑固性失眠等。麻醉醫生的工作也不只是術前打一針麻藥那麼簡單。首先,麻醉前,醫生需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病史、禁忌、麻醉部位等進行綜合評估,選擇合適的藥物、制定麻醉方案,同時還需考慮到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並想好應對方案。術中需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監控,確保患者無痛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後還會對患者進行連續監測,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及時處理意外,直至患者痊癒出院。
當然,一臺手術要想成功完成,需要的不只是醫護的專業,還需患者的配合。麻醉前後,患者需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放鬆的心情。 臨床經驗表明,緊張的心情不利於睡眠,大概率還會導致患者失眠。失眠不僅會使患者血壓升高,還會造成食慾不佳。對於手術來說,影響並不好。因此,患者術前需保持輕鬆的心情,保證充足的睡眠。
2.聽從醫囑。醫囑是醫生根據病情和治療的需要對患者在飲食、用藥、化驗等方面的指示。醫囑的缺乏或患者不遵從醫囑,都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導致手術出現意外。因此,患者應認真聽從醫囑。
3.聽從護士的安排。手術前,護士會告訴患者手術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如:手術前,患者需空腹;若患者有假牙,要將假牙暫時取掉;貴重物品不要帶進手術室,可將其放在家屬手中,避免丟失;手術過程中,患者應穿規定的鞋子,戴好手術帽。這些注意事項,患者應認真遵守,避免出現意外情況,加重患者病情。
4.手術進行中,患者應保持安靜。有的手術會採用局部麻醉的方式,也就是說,手術過程中患者意識是清醒的。因此,為避免手術出現意外,患者在術中應保持安靜,閉目休息。儘量避免與醫護人員閒聊,以免分散醫護人員的注意力。另外,在聽到醫護人員談論病情時,患者不要過度猜想,儘量保持平和的心態。
前面提到,患者術前需禁食或保持空腹狀態。具體原因如下:首先,如果患者沒有禁食,術後嘔吐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同時,患者可能攝入與藥物作用相反的食物,進而增加患者的不適感。其次,人體在注射麻醉劑之後,藥物作用會降低人體內器官與器官之間的保護作用。以咳嗽為例,正常狀況下患者咳嗽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注射麻醉劑後,咳嗽就有可能導致胃裡的一些物質如胃酸、食物殘渣流入其他部位,嚴重的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呼吸衰竭。因此,為了避免出現這些危害,患者應聽從醫囑,做到術前禁食。最後,術前禁食不僅限於全麻手術,即使是局麻手術也需禁食。這是因為,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意外狀況,可能需要臨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為避免意外,患者麻醉前需禁食。
總之,現代麻醉所使用的藥物和劑量都有專業醫生嚴格把控,從手術前到治癒出院還有麻醉醫生全程監控,所以麻醉手術是較為安全的。患者應重視麻醉,遵從醫囑,積極配合醫護工作,以便手術順利進行,而不是盲目拒絕麻醉,耽誤治療。
文/龍文平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