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作者:青松向陽,36氪經授權發布。
文/青松 向陽
編輯/水笙
比特大陸曾被稱為虛擬貨幣世界「巨無霸」,是全球最大礦機生產商。但圍繞掌教之爭,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吳忌寒、詹克團,用一場升級的內鬥,將比特大陸推上了風口浪尖。
5月8日上午11時,北京市海澱區政務服務中心二樓,52號窗口前,比特大陸創始人之一詹克團正在領取公司營業執照時,數十位不明身份人士出現在現場,從工商行政人員手中強行拿走了營業執照。
財經網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這群不明身份的人由比特大陸公司另一位創始人吳忌寒的高中同學、比特大陸現任CFO劉路遙現場指揮。
爭奪營業執照現場,圖源財新網
財新記者在現場記錄下了這場爭端:
「根據北京海澱區司法局的決定,目前是要向公司的登記法定代表人發放營業執照,並要掀起繳回(此前的)營業執照。」海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剛剛讀完通告,要把營業執照交到詹克團手中時,比特大陸方面人士突然將營業執照一把奪走。
「營業執照屬於公司財產,怎麼能交給個人!」財新網報導指出,在現場,劉路遙這麼說道。
由此,這場發端於2018年底、圍繞比特大陸法定代表人選、核心人物為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吳忌寒與詹克團的內鬥被推向高潮。
這場風波也在持續發酵。5月9日,有媒體報導稱,一位剛剛從比特大陸離職的人表示,比特大陸員工正在和一家位於重慶的新公司重慶矽原大陸科技有限公司重新籤訂勞動合同,HR稱他們可以保留北京比特大陸的司齡。
據Pingwest品玩報導,重慶矽原大陸成立2020年3月24日,是BitmaintechPte.ltd的全資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劉路遙。
而早在4月28日,比特大陸宣布,螞蟻礦機官方商場的收款帳號已經變更為重慶矽原大陸科技有限公司。
劉路遙為重慶矽原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圖源企查查
在雙方不遺餘力爭奪營業執照的背後,實為比特大陸的控制權之爭。
吳忌寒與詹克團,在這場權力之爭中更是展現出了水火不容的一面。內鬥背後,比特大陸本就波折的上市路,也被打上了問號。
早在2018年9月,比特大陸就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書,最終上市未果。
但在2019年10月,有媒體報導稱,比特大陸再次向美國證券交易所委員會(SEC)秘密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於2020年初上市,保薦人為德意志銀行。
不過截止目前,並未有關於上市的進一步消息曝出,而這場內鬥升級之後,可以預見,比特大陸的上市之路或許依然遙遙無期。
在進一步了解這場內鬥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吳忌寒、詹克團與劉路遙,他們分別在比特大陸承擔著怎樣的角色。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吳忌寒畢業於北京大學,創建比特大陸之前,他曾在一家風投公司擔任分析師和投資經理。2011年,其偶然接觸到比特幣,並成為bitcoin talk中文版版主,是國內首個將中本聰比特幣白皮書翻譯成中文的人。
詹克團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從事集成電路設計工作,深耕晶片行業。
至於這場權力之爭的邊緣人物劉路遙,其是吳忌寒的高中和大學同學,由吳忌寒邀請加入比特大陸擔任CFO,負責公司上市相關工作。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之前,吳忌寒擔任比特大陸執行董事兼法人代表,詹克團擔任公司董事兼經理。
但在2019年11月5日,詹克團不再擔任公司經理一職,轉而由吳忌寒擔任這一職務。從工商變更信息來看,在此之後,詹克團便不再擔任比特大陸任何職務。
再到今年1月,劉路遙新增為比特大陸總經理,吳忌寒則繼續擔任公司執行董事。
在這些變動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比特大陸法定代表人的變動極其頻繁。這也是此次營業執照爭奪戰中的焦點問題之一。
2019年10月28日,比特大陸法定代表人由詹克團變更為吳忌寒;今年1月2日,再由吳忌寒變更為劉路遙;但到5月8日,這一人選再次由劉路遙變更為詹克團。
比特大陸工商變更信息,圖源企查查
事實上,在劉路遙搶奪公司營業執照之前,詹克團早已於2019年10月份被「逐出」比特大陸。
微博認證為「香港比特大陸」的主體5月8日發布公告稱,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比特」)為外商獨資企業,唯一股東為註冊於中國香港的Bitmain Technologies Limited(以下簡稱「香港比特」)。
公告指出,2019年10月28日,「北京比特」的唯一股東「香港比特」做出股東決定,免去詹克團的執行董事職務。以及法定代表人資格,隨後,「北京比特」與詹克團解除了勞務合同。
比特大陸官方聲明,圖源「香港比特大陸」微博
也就是說,目前詹克團在比特大陸並不擔任任何職務。
那為何是詹克團領取公司營業執照?企查查顯示詹克團目前是比特大陸的法定代表人又是怎麼回事?
原因在於,被「逐出」這半年,詹克團一直在嘗試回歸,如果不是劉路遙橫插一手,拿到新的營業執照後,詹克團將重新成為比特大陸的執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
鳳凰科技報導指出,過去的這半年,詹克團在海外以及國內不斷向當地法院及工商部門提出訴訟和行政複議,試圖重掌比特大陸。
詹克團,圖源其個人微博
北京司法局發布的行政複議書顯示,2019年11月7日,申請人詹克團不服被申請人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於2019年10月28日作出的變更登記行為,向海澱區人民政府申請行政複議,要求撤銷被申請人作出的準予變更北京比特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登記事項的行政行為。
海澱區人民政府查證後,北京司法局決定,北京比特大陸法人代表的兩次變更登記行為(2019年10月28日北京比特大陸法人代表從詹克團變更為吳忌寒,2019年1月2日北京比特大陸法人代表從吳忌寒變更為劉路遙)均被撤銷,北京比特大陸公司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狀態應恢復至2019年10月28日之前。
天眼查數據顯示,10月28日之前,詹克團正是比特大陸的法定代表人。
但劉路遙與吳忌寒顯然不接受這一結果,這也是他們搶奪營業執照的直接原因。
在一份網上流傳的比特大陸員工群的聊天記錄中,吳忌寒昨日回應詹克團的回歸宣言,態度強硬、言辭激烈,「過去3年裡,所有人有目共睹的是,老詹雖然是作為創始人令人尊重,但是他摧毀了公司的上升勢頭,毀滅了公司數十億美金的價值。」吳忌寒這麼說道。
不僅如此,在這份聊天記錄裡,「大家不要相信他的鬼話」、「不要慫,就是幹」這樣的回應也從吳忌寒的口中說出。
吳忌寒在員工群中的回覆,圖源網絡
比特大陸官方也在微博回應稱,市場監管部門公示登記顯示詹克團為比特大陸法定代表人為登記錯誤,且嚴重違反《公司法》規定,劉路遙為公司現行唯一合法有效的法定代表人。
「詹克團不在本公司擔任任何職務,也未經本公司授權,無權領取本公司營業執照。相反,只有經本公司釋放授權人士才有權領取。公司有義務保護公司重要資產不受未經公司合法授權的無關人等的侵犯。」比特大陸如此回應外界傳聞。
這起事件的發生也意味著,詹克團重回比特大陸之路困難重重。
比特大陸內鬥的主角,是吳忌寒與詹克團這兩位聯席創始人。
財新網曾報導指出,吳忌寒畢業於北大經濟學院,對數字貨幣有理想有理念、擅市場營銷,詹克團則曾任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發工程,是比特大陸的「技術之腦」。二人一個管市場、財務和上市,一個負責技術研發和生產,有互補之妙。
從比特大陸前期的發展來看,這二人的配合頗有成效。
比特大陸在2018年公布的招股書顯示,其收益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至2017年25.1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28.2%,並由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2.75億美元,增長至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28.46億美元,同比增長率為936.6%。
天眼查數據也顯示,2017年8月、2018年7月、2018年8月,比特大陸分別完成5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2.9億美元的B輪融資以及4.4億美元的B+輪融資,發展勢頭良好。
比特大陸融資歷程,圖源天眼查
2018年9月,比特大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尋求上市。
但僅僅兩個月後,吳、詹二人的矛盾開始激化,並演變成一場場破朔迷離的權利之爭。
吳、詹二人的主要分歧,集中在比特大陸未來的戰略與布局方向上。
一位接近比特大陸的人士告訴全天候科技,吳忌寒非常鍾情於區塊鏈的發展,希望能帶領比特大陸向區塊鏈行業發展,但詹克團卻不太願意去做BCH或區塊鏈,他更希望將比特大陸轉型成為一家人工智慧領域的巨頭。
分歧之下,二人分別重金投入到各自看好的領域,但這些投入並沒有在短期內給比特大陸帶來回報。
2018年下半年,加密貨幣暴跌,比特大陸業績也急轉直下,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比特大陸虧損約5億美元。
從2018年11月開始,比特大陸展開了一系列人事調整。
當年11月7日,除吳忌寒與詹克團之外,此前擔任董事的趙肇豐、葛越晟、周峰等人悉數退出董事會,此前擔任監事的胡一說也退出監事會。
在這次調整中,企業法人詹克團由此前兼任董事長和經理,變更為兼任執行董事和經理,吳忌寒則由董事變更為監事。
吳忌寒,圖源網易科技
同年12月17日,比特大陸爆發「1217風波」。這天,比特大陸召開高管大會,宣布詹克團擔任公司董事長,王海超擔任公司CEO,吳忌寒則卸任一切職務。
關於吳忌寒退出的原因,外界普遍認為是比特大陸主導的BCH(從比特幣中分叉出來的新幣種)硬分叉導致BCH大幅貶值,且比特大陸持有大量BCH資產,這直接導致比特大陸上市遇阻。
但也有接近吳忌寒的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吳忌寒對比特大陸很有感情,離開是因為詹克團將吳忌寒從核心業務中架空了。
出走比特大陸後,吳忌寒攜部分核心人員成立新創業公司Matrixoort,主要聚焦區塊鏈相關業務,包括數字貨幣交易所、礦池等。
這次事件之後,據界面新聞報導,很多比特大陸的員工都認為吳忌寒與詹克團的矛盾已經徹底解決,「和平分家」之後,二人也約定互不幹涉對方的公司。
但沒人想到,吳忌寒正在謀劃一場更大的「政變」。
2019年,比特大陸的現金流支柱礦機業務開始出現頹勢。
一位前比特大陸員工告訴界面新聞,公司主打的螞蟻礦機價格本就比競爭對手高出不少,加上遭遇幣圈寒冬,囤的很多機器都賣不出去。「頂峰時期螞蟻礦機市場份額達到70%,現在不知道有沒有50%,而神馬礦機市場份額上升很快,現在已經佔到40%。」上述人士表示,競爭對手也在不斷蠶食比特大陸礦機的市場份額。
2019年10月29日,吳忌寒殺回比特大陸,上演絕地「翻盤秀」,吳忌寒向員工發布內部信,稱解除董事長詹克團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即刻生效」。
「我必須回來拯救這家公司,在懸崖邊上把公司拉住。」當天召開的全員大會上,吳忌寒這這麼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被解除職務時,詹克團還在深圳的安博會上參展。直到11月7日,其才在朋友圈首次發聲,「比特大陸是我們的孩子,我會拼盡全力保護她!我會拿起法律武器,讓所有試圖傷害和利用比特大陸的陰謀不能得逞!」
但此時,詹克團已經陷入完全被動的局面。
吳忌寒回歸之後,先是開除比特大陸HR負責人(詹克團在2018年底引入的原華為HR),重新任命信任HR負責人索超,再是宣布全員加薪,以此籠絡人心。
不僅如此,吳忌寒正式回歸兩個月之後,比特大陸迎來了一輪裁員潮,詹克團此前主導的AI團隊是重災區。
據Odaily星球日報報導,比特大陸AI團隊在這次調整中從360人裁至100人左右,成都、武漢、上海和深圳的AI團隊近於團滅。
孤立無援的詹克團,就這樣被曾經的好兄弟,趕出了比特大陸。在多次嘗試回歸後,發生了5月8日營業執照被搶一事。
內鬥之外,比特大陸的上市進程屢屢受挫。
第一次申請上市是在2018年9月,比特大陸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已經在2019年3月26日過期失效,根據規則,比特大陸在遞交招股書後6個月內未進入上市聽證階段,上市申請自動失效。
再次提交上市申請是在2019年10月下旬,當時有媒體報導,比特大陸再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說明書,計劃於2020年年初完成上市,最多募資5億美元。但這次申請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進一步消息。
影響比特大陸上市未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區塊鏈行業陷入寒冬,數字貨幣行業不佳,直接影響了礦機產能。同時,陷入內鬥和裁員境地,也影響了外界對比特大陸的評價,比特大陸想要成功IPO困難重重。
港交所對礦機企業的態度也十分謹慎。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2019年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提到,「你過去通過A業務賺了幾十億美元,但突然說將來要做B業務,但還沒有任何業績。那我就覺得當初你拿來上市的A業務模式就沒有持續性了。那你還能(繼續)做這個業務,還能賺這個錢嗎?」
李小加沒有提到比特大陸,這段話卻完全反應了其現狀。比特大陸、嘉楠耘智等礦機生產商在經歷早期發展後,都試圖以AI業務布局轉型科技型公司,詹克團也曾提到,比特大陸的目標是實現「從礦機到AI,並從AI到區塊鏈」的商業閉環。
不過,從2016年布局AI以來,比特大陸該業務未有盈利能力。大量的投入但沒有換來收益。
形成對比的是,嘉楠耘智也曾兩次申請IPO。2018年,其曾經嘗試香港上市,但最終上市申請於11月無果而終。2019年10月29日,嘉楠耘智再次遞交了赴美上市招股書,最終成功上市。
不過,嘉楠耘智上市後的情況也不容易樂觀。根據其發布的2019年業績,全年淨虧損達到了1.49億美元。近期,美國做空機構Marcus Aurelius Value曾發布一份嘉楠耘智的做空報告。報告質疑嘉楠耘智持續經營能力以及分銷商造假。
一直以來,比特大陸都是最大的礦機生產商,嘉楠耘智只能屈居第二,但在IPO上,比特大陸卻慢了一步。
內憂外患之下,比特大陸轉型AI的夢想已經破滅,如今主營礦機業務也不容易樂觀,比特大陸還能守住第一的位置嗎?
幣圈從不缺魔幻的故事,比特大陸的這場鬧劇最終將如何收場,連線Insight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