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18日,甘孜縣人民醫院組織專家下鄉進行肝包蟲篩查及療效評估的巡回醫療工作。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唐瀟作為建立「國家肝包蟲防治項目」的一名醫生也參與其中。下一步,市二醫院的專家們還將為當地建立「肝包蟲防治中心」繼續提供技術支持。
據介紹,肝包蟲病病因是犬絛蟲寄生在狗的小腸內,隨糞便排出的蟲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蟲卵汙染的食物後,即被感染。本次篩查工作是將當地疾控中心初步篩查出來的肝包蟲病人進行複查,確定患者肝包蟲病灶的具體位置及病灶大小以及治療後患者(包括手術和保守治療)的效果評估。超聲檢查是肝包蟲篩查的首選檢查以及療效評估的重要手段,市二醫院的醫生在帶去醫療技術的同時,還要進行走訪,給當地群眾介紹包蟲病的相關知識等。
在大德鄉的走訪中,23歲的卓瑪(化名)7年前查出肝包蟲病。去年開始,卓瑪的視力開始下降,逐漸發展成視力模糊直至失明,之後通過CT檢查,醫生發現卓瑪的顱內有兩個包蟲病灶,找到了卓瑪雙目失明的原因,醫生建議馬上手術治療,但老父親因為醫生不能保證術後女兒的視力能完全恢復,拒絕了醫生手術治療的建議。
對於這樣的情況,醫療小分隊唐瀟立刻聯繫了在甘孜縣人民醫院的市二醫院神經外科醫生張新宇,把卓瑪一年前的頭部CT資料傳給他,同時,唐瀟用可攜式彩超機進行全腹超聲檢查,在女孩兒的肝臟發現了一個直徑約2cm的包蟲病灶,但相比顱腦的病灶,肝臟的小病灶短時間內並不會影響女孩兒的身體健康。隨後,張新宇醫生通過遠程會診與成都的市二醫院神經外科徐學君主任進行協商,初步判斷卓瑪的病情可以進行肝包蟲病灶清除手術,以防止因病情的進一步惡化從而危及生命。
在匯總了各方面專家意見後,在場的醫療隊在當地衛生院工作人員的翻譯下,開始跟卓瑪的父親進行溝通,希望能說服他帶著卓瑪進行積極地治療。通過專家們堅持不懈的溝通與交流,卓瑪父親接受了專家的建議,在場的縣醫院周院長也表示免除所有的檢查費用,在所有檢查結束後,會同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專家對女孩兒的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以制定下一步的診療方案。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