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讀一篇毛文集:187關於報紙和翻譯工作問題給何凱豐的信

2021-01-13 騰訊網

關於報紙和翻譯工作問題給何凱豐的信

(一九四二年九月十五日)

凱豐同志:

今日與博古[2]談了半天,報館工作有進步,可以希望由不完全的黨報變成完全的黨報。他向二百餘人作了報告,影響很好(據舒群[3]說),報館人員在討論改進中。談到各部門利用報紙做工作的事,我想還要討論一次,以促中央各部門同志的注意。各根據地當局也還未把報紙看作自己極重要武器,我想要寫一電報(或須用書記處名義),提出此種任務。整風完後,中央須設一個大的編譯部,把軍委編譯局併入,有二三十人工作,大批翻譯馬、恩、列、斯及蘇聯書籍,如再有力,則翻譯英、法、德古典書籍。我想亮平[4]在翻譯方面曾有功績,最好還是他主持編譯部,不知你意如何?不知他自己願幹否?為全黨著想,與其做地方工作,不如做翻譯工作,學個唐三藏[5]及魯迅[6],實是功德無量的。

羅邁[7]走後,中研院由你直接指導。

解放[8]第四版缺乏稿件,且偏於文藝,我已替舒群約了十幾個人幫助徵稿,艾、範、孫雪葦[9]及工、婦、青三委都在內。青委約的馮文彬[10],擬每月徵6,000——10,000字的青運稿件,不知能辦到否?

不愉快的事,過一會也就好了。

敬禮!

毛澤東

九月十五日

根據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毛澤東書信選集》刊印。

【注釋】

[1]何凱豐,又名何克全,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代理部長。

[2]博古,即秦邦憲,當時任解放日報社社長。

[3]舒群(一九一三——一九八九),黑龍江哈爾濱人。當時任《解放日報》刊副主編。

[4]亮平,即吳亮平(一九○八——一九八六),浙江奉化人。翻譯過恩格斯的《反杜林論》等書,曾在延安編輯《解放》周刊。

[5]唐三藏,即玄奘(約六○○——六六四),洛州偃師(今河南偃師)人。唐代高僧,佛經翻譯家。曾主持翻譯經、論七十餘部,共一千三百多卷。

[6]魯迅,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曾翻譯外國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著作多種,編為《魯迅譯文集》,共十卷。

[7]羅邁,即李維漢,一九四○年十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一九四一年七月兼任中央研究院新聞研究室和教育研究室主任,一九四二年九月調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

[8]指《解放日報》。

[9]艾,指艾思奇,當時任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範,指范文瀾,當時任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兼歷史研究室主任。孫雪葦,又名劉雪葦。一九一二年生,貴州郎岱(今屬六盤水市)人,當時是延安中央研究院的特別研究員。

[10]馮文彬,當時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副書記。

相關焦點

  • 一天讀一篇毛文集:147關於經學問題給范文瀾的信
    關於經學問題給范文瀾的信 (一九四○年九月五日) 文瀾同志: 提綱[2]讀了,十分高興,倘能寫出來,必有大益,因為用馬克思主義清算經學這是頭一次,因為目前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復古反動十分猖獗,目前思想鬥爭的第一任務就是反對這種反動
  • 一天讀一篇毛文集:135吳玉章壽辰祝詞
    一切事情,小孩子和青年人是沒有發言權的。中國的青年人受封建家庭封建社會的苦太大了。但是現在世界是變了,青年人歡喜老年人,就像我們的吳老、林老、徐老、董老、謝老[3],都是很受青年們歡迎的。為什麼有這個轉變呢?因為這些老同志不但不欺負青年,而且非常熱心地幫助青年,他們的行為足為青年模範,所以青年都十分熱愛他們。
  • 人間| 在學校辦報紙,一場關於理想的白日夢
    工人們流著汗,埋頭綑紮海報和傳單,老闆大多無心理會我們這群學生,忙著接電話或在電腦前敲敲打打。好不容易等老闆閒下來,他一句話就把我們問得不知所措:「有刊號嗎?」我們只想辦一份學生自己的報紙,為了保證報導的「獨立性」,一直沒有和學校方面接觸。如果解決不了刊號的問題,一切都前功盡棄。「先不要管這麼多,最重要的是把刊物辦起來,至少能提供一個鍛鍊的平臺。」
  • 「狗屎運」該怎麼翻譯?「dog」和「shit」都無關!
    ( ̄△ ̄)每天一篇英語知識普及英語罐頭>本文是我的第31篇英語知識文章今天我們來談一些」好運的知識當一個人突然一天歐氣滿滿,像「信小呆」但在英文裡面,該怎麼翻譯這個帶走中國特色風的詞彙呢?一.shitty luck=狗屎運機智而詞彙量又大的小夥伴可能就會說狗屎運的翻譯是「shitty luck」!
  • 簡單折折報紙報紙變身時尚紙袋
    廢舊報紙經妙手一折,變身時尚購物袋或食品袋。如今,這種時尚報紙袋在日本首都東京十分流行,同時,它也在向人們展示資源回收、變廢為寶的樂趣。簡單折折報紙 報紙變身時尚紙袋《日本時報》17日報導,東京市中部三田圖書館近日舉辦了一場講座,傳授用報紙摺疊紙袋的「手藝」。
  • 原來英語翻譯是這麼回事
    圖為王佐良先生翻譯的《培根隨筆》  「神翻譯」走紅網絡  此次六級考試中有一道題是將一篇中文短文翻譯為英語,涉及中國園林、絲綢之路、中秋節等傳統歷史文化知識。文筆優雅,行文簡潔明快—符合培根所處時代背景的文風特點;採用半文半白的語體—既是對古英語翻譯最好的選擇,又能使譯文讀起來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思想精深且語言精練,讀來渾然天成,絲毫察覺不到語言轉換的痕跡。  季羨林在翻譯印度經典《羅摩衍那》時,也展現出了國學大師雄厚的語言功底。原文是梵文詩體,為保存著作本色,季老也採用中文詩體來翻譯。
  • 點讀機又升級了,用手指就能完成不同書本的英語翻譯和點讀?
    針對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查英語單詞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方式,比以上談到的這些都更加簡單,而依靠的工具就是Lighten AI 英語閱讀伴侶,今天的這篇評測就來感受一下,英語閱讀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怎麼辦。先看外觀,僅看Lighten AI 英語閱讀伴侶,你可能很難想到這是一款和英語閱讀相關的智能硬體產品,整機採用的是鋁合金材質,看起來有點像筆,重量190g,和手機一樣可以方便攜帶。
  • 翻譯《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用德文該怎麼說?
    不過,林小發認為前面兩個版本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德文讀起來不通順,上下文也基本不連貫,似乎只是一些毫不相關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她第一次接觸到《千字文》,是1990年在中國美院學書法的時候。當初她讀到第三句「日月盈昃」時就深感費解,後面「弔民伐罪,周發殷湯」等涉及中國歷史文化的內容更是讓她「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 如何閱讀一篇英文文獻?
    但那個時候並沒有解決問題的需求,所以看得很慢,網頁打開一篇文獻,一邊看一邊翻譯一邊發呆一邊玩,一上午就看一段看不進去英文文獻,一方面是有語言障礙,英文文獻相對中文文獻來說不好理解,需要一邊翻譯一邊看,一上來就悶著頭讀,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摳,等翻譯完了又忘了看的啥了。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解決問題的需求,真到了需要查一個什麼參數或者制定實驗方案的時候,看論文就有了動力。
  • 【偏見】翻譯的問題就是存在的問題
    他引用波德萊爾「詩人作為譯者」的定義,認為到了波德萊爾,存在的問題就變成了一個「翻譯」的問題,人類的語言文化包括詩人的寫作本身就帶有一種翻譯的性質。我們至今仍在背負著如雪萊所說的「巴別塔的詛咒」。自巴別塔之後,翻譯就成為了人類的宿命,恰如喬治•斯坦納所說,「我們的文學是巴別塔的兒女」。在他看來,東方和西方都有著自己的詩人譯詩傳統,中國現代新詩的歷史,也一直伴隨著翻譯。
  • 5個老百姓翻譯《論語》1.4-1.5
    建議對著原文讀10遍以後再看他人的翻譯,好書不厭百回讀,這些讀書會群友的翻譯都是讀了上百遍後的其義自見。一、《論語》1.4-1.5節原文: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1.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 工程類英語翻譯中的問題與對策
    想要翻譯好工程類文檔,不僅要有深厚的語言功底,還要對翻譯內容所屬的行業和門類有深入的了解,對相關的專業術語及基本工作原理要清楚明白,這樣才能翻譯得專業、準確和規範。另外,這些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的更新速度極快,也要隨時掌握最新動態,才能更好地勝任工程類英語的翻譯任務。
  • 做翻譯工作時都需要知道什麼原則,知行翻譯公司總結了3個
    今天知行翻譯公司想和大家聊聊翻譯工作的標準,清朝的嚴復提到「信、達、雅」,這3點也是現代許多翻譯工作者所遵循的翻譯原則,知行翻譯公司也覺得這3點非常重要,不過它是具體怎麼體現呢?知行翻譯公司就和大家聊聊翻譯工作的標準原則都是什麼。首先,翻譯時需要保證詞句通順流暢。
  • 我一生只做了三件事:搞翻譯,寫散文,保護蕭乾,專訪翻譯家文潔若
    1940年文潔若小學畢業,文父送她到聖心學校讀英文,文潔若功課一直很好,學校每月評獎,都能獲獎,還跳了兩級。1941年底,因為文父失業,家裡經濟拮据,文潔若輟學在家,直到1942年文潔若的大姐畢業找到了工作,幫她交上學費,她才到輔仁大學附屬中學做了一年旁聽生。
  • 範曄在讀|想保護北極熊和誤食塑料的海龜
    如今,他正在集中精力翻譯古巴作家因方特的《三隻憂傷的老虎》,或許是深感翻譯的艱辛與苦澀,在被問及「最想邀請哪些人去你家做客」的時候,範曄的答案是已經去世的譯者孫仲旭,「安得促席,說彼平生」。A:主要是為寫作和翻譯做功課。從案頭搬到床頭本是為了在荒廢一天後的懊悔中亡羊補牢,結果在洗尿片的間歇並沒有抓緊讀書,基本在躺平刷微信和微博……對了,有一本 「閒書」,鄭問《刺客列傳》,驚豔程度與黃錦樹的《雨》相仿(這個比較有點奇怪……)。「豫讓」一篇絕贊。
  • 天才翻譯家李繼宏:翻譯質量太糟就會讀不下去
    「我希望這套書能夠給讀者一種更為積極的、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談翻譯】所謂信達雅,是早期翻譯學不成熟時的提法  以前那些名著譯本的問題其實就一個,錯誤太多,包括名詞翻譯上的錯誤,語義理解的錯誤,還有文體上的錯誤。如果讓我來當責任編輯,那些名著幾乎每一本都要被退稿。這不能歸咎於老一輩的翻譯家個人,主要是時代的原因使然。
  • 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裡的大猩猩喜歡讀報紙
    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裡的大猩猩喜歡讀報紙) 近日,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靈長館的工作人員偶然發現,館裡的兩隻大猩猩酷愛讀報,坐著看累了,還要換個姿勢躺下來,翹著腿繼續看報紙。工作人員表示,每次放幾份報紙後,一隻猩猩過一會就會拿起來,裝模作樣的翻一翻,還看的挺認真。
  • 國內報紙十大品牌 報紙尺寸是多少 報紙和期刊有什麼區別
    2報紙的特點1、及時性 及時性是報紙區別於書刊的最主要特徵,又稱新聞性和時間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快就是報紙的價值所在。 (五)以從屬關係分,有黨報和非黨報、機關報和非機關報 1、機關報與非機關報 黨、政以及軍隊、社會團體的各級機關報,其言論代表相應機關並對該機關負責,經該機關認可並受其直接領導。不代表任何黨政和社會團體機關的報紙為非機關報。 2、黨報與非黨報 黨的各級領導機關主辦的報紙為黨報,黨委機關報之外的報紙為非黨報。
  • 王家新在讀 |除「忠實」之外,翻譯得富有創造性
    除了寫詩,譯詩也是王家新的重要工作。詩人譯詩似乎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對於那些從中得到巨大營養的詩人,翻譯他們也許是最好的回報,也是再次吸收營養的過程。因此,王家新翻譯了如曼德爾施塔姆、阿赫瑪託娃、茨維塔耶娃、保羅·策蘭、洛爾迦等人的詩。翻譯是個複雜的事情,容易引來爭議。
  • 烤肉、語言和翻譯
    在USP讀研究生,課程少,自由度很高,如果又暫時不考慮兼職,又沒有各種無謂的社交活動排滿日程,好處之一就是有大量的時間泡在圖書館自學。關於水果,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是石榴。在「手榴彈」被發明之前,石榴的法語是grenade,西語是granada。「手榴彈」被發明以後,因為長得像「石榴」,所以中文才冠以手「榴」彈一詞,而對應的grenade和granada都可以用作「手榴彈」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