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七公子讀書。今天我們要說的是6個跟情緒有關的字。這6種情緒,沒有人能逃得開!
1、喜。
「喜」的甲骨文看上去就很喜感,看一下它的演變圖:
上面是個「壴」(zhu第四聲)字,下面是個「口」,而且是含著笑意的口,會意為敲鼓歡笑。本義是「快樂」「高興」。《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引申為「喜愛」「喜好」。
2、怒。「怒」的上面部分的左邊是個跪坐的女人,右邊是一隻手,這個符號表示「奴」;下面是個「心」,可能是表示表示奴僕對主人役使心有不滿。
「怒」,指「氣憤」「憤怒」,《詩經·邶風·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說文解字》:「怒,恚也。從心,奴聲。」引申為「奮發」「奮起」。如《莊子·逍遙遊》:「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3、哀。「哀」是形聲字,《說文解字》:「哀,閔也,從口,衣聲。」
從「哀」字的演變圖上看得很清楚,金文「哀」的字形是「衣」當中一個「口」。衣,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麻服,孝服。口,有哀哭之義。如《禮記 檀弓》「有婦人哭於墓間而哀」。「哀」表示人口中發出的聲音,有「憐憫」之意,如「哀此鰥寡」。引申為「悲傷」。如《孟子》「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4、樂。
「樂」的甲骨文字形像古琴,本義是「樂器」,引申為音樂。它的字形演變過程如下
《說文解字》: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木其虡也。音樂使人愉悅,因而引申為快樂,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
5、哭。
《說文解字》:「哭,哀聲也。」,它的甲骨文中間像一個披髮站立的人,兩旁各有一口,雙口作「吅」,讀作xuan(第一聲),意義跟「喧」相同,會意為人在號哭,本義就是「哭」。「哭」字的演變過程如下圖:
《論語·述而》:「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借指鳥獸悲鳴。引申指「訴說」,如哭訴、哭窮。
6、笑。「喜」的古漢字含有一個「口」,呈微笑的樣子,是個「笑嘴」,但是甲骨文中暫時未發現「笑」字。它的金文是「口」加一個「夭」。
《說文》中本來也沒有「笑」字,後又增補。《說文新附》:笑,此字本闕。臣鉉等案:孫愐《唐韻》引《說文》云:「喜也。從竹從犬。」
不知道這樣的解釋是不是可靠,但總之「笑」是喜悅之情的在外表現是不會錯的。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生而為人誰能逃得過這4種情緒?而喜怒哀樂通常的外在表現形式莫過於哭或者笑。所以說,人的一生不論如何也逃不過這6個字!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