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骨文到楷書:這6個字,誰也避不開!

2020-12-03 理書少年

大家好,歡迎來到七公子讀書。今天我們要說的是6個跟情緒有關的字。這6種情緒,沒有人能逃得開!

1、喜。

「喜」的甲骨文看上去就很喜感,看一下它的演變圖:

上面是個「壴」(zhu第四聲)字,下面是個「口」,而且是含著笑意的口,會意為敲鼓歡笑。本義是「快樂」「高興」。《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引申為「喜愛」「喜好」。

2、怒。「怒」的上面部分的左邊是個跪坐的女人,右邊是一隻手,這個符號表示「奴」;下面是個「心」,可能是表示表示奴僕對主人役使心有不滿。

「怒」,指「氣憤」「憤怒」,《詩經·邶風·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說文解字》:「怒,恚也。從心,奴聲。」引申為「奮發」「奮起」。如《莊子·逍遙遊》:「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3、哀。「哀」是形聲字,《說文解字》:「哀,閔也,從口,衣聲。」

從「哀」字的演變圖上看得很清楚,金文「哀」的字形是「衣」當中一個「口」。衣,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麻服,孝服。口,有哀哭之義。如《禮記 檀弓》「有婦人哭於墓間而哀」。「哀」表示人口中發出的聲音,有「憐憫」之意,如「哀此鰥寡」。引申為「悲傷」。如《孟子》「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4、樂。

「樂」的甲骨文字形像古琴,本義是「樂器」,引申為音樂。它的字形演變過程如下

《說文解字》: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木其虡也。音樂使人愉悅,因而引申為快樂,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

5、哭。

《說文解字》:「哭,哀聲也。」,它的甲骨文中間像一個披髮站立的人,兩旁各有一口,雙口作「吅」,讀作xuan(第一聲),意義跟「喧」相同,會意為人在號哭,本義就是「哭」。「哭」字的演變過程如下圖:

《論語·述而》:「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借指鳥獸悲鳴。引申指「訴說」,如哭訴、哭窮。

6、笑。「喜」的古漢字含有一個「口」,呈微笑的樣子,是個「笑嘴」,但是甲骨文中暫時未發現「笑」字。它的金文是「口」加一個「夭」。

《說文》中本來也沒有「笑」字,後又增補。《說文新附》:笑,此字本闕。臣鉉等案:孫愐《唐韻》引《說文》云:「喜也。從竹從犬。」

不知道這樣的解釋是不是可靠,但總之「笑」是喜悅之情的在外表現是不會錯的。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生而為人誰能逃得過這4種情緒?而喜怒哀樂通常的外在表現形式莫過於哭或者笑。所以說,人的一生不論如何也逃不過這6個字!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明天見。

相關焦點

  • 漢字中「木」最多的字,雙木成林三木為森,那6個木8個木讀什麼呢
    中國漢字是現在仍在使用的現存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中國文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從最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簡體字。在中華文明的演變中扮演了無可取代的作用,文字的發展經歷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字體的演變,創造了許多非常有趣的漢字,有些文字漸漸地很少用了。
  • 「娘」是母親的意思,為什麼古代女性名字常帶「娘」字
    《傳奇》中有俠女聶隱娘;《遊仙窟》中有大家族出身的崔十娘;《離魂記》中有小家碧玉的張倩娘;《長恨歌傳》中有天下第一貴婦楊玉環;《柳毅傳》中有命苦的龍女;《霍小玉傳》中有妓女霍小玉……看多了你會發現,當時女性的名字多帶有「娘」字。這一點,即便在後世的書籍,乃至於今人創作的小說、影視劇中,都有表現。
  • 有趣的甲骨文字「屮」,生僻的文字,但是在甲骨文中卻很有意味!
    而不像其它的生僻字,筆畫繁複的讓人難以記住!「屮」在現在漢語中,發音che(音同徹),當然漢語字典還有兩外一個讀音cao(音同草)。作為一個現在漢語中的生僻字,去追尋一下她的原初本字,比如在甲骨文中的寫法,還是非常有趣的!
  • 左下包圍字結構在楷書中是如何佔位的,布局的時候注意什麼
    左下包圍部首在楷書中的佔位是在左下兩個面。半包圍的部分,整體應該向左傾斜,形成一個呼應的關係,面對左下包圍的部首中底部的長捺應該儘量向右邊伸展,應當完全拖住上面內部的部首結構。這是左下包圍的特點。在包圍內字應該右側對底部捺畫還要預留相對的空間舉例幾個字看對應看一下。
  • 「大愚書論」書體發展簡史,從甲骨文到小篆
    書法包含有各種不同的書體,本文從書法的角度簡要介紹漢字書體的發展過程,現在我們一般會籠統的將漢字歸為象形文字,其實人類早期產生的象形文字埃及文字、蘇美爾文都已失傳,唯有漢字流傳使用至今,是有其獨特性在裡面的,可以說漢字雖源於象形卻又是遠高於象形的,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上說「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 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作文800字 《中華驕傲》心得體會
    新東方在線中考網整理了《2017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作文800字(5)》,供同學們參考。­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節日中讓我印象最深就是漢字。­  漢字,是炎黃子孫的驕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神奇的字體。­  每個漢字都由橫豎撇捺這些簡簡單單的筆畫組成,卻有著自己的情感。瞧瞧它們吧,你會感受到他們獨特的性格。
  • 2017年《開學第一課》我的中華驕傲觀後感範文700字
    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為了將傳統文化鞏固在每個人的血液中,王寧教授盡其所能,研究漢字從未停歇。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中華漢字也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時期的金文再到秦朝時代的小篆,之後又到漢朝的隸書,然後就變成了現在的楷書。
  • 楷書結構中大口框和門字框怎麼寫,在楷書如何應用
    楷書書法中還有兩種框架結構,今天我們一同分享給大家,一種是大口框,另外一種是門字框。口字框的特點是這裡橫平豎正,雖然叫做口字框但是整體形體是長方的,左邊的豎畫略短,右邊的豎粗一些,並帶有回鋒鉤。門字框外形整體也是長方形,左右對稱,並且相反,左邊的部分略小,右側部分略大,右側的豎帶有鉤字旁。大口框對應的楷書字的應用大口框我們拿出兩個字,對應特點都會顯示出來,左側豎稍微短,比較細。右側的豎帶鉤,相對左側的豎要粗厚一下。底下橫畫可以實接,也可以虛接。從兩個圖看出。
  • 高塏楷書《小石潭記》欣賞:點畫精美、結字流暢,賞心悅目好書法
    其實這是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因為這是有志於學寫字的人最實際的問題。而每個書家給的答覆或許大多都不一樣。有的泛泛而談,認為書法學習應該從篆書(包括甲骨、金文及秦篆)寫起,甚至連說不出書者姓名的古碑也算進去,直到逐漸寫到楷書,理由則是這樣可以窮根朔源,好像也是有些道理。但治印學習書法,似乎路徑太過遙遠了,尤其是脫離了實用性。
  • 國寶精粹:從中藥鋪走出的「龍骨」一甲骨文
    然而,有誰想到,除此之外,它還有 另外一種更為巨大的特殊作用和價值,遠不是藥材價值所能 相比的。它決不是普普通通的味中藥,有著極不平凡的身世。那麼,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是誰?又是怎樣發現它的與眾不同、非同尋常之處,使它走出中藥鋪那光線暗談的藥匣,重見天日的呢?那是清代光緒二十五年,即1899年的夏天。
  • 傲嬌的米芾,為何他的楷書卻不能成為「一代大家」?
    米芾對自己的小楷自視甚高,但並未得到後世的廣泛認同,之所以被認為成就不高,這與其楷書思想及其取法淵源不無關係。米芾小楷的存世墨跡僅存《向太后輓詞》、刻帖中的作品有《蘭亭序跋贊》、《褚臨蘭亭序跋贊》、《破羌帖題贊》等。米芾小楷《向太后輓詞》《向太后輓詞》實際上是楷中帶行,此帖字形大小隨度,鋒勢空靈,筆法清新細膩,行書特徵比較明顯。
  • 83歲老人苦練楷書70年,如今一幅字593萬
    楷書作為書法的一種形式自然是沒有爭議的,在一般認知當中楷書通常是臨習書法的基礎、如童子功一般重要。△書法家張瑞齡如果按照那些鄙視楷書的朋友所講,一個人練楷書再怎麼厲害也終究是個「寫字匠」,但張老這個「字匠」卻從來不畏懼別人譏笑他只會死磕楷書,做堂堂正正的「字匠」寫堂堂正正的楷字也能寫出成績來!他所書的大幅《嶽陽樓記》就曾懸於大會堂,如今他的一幅字能是賣到了五百九十三萬之巨!
  • 藥材「龍骨」變為國寶「甲骨」?近代甲骨的發現傳奇
    甲骨現世甲骨最早出土於何年何月,目前尚無定論。在河南安陽殷墟一帶,自宋代以來,就不斷出土商代青銅器。因此,千百年前,在當地出土甲骨是有可能的,但歷代學者都沒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據說,最早將甲骨作為藥材賣給中藥鋪的人名為李成,他是居住在河南安陽小屯一帶的剃頭匠。有一次,李成渾身長滿膿瘡,由於他家境貧寒,沒錢買藥,於是便將自己挖出來的甲骨磨碎成粉後敷在膿瘡上,沒想到,甲骨磨成的粉末竟然可以吸膿止血。從此以後,李成便將甲骨作為「龍骨」賣到中藥鋪。
  • 有趣的甲骨文字「辰」,先祖們創造出的本意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
    甲骨示例說起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真是越來越覺得美妙無窮了,可以沉浸在其中,度過一整天的時間,即使沒有絲毫的收穫,也不會產生虛度一天的感覺,僅僅是甲骨文字的美感就可以讓人大呼過癮!當然,到了現在,經過很多甲骨文大家的解讀和探索,我們對甲骨文的認識已經基本上不如了門檻,儘管到現在為止,也僅僅有不到1600個的甲骨文字被明確的解讀出來。但就是從這千百個甲骨文字中,我們已經可以費力地撥開一絲厚重的歷史迷霧,可以稍微的一窺殷商時期的先祖們的生活狀態。也當然的,也能從甲骨文字和現在漢字的脈絡聯繫中,得以探究文字的歷史傳承。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謝紅兵(左)在書法海選中領獎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謝紅兵入了國展的這件作品。他的這件作品,書體為楷書,融合了多家風格,並且將靜態的楷書寫得更加靈活。這幅字取自唐,卻能融入行書節奏,意態活潑,這些都是成功之處,值得肯定。古樸拙澀中不失靈動飛揚,把靜穆的楷書寫活了起來,這是當代楷書創作的一個趨向。如此也避免了大篇幅楷書容易單調、呆板的弊病。
  • 智慧成語集字歐陽詢楷書,王羲之行書,雙體對照,入眼生愛,好帖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地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歐陽詢書法特點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可以說是廣採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
  • 趙孟膽巴碑趙體楷書筆畫精講-長橫6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學習書法的入門的三個方面一個是筆法。第二個字法 ,也就是結構。第三個,是章法 哪個相對來說的。這三個方面,以筆法最難。那麼結構就是字法結構和篇章的相對比較簡單。因為他有自己的套路。相對是比較靜態的。這個筆法是大家最模糊,因為每個書法家,或者說每個寫字人的,對筆法的這個表現是不同的。不同的動作產生不同的筆法效果。所以筆法是最難的。今天講的主要是以兩種橫 都是已切入為主的兩種長橫,收筆一樣起筆有所不同。有的初學者的我們在寫這個方切的時候,這個頭上容易這裡多出肉來。
  • 楷書結字的本質,千變萬化並不難,動腦子才學得的快!
    常關注我的朋友應該看過我寫楷書,大多數看不出我楷書學的誰。有晉唐的,有唐宋的,還有明清的,反正粗一看哪的東西都有,細一看誰的也不像。有些人會說,你學誰得像誰啊。但凡這麼說的,大概都是自己沒練好的。學書法,一開始求像,是因為要學間架結構和筆法,像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