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腎病的4大檢查指標

2020-11-28 醫脈通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提高和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慢性病的患病人數也在持續增加。目前中國已有2.6億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其中高血壓患者達2億,血糖增高人數為1.4億,且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佔到總死亡人數的80%。


人們對慢性病的認識往往局限於疾病對於原發器官的破壞,而忽略了慢性疾病對其他器官,尤其是腎臟日積月累的損傷。糖尿病和高血壓是目前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約有30%的糖尿病患者和9%的高血壓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腎損傷。1998年美國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中40%為糖尿病患者,不同分期的慢性腎病患者中高血壓患者的比例可達到80%或更高。因此,糖尿病和高血壓病人如能儘早接受慢性腎病篩查,將有利於早期腎損傷的治療和逆轉,避免進展成為終末期腎病。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樣的檢查指標能夠幫助我們發現早期腎病?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在腎病的發展過程中,內皮功能障礙最先出現,其次是微量蛋白尿,而後才能檢測到尿蛋白、血清肌酐、腎小球濾過率(GFR)的變化。因此,尿微量蛋白的檢測是評估和發現早期腎損傷的良好指標。由於腎單位受損部位不同,與腎臟結構和功能受損較為密切的微量尿蛋白約有20多種。臨床最常用的,最具標誌性的有尿微量白蛋白(MA)、尿轉鐵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G(IgG)及尿α1-微球蛋白(A1M)四種。


尿微量白蛋白(MA)


正常尿中有少量白蛋白存在,即為微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上升則意味著腎臟損傷。研究顯示:糖尿病人中尿微量白蛋白的陽性率遠高於尿蛋白的陽性率,且隨著病程的增長而升高。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的《2009糖尿病診療指南》提出:對於1型糖尿病病程≥5年者及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年檢查有無微量白蛋白尿。


高血壓患者出現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的概率也明顯高於血壓正常者。郭學青等人於2009年的一項研究指出:高血壓I級的患者中,微量蛋白尿陽性的比例為21.05%;而在高血壓III級的患者中,這一比例上升到了100%。相對應的,尿蛋白定性為陽性的病人在高血壓I級和III級的病人中分別為0%和56.25%。由此可見,MA可早於尿蛋白定性檢查發現高血壓導致的腎損傷。這與糖尿病人中的結果是一致的。


尿轉鐵蛋白(TRF)


有研究發現尿轉鐵蛋白是比微量白蛋白更敏感的檢測早期腎小球損傷的標誌物。微量白蛋白和尿轉鐵蛋白均帶負電荷,屬於小分子蛋白質。在糖尿病腎臟病變的早期,轉鐵蛋白受體受非酶促糖基化作用的影響較小,故其所帶負電荷較少,因而較白蛋白更容易濾過。陳燕等人的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標本中轉鐵蛋白的陽性率略高於尿微量白蛋白,顯著高於尿蛋白定性檢測。因此,尿轉鐵蛋白也是檢測早期腎病的良好指標。


尿免疫球蛋白G(IgG)


免疫球蛋白G屬於大分子蛋白質,是分子篩屏障的標誌物,當尿中出現免疫球蛋白G則意味著腎小球濾過膜受損嚴重,是提示腎功能惡化的指標。


尿α1-微球蛋白(A1M)


腎臟的損傷不僅限於腎小球,也包括腎小管。尿α1-微球蛋白(A1M)是優秀的腎小管損傷標誌物。其在血液中含量穩定,分子量小,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絕大部分被腎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分解,因此只有在腎小管發生損傷時才在尿液中出現。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發現,尿A1M與MA直接相關,但在一些病例中存在MA陰性,而A1M異常升高的現象。因此有研究建議在早期篩查糖尿病腎病時,除了MA以外,尿A1M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檢查。


常規尿蛋白,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是判斷腎臟損傷的傳統指標。然而由於慢性腎病往往起病隱匿,知曉率低,當血BUN、Cr升高,特別是出現大量蛋白尿時,腎損傷已經相當嚴重,不可逆轉。尿微量蛋白檢查靈敏、特異,取材簡單、無創傷,當其在尿液中含量升高時,可及早提示腎損傷的發生。


來源:檢驗視界網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健康測查,早期發現腎病的檢測指標有哪些?
    1998年美國的相關研究證實,在終末期腎病患者中,有40%是糖尿病患者;不同分期的慢性腎病患者中,高血壓患者的比例可達到80%以上。從這個背景可以看出,慢性病患者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原發病上,而是要及時關注腎功能,因為腎臟的損傷是日積月累的。那麼,有哪些檢測指標有助於早期發現腎病呢?跟隨測查線索,來增進對腎病的了解吧。
  • 尿常規檢查可以查出早期腎病嗎?讀懂化驗單!避免向尿毒症惡化
    想要知道是否患上早期腎病,可以從尿常規檢查中發現。養成定期體檢習慣,注意尿常規檢查,就可以發現早期腎病,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會讓腎病向尿毒症方向惡化。尿常規檢查細菌異常升高尿常規檢查異常怎麼回事?尿常規檢查出現蛋白尿+、潛血++,諸如這些尿常規異常是許多患者關心的問題。一般單獨出現的蛋白尿異常和潛血異常,不會作為診斷腎病依據。但是,當排除了出現以上情況的生理性原因和非腎病原因外,就可以確診為腎病。要想進一步確診腎臟損傷程度,進行腎臟纖維化檢查、腎臟B超、腎穿刺活檢。蛋白尿和潛血同時陽性哪種情況要高度重視?
  • 早期發現心臟手術相關急性腎損傷,這10大指標少不了
    儘早識別和發現心臟手術術前和術中危險因素可以減少CSA-AKI的發生。1. SCr和尿量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SCr輕微升高與患者預後不良及發展為慢性腎損傷有關,應引起重視。對於高危患者應嚴密監測SCr的動態改變和尿量的變化,以早期發現AKI。
  • 腎病有4項尿液指標非常重要,查清有利於降蛋白,別漏了
    尿常規、血常規和腎功能檢查能判斷腎病嚴重程度,尤其是尿常規中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能大致了解蛋白尿穩定情況。腎病患者做尿液檢查時不能忽略這4種重要的指標,以免影響病情穩定。 除了尿蛋白外,腎病患者需注意觀察哪4項尿液檢查?
  • 怎麼檢查有沒有腎病 腎病患者吃它比較好 - 三九養生堂
    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腎病,腎病的病因有許多,腎病會傷害大家的身體,要及時治療,那麼請問怎麼檢查有沒有腎病呢?腎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腎病吃什麼好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怎麼檢查有沒有腎病1、尿常規尿常規是對泌尿系統有無病變、病變性質及程度的最簡便的檢查。
  • 腎功能檢查報告,哪幾項指標最關鍵?3個數「暴露」腎臟狀態
    但隨著腎功能發生實質性的損傷後,受損超過50%,各種症狀就開始出現,且指標檢查往往出現明顯異常。腎功能指標,你看對了嗎?腎功能損傷也就導致了腎病的發生。要評估病情的嚴重性,及腎功能損傷的情況,一些指標就變得尤為重要。尿檢、血常規、血生化及腎臟B超是檢驗腎功能的基本檢查。
  • 檢測早期腎損傷,這個檢驗指標為什麼備受推崇?
    4、測定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診斷早期腎損傷的推薦指標。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 >30mg/g,定義為腎損傷[2]。九、為什麼要計算UACR (尿白蛋白肌酐比),而不是直接報告mALB(尿微量白蛋白)?
  • 貓腎病的早期症狀
    慢性腎病(CKD)是老年貓死亡的主要原因。
  • 如何早期判斷腎臟是否出現異常?這五個指標告訴您!
    早期腎病的來臨往往是悄無聲息的,並且可能不會出現任何明顯的症狀。這完全是因為咱們的腎臟是位不願「喊累」的主,平時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就算了,工作壓力大了、機能開始受損了也咬牙堅持、一聲不吭的,所以早期腎病常常被人忽視。而當腎開始「喊累」了,通常病情便已發展至中晚期了。
  • 想了解腎病狀況?這項檢查可能比尿素氮、肌酐等更直觀,別錯過了
    要想了解腎臟的健康狀況,進行腎功能相關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臨床常用於檢查腎功能的指標有血清尿素、血肌酐、尿酸等,一旦這些指標出現異常,往往就提示腎功能出現損傷。不過由於這些指標大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敏感性較差,所以不建議單獨作為判斷腎病程度的依據,通常需要結合多項指標來共同判定。而像我們下面要來介紹的這一項指標,相比起來就要直觀的多了,只要它的結果異常,就與不良的腎功能狀況脫不了干係,它就是——腎臟體積。
  • 腎病患者檢查出蛋白尿,如何診斷、評估與治療?
    所以說,腎病患者經檢查一旦發現有蛋白尿,首先應該給出診斷與評估,其次再考慮治療問題。1.什麼才算作是蛋白尿?並不是說,尿中有蛋白就是蛋白尿,而是說,尿中蛋白質超出一定範圍才可診斷為蛋白尿。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150mg(或0.15克),就可以診斷為蛋白尿。
  • 判斷腎病嚴不嚴重,除了看肌酐,了解這兩個指標也很關鍵!
    不過肌酐雖能幫助評估腎功能,但不是足夠準確,因此我們不能光盯著這一項來看,還需要結合其他多項指標進行綜合衡量。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話題。首先,為什麼說肌酐不夠準確呢?一方面,當人體腎臟的大部分遭受病理損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比例較大時(超過50%),臨床上才會顯現血肌酐升高的情況,所以該指標並不能反映早期、輕度的腎功能下降。
  • 4項指標了解腎功能,淺顯易懂,越早知道越有利於防腎衰竭
    腎臟出現問題,早期症狀不是很明顯,如果錯過一些蛛絲馬跡,病情惡化不堪設想。如何及時探查腎功能的情況,判斷腎病問題?當然少不了檢查。論各類疾病病,都有一些相對於身體指標出現異常,腎病也不例外。腎病不論是確診還是治療過程中都需要進行四方面的檢查,檢查的越準確,對病情的治療及腎衰竭的防控越有利。但有時候查出來,有些醫生並不會詳細的一個個指標講給你聽,按著密密麻麻的化驗單,有些的腎友心裡很是沒底。那麼,每項檢查背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今天就來一一講解!第一方面檢查:尿常規尿常規檢查是了解腎功能的「入門級」檢查。其中有兩項指標必看。
  • 10個人中就有1個人患腎病?7個症狀暗示早期腎炎
    腎臟好不好,先看這個關鍵指標對於腎病,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血尿、泡沫尿,其實慢性腎病非常廣泛,一些慢性疾病也會加快腎功能衰退,包括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腎病症候群等,長時間拖延容易引發尿毒症。腎病又有一定的遺傳性,早介入、早治療,更能控制病情,延緩或避免透析。
  • 腎病看不懂檢查化驗單,不知病情輕重?腎內科醫生來幫忙
    腎功能檢查之腎小球損傷情況指標 1、尿微量白蛋白尿(ALB) 白蛋白是蛋白尿中的一類蛋白成分,白蛋白僅有微量漏出表明腎小球出現的損傷比較輕微。由於每種腎病類型對腎功能的損傷程度不同,微量白蛋白尿也常判斷糖尿病腎病等伴有微血管病變的類型腎病的主要指標依據。
  • 這項指標常被尿蛋白「搶風頭」,為人忽視,其實也能影響腎病預後
    自從被腎病「找上門」,腎友們日常就少不了要關注尿蛋白這「傢伙」的身影,早期要注意尿微量白蛋白,後面要監測尿蛋白「+」號、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難怪不少腎友說最熟悉的指標就是尿蛋白了。血生化檢查中的白蛋白(ALB)指的就是它。針對成年人,白蛋白的正常值範圍在35~50g/L左右。血漿白蛋白低於30g/L的腎友可診斷為低蛋白血症,該病為腎病症候群最基本的特徵之一。為什麼血漿白蛋白會降低?1.肝功能異常。當肝功能受損,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就會下降,從而就會使人體內白蛋白的含量降低。2.營養不良。
  • 為什麼有的腎病惡化快有的慢?漏了3個檢查,腎臟很「吃虧」
    尿毒症的發生,往往分為兩種情況:一腎病的正常進展,腎功能慢慢衰退,經過幾十年時間最終發展到尿毒症階段。二是急性進展導致腎衰竭迅速衰竭。但這種情況,有部分人往往被蒙在鼓裡,等發現時已是尿毒症了。第一種情況,早發現早控制,可以盡力的延緩腎功能的發展速度,有些年輕的患者多數能穩定住病情在腎病3期,不會出現進一步的惡化。
  • 犬貓急、慢性腎病的臨床病例越來越常見,怎麼辦呢?
    在寵物的諸多疾病中,有很多這樣的沉默殺手,腎病就是其中最具殺傷力的殺手之一。近年來,犬貓急、慢性腎病的臨床病例越來越常見,在清除患寵體內代謝廢物時,目前多用傳統內科靜脈療法和腹膜透析加以治療。但有時效果並不理想。
  • 早期腎病貓咪如何照顧:注重營養搭配,延緩腎病
    為了幫助寵物醫生與鏟屎官在控制慢性腎臟病時有一個可以參考的依據及追蹤的指標,國際腎臟權益組織發展出寵物慢性腎臟病的共識,將此疾病的進程分期。 然而,除了腎臟功能之外,其他系統也會影響IRIS分期評估的指數,且慢性腎臟病影響的範圍非常廣泛又複雜,種種因素導致每隻貓咪的狀況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 腎病能否避免尿毒症?有4個衡量標準,都符合的不用擔心
    醫生,診斷為高血壓腎病,血壓控制在多少不會腎衰竭?等等類似的留言。由此可見,大家非常關心病情的預後是好是壞。那麼,如何評估腎臟的預後?單看一項指標並不能全面的反應出腎病的發展方向,雖然尿蛋白、血肌酐等都是反應腎功能的關鍵指標,但也只也只能反應出一方面,要系統地了解病情的預後情況,還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系統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