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oche是什麼?
Brioche是來自法國的麵包。
它是法國一款極為經典,也深得人們喜愛的麵包。
Brioche的特色是在麵團中加添大量的雞蛋和牛油(傳統配方中,麵粉:牛油的比例是2:1),
讓麵包擁有濃鬱的香氣與味道,和柔軟的質地。
名字
Brioche [讀作/bi:/(bree-osh)]這個名字還真不好譯 - 我知道譯「布裡歐修」,香港則未有統一的叫法(連真正的認識也未曾有過......)。各家麵包店各有說法,「牛油軟包」,「牛油法包」,「軟法包」之類名字都有見過。
低溫法
Brioche的做法,是搓揉好麵團,在室溫中進行第一次發酵,至兩倍大,排出空氣重新滾圓,接著就放在冰箱中,通常冷藏過夜,進行第二次發酵。低溫的環境讓酵母的活動能力大降,發酵作用因而變得很緩慢,所需的發酵時間因而很長 - 長時間的發酵,就釀造出深厚的風味~~~(不少風味強烈的麵包都會用上低溫法來做)高牛油含量的麵團十分黏手,不易操作,冷藏過後也會令製作的過程更順利
第二次發酵完成後就會造型,接著進行最後一次發酵。進入焗爐前,會在麵團表面刷上一層蛋液,讓麵包烤出來色澤金黃光亮
形狀
Brioche最典型的造型,一定是「Briocheàtête」,大家用圖片搜尋功能,就知道它可愛而獨特的造型了。另外也有「Brioche Nanterre」,做成吐司(方包)形狀的,或是捲成一般條狀麵包。我這個花冠形狀,是自己想出來的(不是傳統的造型,別給我誤導~~~)。我很想將這一年首日的第一件作品,我心愛的作品,獻上給神;於是在造型上留個紀念和提醒。
法國奶油麵包奶油蛋卷
材料:
高筋麵粉400 ......克
糖...... 55克
鹽...... 1/2湯匙
乾酵母...... 1湯匙
雞蛋...... 4隻
牛奶...... 100毫升<---室溫
牛油...... 175克<---室溫
飾面部份 -
雞蛋...... 1/2隻
鹽...... 1小撮
做法:
(一)搓揉麵團
高筋麵粉,糖,鹽,乾酵母放大盤中,打入雞蛋,加入牛奶,和小部份牛油(圖一)。
用手將材料混合成團,一邊逐次加入牛油(圖二),直至牛油全部混合到麵團中(圖三)。
將麵團移到工作桌,搓搓一會,接著抓住麵團一角,將麵團朝桌上用力甩打出去(圖四),然後對摺(圖五)。
轉另一個方向(90度)拿起麵團(圖六),重複甩打,對摺的動作,直到麵團可以撐出薄膜*(圖七)。
將搓好的麵團滾成圓形,光滑面朝上,收口朝下(圖八)。
牛奶和牛油都一定要回復室溫,太冷的話酵母會起不了作用~~
牛油要切成小丁方,逐次加入,才比較容易混合
這個配方的麵團超級黏手,要好有耐性,反覆搓揉,不能沮喪啊^^(如果會沮喪,可以請麵包機代勞搓搓的步驟)
甩打,對摺的動作,不停手做810分鐘就差不多了。
*「薄膜狀態」(專業術語應該是「擴展狀態」)是測試麵團是否已經搓搓好的關鍵:
拉起麵團一角,用手慢慢撐開,能撐出大致光滑,有彈性的薄膜,手指抵住而不會穿破(如圖七),
又或是手指穿破薄膜而破口維持完整圓形小洞,就是搓揉完成了!!!
(二)第一次發酵,第二次發酵,分割麵團
將搓揉好的麵團放在薄薄抹過油的盤子中(圖一),蓋上保鮮紙,放在溫暖潮溼的地方,
進行第一次發酵,直至麵團變成原本的2~3倍大小(約1小時)(圖二)。可以用手指測試是否發酵完成*。
將麵團移到工作桌上,重新滾圓,收口朝下,放回盤中,仍蓋上保鮮紙,放入冰箱過夜,進行第二次發酵。
翌日取出麵團,麵團變成原本的2~3倍大小(圖三)。將麵團放室溫中兩小時回溫(圖四)。
將麵團移到工作桌上,分割成6~8等份(圖五),每份滾成圓形(圖六)。
第一次發酵:夏天溫度高,麵團放在室溫中發酵就可以;冬天我習慣將麵包放在注入暖水的大鍋中,蓋上蓋子發酵。
第一次發酵好,要移出麵團,重新滾圓,才進行第二次發酵,此舉為了讓麵團排出舊氣體,留空間產生新氣體。
並不是所有麵團都要這樣第二次發酵~~這是這種麵包的其中一個做法而已,讓麵團的風味更重,穩定性更高。
從冰箱取出的麵團要恢復室溫才適合繼續操作,否則酵母起不了作用~~
分割68等份,視乎烤模的大小深淺較大,較淺的模具可以多分幾份;較小,較深的模具則少幾份。
每次移出麵團,桌上,手上都要撒上麵粉防粘。
*發酵完成與否,取決於麵團的大小(每次變大2~3倍為準),而非發酵的時間
(因為氣溫和溼度都會影響發酵所需的時間)。
除了觀察麵團大小,也可以用手指測試:
手指沾滿麵粉防粘,伸進麵團中央,再抽出來。如果洞口能夠維持,而不回彈密閉,就是發酵完成了。
(三)最後發酵,烘烤麵包
將小麵團排入模具中(圖一),蓋上保鮮紙,放在溫暖潮溼的地方,進行最後發酵。
麵團看起來很蓬鬆,變成兩倍大小,且填滿模具(圖二),就是最後發酵完成了。
將飾面部份的雞蛋和鹽打勻(圖三),用刷子輕輕沾上,薄薄塗在麵團表面(圖四)。
將麵團送入已預熱180度C的焗爐中,烤約25分鐘,完成(圖五)。
取出稍稍放涼(圖六),溫度稍降後可以脫模取出麵包。
最後一次發酵:我通常直接放入未開爐的焗爐中,旁邊放一杯熱水,讓熱水和蒸汽製造溫暖潮溼的環境。
飾面的蛋液中加入一點點鹽,出爐的麵包會有微微脆感的外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