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提示
點這裡獲取更多資訊!
它們撐起了多少人的回憶
60年代的煤油燈
60年代演出道具—馬燈 道具—駝鈴
當時的交通工具除了兩隻腳 就是這兩個輪子了
水壺
一塊布可以遮風擋雨
70年代舞蹈《洗衣歌》中解放軍表演服裝
70年代《紅燈記》中「鐵梅」演出服裝
70年代《豐收舞》服裝和帽子
留下珍貴的藝術記憶
電唱機
80年代音樂設備-放大器
電容話筒
70年代使用過的穩壓器
這件是很潮流的物品
打擊樂器—鏺
腳踏琴
隨想隨寫隨記錄(原創)
打擊樂器—鑔
60年代的話筒、薩克斯
小號
打擊樂器—鑼
笙
手鼓
80年代揚琴
80年代的蒙古古箏
阿拉善左旗烏蘭牧騎第一臺電話機還有70年代錄放機
琴弦
燈光設備—調光臺
唱片
水粉顏料?不,這是化妝品
隊員所使用過的樸素的演出服裝,簡單的樂器、音響道具和落後的交通工具,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對於烏蘭牧騎隊員來說卻是最珍貴的藝術記憶。
阿拉善的山水戈壁、沙漠草地都留下過烏蘭牧騎「演出、宣傳、輔導、服務」的閃光足跡。成為深受農牧民群眾喜愛的「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 「瑪奈烏蘭牧騎」。
哪裡有你們哪裡就有歡樂
在這樣艱苦條件下,老一代烏蘭牧騎隊員依然把黨的聲音和最美的享受傳遞給了最基層的牧民群眾,將歌聲和足跡踏遍草原的每個角落。
來源:阿拉善盟廣播電視臺,圖/孫濤逸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發布
|網址:wlt.nmg.gov.cn
|聯繫我們:mail@nmgwlt.cn
覺得好看,隨手「在看」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