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村來了個城裡的女幹部!」2018年8月,這個消息成了綏德縣田莊鎮賀家莊村的老鄉們口口相傳的「頭條新聞」。 老鄉們口中「城裡的女幹部」正是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駐綏德縣田莊鎮賀家莊村第一書記蘇琳。她多年來都在文化系統工作,別說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實際上她連在農村生活的經歷也沒有。
所以「步量賀家莊村」便成為蘇琳駐村後開展的第一項工作,與村幹部加強溝通交流,逐戶走訪貧困戶,和他們成為朋友,詳細了解致貧原因。結合自己走訪調研的情況,蘇琳為賀家莊村確立了「文化扶志 產業扶貧」的工作思路。
這一工作思路源於綏德深厚的文化底蘊。由原省文化廳與榆林市、綏德縣政府共同投資1500萬元建設的陝北文化藝術創作基地,也在蘇琳駐村後不久開門迎客。佔地12畝的基地集藝術創作、文化傳習、教學培訓、民俗體驗、餐飲住宿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為蘇琳「施展拳腳」搭建好了舞臺。
在蘇琳的積極奔走聯繫下,多家文化單位把培訓班安排在了這裡,為全新的陝北文化藝術創作基地烘了人氣。但蘇琳明白,僅僅靠這些文化旅遊系統內的培訓班是不夠的,所以她與運營方一直在探索深度挖掘綏德文化旅遊資源的路徑,打造以基地為依託,遊、購、食、宿、娛為一體的文化旅遊產品,以提升基地經營效益,同時也為當地文化旅遊發展打造新的「引擎」。
在駐村一年的時間裡,這些設想也通過蘇琳和同事們的努力,逐步成為現實。基地在當地脫貧攻堅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對於村集體來說,基地每年拿出50萬納入村集體經濟。對於村民來說,他們在基地找到了工作,在家門口過上了「領月薪」的生活。村民們提起蘇書記,無不豎起大拇指連連誇讚。
為了滿足來賀家莊村培訓遊玩人群的需求,在蘇琳的爭取下,農產品加工中心項目和珍禽養殖基地項目在這裡落地,並通過「村委會+合作社+貧困戶」與「合作社+企業+貧困戶」的運營模式,轉化成為村民實實在在的收入。如今,賀家莊村的脫貧攻堅已經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而蘇琳則在思考著,如何在未來進一步發揮基地的示範引領作用,讓更多的村民依託這裡,整修村子裡的閒置窯洞以發展民宿體驗遊。
除了脫貧攻堅之外,蘇琳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凝聚人心。因為賀家莊村剛剛由兩個自然村合併而來,行政建制上的合併並不意味著人心就真正走到一起。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蘇琳發現賀家莊村最熱鬧的事情,就是重大節日裡的秧歌表演,而組織文藝演出,又恰好是文化旅遊幹部的強項。所以在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支持下,蘇琳為賀家莊村組織了14臺高水平的演出,在兩村連演了6天,用村民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拉近了兩村之間的距離。
除了組織演出之外,蘇琳還積極爭取資金、修繕了村裡的文化廣場和戲臺,籌措到了村秧歌隊的排演經費,以及100餘件扭秧歌的裝備。其中,還包括一套農村電影固定放映設備,讓老鄉們在家門口就能看上電影。
這一年裡,紅紅火火的大秧歌在賀家莊村熱熱鬧鬧地舞了起來,越來越豐富的文化活動,讓兩個村子的村民心走近了,也讓團結和睦的新氣象在賀家莊村逐步形成。
為了解決村裡留守老人的生活問題,蘇琳向有關部門爭取到「幸福院」專項資金。在「幸福院」,老人們每天花上10塊錢就能吃飽兩餐飯,同時這裡還能午休、鍛鍊,許多獨居的老人也能互相有個照應。而更令賀家莊村的老鄉們高興的是,在蘇琳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這裡獲批為綏德縣美麗鄉村扶貧示範點,項目資金450萬將全部用於村莊的公共設施建設。
一年來,賀家莊村順利實現「戶退出、村出列」,貧困發生率降為0.65%。點滴的變化匯聚成煥然一新的賀家莊村。但蘇琳卻說,「脫貧只是賀家莊村的第一步,積極落實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讓賀家莊村邁開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步伐,是關係到全村人福祉的下一步工作重點。」如今,賀家莊村的多處重點工程正在火熱施工中,一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賀家莊村正在一點點變為現實。
一年的時光倏忽而過,「蘇書記要走了」的新聞又在村裡傳開了,老鄉們心有不舍,只要蘇琳的身影出現在村裡,她就會被熱心的老鄉叫住。「蘇書記,你來我們家坐坐吧,我給你切西瓜。」「蘇書記,我給你裝好紅棗小米你帶回去吧。」「蘇書記,你回去了會忘了我們嗎?」而更多的人是拉著蘇琳說「你可要常回來看看啊。」
而蘇琳也在自己任期最後的時間裡,儘可能多地為賀家莊村的鄉親們做一些事情。多去看望幾次貧困戶馬德章,替他們解決好吃水難的問題;幫因意外受傷住院的賀海軍家的羊尋找出價合適的買家……這些村民們解決不了的難題,成了蘇琳最記掛的事。最近更是經常忙到村裡大多數人家燈都熄了,她才暫時放下手頭工作回到住處。
這位「城裡來的女幹部」,還是每天懷揣著要帶領賀家莊村人脫貧的初心出發,繼續在賀家莊村的一個個圪梁梁上奔走。駐村一年後變黑變瘦的她,用實幹與真情走進了賀家莊村人的心裡,成為了老鄉牽掛的「自己人」。
來源:學習強國
審核:張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