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咖啡的知識!
一個咖啡館的菜單少不了拿鐵,但是拿鐵並不是咖啡,驚不驚訝?咱們來聊一聊咖啡的那些事兒。
拿鐵究竟是不是咖啡
拿鐵(Latte)在義大利是牛奶的意思,而拿鐵咖啡(Caffe Latte)指的才是牛奶咖啡,即加了牛奶的咖啡。像咖啡店裡的一些抹茶拿鐵或者櫻花拿鐵還有紅絲絨拿鐵,都是沒有咖啡因的!

貓屎咖啡究竟是不是貓的糞便
貓屎咖啡,又稱麝香貓咖啡,他是由麝香貓在吃完咖啡豆後又原封不動的排洩出來,然後經過清洗、烘焙加工而成的。在麝香貓胃裡發酵後,咖啡的苦澀味會降低很多,變的清淡些。
這種稀有的咖啡,每年只出產500磅。這種咖啡的原料難以獲得,製作工序也非常複雜,而且必須經過嚴格的衛生程序處理,要經過曬乾、烘烤,釀造等多個複雜程序。不過,最後的成品咖啡會產生一種獨特的香味,因此十分昂貴。
咖啡在聞香水期間可以「醒鼻」
我們有時候可以看到賣香水的櫃檯上會擺一些咖啡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嗅覺在沒有訓練過的情況下只能一次性聞三種以下的氣味,而香水櫃檯那麼多種的香水會讓人的嗅覺麻痺,而咖啡因沒有任何化學成分,同時散發著清香的味道,所以常常會用來醒鼻!
咖啡其實是一種「水果」
我們一般所說的「咖啡」其實是咖啡植物的那兩顆種子,而作為一種植物的咖啡,它的果實其實是一種水果,通體呈紅色,被叫做「咖啡櫻桃」。聽說咖啡櫻桃甜甜的,味道跟西瓜有點像。
熟透的紅咖啡櫻桃經過採摘,在陽光的暴曬下失去水分,通過技術方法去果皮果肉,經歷兩到三百度溫度的烘烤,才能取出我們想要的咖啡種子,也就是所說的咖啡豆!
咖啡的起源(由來)
說起咖啡的由來,有好幾種傳說,流傳較為廣泛的一個是牧羊人的故事:根據羅馬一位語言學家羅士德.奈洛伊(1613-1707)的記載:大約紀元六世紀時,有位阿拉伯牧羊人卡爾代某日趕羊到伊索比亞草原放牧時,看到每隻山羊都顯得無比興奮,雀躍不已,他覺得很奇怪,後來經過細心觀察發現,這些羊群是吃了某種紅色果實才會興奮不已,卡爾代好奇地嘗了一些,發覺這些果實非常香甜美味,吃了以後自己也覺得精神非常爽快,從此他就時常趕著羊群一同去吃這種美味果實。後來,一位回教徒經過這裡,便順手將這種不可思議的紅色果實摘些帶回家,並分給其他的教友們吃,所以其神奇效力也就因此流傳開來了。
咖啡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我們大陸地區的咖啡最早是由傳教士引進來的,那時候的中國是半殖民地時期。傳教士之所以將咖啡引進中國,絕對不是為了推廣他們的咖啡,而是他們喝不慣我們的茶,所以為了他們自己的欲望,把咖啡引進了我們中國。
整個中國最早種植咖啡的是臺灣省。時間:1884年 最早且很有名氣:雲南大理朱苦拉村由法國傳教士田德能種植。時間:1892年 很早但沒有名氣:雲南瑞麗景頗地區英國傳教士景極引進種植。時間:1893年 1908海南引種了咖啡,不過效果不太好,還有幾個地區也有種過,都沒有好的效果。1952年,雲南農業試驗場芒市分場的科技人員從弄賢寨帶了70餘公斤鮮果帶回到保山市潞江壩試種,發現適應性表現良好,品質優良,並由此不斷發展壯大。 20世紀80年代末,雀巢開始在雲南思茅地區(現在的普洱市)引種卡蒂姆咖啡,從此中國咖啡種植面積開始遞增,在不斷摸索中品質也有大幅度提升。
今天的冷知識就給大家說到這裡,有沒有你不知道的呢?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