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為什麼都是在海洋裡形成?

2020-12-03 科學塢

經常關注氣象預報的小夥伴可能都會注意到,每年夏秋季節,在與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就會形成不少名為颱風的猛烈風暴。這些風暴有的會消散於海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雖然我不是氣象專家,但願意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嘗試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溫差是形成颱風的動力之源

那麼為什麼會是在南海或者是菲律賓以東洋面上呢?來看一下,夏秋兩季,這裡的太陽高度見圖一。

圖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

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夏至的時候,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這意味著,在北回歸線處的海水,接受的單位面積的太陽輻射功率要比其它緯度的地方高。到冬至的時候,太陽會垂直照射南回歸線。這意味著,接受太陽光輻射功率最大的地方就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於是,這裡的海水的溫度就會比其它的地方高,同時也會蒸發出大量的海水。隨著裹挾著大量水蒸氣的熱空氣升高,周圍的冷空氣就會向這裡湧入,在中間形成一個熱帶低壓中心。

伴隨著溼熱的空氣升高-凝結-放熱過程,這個低壓中心的溫度也會越來越高,氣壓相對周圍逐漸降低,在地球自轉的影響下,氣團開始逆時針旋轉。

隨著旋轉越來越快,氣團的中心就會形成一個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颱風眼,颱風就這樣誕生了。

那麼颱風為什麼不是在赤道附近形成呢?

從前面我們描述的過程可以看出,形成颱風除了溫差,還需要一個偏轉力使得氣團得以旋轉,在赤道附近,這個偏轉力太小了,不能形成氣旋。

那麼颱風為什麼不能在南北極形成呢?

這個問題就簡單了,看看白雪皚皚的兩極,那裡的溫度太低了好吧。

為啥海上形成的颱風偏偏要去陸地呢?

這中間的最大秘密在於副熱帶高壓,颱風處於這個高壓的下面,驅動著颱風氣旋前進的動力來自副熱帶高壓邊緣的氣流。當一個在南海形成的氣旋,遇到了在臺灣以東海面的副熱帶高壓的時候,這個氣旋就會在副熱帶高壓的牽引之下一路向西北前進。

結束語

通過前面的解釋,小夥伴們應該明白了吧,形成颱風胚胎的最初動力就是溫差,接著在地球偏轉力的作用下逐漸長大成成熟的颱風,然後在副高壓的牽引下來到陸地。

關於颱風為什麼總是在海上形成的問題,小夥伴們搞明白了嗎?您有什麼其他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裡面留言參與啊。

相關焦點

  • 颱風為什麼都是從海洋進入陸地,有無反方向?今年還有幾次颱風?
    不管是我國的颱風,還是美洲的颶風,都生成于洋面之上,雖然稱呼不同,但氣象原理是一致的。且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颱風登陸點都位於東側,只不過我國的颱風生成於太平洋,而美洲的颶風生成於大西洋,這便能確定颱風生成與哪一個海洋無關,而與地球自轉方向有關。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颱風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人們所關心的颱風是從海洋吹到陸地,風力極大,對陸上生命造成威脅、危害的強風。颱風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小編與大家一起來學習。颱風發生的幾個基本條件:1.海水表面溫度高於26.5℃的廣闊熱帶洋面。
  •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今年多個超級颱風臨時轉向去日本了
    颱風這幾年對我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你知道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嗎?颱風有哪些主要特點呢?你是怎樣防颱風的呢?為什麼颱風經常改變方向向日本吹呢?現在我是去旅遊珠海偉少,給大家講講颱風的情況,希望大家能夠遇到颱風時能夠正確預防颱風,減少損失。
  • 巴威或成史上最強登陸東北颱風 颱風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由於至今人們對颱風形成的認識並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颱風形成的必要條件。颱風的初始階段為熱帶低壓,從最初的低壓環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八級,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幾個小時。在發展階段,颱風不斷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氣壓達到最低值,風速達到最大值。而颱風登陸陸地後,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應不足的共同影響,颱風會迅速減弱消亡。
  • 颱風是如何形成的?最後去了哪裡?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風力達到12級或超過12級的熱帶氣旋就可以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地區叫做颶風。 颱風主要發生在7-10月份,其他月份少有發生,我國從廣西到遼寧的沿海地區都有可能發生颱風,甚至內陸地區也會受到颱風的影響。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形成原因
    近日我國還有鄰國韓國、日本都頻繁的遭受颱風的襲擊,給各個國家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僅是生活還有出行方便,那麼威力這麼強大的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颱風形成的原因吧。
  • 颱風利奇馬來了,科普下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颱風是一種破壞性強,危害性大的天氣現象。在颱風經過的地區,船隻可能被吞沒,建築可能被摧毀,一般還能產生150300毫米降雨,暴雨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嚴重災害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1.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颱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颱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
  • 今年第5號、6號颱風幾乎同時生成,颱風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雖然我們知道颱風每年夏季都會造訪,但很少有人會知道,颱風是怎麼形成的?颱風的形成颱風的形成,需要兩個前提條件,一個是有足夠的水汽,而海洋上水汽較多,所以颱風是在海洋中形成的。還有一個是主要足夠的熱量,溫度要在26℃以上,所以颱風經常發生在夏季。
  • 96W又來了,12月雙颱風胚胎形成,23號颱風可能出現
    12月才開始,沒想到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颱風胚胎就如此活躍,這可能是超乎大家的想像了,如今已經形成了 雙颱風胚胎,編碼分別為95W、96W,正在共舞,這也是12月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第1個(首個)「雙颱風胚胎」。
  • 在什麼極端條件下會形成颱風?它是有規律的嗎?
    在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和我國南海沿岸的國家,颱風總是稱為人們談論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而颶風很少有人提及。而在北太平洋東部、大西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人們則只會討論颶風,對颱風的概念知之甚少。事實上,颶風和颱風是一樣的,它們都是風速達到每秒鐘33米以上的熱帶氣旋,只是因為發生的地區不同,才有不同的名稱。
  •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 颱風的影響及防禦措施
    颱風的形成形成條件1、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面上。2、要有一個原始渦旋。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颱風等級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
  •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新華網
    小知識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和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經常產生在太平洋上北緯5~15度的熱帶地區,主要集中於夏、秋兩季。水平方向上,颱風從中心向外依次是颱風眼區、雲牆區和旋轉雨帶。颱風眼位於颱風中心,呈圓形或橢圓形,該處氣流下沉,風速很小,所以天氣晴好,屬於颱風中的「世外桃源」。
  • 颱風形成的原因和地點
    颱風形成的原因和地點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6-08-03 17:12:15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
  • 超強颱風在海洋裡的威力有多猛?闖入的船隻沒了,鯨魚也被捲走了
    如果說,超強颱風在登陸時所呈現的驚人的破壞力,以及它所引起的狂風暴雨已經讓你心驚肉跳,那麼請你做好準備,接下來的事情只會讓你更加難以接受,它在海洋中施展的終極威力絕對會超出你的想像空間
  • 地球上最大的颱風有多大?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這裡來告訴你!
    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小能手阿遊,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地球上最大的颱風有多大?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這裡來告訴你!如果說你處在沿海地區,那麼你可能會今天到颱風,颱風是一種自然災害,極具有破壞力。其實颱風在世界的各地都有著不同的名字,在中國我們叫做颱風,但是在美國卻稱颱風為「颶風」,而且在菲律賓被稱作「碧瑤風」。在孟加拉灣地區被稱為「氣旋性風暴」,在印度半島稱為「熱帶氣旋」等。颱風多發生於熱帶海面,我們都知道颱風是由於風的產生,氣壓的不平衡,而且高的地方攜帶氣體補充低壓的地方。之後便產生了氣體流動,便形成了風。其實對於熱帶海面,因為氣溫比較高,最後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氣。
  • 颱風,為什麼「偏愛」中國?
    從氣象學角度說,颱風並不僅僅是一種風,而是一種帶著地域標籤的熱帶氣旋,或是一種風力強度的級別。這事還得從「熱帶氣旋幼兒園」——海洋說起。「幼兒園」裡都有誰?動物園的飼養員們卻從颱風留下的爛攤子裡發現了寶貝:平日裡稀缺的粗樹枝、樹幹,現在要多少有多少,可以好好改造一番動物籠舍。
  • 科普閱讀:多颱風是如何形成的
    如2017年7月28日12時至30日0時的1705號颱風「奧鹿」、1709號颱風「納莎」和1710號颱風「海棠」。有記錄以來最為極端的是1960年8月23日6時至12時,西北太平洋上共有5個颱風。這一紀錄迄今為止還沒被打破。因此,總的來說,4~5個颱風甚至更多颱風同時存在的情況比較罕見。
  • 2019年上半年颱風偏少!原因是……
    對此,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錢奇峰表示,雖然目前颱風偏少,但並不意味著今年颱風威脅減少。究其原因,這與副熱帶高壓及厄爾尼諾不無關係。颱風示意圖。>要有暖的洋面,因為颱風發展需要海洋提供能量,因此海面溫度需要相對較暖,一般認為海表面溫度要超過26.5℃;其次,需要上升氣流,即低層輻合區,將熱的海洋水汽通過上升而凝結釋放大量熱量,為颱風生成提供能量。
  • 颱風的形成條件-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颱風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海面水溫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環境風在垂直方向上的切變小;低壓或雲團擾動至少離赤道幾個緯度。由於至今人們對颱風形成的認識並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颱風形成的必要條件。
  •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原子彈能否摧毀風眼,3D動畫演示下太有趣了!
    現在可以說人類已經稱霸地球,但是以人類目前的科技力量,在面對大自然時顯得那麼無助,地球上每個國家,多多少少都有被颱風侵襲的時候,當然在內陸國家不會被影響,可地震這種場景的災害,還是能夠影響到內陸國家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夏季最為常見的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還有就是如果在颱風的風眼裡扔一顆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