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殘聯積極參加2020橫琴馬拉松保護中華白海豚公益行動

2021-01-09 澎湃新聞
市殘聯積極參加2020橫琴馬拉松保護中華白海豚公益行動

2020-12-27 2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27日,由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指導、珠海市華發公益基金會主辦、華發體育承辦的「2020橫琴馬拉松保護中華白海豚公益行動」在橫琴舉行。本屆保護中華白海豚公益跑團特邀了我市殘障人士參加,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馬軍威參加活動。

中華白海豚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海洋生態活指標」,目前,海洋塑料汙染已對其生存造成嚴重威脅。保護中華白海豚公益行動作為「2020橫琴人壽橫琴馬拉松」的重要一環,旨在藉助這一萬人級別的賽事平臺,以宣導促進人們了解白海豚、喚起對白海豚資源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意識,引導人們自覺行動起來,為保護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環境貢獻力量。

殘障人士們身著印有保護中華白海豚元素的運動服,肩負「海洋衛士」的環保使命,在一路奔跑中撿拾起賽道上留下的一次性塑料製品,用「減塑減排」的實際行動踐行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在比賽中,他們既是活力十足的運動員,也是勤懇的「賽場保潔員」,更是身體力行的「公益大使」,以實際行動踐行環保理念,成為賽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賽程結束後,殘障人士們戴著完賽公益證書和白海豚守護者這些別具意義的徽章,與萌萌的「中華白海豚」一起拍照打卡,為本次公益跑留下紀念性的瞬間。殘障人士們紛紛表示,自己很榮幸可以成為環保使者,能夠為保護中華白海豚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多參加此類比賽,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實現自我價值,共建美好家園。

本次活動是市殘聯在國際殘疾人日組織開展的系列活動之一。今年國際殘疾人日的主題是:「更好地重建:朝著一個包容殘疾人、無障礙和可持續發展的後2019冠狀病毒病世界。」市殘聯以「國際殘疾人日」為契機,在十二月份陸續開展電臺公益節目、殘疾人文藝匯演、珠海各大地標亮燈儀式、30公裡徒步活動、馬拉松等多形式線上線下活動,充分展現廣大殘障人士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激發廣大殘障人士不懈奮鬥、不言棄、不放棄、自強不息的奮發昂揚精神,希望社會各界人士能夠更多關注、關心、關愛殘疾人群體,共同營造我市共建、共融、共享的良好社會助殘氛圍。

視頻來源:華發公益基金會

原標題:《市殘聯積極參加2020橫琴馬拉松保護中華白海豚公益行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2020橫琴馬拉松中華白海豚公益跑熱力開跑!
    12月27日,由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指導、珠海市華發公益基金會主辦、華發體育承辦的「2020橫琴馬拉松中華白海豚保護公益行動」在橫琴舉行。本屆環保公益跑團特邀珠海市殘疾人聯合會、珠海市紅十字會、珠海市慈善總會、珠海市青年志願者協會及社會各界的志願者參加,他們身著中華白海豚T恤,奔跑在橫琴馬拉松的美麗賽道上,活動中還不忘撿拾起賽場垃圾,以實際行動踐行環保理念,以熱情奔跑的姿態迎接新年的到來,成為賽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華白海豚作為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是「海洋生態活指標」。目前,海洋塑料汙染已對其生存造成嚴重威脅。
  • 為愛集結 2020橫琴馬拉松中華白海豚公益跑熱力開跑
    12月27日,由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指導、珠海市華發公益基金會主辦、華發體育承辦的「2020橫琴馬拉松中華白海豚保護公益行動」在橫琴舉行。  2018年,華發公益基金會將中華白海豚保護主題植入首屆橫琴馬拉松,藉助萬人賽事,以「保護中華白海豚就是一場馬拉松」為精神口號,以健康活力的公益長跑形式,喚起人們對中華白海豚的關注與保護。2020年,橫琴馬拉松中華白海豚公益跑伴隨著橫琴馬拉松共同成長,攜手邁入第三年。
  • 保護中華白海豚,我們在行動!
    為了保護我們的珍貴白海豚,近日,我們又有行動了!
  • 由農業部制定的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今日在廈門啟動
    保護中華白海豚將有專門的規範和行動安排。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 記者 吳笛 圖/市海洋與漁業局提供)保護中華白海豚有了專門的行動計劃。今天上午,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啟動儀式暨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立大會在廈門舉行。  根據計劃,到2026年,我國中華白海豚將得到切實保護,90%以上的中華白海豚重要分布區域將得到有效保護,種群數量保持穩定或小幅回升,棲息地破碎化現象逐步得到有效緩解,種群結構日趨合理,可持續生存能力進一步提升。
  • 保護中華白海豚,原來對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有這麼重要的意義!
    4月27日,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共同主辦,廣東省長隆動植物保護基金會、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珠海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承辦,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宣傳月主題活動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
  • 「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 呼籲保護中華白海豚
    新華網廈門5月9日電 8日,全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在鼓浪嶼鋼琴碼頭廣場和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今年起,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確定將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今年為公曆5月8日)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
  • 中華白海豚|資源保護不容樂觀
    中華白海豚|資源保護不容樂觀 2020-07-27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2020年5月3日,一頭中華白海豚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烽火角附近一處海岸擱淺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當地民警與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迅速展開救援,頂著34℃高溫,在淤泥裡守護7小時,最終成功助其返回大海。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目前認為,全球駝海豚屬動物共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大西洋駝海豚、印度洋駝海豚、印太駝海豚以及澳大利亞駝海豚,它們廣泛分布於東大西洋、印度洋、西太平洋沿岸水域。
  • 走近中華白海豚,齊心守護海精靈
    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不斷縮小,中華白海豚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保護工作刻不容緩。多年來,廣東高度重視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工作,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9年10月,自建立以來,圍繞中華白海豚救護、資源監測、巡航監管、科研合作、科普宣教等開展了大量工作,有效地保護了白海豚物種和棲息地環境,在白海豚保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社會公眾對中華白海豚保護的意識。
  • 魯毅就中華白海豚在佛山成功獲救作出批示
    佛山日報訊 記者於祥華 通訊員史偉宗報導:12月16日晚,一隻中華白海豚在佛山成功獲救,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昨日,市委書記魯毅就此次白海豚成功獲救作出批示,對營救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在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推進萬裡碧道建設、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再接再厲,推動佛山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素有「水上大熊貓」之稱。
  • 珠海長隆 「海洋大熊貓」中華白海豚亮相
    信息時報訊(記者 李杉)「海洋大熊貓」——中華白海豚一家幾口於
  • 關愛中華白海豚 維護生物多樣性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肖雄 蔡華鋒 董謙君 劉豔婷 鄭慧梓)4月27日,第二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宣傳月主題活動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記者了解到,當天香港、澳門以及全國50多家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成員單位也在所在城市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活動。活動以「關愛中華白海豚,維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
  • 保護「海洋大熊貓」 媽祖誕日成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
    中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儀式 陳驥旻 攝以「認識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大熊貓」為主題的中國首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活動啟動儀式,5月8日在珠海長隆中華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舉行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著「海上大熊貓」「媽祖魚」等美稱。今年起,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確定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這也是中國內地首屆專門以中華白海豚命名的宣傳日活動,以引導公眾樹立海洋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人關心中華白海豚、愛護中華白海豚的社會風尚。本次活動由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共同主辦。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12月16日上午7時許,接沙口水閘通知,一頭疑似白海豚活體生物從東平河誤入水閘內。市水利局已將其關進水閘內並報市委網信辦。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
  • 石化產業園環評,不該把中華白海豚弄丟了
    中華白海豚為廣西欽州三娘灣地區標誌性名片之一。最新數據顯示,在欽州三娘灣區域內活動的中華白海豚約為300至400頭,被識別且記錄在冊的中華白海豚為249頭。2020年4月,廣西欽州市石化產業發展局發布欽州石化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眾參與公示。
  • 中華白海豚現身佛山洪閘
    中華白海豚現身佛山洪閘 2020-12-16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白海豚研究所成立 保護北部灣生態環境(圖)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李剛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8月14日訊(記者 劉洋)近年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為了投資開發的熱點地區,隨著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戶,環境保護問題凸顯,協調地區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受到社會關注。8月14日,廣西科技廳與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三所)經協商,同意建立區所戰略合作關係,並共同籤下合作協議。協議內容包括雙方共同成立「廣西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研究所」。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救援過程回顧獲救前,白海豚已被控制在引水閘和分洪閘之間較小的區域。
  • 中華白海豚
    (學名:Sousa chinensis;英文: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中文學名:印太駝海豚,又稱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內灣,鹹淡水交界水域,因為這個區域淡水的注入改變了水體的鹽度,增加了魚類的豐富度,提高了中華白海豚補食的機會。目前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沿岸海域,我國的中華白海豚廣泛分布於中國南方近海,已知有福建廈門種群、臺灣西部種群、珠江口—香港種群、廣西北部灣4個種群。
  • 東南沿海的白色精靈——中華白海豚
    圖:Mares中華白海豚主要在深度不超過25米的近海活動,如紅樹林、河流三角洲附近,通常常3~5隻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而不是大規模集群行動,最多的記錄也就23頭。白海豚壽命一般為30-40歲,在3-5歲時性成熟,一胎一仔,優生優育。小白海豚在出生時幾乎都是尾部先到母親體外,最後才是頭部,這樣能有效防止小白海豚被海水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