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5600米武裝泅渡!印軍指揮官被眼前一幕嚇呆,俄:這就是差距

2021-01-08 瞭望新視界

據國內媒體近日發布的報導,我西藏軍區某合成旅偵察營的官兵,在海拔5600米且完全陌生的環境下,展開多要素跨晝夜的負重訓練。在三天的時間裡,所有參訓官兵將在海拔5600米進行武裝泅渡,每個人身上都要背著超過60斤的作戰裝備,全程要快速行軍100多公裡,而無疑是對身體極限的一次全面挑戰,但是最終我們的官兵依舊在指定時間內抵達目標區域,圓滿地完成了此次訓練任務。

但是這一幕落在印軍顯然就是另外一幅光景,由於印軍現在對我們邊境的動向非常關注,因此這場訓練的相關報導很快就被他們獲知,有印軍指揮官被自己所看到的眼前一幕嚇的呆若木雞,而俄羅斯的軍事專家則感慨,雙方之間的差距完全可以用「巨大」來形容了。

據悉,此次我們展開的這場武裝泅渡,目的就是為了在實戰環境下檢驗官兵們的高原作戰能力,因此才將訓練場景設定在多科目、多要素以及跨晝夜上,而這恰好也是在高原戰場必須面臨的挑戰。眾所周知,高原戰場上我們官兵的最大敵人並不是外軍,而是稀薄的空氣所帶來的生理極限挑戰,如果不能建立起合理的路程表,很容易在途中發生不必要的非戰時損耗,因此如何將訓練成果代入到實戰中,成為了此次武裝泅渡的重點內容。

有消息人士稱,關於此次訓練的相關報導內容很快就被送到了印軍指揮官的桌上,有的指揮官在看到報導之後被當場嚇呆。因為這種高強度到近乎苛刻的訓練內容,是印軍根本就沒有辦法企及的,長久印軍雖然號稱自己是全世界最適應山地作戰的軍隊,可是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在5600米的高原進行60斤負重武裝泅渡,最嚴厲的印軍指揮官都不會想到這種辦法。

而且現在印軍內部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漏洞,那就是印軍在服役制度上還是延續了殖民時期的世襲制度,哪怕是中級軍官都必須是高種姓的家族才能擔任,這種內部登記森嚴的軍隊根本無法誕生勇氣和犧牲這類難能可貴的品質,因此早就有俄羅斯的軍事專家評論兩國的軍隊時發出感慨,稱這種巨大的差距根本不是依靠採購外國裝備就能彌補的。

相關焦點

  • 海拔5600米武裝泅渡,中國軍人露出真正實力,印度人終於認清差距
    圖為武裝泅渡中的中國軍人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軍隊進行了一次極限體能訓練,在海拔5600米的高原地區進行武裝泅渡,在這場負重超過60斤的訓練中,參訓官兵最終都在規定時間內抵達目標區域,有網友表示:中國軍人露出了真正實力,
  • 偵察兵5600米高原開展極限訓練
    近日,西藏軍區某合成旅偵察營把官兵拉到海拔5600米的陌生地域
  • 印軍指揮部如坐針氈,俄:這是懸空利劍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1日報導,空喀山上六個漢字赫然醒目,這讓印軍指揮部如坐針氈,俄羅斯對此表示,這猶如懸空利劍。而對峙地區已經進入了冬季,因為海拔過高的緣故,對峙地區最低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40度左右。不久前,印度為了應對對峙地區的冬季,不得不將一些士兵進行了調整。印度外交部還表示,過去兩個月的指揮級會談已經帶來了地面上的穩定,將做出更多努力來恢復和平。雙方認為,高級指揮官之間的下一輪會談應儘快舉行,以便雙方能夠努力在實際控制線沿線早日實現部隊完全脫離接觸。
  • 印度軍機奔赴緬甸,印軍特種兵現身機場,接走22名叛軍指揮官
    如今印度的確診患者數量正在顯著增加,同時印度東部邊境地區的武裝分子也活躍了起來。由於歷史方面的問題,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地區與印度並不團結。目前趁著印軍對抗疫情之際,當地武裝已經對印度軍警爆發了多次衝突。即使印度對其發動了圍剿行動,也很難實施成功。一旦這些武裝分子發現異常,就會逃入緬甸境內,等到局勢有所緩和,又將會慢慢滲透回印度境內。
  • 近距離感受特戰隊員野外武裝泅渡訓練
    近日,武警永州支隊組織特戰隊員在野外水域開展武裝泅渡訓練。武裝泅渡作為特戰隊員必訓的重難點課目,考驗的不僅僅是負重遊泳技能,更是為了更好地提高隊員們水上反恐能力和水下「功夫」。特戰隊員們緊貼實戰訓練,從難從嚴訓練,在炎炎夏日掀起滾滾浪花。
  • 我軍邊境5592哨所曝光,艾斯科防爆牆赫然醒目,俄:印軍差距懸殊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4日的報導稱,軍媒日前公布了邊境5592哨所的情況,這座哨所是我國最高的駐兵點,其海拔為5592米。從使用石頭壘地窩子開始,軍隊用雙手一點點的建起了這座海拔最高的哨所。俄羅斯軍事專家認為,兩國軍事實力差距非常懸殊,雖然東方大國哨所分布較廣,補給線長於印度一方,但是其工程部隊早已經修建了戰略公路,這些公路可以確保前線哨所的物資補給充足,而印度一側卻物資補給困難,其日子更加難熬。
  • 國產新型睡袋送抵前線,印軍談判囂張態度不再,俄:莫迪承認差距
    對於我們國家這種新型睡袋,印軍卻沒有。他們自從在邊境地區開始對峙以來,生活條件非常的差。自從天氣開始變得寒冷起來,他們也是越發的痛苦。,連想喝一個不結冰的飲料都是困難的。而且他們現在還使用著保暖性極差的睡袋。自從我國的保暖睡袋運到前線之後,印度的代表在和我們談判的時候態度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俄羅斯的有關專家,也認為莫迪現在就是再自信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和印度裝備之間的巨大差距。
  • 印軍戰機趁夜大舉出動,沒到邊境就遭雷達鎖定,巴:再無秘密可言
    印度空軍近期向克什米爾的列城、斯利那加等前線機場部署了大批戰鬥機、武裝直升機和重型直升機,這些俄制和美制戰機定期在克什米爾東南邊境空域進行戰備巡邏,但基本只限於白天。據《今日印度》7月7日報導,當地時間6日深夜,上述基地的印軍戰機趁著夜色掩護大舉出動,計劃對列城以東空域展開巡邏。
  • 印軍坦克陷入泥沼無法動彈,俄:這仗別打了
    俄羅斯對此表示,這仗別打了。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局勢來看,印度不會主動從對峙地區撤軍,並且有了在對峙地區過冬的準備。    由於對峙地區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北有喀喇崑崙山脈,南有喜瑪拉雅山脈,西南則是克什米爾山谷,全境居世界屋脊之上,介於海拔3000米至6000米。
  • 武裝泅渡驚豔亮相,「水上飛翼」救人,武漢警方水上實戰練兵堪比...
    楚天都市報9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吳昌華 楊凝寒 向瑩 通訊員王威 應後威 黃明月 攝影:記者劉中燦)泅渡,字面意思就是從水中遊過,但這個詞日常少有人使用,除非與「武裝」二字相連。10日上午,在武漢市人民警察實戰訓練基地,15名全副披掛的特警隊員,攜帶長短槍枝,演練了武裝泅渡,並在泅渡途中射擊。
  • 印軍實控線炮聲再次響起,近幾年最大規模炮擊,死亡人數持續上升
    據"印度時報"9月20日報導稱,印度西北邊境的實控線爆發了一場激烈的衝突,印軍對外表示,近期以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槍聲四起,巴基斯坦軍隊多次挑起武裝衝突,同時還出動了大量重炮部隊對其印軍境內展開密集炮火攻擊,大量炮彈落到印軍陣地以及邊防哨所,直接造成印軍實控線出現混亂。
  • 印軍深夜零下五十度棲身雪坑,恐畫虎不成反類犬
    近日,有媒體公布了一張印軍士兵的特殊照片,照片中的印軍士兵是印度山地部隊的一員,隨部隊駐守在邊境拉達克地區海拔五千米左右的錫亞琴冰川,由於近日一場暴風雪來襲,此地的氣溫已降低到了零下50度。而照片中的這名印軍士兵由於連一個最基本的容身帳篷都沒有,所以只能身處簡易雪坑過夜,在凜冽寒風中難以入眠最終木呆呆地坐起身來。
  • 武裝泅渡、戰術操舟……武警官兵實戰能力這樣提升
    為進一步提高特戰排、應急班實戰能力,連日來,武警廣西總隊欽州支隊把特戰隊員拉到陌生地域開展武裝泅渡、小隊戰術、奔襲射擊、戰術操舟、極限體能等課目訓練。柴浩 攝特戰隊員進行武裝泅渡。柴浩攝特戰隊員武裝泅渡。柴浩攝特戰隊員將在規定的時間完成操舟任務。柴浩攝特戰隊員齊心協力進行操舟訓練。柴浩攝特戰隊員划過的水面泛起了浪花。柴浩攝特戰隊員進行武裝奔襲。柴浩攝特戰隊員進行戰術搜索。柴浩攝特戰小組進行戰術研究。
  • 磨礪「兩棲」尖兵,200餘名武警特戰隊員野外武裝泅渡
    三湘都市報6月20日訊(記者 周可 通訊員 馮太保 周模熙)為提升特戰分隊綜合素質,強化特戰隊員在複雜環境下的作戰能力,6月19日,武警湖南總隊機動支隊特戰隊員在野外開展武裝泅渡訓練。(水中「蛟龍」在浪花中逐浪前行。)
  • 列城第一場大雪來了,天寒地冷:印軍步槍被凍,印軍燒開水煮步槍
    近期,從斯利那加通往拉達克的Zojila Pass公路開始下大雪了,這是一條非常危險的道路。我們可以從照片看到,這已經是第一場大雪了,周圍都是盤山路,而且路況很差,印軍運輸卡車就在盤山道上緩慢前進。
  • 印軍指揮部如坐針氈,這是懸空利劍!
    空喀山上六個漢字赫然醒目,這讓印軍指揮部如坐針氈,俄羅斯對此表示,這猶如懸空利劍。而對峙地區已經進入了冬季,因為海拔過高的緣故,對峙地區最低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40度左右。不久前,印度為了應對對峙地區的冬季,不得不將一些士兵進行了調整。印度外交部還表示,過去兩個月的指揮級會談已經帶來了地面上的穩定,將做出更多努力來恢復和平。雙方認為,高級指揮官之間的下一輪會談應儘快舉行,以便雙方能夠努力在實際控制線沿線早日實現部隊完全脫離接觸。
  • 印版「地道戰」?中印邊境太冷了,印軍挖地洞一邊禦寒一邊備戰
    這才是整個上甘嶺戰役,兩個山頭被美軍整整削低了2米,卻依然打不下來的主要原因。(真實的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坑道,坑道是志願軍最終能夠守住陣地,並贏得勝利的物質基礎)印軍懂得學習解放軍的優點,這不能說是壞事,反而說明印軍多少還是有點頭腦的。但是學習地道戰可不是生搬硬套。
  • 解讀烏克蘭內戰:黑衫近衛軍VS金雕特戰隊
    親俄武裝手中的武器多為繳獲所得,與烏軍相比,較為落後。此外,由於構成複雜,各親俄武裝的戰力差距相差較大,且互不團結。圖為親俄武裝在克拉馬託爾斯克警察局外合影。比如,4月12日,親俄民兵佔領了斯拉維揚斯克警察局,在軍械庫中繳獲至少400支手槍和20支自動火器(一說為150支)。而從圍城的烏軍士兵那裡,親俄武裝曾花2000美元,買來RPG-7火箭筒和12枚榴彈。但也有西方媒體對此質疑。烏軍米-24武裝直升機被擊落後,《簡式防務周刊》就認為,親俄武裝使用了來源可疑的SA-16/18肩扛式防空飛彈,且操作者顯然受過專門訓練。
  • 邊境氣溫驟降,印軍士兵再也無法忍受,苦求印度政府:讓我們回家
    長官剛走,部隊"崩潰"事發於印度時間24日,也就是印度陸軍參謀長從邊境返回新德裡之後,印度部署在邊境的武裝警察部隊,反而向新德裡發電,要求印度政府將他們從對峙區域調離,回到後方執行任務,在電文中,印度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官表示,現在士兵們已經疲累不堪甚至部分士兵已經渾身是病!他苦求印度軍方長官和印度政府放過他們。
  • 中印邊境,印軍要重用「雙峰駱駝」
    《今日印度》:印軍將使用雙峰駝在「拉達克地區」進行運輸巡邏 據報導,印軍將在「拉達克地區」東部使用雙峰駱駝。由於該地區地形險峻,雙峰駱駝可被用於巡邏和運輸物資。報導稱,使用駱駝的計劃於3年前制定,並在中印在邊境實際控制線(LAC)對峙期間被決定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