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痛是臨床上常見問題,引起肚子痛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孩子出現肚子痛的機率是非常大的,這和疾病也有著密切聯繫,同時也要注意孩子在飲食方面的護理。那麼孩子為什麼老是會肚子痛呢?都是因為家長沒注意這三點!
引起孩子肚子痛的三點原因:
1、便秘
當寶寶大便開始成形後,寶寶肚子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便秘。如果你發現寶寶排便頻率比平常變少了,特別是當寶寶超過3天沒有排便,並且排便時非常痛苦,那麼他可能是便秘了,此外,如果寶寶大便乾燥,排便困難也是便秘的症狀。
2、急性腸胃炎
如果寶寶肚子痛並伴有嘔吐或腹瀉症狀,則很可能是急性腸胃炎,也稱腸胃感冒,這是僅次於感冒的第二常見的病症。很容易導致寶寶脫水,因此一定要確保寶寶攝入足夠得液體,可以是母乳或配方奶,如果發現孩子有脫水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3、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也會引起嘔吐、腹瀉和肚子痛。如果你的寶寶肚子痛,同時伴有血便或發癢的皮疹,則很可能是食物過敏。如果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當他吃該種食物時,身體會自動啟動免疫系統,從而一起你或輕微或嚴重的過敏症狀,如果寶寶出現呼吸困難、臉或嘴唇腫脹、嚴重嘔吐或腹瀉時,應及時送醫。如果寶寶吃完食物後2小時內過敏症狀一直持續,則應諮詢醫生,或可給孩子做個過敏原測試。
寶寶肚子痛如何緩解:
1、熱敷腹部止疼
小孩肚子疼時,可採用熱敷肚子方法,能散寒、疏通經脈,緩解肚子疼痛。具體做法是:用熱毛巾熱敷痛處,或用鹽炒熱裝布袋熱熨痛處,保持5-10分鐘後,更換熱毛巾。
2、按摩肚臍止疼
小孩肚子疼時,可以按摩肚子周圍,有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效緩解肚子疼。具體做法是:用指腹按摩肚臍周圍,先以順時針按揉,再逆時針,按摩10分鐘左右。
3、熱敷蒜蓉薑蓉止疼
蒜蓉和薑蓉熱敷能驅風止痛,這個方法適用於小孩風寒腹疼。具體做法是:搗一些薑蓉和蒜蓉,二者比例1:1,混勻後用紗布或是毛巾包起來,然後用火烤熱,再敷到肚臍上,涼了再烤熱繼續熱敷,敷半個小時左右。一般敷一兩次即可。
4、按摩神闕穴止疼
位置:神闕穴就是肚臍的中點。
手法:用掌心對準神闕穴下按,並按順時針方式連續按揉30-50次。神闕穴也可以用吹風機加溫。
功效:和胃理腸、散寒止疼,治療肚子疼,特別是受寒後肚子疼。
5、按壓中脘穴止疼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但肚臍中上4寸,也就是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處。
手法:仰臥,雙腿屈曲或者自然伸直,將右手掌心重疊在左手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緊貼在中脘穴上,適當用力揉按2-3分鐘。
功效:按揉中脘穴不僅可以止痛,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強腸胃消化吸收的能力,排出胃腸道的脹氣,調節腸胃功能。
6、喝姜棗茶止疼
姜棗茶可以益氣散寒,溫中補虛,對其腹痛隱隱,喜溫喜按的虛性腹痛有較好的療效。具體做法是:取生薑10克,大棗10枚一起煎煮,最後加入飴糖進行調味,稍煮片刻即成,每日2次。
7、喝生薑紅糖水止疼
生薑紅糖水可以驅除胃寒,緩急止痛,適用於脾胃受寒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具體做法是:將15克生薑切片後加入適量紅糖,用清水煎煮10分鐘左右,趁熱服用即可。
8、喝牛奶止疼
小孩肚子疼時,建議可以喝一杯溫牛奶代替止痛藥,因為牛奶裡的鈣含量很高,而鈣有鎮靜神經的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疼痛的作用,建議可以喝500毫升,效果會更明顯。
9、就醫治療
小孩肚子疼的原因較多,如急性瀰漫性腹膜炎、急性腸炎、胃炎、胰腺炎、闌尾炎、腸套疊、腸梗阻、腸扭轉、食物中毒、慢性鉛中毒、有機磷中毒、感冒受涼、飲食不潔、暴飲暴食後等等均會發生,家長注意觀察孩子肚子疼的嚴重程度,如伴隨腹瀉、嘔吐、發燒、疼痛劇烈,出冷汗、精神不振等等,應及時就醫治療。
預防小兒腹痛的5個方法:
1、讓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進餐,不吃或少吃零食,尤其是方便麵、口香糖、可樂、麥當勞和肯德基等。不挑食、不偏食。增加體育鍛鍊,多做戶外活動。
2、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3、疑有牛奶蛋白過敏或乳糖不耐受的患兒,應該停止食用乳製品。
4、應特別重視心理上的指導和治療:家長們儘可能有針對性解除其心理負擔,減輕兒童學習負擔,使其擺脫緊張、焦慮、憂愁及抑鬱的困擾,要關心體貼孩子,減少責怪。
5、鼓勵患兒多參加戶外活動,在活動中改善精神與神經狀態,促進病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