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復《浮生六記》:從芸娘的經歷,探討身為兒媳的艱辛與忌諱

2021-01-09 北庵居士

沈復的《浮生六記》是記錄他生活的一本故事集,其中最受人關注的就是他和妻子陳芸的點點滴滴,無論身處怎樣的困境,陳芸總能從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她的樂觀是許多人喜歡她的原因。

陳芸是沈復心裡的硃砂痣,她聰慧玲瓏,好學上進,對事物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夫妻兩人的相處常使人啼笑皆非。可嘆紅顏多薄命,她終究在夫家受盡誤解早早去世。

沈復在《浮生六記》之中也感慨道∶「先起小人之議,漸招同室之譏」。陳芸既不拘泥於封建禮教的「女子無才」論,又無法完全擺脫這些束縛,這樣的矛盾使她令人惋惜的結局多了一些可預見性。而在她親身的經歷之中,我們也讀出了為人兒媳的艱辛不易與忌諱之處。

寡言不解釋

在沈復的眼中,陳芸活潑聰穎,多了灑脫之心 少了世俗之氣,在所見所聞中盡情揮灑著心中的見解。

她既是他的妻子,亦是他的知己。他會帶著女扮男裝的陳芸出門遊玩,陳芸即使在二人都潦倒之時仍然願意「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

明明是這樣一個有趣的人,最後卻會不得公婆喜愛,鬱鬱而終。其中緣由之一,就是她的少言寡語,懶於解釋。

禍起之初,是陳芸識字並且會寫字,所以她公公希望她能為婆婆代筆,寫家書寄給他們,可是家書寄出後,家裡卻響起了風言風語,於是婆婆首先疑心是陳芸敘述不清、代筆有誤。

其實到這裡,她們的婆媳關係就可見一斑了——她們婆媳關係並不好,否則怎麼可能光憑這不見來源的風言風語,就認為是自己的兒媳婦的過錯。

也正是這樣的不信任之心,給芸娘以後的痛苦生活埋下了禍源。

而後才會在旁人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之中,將她推向婆媳關係的萬丈深淵。

因為有了不好的言語,她的婆婆決定不再讓她代筆,這樣一來陳芸的公公收到的信並非陳芸親筆,心中就起了芥蒂,沈複寫信回去詢問緣由,也沒有收到陳芸的回覆。這一來二去,芥蒂就加深了,她公公怒道∶「想是汝婦不願執筆」。

待沈復回到家中,想讓陳芸向父親解釋是母親不讓她執筆,她也只是說:「寧受責於翁,勿失歡於姑也」

陳芸沒有針對家裡的風言風語,對婆婆作出合理的解釋,導致婆婆對她不滿,也沒有針對「不執筆」一事向公公解釋,使得公公惱怒。

這樣一來,對於這件事的處理,她已是「裡外不是人」了。

人與人的相處之中,不可能全然心意相通,也不是人人都能領會別人的好心,很多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白的小事,如果不解釋的話,就會釀成大錯。

這一點既是人際關係的薄弱之處,也是人際關係的便利之處。若能善於利用言語這把雙刃劍,就能在人際關係的博弈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自作主張

陳芸的公公曾言∶「一生辛苦,常在客中,欲覓一起居服役之人而不可得」,於是陳芸就想方設法為公公尋了姚姬為小妾,甚至還設計讓姚姬與公公相見,給他們一個一見鍾情的藉口。

此事本應是一樁美談,誰知她竟沒有事先知會自己的婆婆,婆婆不能對夫君發作,心中又惱怒有加,再一次將火氣對準陳芸,自此,陳芸所得與初衷背道而馳,算是徹底「失歡於姑」了。

其實這件事,陳芸就算事先告訴婆婆,結果也於事無補。

女人善妒,而給自己丈夫身邊安排小妾的竟然是自己的兒媳,妒忌就會發酵成怒火。

陳芸不該自作主張為公公擇小妾,更不該瞞著婆婆就促成此事,這樣的事不該做兒媳的來操持。

她這樣莽撞行事,只會使自己的處境愈發艱難。

陳芸自己是寬容大度的妻子,她還曾主動為丈夫擇妾,所以她以為婆婆是如她一般的人,卻沒料到百人百性,處處以己度人終究行不通。她既沒有弄清自己的身份,也沒有摸清婆婆的性格,身在局中卻不明局勢,最後落得個人厭鬼棄的下場,說到底,也是咎由自取。

不顧人倫,多管閒事

在《浮生六記》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陳芸的小叔向別人借錢,要陳芸出面做擔保。

她的確出面做保了,但是等到對方索債的時候,陳芸的小叔卻拿不出錢了。

這使得追債的人只能找到陳芸,恰巧在此時,陳芸的公公生病了,此時外面風傳公公的病是由姚姬引起的,姚姬既然是陳芸介紹而來,她自然也覺得這件事與自己有關,因此她寫信告訴沈復,希望能設法將姚姬送走。

好巧不巧,這封信恰巧被公公看到,知道自己的兒媳要遣走自己心愛的小妾,他心裡怒火中燒,又不好直接發作。

於是他找藉口提起陳芸做保借錢一事,他既對這一次借錢的事情耿耿於懷,又不忍直接責罰自己的兒子,還記恨陳芸要遣走姚姬。

於是就對這個「外來婦」發洩心中的怒火,以陳芸在信中對公公婆婆的稱呼不正確這樣奇葩的理由做導火索,問責陳芸。

陳芸將公、婆、小叔得罪了個遍,弄巧成拙,算是將家裡人得罪透了,自此,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從陳芸的經歷中,可以看出她過得並不順暢,為人婦者,於娘家而言,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而於夫家而言,又始終是外人。相夫教子的同時還要處理與夫家的關係,須處處周旋,小心謹慎,一旦行差踏錯,誤會就會接踵而至。

陳芸身處封建時代,聰慧上進,做事有主見、灑脫大方,行事風格頗具有當代女性的影子,卻不被當時社會所接納,只因這些行為於當時而言已是出格,最終造成了陳芸的悲劇人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浮生如夢,為歡幾何?——李白《浮生六記》是一本奇書,有「小紅樓夢」之稱,自問世以來便圈了千千萬萬的「浮粉」,無論達官貴人、學術名流還是販夫走卒、窮酸學生,都深深被其俘虜。如今豆瓣評分更是高大8.8分,是名符其實的暢銷書。
  • 《浮生六記》:甜蜜過後是辛酸,經歷坎坷,嘗盡人生悲苦
    但是芸娘的婆婆卻不願意,她恐怕兒媳婦不能正確的闡述事實,就沒有讓她代筆。當沈復與父親再次收到家書時,父親看到沒有芸娘的代寫家書,便有些生氣。覺得芸娘不屑於去做這件事,對他吩咐的事情沒有執行。沈復自然知道事情原委,他想解釋,而芸娘卻說,她寧可受到公公的指責,也不想被婆婆討厭,一句也沒有為自己辯解,導致公公對她心生不滿。
  • 《浮生六記》:你們只看到愛情,誰又可以看到我悲傷了200多年?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清朝時期,曾有一個落魄的文人,在自己的落魄時光裡寫下了一部自己生平的回憶錄,《浮生六記》。好多人都說,在這本書裡,有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芸娘。芸娘為沈復生了一雙兒女,女兒叫青君,男孩名為逢森。可惜,在芸娘去世後不久,倆孩子也相繼離世,從此沈復成了孤家寡人。我們只看到了愛情,誰又看到了芸娘200多年悲傷?誠然,他是愛芸娘的,但是作為丈夫,他缺乏擔當;作為父親,他缺乏家庭責任感。
  • 《浮生六記》12句經典語錄,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算來何必奔忙
    汪涵和胡歌曾推薦過一本書,叫《浮生六記》。「浮生」二字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篇駢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六記》作者沈復,字三白,生於乾隆年間,這本書是他大半生的回憶錄。書中主要記錄了他和妻子芸娘兩人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 《浮生六記》丨陳芸:嘗遍生活的苦還能保持天真才是真正的可愛
    距今快200年的嘉慶十三年(即1808年),一位叫沈復為了保存下對亡妻的記憶寫了一部自傳體散文集《浮生六記》。沈復在當時就是一個普通的文人,這部作品同樣沒有發光發熱,直到光緒三年其手稿才被人發現並得以出版,而作品也很快引人注意、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歡。
  • 《浮生六記》最美好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這幾年,《浮生六記》火遍朋友圈。我買之看之,一是源於我最喜歡的主持人汪涵的推薦;再是源於大師林語堂贊過的那個天下第一可愛女子和人間最理想的女人,女版陶淵明——芸娘。01200年前的愛情故事《浮生六記》本應是六篇,但現存的只有四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書中最能打動人的是作者沈復和妻子陳芸至誠至愛的真情。
  • 閨閣悲歡嘆古今和美嫻靜陳淑珍——讀沈復《浮生六記》感
    早聞沈復《浮生六記》名,近日方拜讀。沈復字三白,年不惑,愛妻陳芸杳然離世,因憶林逋先生「妻梅子鶴」語,而自號「梅逸」。乾隆、嘉慶年間人,生於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浮生六記》作於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沈四十六歲時。雖曰六篇,僅傳四卷,其中《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已佚失不傳。
  • 汪涵、胡歌都推薦的 浮生六記 到底講了啥?
    早在2016年第一次看到汪涵在年《天天向上》推薦《浮生六記》時,我就買了書但初看時,我簡直想炸毛!完全感覺不到汪涵說的一定要讀的意義何在;最近在東方衛視的閱文超級IP盛典上,有個讓演員向大家推薦自己最愛的書籍的環節。當問到胡歌時,他居然也提了:《浮生六記》。
  • 沈復的幸與不幸
    然而芸娘從來不嫌棄沈復沒出息,也從不逼他上進。哪怕是他與芸娘寄住在友人魯半舫家的蕭爽樓時的窘迫,也經常和朋友品茶飲酒作詩,並且與夏淡安、張閒酣等友人約定了「四忌四取」,所謂「四忌」,是忌「談官宦升遷,公廨時事,八股時文,看牌擲色」;如果有誰違反,必罰酒五斤。「四取」是取「慷慨豪爽、風流蘊藉、落拓不羈、澄靜緘默」。
  • 沈復:世事一場大夢,浮生莫若「快哉」
    大家讀沈復《浮生六記》文字時記住這八個字,就能理解,他為何放任悲劇的發生。性情使然。他更像曹雪芹,而芸娘就是脂硯齋。所謂一個是曹衣出水,一個是吳帶當風。藝術人生,知己之愛,豈能俗眼衡量。正如,文學家總偏愛項羽而非劉邦,性情相通罷了。不能以沈復事業的失敗,來定他人生的失敗。若此,百無一用是書生何解。
  • 《浮生六記》娶妻願得陳淑珍,嫁人勿嫁沈三白
    《浮生六記》這本書買了好幾年了,買的時候只是覺著名字好聽,到手才發現是本文言書。我才疏學淺看起來頗為艱難,讀完卷一便放進書櫃。今日閒來無事翻出再讀一遍這一天的時間也就打發過了。《浮生六記》第一卷閨房記樂,是復懷念亡妻的作品,其中歷數了自己與亡妻在一起時的種種悲歡故事。
  • 《浮生六記》經典的10句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清朝時期,有一位落魄的文人,用自己的病榻時光寫下了一部四萬餘字的回憶錄——《浮生六記》。這本書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 《浮生六記》:不能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的愛情,是很難維持下去的
    其實他還有一部作品叫做《浮生六記》,可能也有人知道,被人稱為"晚晴小紅樓夢"。沈復和妻子陳芸的婚姻便是這樣。陳芸和沈復兩人算是一見鍾情,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沈復對母親說:"我非芸娘不娶。"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年代,幾乎可以算是自由戀愛了,又是親上加親,兩邊父母也都同意了,幾年之後,二人便如願結為夫妻。
  • 生若夢,為歡幾何?沈復在這本書裡全告訴你了
    生若夢,為歡幾何?沈復在這本書裡全告訴你了!大家好,今天我們討論的是關於清代的歷史。現在提起清朝啊,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停留在電視劇的清宮劇當中。像是屹立不倒的《甄嬛傳》,前段時間大火的《延禧攻略》,又或者是現在正在熱播的《如懿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