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若夢,為歡幾何?沈復在這本書裡全告訴你了

2021-01-07 娛樂懷舊派

生若夢,為歡幾何?沈復在這本書裡全告訴你了!大家好,今天我們討論的是關於清代的歷史。現在提起清朝啊,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停留在電視劇的清宮劇當中。像是屹立不倒的《甄嬛傳》,前段時間大火的《延禧攻略》,又或者是現在正在熱播的《如懿傳》。關於清朝的歷史是被我們提起最多次的,因為這個朝代離我們最近,於是我們就在這一步步的影視劇當中了解了大豬蹄子和後宮個個人之間發生的故事。

但我們今天所了解的清朝的歷史,不是發生在朝野當中,和大豬蹄子沒有半點兒關係,和甄嬛、魏姐,如懿更是沒有半點兒關係。但是呢,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歷史,絕對會讓你興趣大增。今天我們講述的主人公,是沈復以及他的書《浮生六記》。沈復字三白,號梅逸,生於乾隆二十八年。沈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人墨士,他出生在姑蘇城南的滄浪亭畔,家裡世人皆為文人。在18歲的時候娶了就做的女兒陳芸為妻,他們兩個人的婚後生活可以說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用現在矯情一點兒的話來說,就是活成了所有人都想要的樣子。

但是呢,命運多舛。沈復和陳芸之間也是常常事與願違,兩個人並不臣服於命運,反而是在逆境中奏歌,在陳芸病故後沈復離家四處漫遊,寫下了《浮生六記》。其實大家對於《浮生六記》的印象可能會比較深刻一點兒,在小學的課文中我們還學過《浮生六記》中的片段。「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看到這裡是不是腦子裡邊兒有一個大概的印象了?我們接著往下看「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看著這裡是不是恍然大悟了,原來是節選自《浮生六記》。

小編在讀《浮生六記》時看到這一篇的感覺也大致如此了,但是呢,像這樣有趣的一本書能讓你張大嘴巴驚訝感興趣的絕對不是這一個片段。事實證明,絕對是這樣的。這本書記錄了自己從出生到曲陳云為期到兩個人經常去滄浪亭畔,或者是和自己的朋友在滄浪亭對詩,引對。一本書通讀下來感覺就是一個字-爽!沈復的生活過得簡直是太棒了,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都想像中的生活。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談及,在18歲的時候沈復娶了舅舅的女兒陳芸。陳雲並不是一個只會做女工操持家務的內人,在學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琵琶行》,並且可以口述,在他們的夫妻生活中,反而在很多時候都是妻子在包容丈夫。

兩個人的生活非常的美滿,甚至還有原配鼓勵丈夫找小三兒這樣的情節出現。當然了,最有趣的就是在某一年盛會之時,沈復攜帶妻子去湊熱鬧,好巧不巧,那個盛會是不能夠讓女子去的。這可怎麼辦吶,陳芸可是非常的想去。於是呢陳芸就想出一個辦法,穿上丈夫的衣服假裝是一個男人,成功的渾水摸魚。但在休息的時候陳芸不小心摸上了女人的一個女人的胸,嚇得人家大喊非禮呀!陳雲趕緊表明自己的真身,才化解了尷尬。不過這也成為了兩個人之間的趣事兒。

兩個人也是非常的會享受生活,比如在喝茶中就可以體現。除了露水煎茶這最普通的飲法呢,陳芸發明了「荷花茶」。將茶葉用紗布包起來,頭天晚上放在池塘中的荷花芯兒裡,等到第二天早晨的時候再取出,這樣衝泡出來的茶還有一股淡淡的荷花香。除了在吃的方面吶,還有在插花兒上兩個人也是有自己的心得,這些通通都在《浮生六記》中得到了體現。

怎麼來評價沈復和《浮生六記》呢?沈復我們無從評價,因為他的生活方式,確實是我們很羨慕的。但是《浮生六記》這本書,可以很明確的說,在遇到他之前你可能喜歡別的作者,別的書。但是在遇到他之後,你喜歡的書只有這一本,《浮生六記》。

本文由娛樂懷舊派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浮生六記》:情種沈復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浮生如夢,為歡幾何?——李白《浮生六記》是一本奇書,有「小紅樓夢」之稱,自問世以來便圈了千千萬萬的「浮粉」,無論達官貴人、學術名流還是販夫走卒、窮酸學生,都深深被其俘虜。如今豆瓣評分更是高大8.8分,是名符其實的暢銷書。
  • 沈復:世事一場大夢,浮生莫若「快哉」
    我特別能理解沈復的做法,文人看待世界的角度,本來就與普通人不同。他們在現實世界裡放逐自己,才會在藝術世界裡升華自己。我喜歡的作家李白(三次倒插門,也沒拯救了自己的人生)、曹雪芹(賒酒喝,女兒都餓死了)、鬱達夫(為了一組好詩,毀家離異,漂泊東南亞)。文人,本就該清貧,但是一定要得到社會的敬意!他們用自己一個又一個不幸,為大家奉獻一部又一部經典。
  • 閨閣悲歡嘆古今和美嫻靜陳淑珍——讀沈復《浮生六記》感
    「浮生」二字取自李太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句。沈復一生確實輾轉流徙、無所遇合,依其所述:「遊幕三十年,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與滇南耳……」除自傳體《浮生六記》外僅存少量題畫詩稿,亦未見有關其生平的記載。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是一趟艱苦旅行,你我都是其中的一個旅者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是一趟艱苦旅行,你我都是其中的一個旅者人生如同一場遠行,「苦」是人生的底色。有人吟詠「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歲月無情,被時間所困;有人輕嘆「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不被理解,為世俗所累。即使閒適如五柳,超逸若青蓮,也終不免悲嘆人生是苦旅一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沈復的幸與不幸
    然而芸娘從來不嫌棄沈復沒出息,也從不逼他上進。哪怕是他與芸娘寄住在友人魯半舫家的蕭爽樓時的窘迫,也經常和朋友品茶飲酒作詩,並且與夏淡安、張閒酣等友人約定了「四忌四取」,所謂「四忌」,是忌「談官宦升遷,公廨時事,八股時文,看牌擲色」;如果有誰違反,必罰酒五斤。「四取」是取「慷慨豪爽、風流蘊藉、落拓不羈、澄靜緘默」。
  • 沈復《浮生六記》:從芸娘的經歷,探討身為兒媳的艱辛與忌諱
    禍起之初,是陳芸識字並且會寫字,所以她公公希望她能為婆婆代筆,寫家書寄給他們,可是家書寄出後,家裡卻響起了風言風語,於是婆婆首先疑心是陳芸敘述不清、代筆有誤。其實到這裡,她們的婆媳關係就可見一斑了——她們婆媳關係並不好,否則怎麼可能光憑這不見來源的風言風語,就認為是自己的兒媳婦的過錯。也正是這樣的不信任之心,給芸娘以後的痛苦生活埋下了禍源。
  • 這本書告訴你,怎樣讓讀過的書不白讀
    看到群裡頻頻傳來的捷報,真的替師哥師姐們感到開心,但是,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難免有些黯然神傷,同樣地在學校讀了十多年書,別人現在可以輕鬆上稿、讀書變現,自己不僅花錢讀書、甚至還讀了白讀。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書買過不少,也讀過不少,卻總感覺收穫寥寥?
  • 你的「下一本書」就在「這本書」裡
    於是你不得不去思考這些書,他們果真讀過嗎?儘管讀書是個人的事,但如果真的去讀,你就會發現你的「下一本書」就在「這本書」裡。一本挨著一本,讀心理學,是一串,讀思維又是一串,邏輯又是一串,雜食,不等於亂食。既可以下裡巴人,也可以陽春白雪,但這當中是有個脈絡的,彼此相通的。譬如我這回讀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20周年紀念版)》,就發現書中許多觀點並不陌生,都是在別人觀點上的闡發。
  • 《浮生六記》最美好的10句情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書中最能打動人的是作者沈復和妻子陳芸至誠至愛的真情。沈復十三歲的時候,隨母親回家探親,初見陳芸便怦然心動,他對母親說道:「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意思是:非芸不娶。幾年後,兩人成婚。婚後,沈復和妻子芸娘生活很幸福,談詩論畫,賞月弄花,可謂是詩意人生。芸自小聰明穎慧,也通曉吟詠詩詞。書中描寫了這樣一個場景:沈復和妻子芸談詩,讀來很是愜意。
  • 這3本書告訴你:在複雜的世界裡,做一個簡單的人
    世界太寬廣,生活太繁雜,我們如何能夠在凡世之中把自己的生活過成花一樣,這本散文集是一個很好的指引書。2.《物哀》作者: 竹久夢二本書是大正時期的著名畫家、詩人的抒情散文集,84篇小文裡滿溢著清新、淡雅、憂傷之情,讀起來令人莫名傷感。扉頁那句「因為你,我知道了數著鐘聲的悲哀和傍晚的星星的哀愁。」就足以定調。
  • 《浮生六記》經典的10句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這本書被稱為「晚清小紅樓夢」,沈復以純樸的文筆,記敘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愁苦處兩相對照,真切動人。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沈復夫妻兩,夢想著過上男耕女織、歸隱田園,夫妻相守的生活。而沈復的妻子陳芸,卻染病而亡,永遠的離開了沈復。妻子離世之後,沈復形單影隻,孤清冷淡,便寫下了這句著名的話:"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後人又將他的這句話,化用成"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 親悅讀|小學語文課本裡有多少種生物?都在這本書裡了!
    你留意過沒有,小學課文裡出現過多少動植物?都有哪些種類?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沒注意過吧。有一位老師和她的團隊,專門進行了梳理,發現小學6年12本語文課本中,涉及的動植物共有250種之多!當然,他們不是沒事兒數著玩的,他們把這些生物以及它們背後的知識,以故事的形式表現出來,還出了一本書,叫做《小學語文裡的生物世界》。今天,索菲爸爸就跟大家聊聊這本書。
  • 蓋裡的幾何荷蘭屋
    這是一幢普通的兩層荷蘭式小住宅,木結構、坡屋頂,位置在兩條居住區街道的轉角處,蓋裡覺得這座房子的確很溫馨,卻不想直接搬進去,於是,他開始動手改建整個住宅。蓋裡大體保留原有房屋,但在東、西、北三面擴建單層坡屋。東面擴建部分是一小狹條,成為進入老房子的門廳。西面擴建部分也是一狹條,是老房子的又一門廳,面對內院。北面臨街的一邊擴充最多,中間一段為廚房,廚房東面為餐廳,西面為日常進食的空間。
  • 沈復《童趣》新注
    童趣(沈復)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 七夕撒狗糧大戰,我只吃「復芸」這一碗
    芸娘趕緊關門說自己要睡了,無奈堂哥從門縫擠了進來,目睹了這一幕笑道:「剛才我跟你要粥,你說『沒有了』,原來藏在這裡專門招待女婿啊。」這時候芸娘和沈復已經定下了婚約,因此堂哥玉衡稱「汝婿」。芸娘相當窘迫,躲了出去,一時間,滿屋子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沈復也帶著僕人逃掉了。三、「姐姐的心為何跳得這麼快」廿四子正,餘作新舅送嫁,醜末歸來,業已燈殘人靜。
  • 三本書告訴你:為什麼給亡人過頭七七七?孩子為什麼選擇你做媽媽
    老人常說的輪迴轉世並非供你娛樂的聊齋故事……今天我給大家推薦幾本關於人類終極關懷的經典之作:《西藏度亡經》、《天藍色的彼岸》、《媽媽,我是為你而來》。《西藏度亡經》是一部西藏佛學名著,它甚至被榮格等國外諸多心理先哲們視為終極靈魂伴侶隨身攜帶。它既是死亡救助,又是生死教育,值得每個人用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