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3日發表了題為《我們從不喜歡它們,疫情讓我們憎惡它們,但蝙蝠能為我們的很多問題提供答案》的報導,蝙蝠進化出的能保護它們免受病毒襲擊的分子機制或許是它們長壽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蝙蝠控制炎症的能力可能是它們長壽的重要原因。相關內容摘編如下:
人類自成為農民和牧主之日起,就與家養動物及它們的疾病相伴。麻風病、鼠疫、結核病、白喉、麻疹等疾病通過山羊、豬、牛等動物傳播至人。
大約60%的傳染病為人畜共患疾病(即源於動物)。有時這些傳染會把一些物種的基因傳遞給另一些物種。基因物質的這種橫嚮導入被稱作「基因水平轉移」。
病毒是遺傳物質在物種之間轉移的「元兇」,而病毒的遺傳物質被包裹在蛋白質外殼內。
每個物種是由其基因組決定的,在進化過程中,基因組會像手風琴一樣拉伸和收縮。當這些基因從一個物種轉移至另一個物種時,便被稱作「轉座子」。
蝙蝠是培養「轉座子」的高手。
並不是只有蝙蝠才會儲存病毒,豬等最終產品備受大家喜愛的動物體內也存在大量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它們可以感染任何被這些病毒入侵的人。
蝙蝠的問題在於它們臭名昭著。
除南極洲外,各個大陸棲息著超過1400個蝙蝠物種,佔據全世界哺乳動物物種的20%以上。大部分蝙蝠習慣於夜間活動,主要生活在山洞、礦洞、廢棄樓房等陰暗的角落。由於蝙蝠具有這種特性,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總認為蝙蝠擁有不詳的力量。
蝙蝠是唯一能利用雷達飛行的哺乳動物,部分蝙蝠的飛行速度可達160千米/小時,這使蝙蝠成為移動速度最快的哺乳動物。除了在生態系統中扮演關鍵角色外,蝙蝠還具備一項令人震驚的屬性:長壽。
一般來說,物種的壽命與體型成正比,所以體型越大的物種往往壽命也更長。
然而,很多蝙蝠物種的壽命可達30至40年,另一些也能達到20年。對於蝙蝠這樣的體型來說,如此長的壽命實屬罕見。
總的來說,蝙蝠的壽命比體型相似的陸地哺乳動物更長。
即使蝙蝠是很多致命病毒——如狂犬病病毒、伊波拉病毒、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也不影響它們獲得長壽的能力。非典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和新冠病毒等也來自蝙蝠,這些病毒通過蝙蝠感染其他物種,進而感染人類。
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病毒無法使蝙蝠患病。就算使用一些更為致命的病毒為蝙蝠進行實驗性接種,也只能在蝙蝠體內引發亞臨床感染。
蝙蝠進化出的能保護它們免受病毒襲擊的分子機制或許是它們長壽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蝙蝠控制炎症的能力可能是它們長壽的重要原因。(編譯/廖思維)
資料圖片:蝙蝠。(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