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能控制炎症是蝙蝠長壽的主要原因

2020-09-04 參考消息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3日發表了題為《我們從不喜歡它們,疫情讓我們憎惡它們,但蝙蝠能為我們的很多問題提供答案》的報導,蝙蝠進化出的能保護它們免受病毒襲擊的分子機制或許是它們長壽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蝙蝠控制炎症的能力可能是它們長壽的重要原因。相關內容摘編如下:

人類自成為農民和牧主之日起,就與家養動物及它們的疾病相伴。麻風病、鼠疫、結核病、白喉、麻疹等疾病通過山羊、豬、牛等動物傳播至人。

大約60%的傳染病為人畜共患疾病(即源於動物)。有時這些傳染會把一些物種的基因傳遞給另一些物種。基因物質的這種橫嚮導入被稱作「基因水平轉移」。

病毒是遺傳物質在物種之間轉移的「元兇」,而病毒的遺傳物質被包裹在蛋白質外殼內。

每個物種是由其基因組決定的,在進化過程中,基因組會像手風琴一樣拉伸和收縮。當這些基因從一個物種轉移至另一個物種時,便被稱作「轉座子」。

蝙蝠是培養「轉座子」的高手。

並不是只有蝙蝠才會儲存病毒,豬等最終產品備受大家喜愛的動物體內也存在大量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它們可以感染任何被這些病毒入侵的人。

蝙蝠的問題在於它們臭名昭著。

除南極洲外,各個大陸棲息著超過1400個蝙蝠物種,佔據全世界哺乳動物物種的20%以上。大部分蝙蝠習慣於夜間活動,主要生活在山洞、礦洞、廢棄樓房等陰暗的角落。由於蝙蝠具有這種特性,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總認為蝙蝠擁有不詳的力量。

蝙蝠是唯一能利用雷達飛行的哺乳動物,部分蝙蝠的飛行速度可達160千米/小時,這使蝙蝠成為移動速度最快的哺乳動物。除了在生態系統中扮演關鍵角色外,蝙蝠還具備一項令人震驚的屬性:長壽。

一般來說,物種的壽命與體型成正比,所以體型越大的物種往往壽命也更長。

然而,很多蝙蝠物種的壽命可達30至40年,另一些也能達到20年。對於蝙蝠這樣的體型來說,如此長的壽命實屬罕見。

總的來說,蝙蝠的壽命比體型相似的陸地哺乳動物更長。

即使蝙蝠是很多致命病毒——如狂犬病病毒、伊波拉病毒、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也不影響它們獲得長壽的能力。非典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和新冠病毒等也來自蝙蝠,這些病毒通過蝙蝠感染其他物種,進而感染人類。

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病毒無法使蝙蝠患病。就算使用一些更為致命的病毒為蝙蝠進行實驗性接種,也只能在蝙蝠體內引發亞臨床感染。

蝙蝠進化出的能保護它們免受病毒襲擊的分子機制或許是它們長壽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蝙蝠控制炎症的能力可能是它們長壽的重要原因。(編譯/廖思維)

資料圖片:蝙蝠。(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蝙蝠——耐受病毒,長壽有方
    長壽的蝙蝠2020年7月7日,衰老研究領域知名學者,美國羅切斯特大學Vera Gorbunova和Andrei Seluanov,以及抗衰老泰鬥,新加坡國立大學Brian Kennedy 聯合在Cell Metabolism雜誌上發表題為
  • 蝙蝠攜帶近百種病毒,卻為何相安無事,研究它能使人類永生?
    ,它不僅是不哺乳動物裡唯一能飛的,也是攜帶多種病毒支持人和畜共患病的動物,更是攜帶這些病毒自己卻安然無恙的一種生物,於是揭開蝙蝠攜帶病毒卻不患病這個問題,便成了各種疫情情況下,伴隨著病毒研究的另一個研究目標,因為這可能是我們戰勝病毒的最終方法。
  • 從蝙蝠身上尋找長生秘訣
    一種微小的狂熱蝙蝠,完全無視大自然最基本的壽命規律,壽命比它本該擁有的長10倍,而且依然能健康生存。它們是如何做到的,我們是否也能做到?長壽的大鼠耳蝠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一支由科學家和志願者組成的國際團隊,連續7年在那裡採集大鼠耳蝠的血液樣本和組織。通過這些動物,他們了解到一些關於長壽與健康的信息。
  • 研究發現吸血蝙蝠生病時會「保持社交距離」
    新研究發現,蝙蝠會在生病時保持社交距離,減少與其他同類在一起的時間,也會與種群中更少的成員結合。這種行為過去曾在實驗室中被觀察到,但是科學家在中美洲貝里斯的野生蝙蝠群當中也發現同一現象。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在學術期刊《行為生態學》(Behavioural Ecology)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 美國研究發現吸血蝙蝠生病時會「保持社交距離」
    新研究發現,蝙蝠會在生病時保持社交距離,減少與其他同類在一起的時間,也會與種群中更少的成員結合。這種行為過去曾在實驗室中被觀察到,但是科學家在中美洲貝里斯的野生蝙蝠群當中也發現同一現象。他們追蹤了一組生活在一棵空心樹裡的野蝙蝠,給它們裝微型的距離感應器,去了解它們彼此如何進行社群互動。作為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員給16隻蝙蝠注射了一種叫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的物質,這會令蝙蝠的免疫系統發生短暫反應,好像它們生病了一樣,來看看它們的行為是否會出現變化。樹裡總共有31隻蝙蝠,其餘的15隻注射不會影響它們免疫系統的鹽水。
  • 研究發現:蝙蝠可以「預測未來」,這種生物的秘密太多了
    這項研究就揭示了為何蝙蝠捕獵本領如此出色的原因。下面我們就詳細說下這樣研究主要說的是啥?一個不簡單的生物蝙蝠作為哺乳動物,它竟然長出了一雙翼手,因此它是唯一一個能飛行的哺乳動物。就光這一點就能說明蝙蝠這種生物著實不簡單。
  • 研究發現口腔炎症如何引發腸道炎症
    研究發現口腔炎症如何引發腸道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7 16:12:34 美國密西根大學Nobuhiko Kamada研究組的最新工作發現口腔炎症如何引發腸道炎症。
  • 最新研究發現食肉植物奇特習性:與蝙蝠共生-最新研究發現食肉植物...
    在為期兩個月的科考研究中,科學家們只發現一隻哺乳動物真正掉進了豬籠草的籠中。科學家認為,豬籠草可能並不是想殺死這只可憐的老鼠,儘管結果是一樣的。其它所有觀測到的小動物,都只是用糞便來換取花蜜,而非性命。蝙蝠旅館有些科學家還發現,有蝙蝠還會將熱帶豬籠草當作自己棲息的巢穴。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為什麼蝙蝠不會死亡?
    1、蝙蝠具有抑制炎症的能力 根據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由杜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確認了讓蝙蝠擁有致命病毒,卻不死的分子和遺傳機制。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按照進化論的觀點,現今世界上任何一種動物都是由自己的祖先進化而來,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一種能夠進行長距離飛行的物種,自然受到了特殊關注。關於蝙蝠的祖先是哪種動物的問題,起初有觀點認為蝙蝠和鳥類同樣擁有飛翔的能力,它們應該擁有共同的祖先。但後來古生物學家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情況還真不一定是這樣的。
  • 研究發現漂白劑稀釋液可抑制皮膚炎症損傷
    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稀釋漂白溶液能夠減輕由炎症帶來的皮膚損傷。  這項研究是在小鼠模型上進行的。稀釋漂白溶液已經被用在了人體溼疹的治療當中,但它具體是如何起作用的之前還不明確。  據美國加州路西爾派卡德兒童醫院的兒童皮膚科醫生、史丹福大學講師-託馬斯`萊翁博士介紹,起初漂白劑只是因為具有抗菌作用而被用來清除皮膚上的細菌和病毒,但僅因為這個原因的話,診所並不會大量使用漂白劑來進行治療,所以研究人員想了解漂白劑是否具有其他作用。  當皮膚受損時,身體會產生免疫反應在受損部位進行保護。研究人員想知道漂白劑(次氯酸鈉)是否以同樣的機制發生作用。
  • Nature:又是蝙蝠!研究人員從蝙蝠身上發現風疹病毒近親
    研究人員在非洲國家烏幹達捕獲的蝙蝠身上發現了一種與,另一個殺死了德國一家動物園的3種不同動物,且研究人員在附近的野生老鼠身上也發現了這些病毒。
  • 噪音是怎樣令蝙蝠發狂的?研究發現:它們的食慾也因此變大了
    即使後來有研究表明蝙蝠並不一定是新冠病毒的源頭,蝙蝠給人類留下的「猙獰」印象恐怕是難以改變了。但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自然界每一種動物的存在都有其意義,因此他們對於蝙蝠的研究並不會因此而停止。根據環球科學網7月9日的新聞,東北師範大學馮江教授團隊近期在國際權威期刊《應用生態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研究長期的交通噪聲對蝙蝠造成的生理影響。
  • 噪音是怎樣令蝙蝠發狂的?研究發現:它們的食慾也因此變大了
    蝙蝠在噪聲環境中受到了哪些影響?研究人員如何得到這些發現的?馮江團隊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城市裡的橋梁、房屋等建築物中都有蝙蝠出沒,而城市裡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噪聲,其中交通噪聲最為明顯,因此他們想知道城市裡的交通噪聲是否會對蝙蝠的生存產生影響。
  • 人類是否能長壽?研究指出:小龍蝦身上蘊含著長壽密碼
    主要取決於人體細胞的分裂次數。研究發現,染色體上有個叫端粒的組織,每當染色體分裂,端粒就會產生損耗,當端粒消失之後,細胞也就停止了分裂,這種有限的細胞分裂被稱為「海夫利克極限」。理論上,人體的細胞最多可以分裂56次,56次之後就會消失,而一次細胞分裂是2年多,因此按照理想的方式計算,我們人類可以活到120多歲。科學家研究發現,龍蝦在理論上是可以達到永生的。
  • 研究:金黃色葡萄球菌新發現或將為皮膚炎症治療鋪平道路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宣布,一種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典型無害細菌感染後產生的毒素已被發現可觸發傷口癒合
  • 研究了近10萬中年人發現,即使有多種慢性病,做到這4點也能長壽
    是不是就沒辦法長壽了?事實上並沒有那麼悲觀,英國最近有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您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一種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會使男性壽命延長6.3年,女性延長壽命7.6年。  儘管人們一向認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長壽有關。但迄今為止,生活方式如何影響多種慢性病人的研究還是很少。
  • 以色列研究發現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
    新華社耶路撒冷7月10日電(記者陳文仙 尚昊)蝙蝠具有超強導航能力,它們是如何在幾小時內飛行幾十公裡覓食、然後又準確回到起點呢?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蝙蝠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空間記憶能力,能利用標誌物對周圍空間建立「認知地圖」並以此導航。蝙蝠可利用聲波分辨近處物體的能力已廣為人知,而它們前往遠處覓食時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導航,吸引了兩個以色列團隊進行研究。
  • 研究發現新型蝙蝠絲狀病毒並鑑定其特徵
    先前研究結果證實蝙蝠是MARV的自然宿主;而Lloviu病毒(LLOV)和邦巴利病毒(BOMV)的發現表明蝙蝠可能攜帶有更多新型絲狀病毒。日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聯合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王林發團隊對新發現的一株蝙蝠絲狀病毒(命名為:勐臘病毒,MLAV)進行了特徵鑑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學》)。
  • 即使離家幾十公裡,蝙蝠也能準確返回,科學家發現蝙蝠還會導航
    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研究鴿子會導航的原因,如今在科學界比較受認可的一種觀點是,鴿子之所以會導航,是因為它們可以感知地球的磁場。那麼,除了鴿子之外,還有哪些動物也會導航呢?蝙蝠竟然也是導航高手據報導,日前來自於以色列的科學家,通過為期4年多的實驗發現,蝙蝠竟然也是自然界中的導航高手,它們可以準確的找到最近的路,無論是外出覓食還是回家,它們都鮮少會走「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