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三問之我要到哪裡去

2021-01-11 東華真人羅羅子

在哲學上有著名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困惑了很多人的一生?

今天自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我要到哪裡去?從目前的醫療技術來看,人終究難免死亡的命運,但是人死後會去哪裡,科學家也沒辦法給我們一個準確的答案。

佛教認為人死後有輪迴,有六道,做惡者免不了下地獄的下場。和佛教觀點相似的宗教有很多,大多都是引人向善,則來生可以積累福報的。

六道輪迴

還有一些人離死亡更近的,如瀕死體驗者,他們在經歷過一段短暫的「死亡體驗」之後,坦言經歷過好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看到了光,會到一個神奇的地方,那裡有他們曾經死去的親人,這些好像也說明死去是會有那麼一個世界等著我們。

而科學家認為人死後回去哪裡呢,也沒有定論,有科學家認為人死一切都結束了,也有人認為人的身體會消失,但是意識會以能量的形式保留下來。

自由認為人死後身體肯定是消散了,意識也是沒辦法保存的,因為人的意識在一生的每個階段每個時刻強度都不一樣。小時候懵懵懂懂,年老了也會出現痴呆的情況。白天意識很強,晚上都將陷入沉睡,這些似乎都說明了意識不過是大腦的一種活動,隨大腦的死亡而結束。不過這一切的答案我們都無從去尋找。唯一給我們的啟示是今生做一個善良的人,或許這才是人生的真諦吧!

相關焦點

  • 哲學難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來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哲學難題?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來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基督教理論,我們是上帝造的,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要用主耶穌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孽,我們要經過那死陰的幽谷,我們要得到救贖,最後我們要上天堂,在天堂裡和主共同讚美神,佛教理論,我們來自六道輪迴,我們從動物演變過來,我們的個體是有佛緣的人,我們在這世界上修煉,我們最後成正果,修煉成佛,要到西天極樂世界去,道教理論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西方哲學之問,東方政事之本
    黃建平/文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提出的。我沒去過西方,不太了解歐美等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狀態。其實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並不習慣這樣的終極追問。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因為有多少人被反覆的夢境困擾著,為什麼我老夢同一個夢,還有人有神奇的預知能力,這又是為什麼?
  • 你清楚人生中「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裡去?」的意思嗎?
    最近看了一句很有內涵的話,「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是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哲學方面太深奧,我在網上搜了一下,不同的人答案不同。就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
  • 哲學三問之我從哪裡來
    哲學上有個著名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我們從哪裡來?我從哪裡來?這是什麼問題?我是父母生的呀,沒錯,不可否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這裡也不是討論父母又從哪裡來,人又從哪裡來,是猴子進化還是什麼,我們這裡討論你的思維才哪裡來。
  • 地理小知識|寒潮: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哲學三問寒潮: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將要去向哪裡?寒潮:我是誰每年冬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經歷寒潮的洗禮,有的年份多發有的年份少發,譬如最近,一場號稱四年內最強的寒潮,便來勢洶洶。因為年年相遇,我們對寒潮也不陌生。寒潮是一種自然地理現象,影響我國的寒潮,是指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迅速南下,給沿途帶來了大風、雨雪、降溫天氣。
  •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的問答了這個問題,這句話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哪裡來的「來」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開始,到哪裡去的「去」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結束,因為人只不過是時空的產物,而時空又是無窮無盡的。搞不清這個問題,對個人來講,人生定會是一塌糊塗的;對家庭來講,定不會懂什麼叫家和萬事興;對企業老闆來講,企業一定不會做到長青。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李森易\文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一直是個困擾。跟你們一樣都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了,好像天下之大非我莫屬,有時又覺得自己卑微渺小,自信又自卑兼顧的人實在太多吧?現代人的名字不過是個符號,我到底是誰自己也不清楚。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就更大了。
  • 我是誰,我在哪,誰打我?——從哲學三問到「吃雞」自問?!
    這是西方的一個哲學命題.耶穌說:「我雖然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還是真的。 因我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 你們卻不知道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大概是從這句話 衍生而來的... 「吃雞」遊戲正如日中天,卻不知看見別人日日吃雞,自己個兒心裡是個啥滋味。
  • 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柏拉圖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從一千多年前一直到現在,還沒有人真正能夠給出一個定論。因為每個人都會從這三個問題中思考出不同的答案。很難有一種答案能夠說服所有的人。所以一直沒有定論。我一個月前,在悟空問答上問了這麼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做真正的自己」。這個問題與「我是誰?」很像。
  • 第6課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你有沒有想過這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閉上眼睛,問一問你的內心,你會怎麼回答?你是某某的媽媽(爸爸)、某某的愛人、某某的女兒/兒子,某個公司的員工/創始人?你從哪裡來?你本質上是什麼?你是蝴蝶還是蝴蝶是你?你是不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你想如何度過你的未知長度的一生?
  • 賞析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我們到哪裡去?》也並不是保羅·高更生前最後一幅畫。但是這幅富含哲學意味和神秘主義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卻是高更整個藝術家生涯中最知名的一幅大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 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是來幹啥的?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昨天夢見表弟了,那個38歲的健康的他,在兩年前的一個下午永遠定格,從事故到沒有生命體徵短短五天,就那樣消逝了,似乎不曾來過一樣。健康的他很有力氣,很勤快,還有修車的技術,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是,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不幸哪一個會先來,不幸就那樣來了。修完車,在路上試車的時候,有一輛車高速而來將他撞了很遠。搶救了五天人走了。
  • 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女司機錯過高速出口竟逆行駛出收費站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 通訊員 王文廣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湖州司機徐女士自己都說不清楚。3月5日下午兩點半左右,高速交警湖州支隊四大隊民警在S12申嘉湖高速妙西收費站進行例行檢查。「你是從哪裡上高速的?」交警問徐女士。然而對方搖了搖頭,說自己也搞不清。「那你為什麼要在高速公路上逆行?」民警又問。徐女士說,因為她要去的目的地就在附近。民警再追問,要去的目的地應該從哪個收費站下高速?徐女士這時才意識到是應該從妙西收費站下高速,剛才開錯路了。原來徐女士駕車從湖州太湖邊出發,前往妙西附近的原鄉小鎮。
  • 終極拷問重慶摩疆: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   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   品牌亦如此,那麼品牌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要首創全面改善造車最優解模式,從造車底層邏輯出發創建「全面無疆&深度改善」深度造車模式,走創新以人為本全面深度改善造車,全面迭代機車性能與部件最優解,不斷測算與測試尋求硬體與軟體的有效匹配,從根源上杜絕問題排除可能存在的一切性能缺陷不與安全因素。
  • 「永遠的流浪貓」不知要到哪裡去
    他網上的個性籤名稱:我不知道自己來自什麼地方,不知道要到哪裡去。  逝者:焦陽  性別:男  終年:23歲  籍貫:北京  昨天上午,北京的上空飄著小雨,焦陽的骨灰被安葬在豐臺太子峪陵園,距離9月6日他車禍遇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一周,在焦陽經常開車走過的路上,他的車友們駕車組成長長的車隊為他送行。
  • 兒童為什麼要學點哲學?
    我們在對兒童講到「權利」時,必須要講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同時又是人類的一部分,他們在權利方面所具有一系列的特殊性與普遍性,同時要講到權利與義務的關係;講到平等這個概念。至於「權利」的來源,還可以提一下「自然法」、「人性論」等等不同的說法,讓孩子們知道這是一個古今中西在一直爭論並逐步爭取到的概念,人們用這個概念來論證、推理、捍衛自己的有關訴求。
  • 哲學方法要回歸哲學內容
    哲學方法要回歸哲學內容 2019年05月21日 08:1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景林 馬曉慧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基層的哲學三問
    在哲學上有個著名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不僅是對自身存在的思考,更是對人生意義的追尋,是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心靈叩問。基層幹部要在基層天地大有可為,就必須回答好這個問題。要回答好「我是誰」,就必須找準我們自身的定位。
  • 【哲學教育專題】哲學本性與大學使命
    講授哲學課的教師最害怕學生問這樣的問題,事實上這也是哲學教師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不僅國內如此,國外也如此,不僅現在如此,過去也如此,並且這種狀況還將持續下去。我嘗試從哲學本性及其與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間的關係來論述哲學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