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義大利夜風清涼,鑽進睡袋,也不覺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溫暖的棉被——《背包十年》
文章分類|旅遊見聞
文章字數|1239字,閱讀約3分鐘
上海是一座有著深厚文化歷史的城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的老街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些老街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有的已經完全消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只有在城市腹地才能找到。至今,這座城市的往事還留有一絲痕跡。松江葉榭老街在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葉榭老街位於松江與奉賢交界處,大冶公路南側。五代時有葉,謝兩個大家族擴建鹽倉,專營鹽業,故名「葉謝」。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曾在葉榭池旁建園,亭臺樓閣,曲徑通幽,俗稱「葉家水榭」。「葉燮」之名始於明末清初,沿用至今。抗戰爆發初期,葉榭是浦南重鎮,經濟繁榮。在當時電力匱乏的情況下,古鎮是松江地區為數不多的通電照明的集鎮。也因為繁華和電力的存在,日軍攻佔松江時,對老街進行了洗刷和掠奪,市容式微。
葉榭老街規模不大,有東街和西街,中間隔著一條寬闊的河流葉榭塘,還有夢溪街,麻農路,巖厝路等幾條小街。這條老街已有百年歷史。古民居大多建於清末民初。從整體上看,東街的古建築比西街多。西街已經失去了老街的樣子,基本上是新建的房子。
能夠收集到的信息非常少的葉榭鎮,是一個因為戰亂而開始衰落的繁華小鎮。戰爭期間,能夠通電的重要城市被日軍轟炸衝毀,大部分建築不復存在。但隨著現代化,城市化的發展,老街破舊的房屋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原住民開始陸續遷出這裡。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新城的建設,老城區自然衰落。
老街除了東街夢溪街29號壽家堂是受保護的古建築外,沒有其他有價值的古蹟。除了一把鐵鎖,一塊銘牌和一扇保存稍好的門外,壽家堂的牆體也已破敗不堪,有的地方甚至倒塌。往園內望去,門窗破舊腐爛,塵土飛揚,屋頂破碎漏水。有一些石牆或青灰磚砌成的老房子,散落在老街四周。然而,由於年久失修,原本的滄桑,卻有了一絲衰敗和衰敗的痕跡。
東街巖厝路上還有一座關帝廟。寺院不大,只有一間房。牆壁漆成黃色。關帝廟大門右側牆壁旁有一個鐵架子,專門用蠟燭燒香,裡面有關帝王像和觀音像。附近居民會定好時間來這裡燒香,香火依舊旺盛。
這條老街很安靜。街上空無一人,人影寥寥。街頭巷尾顯得孤寂,陳舊,安靜,昏暗。家家戶戶的門洞都開著,許多婦女搬凳子坐在門口,或在屋內靠近門窗的明亮處幹體力活。簡單的體力勞動是當地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它純粹樸實,從而描述了當下的感覺。
葉榭老街名氣不大,知道的人不多,但葉榭老街很樸實無華。曾經的葉榭老街或許曾經繁榮過,如今卻衰落了。而葉榭東街至今仍保留著一定數量的百年以上的老建築。喜歡老街,喜歡老建築的人不妨去看看。也許用不了多久,葉榭老街就會消失。不知道這樣一條老街,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還能掙扎生存多久。如果有一天它消失了,你我的心還會受到淺淺的痛苦嗎?。
好了,今天的旅行見聞就分享到這裡了,再次感謝您來到《旅途中的樹蔭》旅行「小欄目」,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一種緣分,期待與您下次相遇不見不散!
誰出門遠遊既有補於自己又有益於他人,誰就堪稱哲人;然而誰只是受著好奇心的驅使而在外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遊玩,那和流浪又有何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