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
巴西龜:搶吃搶喝搶地盤,還帶傳染病菌
大陸中、南部都已發現,經20年「入侵」已成臺灣地區最普遍龜類
巴西龜被放生到野外,到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在主張遏制巴西龜蔓延的專家眼中,巴西龜如同水葫蘆、一枝黃花一樣,是外來入侵生物,是「生態殺手」。甚至有專家擔心,再過十幾二十年,我國中部、南部的河流中,人們見到的烏龜只會剩下一種——色彩豔麗、頭側有紅色條紋的巴西龜,而模樣老土的本地龜則將徹底滅絕。
正是基於此,2009年5月14日,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中國國家地理》共同發表了一份呼籲書,要求遏制巴西龜等外來兩棲爬行物種在中國野生環境中的蔓延態勢,並建議公眾謹慎購買和飼養。
那麼,在專家眼中,巴西龜的「生態殺手」本性究竟體現在哪裡?晨報請他們來幫您一起分析。
巴西龜危害一:
可能導致本地龜滅絕
呼籲書中稱,巴西龜「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之一,其食性雜,棲息環境多樣,繁殖、競爭和耐受能力強。其在野生環境中競爭能力極強,侵佔本土物種棲息地,導致本土龜鱉類瀕危或滅絕,破壞當地食物網,造成物種單一化,極大地危害自然生態平衡。」
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海濤研究巴西龜多年,實地考察過不少巴西龜養殖場,對於巴西龜的超強適應能力印象深刻。
史海濤說,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曾發現過巴西龜身影的野外地區,橫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遍及農村、城市。「巴西龜可以吃植物,吃小魚吃蝦,吃蝌蚪甚至吃青蛙,本地龜搶食根本搶不過它。」史海濤說,如果一條河流裡巴西龜的密度過高,就會破壞當地的食物網,導致本土龜鱉類瀕危或滅絕。
在臺灣地區,已有科學調查證明巴西龜是名副其實的「生態殺手」。資料表明,臺灣地區原有食蛇龜、柴棺龜、中華鱉、金龜與斑龜5種原生淡水龜。但在20年的時間,由於生態惡化和巴西龜的引入,原生淡水龜的數量急劇減少,而巴西龜則成為臺灣地區最普遍的龜類。
還有臺灣學者的研究顯示,在靠近基隆河中遊河段處,1995年至1996年巴西龜佔捕獲的淡水龜個體數為14%;2001年至2002年間的同樣河段,巴西龜所佔比例已超過16%,最近幾年的調查比例則超過22%。
歐洲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法國學者曾進行過巴西龜對歐洲原生池龜生存影響的實驗,結果發現,巴西龜在爭奪食物和棲息場所方面優勢顯著,和巴西龜同池生活的歐洲池龜體重明顯下降。
有專家還特別指出,由於巴西龜適應能力強,加上因為是外來物種在國內沒有天敵,因此巴西龜繁衍得更加肆無忌憚。
巴西龜危害二:
致本土龜基因流失
呼籲書關於巴西龜的第二條罪狀是,「由於巴西龜能夠與本土其他淡水龜類雜交繁殖,導致本土淡水龜類的基因流失,也大大影響本土淡水龜類的遺傳多樣性」。
史海濤曾在養殖場看到過,巴西龜與本土淡水龜雜交後產下的小烏龜。「由於放生等因素,巴西龜經常會在某一個水域內,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這增加了巴西龜與本土淡水龜雜交繁殖的可能性。長此以往,本土龜的基因將不再純正,慢慢的就可能導致滅亡,造成物種單一化。」
巴西龜危害三:
攜副傷寒病菌,能傳染人
呼籲還說,「巴西龜還是沙門氏桿菌傳播的罪魁禍首,養殖龜類的85%攜帶副傷寒類沙門氏桿菌,尤其是幼龜。這些病菌已被證明可以傳播給包括人在內的恆溫動物並在其中流傳。」
史海濤透露說,上述研究還在繼續進行,「建議小朋友,不要把巴西龜當寵物養。如果已經作為寵物飼養的,那一定要注意在接觸巴西龜後,及時洗手,不要立即拿取食物。」
呼籲
政府要嚴管巴西龜,市民不要養
2009年5月14日,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分會、《中國國家地理》共同發表過有關巴西龜的呼籲書,「今天依然適用,算是再次呼籲。」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海濤表示。
1、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制定針對巴西龜等外來物種的進口管理、養殖管理和放生活動管理的相關法規和政策;
2、建議兩棲爬行動物學者以及相關領域學者重視巴西龜等外來物種在中國的入侵狀況研究;
3、建議公眾不要購買巴西龜等外來入侵物種作為寵物飼養;
4、建議公眾不要把巴西龜等外來兩棲爬行物種丟棄、放生和放置在野外環境中。
巴西龜,學名紅耳龜,頭頂部兩側有2條紅色粗條紋,屬淡水龜類。
巴西龜原產於美國中南部,現已在歐洲、非洲、大洋洲、亞洲和美國原產地以外的美洲等世界範圍內出現。
上世紀80年代,巴西龜進入中國,現已成為市場上數量最多也是最便宜的龜,不少人還將其作為寵物飼養。與此同時,由於大量的人將巴西龜遺棄或放生,內地在野外發現巴西龜的機率越來越高。
專家稱,很少有人會堅持養巴西龜,因為它會一直長大,從雞蛋大小變成巴掌大,然後變成碗那麼大,再養下去就有臉盆那麼大。「家裡放不下了,加上養了那麼多年,有感情了,又捨不得殺,所以還是放生,最後破壞了環境。所以歸根結底,還是不要養。 」
探訪
巴西龜繁衍能力超強
嘉定特種水產養殖試驗場位於嘉定華亭鎮,每年可以孵化出30餘萬隻巴西龜的龜苗。昨日,一名巴西龜養殖人員介紹了巴西龜的生活習性、孵化飼養情況。
據介紹,2003年,養殖場購買了第一批巴西龜,共有幾萬隻,公、母比例1:4左右。「巴西龜一般要養到五六年才會性成熟,交配後產蛋。巴西龜吃的東西比較雜,葷的素的都吃,除了試驗場配的飼料,巴西龜還喜歡吃小魚、小蝦、小蝌蚪,它們也吃蔬菜和西瓜。」養殖人員說。
環境條件不同,巴西龜的生活習性也會有所差異。養殖人員介紹說,在上海這種氣候條件下,養殖場內的巴西龜會冬眠,時間為每年10月底到次年的4月中旬左右。
巴西龜每年產蛋的時間大都集中在5月15日至7月15日這2個月。「巴西龜平均一年下4次蛋,每次間隔半個月左右,每次能下10來只蛋。也就是說,一隻巴西龜正常情況下,一年能下40多隻蛋。」
巴西龜產下的蛋被養殖場工作人員撿起後,需要在孵化室孵化80多天,「比較強悍的是,巴西龜的蛋孵化的成功率在90%以上,而且小龜一出蛋殼,就能適應野外環境,直接就可以賣給花鳥市場了。」
養殖人員還透露說,自己曾親眼看到過,巴西龜蛋在自然條件下孵成小龜,「這已經說明巴西龜在上海是具備自然繁殖的可能。」
作為巴西龜的養殖大戶,經濟收益受市場影響很大。據了解,2004年、2005年左右,巴西龜龜苗最貴時,一個能賣到10元錢左右。
另外,作為專業養殖機構,養殖場每年都會接到水產部門的通知,「要防止養殖的巴西龜逃逸,因為它們是外來物種,怕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不好的影響。」
養殖人員還表示,在人們的印象中,巴西龜作為寵物養的比較多,但實際上巴西龜是可以吃的,煲湯、做菜都可以,「只是很多人不太知道。」
(解放網-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