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200元一隻,農民爭相養殖,如今南方泛濫成災,成生態殺手

2020-10-09 一花一世界ice

小時候跟著奶奶下地幹活的時候,在田間邊上的小溝裡尋常能遇見幾隻小烏龜,當時出於好奇總會將它們抓回家飼養。後來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田間的水溝乾涸了,水溝邊上的烏龜自此很長一段時間再沒見過了。但最近有網友向筆者說到,最近在山裡的小河邊時常遇到一些小型龜類,抓了也抓不完呢。

筆者起先以為是大自然生態恢復了,結果卻大失所望,甚至對自然生態產生了一絲絲的擔憂。原來網友們反饋的烏龜泛濫實則是巴西龜泛濫成災,而不是我們過去常見的生態下野生烏龜或者鱉。巴西龜為何讓人如此產生擔憂呢?難道它跟我們大自然下野生的烏龜和鱉有很大區別嗎?

那麼我們開始來認識下巴西龜吧,從名字不難看出它就是一個外來物種。外來物種在我國有兩種發展結果,一個是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被吃到連養殖的都供不應求。一個是在我們國內野生環境大批量出現,往往就成了破壞生態的殺手。巴西龜在野外大量出現,說明它已經成了我國自然環境下的生態殺手了。

巴西龜是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引種的養殖物種,引進我國的時候曾遭農民一度爭相養殖,剛開始社會各界以物以稀為貴對巴西龜十分稀罕,在寵物領域巴西龜曾賣到了200元一隻的高價。筆者了解到,巴西龜最開始在養殖領域掀起熱潮的時候,主要是以食用為主,結果這一熱潮在短短幾年時間就熄火了,其原因是巴西龜食用價值遭到了消費者的否定。

慘遭食用否定之後,巴西龜的命運在我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一下子從美味轉變成了小寵物,頻繁出現在大街小巷賣到了10元3隻的低價。這也是造成當下巴西龜成生態禍首的根源所在,因巴西龜成了小型寵物,在民間被養殖之後往往遭受「愛心」人士無知放生,才導致如今巴西龜在我國南方泛濫成災的尷尬局面。

如上網友與筆者反饋的巴西龜頻繁出現在小河邊的現象,那就是泛濫成災的一個常見現象。

巴西龜在自然界泛濫成災,也伴隨著它們對原有生態系統的破壞。巴西龜具有生存能力強,繁殖能力快,在自然界當中常以快速繁殖方式對本地物種生存造成極大影響,本地烏龜常因巴西龜入侵而出現數量銳減或者瀕臨絕跡。除此之外,沒有天敵的巴西龜數量不斷增加,給生態系統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

目前我國已經將巴西龜列為生態殺手,並且正在採取相應措施控制巴西龜入侵。對此筆者奉勸廣大網友,不要再盲目以愛心方式放生巴西龜了。不知各位網友在你們當地見過巴西龜嗎?你們養過巴西龜嗎?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曾200元一隻,農民爭相養殖,如今成生態殺手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曾200元一隻,農民爭相養殖,如今南方泛濫成災,成生態殺手。 只要有社會價值、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東西,很快就會引來一批從業者追逐利潤。這是社會的一個常態現象,畢竟賺錢已經成了全人類最主要的社會活動了,簡樸一點說是為了養家餬口,自私一點說是滿足人類自身的金錢財富欲望。
  • 曾賣到200塊錢一隻,村民跟風養殖,如今泛濫成災成為生態殺手
    導讀:曾賣到200塊錢一隻,村民跟風養殖,如今泛濫成災成為生態殺手對於外來物種的防範,一直都是很嚴格的,但每年都會有外來物種入侵的事情發生。這些外來物種的到來,由於生活環境適宜,而且沒有什麼天敵存在,很容易就形成泛濫成災。
  • 曾一隻賣200,引入40年,今10元一隻成生態殺手,還養嗎?
    記得在筆者的家鄉,農田裡就時不時出現這種小龜,筆者當時也將其抓回家餵養,而如今的河裡已經泛濫,怎麼抓也難完全清理,它對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很快就會大量繁殖,就算河流裡沒有水了也能生存一段時間,如今已成為了生態殺手。
  • 曾作為食物大量養殖,卻因人為放生泛濫成災,如今被列入黑名單
    一直以來,外來物種都是各個國家嚴防死守的對象,畢竟很多外來物種雖然在它們原產國沒啥事(有天敵鎮著),但是到了別的國家之後,卻會因為沒有天敵,適應性、繁殖力強,從而對它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故而很多國家在引進外來物種的時候,都是十分的注意,以免引進之後對本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危害。
  • 都曾是熱門養殖,有的上千元一隻,如今全遭禁養,農民:怎麼生活
    今年對於從事特種養殖的農民們來說,無疑是沉重的一年,因為年初的「禁野令」,很多特種養殖品種遭禁養禁售,很多養殖戶還抱有解禁的希望,畢竟2003年就曾出現過一次,那時候很多特種養殖品種在被禁養禁售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解禁了,所以很多養殖戶依舊堅持在養殖,希望下半年能解禁,好把賣些出去,回點本。
  • 曾作為寵物引入我國的物種,如今卻泛濫成災,10元一隻你買嗎?
    ,但是沒想到卻在我國各大流域泛濫成災,成為影響生態環境的危害物種。但你知道我國曾今還將一種物種當作寵物引入國內嗎?這個物種最開始是非常受大家歡迎的,可是到了後面竟無法控制它的數量,導致到處都泛濫成災,影響生態環境,你知道這個物種是什麼嗎?曾作為寵物的入侵物種:它就是巴西龜,也可以叫紅耳龜、可愛龜、萆草龜、強生龜,它是澤龜科彩龜的亞種之一,雖然它叫巴西龜,但它並不生長在巴西,而是位於美密西西比河及格蘭德河流域中。
  • 曾經農村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40元一斤,市場火爆
    導語:曾經農村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40元一斤,市場火爆 曾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對農村都比較了解。特別是幾十年前下鄉的參加勞動的青年,體驗過農村生活,享受過農村美好的環境,如今回味起來依舊會津津樂道。
  • 能吃糞便為生,曾在南方泛濫成災,一天能吃3千魚卵,卻有人養殖
    說到入侵物種,相信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會喜歡,尤其是一些像小龍蝦、牛蛙、福壽螺、非洲大蝸牛等一些物種,早已被列為全球百大入侵物種之一,並且還「名列前茅」,所以很多國家都禁止引進及養殖這些外來物種,然而時至今日,在國外很多國家,依舊每年會出現幾條小龍蝦、福壽螺或者是牛蛙泛濫成災的消息。
  • 它靠吃竹筍長大,過去農民見到就踩死,如今卻大量養殖2元一隻
    竹子可以說是不少農民朋友都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價值實在是太多了,比如以前的竹筐、竹筏、竹籤、竹簍子、竹筷子等東西都是用竹子製作的,而竹子不僅可以用來製作各種工具,每年春季從竹子根處生長出來的竹筍,還曾是不少年年必吃的食物之一。
  • 一隻售價高達3000元,一年可出欄,這樣暴利的養殖項目農民能信嗎
    國家鼓勵農民創業,如今確實有不少農民都從城市回到了農村,手裡頭有了些存款以後,就有了自主創業的打算,養殖魚、蝦成為了農民們常見的創業選擇。不過,這些養殖品種雖然還不錯,但是利潤比較低,因此有些農民就想,如果有既是養殖業,又是暴利項目就好了。
  • 曾被嫌棄是垃圾魚,拿來餵狗餵貓,如今野生的成稀罕物,一斤60元
    曾被嫌棄是垃圾魚,拿來餵狗餵貓,如今野生的成稀罕物,一斤60元關注釣之娛,天天有新料!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野生魚類物種多樣,物種的數量也是非常豐富,尤其是在農村的河流裡各種魚類都能抓到,有一種魚類曾被嫌棄是垃圾魚,農民抓來卻很少有人吃它,大都拿它餵狗餵貓,而現如今這種野生魚類卻成了稀罕物,一斤賣到60元,成了人們追捧的特色美食,這種轉變想必誰也沒有想到吧?
  • 曾一隻600元搶著買,如今一斤50元,農民養了卻賣不動
    農村大山裡的很多野生動物和植物,如今都成為了很受歡迎的野味,不少人甚至花高價購買,只為嘗一嘗鮮。營養豐富的紅菇,因為全部是野生狀態,數量稀少,再加上營養價值極高,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價格也很貴,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但仍然有不少人購買。除了這些野生植物很受歡迎,野生動物也同樣很受追捧。
  • 我國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南方3元1斤少人吃,北方成從小吃到大
    導讀:我國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南方3元一斤沒人吃,北方卻成從小吃到大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農曆十一月份了,南北方地區的農民又要開始忙碌起來的。像北方這個時候,就要忙著曬白菜做醃菜了,而南方地區則喜歡製作腊味,臘魚和臘肉是必不可少的過年美食。昨天和朋友去菜市場買魚準備做臘魚,在市場上走了一圈,發現現在賣的基本都是鯽魚、草魚居多,像過去很受歡迎的鰱魚、雄魚就很少了。還有一種魚,小時候也常吃,但是現在市場上基本上看不到了。它就是曾有著「淡水魚王」之稱的鯉拐子。
  • 曾是稻田裡一大害蟲,如今80元一斤成稀罕野味,靠養殖才夠吃
    我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及野生植物資源,尤其是在農村野外及山林裡更是多,而在這些野生動植物當中,不少在如今都變的十分珍貴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不少野生動植物價值太高,並且可以食用,因此成了人們所追捧的野味,導致不少野生動植物被人們濫捕濫採變的瀕危,以至於如今靠人工養殖才夠吃。
  • 曾是農業一大害蟲,人稱「土狗子」,如今40元一斤,靠養殖才夠吃
    導讀:曾是農業一大害蟲,人稱「土狗子」,如今40元一斤,靠養殖才夠吃現在正是春季耕種的時節,很多農民朋友已經在田間地頭忙活起來了,除了種植農作物之外,還要做2件事,那就是除掉田邊的雜草以及害蟲,畢竟這些東西對於農作物危害都十分的大
  • 吃糞便也能長大的魚,南方曾大量養殖,如今被視為「垃圾魚」
    導讀:髒水中能生長,4月就能上市,南方曾用糞便養殖,如今很少人吃 文/農夫也瘋狂 小時候生活條件差,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長大以後,能過上每天大魚大肉的生活。 在當時看來,每天有魚肉吃,就是最幸福的。
  • 81年引入我國成養殖新寵,20年前受食客追捧,如今卻被嫌棄太髒
    81年引入我國成養殖新寵,20年前受食客追捧,如今卻被嫌棄太髒在上個世紀咱們國家雖然魚類資源非常豐富,但是隨著人們的需求,本土魚種只有極少數品種適合人工養殖,為此我們國家引進了不少外來物種,來帶動農民水產養殖的積極性,其中不乏品質優良的魚種經濟效益已經隱隱超過「四大家魚」,就比如下面這種魚
  • 最大不過2斤,我國曾作為食物引進,如今卻成最危險的物種之一
    導讀:最大不過2斤,我國曾作為食物引進,如今卻成最危險的物種之一我國有不少從國外引進的農作物及水產品,如番茄(即西紅柿)、洋芋(即土豆)、紅薯、小龍蝦等,因為它們其中有不少有著較高的食用價值,現如今都發展成了農民主要的種植品和養殖品
  • 這種魚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野生的沒人吃,養殖的卻是香餑餑
    導讀:這種魚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野生的沒人吃,養殖的卻是香餑餑 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外來物種入侵之後,環境非常的適宜,再加上天敵的數量很少,很容易就會出現泛濫成災的情況。
  • 農民養殖特種的「老鼠」,一隻價值百元,比養雞鴨強多了!
    在農村長大的都知道,我們常見的養殖一般都是一些雞鴨鵝等家禽,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規模性的養殖是越來越多,市場競爭激烈,為了能在市場立足吸引消費者,有些農民搞起了「特種」養殖;來自廣西玉林農民李長順就把自家以前養雞養鴨的地方騰出來養「老鼠」,一隻價值百元,比養雞養鴨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