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野生的沒人吃,養殖的卻是香餑餑

2020-11-30 騰訊網

導讀:這種魚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野生的沒人吃,養殖的卻是香餑餑

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外來物種入侵之後,環境非常的適宜,再加上天敵的數量很少,很容易就會出現泛濫成災的情況。像福壽螺、水葫蘆這些都是典型的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危害,美國引入的亞洲鯉魚,在美國也是難於天敵,加上不愛吃這種小刺比較多的淡水魚,這些在國內倍受喜愛的鯉魚,在美國生長的個頭像豬一樣。國內南方水域也有一種外來魚類,在很多水域已經泛濫成災。

在南方很多水域,甚至是下水道、排水溝之中,都有這種魚的出現,這種魚就是羅非魚,由於原產於非洲,而且長得很像傳統淡水魚鯽魚,所有也把它叫做非洲鯽魚,羅非魚是1956年的前後開始從非洲引入養殖。這種淡水魚類具有超強的適應性,對於環境除了怕冷之外,幾乎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也之所以羅非魚怕冷,所有目前羅非魚在國內泛濫成災,也僅限於南方地區,北方地區是少有羅非魚的存在的。

羅非魚不但生命力頑強,生長速度也是奇快,加上繁殖能力強,這種原產於非洲的淡水魚類,被引入養殖之後,心思開始大面積地開展,在養殖期間由於出現逃逸現象和一些廢棄養殖塘的疏於管理,這種魚類在南方的自然水域之中,很快就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數量極其的龐大,有的地區甚至出現了泛濫成災的情況發生,羅非魚不但對於環境要求不嚴,在極其惡劣的水域之中也能夠存活,對於食物來源更是不挑不揀。什麼都能吃的特性,讓這種魚適宜不同的生存環境。

羅非魚肉質細膩,養殖的羅非魚很受喜愛,在水產市場佔用一席之地,但對於野生的羅非魚很多消費者卻並不感冒,有的甚至不敢吃,這是為什麼呢?這也源於野生羅非魚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在一些水質不堪、受過汙染的環境之中也能夠很好地生長,對於這樣環境下野生的羅非魚,消費者自然是下不去嘴的,這也跟地理環境有直接的關係,在一些水質良好的地域,野生的羅非魚依然很受寵愛,也很受釣魚人的青睞。

羅非魚繁衍能力很強,加上在國內水域之中,幾乎沒有天敵,這種長得跟鯽魚相似的羅非魚,確實很容易泛濫成災。2014年8月,尼羅羅非魚也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羅非魚泛濫成災除了適應能力超強之外,羅非魚的利用率低下也是導致這種魚肆無忌憚的原因所在,對於羅非魚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一種入侵的淡水魚,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吃貨表示:無能為力
    導讀:一種入侵的淡水魚,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吃貨表示:無能為力外來生物入侵,是對於當地生態造成破壞最為嚴重的事。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昆蟲或者是魚類,由於在入侵的環境生長適宜,加上沒有天敵的存在,再加上自身繁衍能力超強等等諸多的原因。很容易就會導致泛濫成災。
  • 作為寵物引入我國,如今卻成為水域禍害,養殖戶:它把魚都吃了
    導讀:作為寵物引入我國,如今卻成為水域禍害,養殖戶:把魚都吃了外來物種是要嚴防死守防止侵入,一些外來物種由於環境適宜,而且還沒有天敵,很容易就會泛濫成災。我國也有很多外來物種入侵之後成為禍害,像福壽螺、水葫蘆都是對於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危害的物種,前幾年被引入的清道夫魚,這些年在南方的一些水域裡面,也很難控制,還有一種外來物種,跟清道夫、福壽螺相比,又要厲害了不少,比這些又高出了一個等次。
  • 能吃糞便為生,曾在南方泛濫成災,一天能吃3千魚卵,卻有人養殖
    說到入侵物種,相信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會喜歡,尤其是一些像小龍蝦、牛蛙、福壽螺、非洲大蝸牛等一些物種,早已被列為全球百大入侵物種之一,並且還「名列前茅」,所以很多國家都禁止引進及養殖這些外來物種,然而時至今日,在國外很多國家,依舊每年會出現幾條小龍蝦、福壽螺或者是牛蛙泛濫成災的消息。
  • 靠吃糞便都能活,曾經泛濫成災沒人敢吃,如今卻搶著養!
    在我國的兩廣地區,也有這種外來物種。它僅僅靠吃糞便都能存活下來,以前泛濫成災沒人吃,如今卻搶著養。這種外來物種是「塘鯴魚」。它已被引入中國近40年。塘鯴魚是一種具有很高的適應性和繁殖力的魚。它看起來與中國的鯰魚非常相似。但是,熟悉它們的朋友可以一目了然地告訴我們鯰魚身上一共4條須,塘鯴魚身上一共8條須。
  • 清道夫在許多水域中泛濫成災,為什麼沒有人吃?
    因此,清道夫來到我國起初是為了清理魚缸內壁和底部的青苔,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它的外觀有些另類,常被當成一種觀賞魚。清道夫為何能在我國的一些水域中泛濫成災?在當下,清道夫在我國南方的許多水域中,成為了最常見的魚類之一,而且已經呈泛濫的勢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分兩個方面來說:第一,清道夫是如何從魚缸中跑到野生水體內的?
  • 曾經農村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40元一斤,市場火爆
    人們每次嘴饞了就下河去打撈,一次幾十斤,一次次地打撈都不見得這美味減少了,反而讓人覺得越抓越多。在筆者這個農村地區,以前任何一個水域馬口魚資源都相當豐富。 馬口魚屬於河裡的一種小型魚類,因它的嘴巴寬大而被稱為馬口魚,實際在各地區還有其他叫法,如桃花魚、大口扒等。馬口魚廣泛分布在我國各地,從南方到北方各地水域都有出現。
  • 引進自埃及的「鬍子鯰」,在髒水裡也能存活,泛濫成災卻沒人吃
    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自然也就容易接觸到更多的美味小吃,比如琳琅滿目的海鮮,麻辣小龍蝦就是其中一個,至於魚類就更加豐富多樣,專門養殖的商家數不勝數,畢竟它已經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只不過也有一些是屬於比較特殊的,即使泛濫成災也很少有人食用。
  • 我國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南方3元1斤少人吃,北方成從小吃到大
    導讀:我國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南方3元一斤沒人吃,北方卻成從小吃到大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農曆十一月份了,南北方地區的農民又要開始忙碌起來的。雖然古代避諱名字,但卻是不避諱姓氏的,何況在唐朝的時候也是吃鯉魚的。鯉魚在國內現在是很尷尬的一種魚,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鯉魚雖然在歷史上名氣很大,並且養殖歷史悠久,但也主要是在北方地區食用鯉魚。可以說北方地區的人,是從小吃到大的。可是在南方地區,鯉魚一直不受待見,尤其是最近幾年更是低到3元一斤沒人買。
  • 最愛吃魚的廣東人,為什麼搞不定泛濫成災的羅非魚?
    提到羅非魚,很多喜歡垂釣的人應該恨得牙痒痒,在南方大小河流進行野釣時,十有八九都是這種魚。雖然羅非魚咬鉤能夠讓垂釣者享受到釣魚的快樂,但是野生羅非魚品質較低,大小不一,市場售價較低,再加上我國並不喜歡食用羅非魚,因此釣上來的魚只能喂喂小動物。
  • 美國的噩夢:在美國水域泛濫成災的中國「四大家魚」
    2、美國人不太愛吃淡水魚 美國東鄰太平洋,西鄰大西洋,漁業資源特別發達,吃海魚比較多,通常吃得比較多的有金槍魚、三文魚、羅非魚、 鱈魚等深海魚,營養豐富又不擔心水體汙染,對有一些「土腥味」的淡水魚還是比較排斥的,這是這也主要是美國的烹飪技術達不到,大部分家庭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刺比較多的淡水魚。
  • 這種魚曾經泛濫成災無人吃,現在漁民已大量養殖,做法告訴大家
    埃及塘鯴屬外來入侵物種埃及塘鯴,有些地方也叫埃及塘角魚、在雲南一些地方叫江鰍。我國原來是沒有這種魚的,1981年的時候從埃及引進。由於埃及塘蝨適應能力強,幾乎什麼環境下都能生存,腐爛的東西也能消化,所以很快就泛濫起來。這種魚生長速度極快,基本上養殖一年就能達到四五斤重。
  • 破壞水產養殖,清道夫魚泛濫,為什麼沒有人抓來做菜吃?
    現在的一些河流池塘裡面經常能見到一種奇怪的魚,胖胖的身子一個大腦袋,嘴巴最奇特,好像吸盤,人們給這種魚叫做清道夫。說起清道夫來養過魚的肯定不陌生,魚缸裡面多少都會放一個,當作工具魚來清潔水質,看起來牲畜無害的,還顯得非常「萌」。
  • 曾200元一隻,農民爭相養殖,如今南方泛濫成災,成生態殺手
    後來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田間的水溝乾涸了,水溝邊上的烏龜自此很長一段時間再沒見過了。但最近有網友向筆者說到,最近在山裡的小河邊時常遇到一些小型龜類,抓了也抓不完呢。原來網友們反饋的烏龜泛濫實則是巴西龜泛濫成災,而不是我們過去常見的生態下野生烏龜或者鱉。巴西龜為何讓人如此產生擔憂呢?難道它跟我們大自然下野生的烏龜和鱉有很大區別嗎?
  • 被當成寵物引入我國,如今卻成為水域禍害,養殖戶:魚都被它吃了
    說到魚,可以說是如今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盤菜,不管是採用什麼樣的烹飪手段,都能感受到魚肉的鮮美,不同魚的種類採用的烹飪方式也不一樣,比如鯽魚適合用來煲湯,鯉魚用來清蒸,草魚的做法就更多了,其實在我國魚的種類已經有很多了,但是也還有一些從外國引入的魚,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的這種魚作為寵物引進我國,但是如今卻成為了水域禍害,這是怎麼回事呢?
  • 這種野生魚僅南方才有,因過度捕撈已成瀕危物種,現無法人工養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看著城市的乾淨水泥森林,有時候卻十分懷念一二十年前的農村老家,那時候不僅山清水秀,雞有雞味、魚有魚味。而現在生活環境的改變,導致我們吃的東西也改變了。曾經常見的花鰻鱺,現已成病危物種對於花鰻鱺,感情是複雜的。
  • 泛濫成災的清道夫,廣東大廚已經找到應對方法,吃起來堪比鱸魚
    隨便舉幾個了例子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比如廣東地區的福壽螺、羅非魚,這些年來已經在中國本土紮根生長,對南方很多地區的水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而這其中羅非魚雖然是入侵物種,但是最起碼經過人工養殖之後還是能夠當做食材的。
  • 想吃魚,就吃這種野生魚,人工無法養殖,可以放心大膽吃
    想吃魚,就吃這種野生魚,人工無法養殖,可以放心大膽吃。大家好,我是歡歡,熱愛下廚,喜歡把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好的味道,祝大家健康快樂每一天。魚營養豐富,幾乎每家人都吃過,價格也不貴,魚的營養豐富深受大眾喜歡。
  • 非洲「鬍子魚」入侵中國,泛濫成災,吃貨卻視而不見
    魚在中國,不僅是一道味道鮮美的美食佳餚,而且還被賦予了了「年年有餘」的吉祥含義,所以一直備受眾多中國人的喜歡,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家常烹飪的時候,都喜歡在餐桌上準備一盤魚肉,可是有一種魚卻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願意吃它。
  • 蛇頭魚又在北美泛濫成災了,中國釣魚人肩負著拯救美國的重任
    蛇頭魚又稱黑魚,烏鱧,雷魚。蛇頭魚性情兇猛,攻擊性極強。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奇怪的是北方和南方的偏大,唯獨中間區域黑魚個頭偏小。
  • 吃糞便也能長大的魚,南方曾大量養殖,如今被視為「垃圾魚」
    導讀:髒水中能生長,4月就能上市,南方曾用糞便養殖,如今很少人吃 文/農夫也瘋狂 小時候生活條件差,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長大以後,能過上每天大魚大肉的生活。 在當時看來,每天有魚肉吃,就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