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地區晉江歇後語

2021-01-08 晉江LIVE

吳魯中狀元——營錢頭吳魯,字肅堂,號且園,晉江池店鎮錢頭村人,於清代光緒十六年(一八九○年),經殿試一甲第一名,高中庚寅狀元。這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最後一位狀元。吳魯中狀元,名揚天下,無限風光,不僅自己榮宗耀祖,而且使其出生地錢頭村榮耀非凡。吳魯中狀元——榮錢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又因為閩南語:「榮」與營利的「營」諧音,所以,便有吳魯中狀元———營錢頭。錢頭,雙關語,「營錢頭」即賺大錢的意思。九甲仔飲燒酒——幹「九甲仔」也叫高甲戲,是晉江、泉州一帶的地方戲種之一,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九甲仔」的戲中角色在表演飲燒酒時,都是伴隨著喜慶的嗩吶聲,做喝酒動作,然後將酒杯傾斜,大喊一聲「幹」,即閩南語音「嗒」,也就是喝盡之意。因此,便有歇後語:九甲仔飲燒酒——幹。此歇後語常用於譏諷那些亂花錢很快把錢花光了的人,別人就挖苦地說:「這下子,可就九甲仔飲燒酒——幹啦!」或者對那些理屈詞窮的人取笑地說:「無話可說了吧,九甲仔飲燒酒——幹。」 冷水泡茶——無味 晉江人歷來有飲茶的習慣。一旦有親朋好友來家探訪,首先就以泡茶(沏茶)接待客人。如果是招待貴賓,那就更加講究。要用上等的茶葉,將清澈的泉水燒得滾燙滾燙的,然後衝泡。而且,選用精巧的茶具,依照茶道的程序運作,捧給每人一盞茶細品,清香撲鼻,沁人心脾,使人渾身清爽,精神振奮。於是,就有歇後語:冷水泡茶——無味。因為用冷水來泡茶,茶葉不會開,自然沒有茶味。  在生活中,常用它比喻某事物沒有滋味,或單調枯燥,沒有趣味。例如:某篇作品缺乏真情實感,內容非常單調,語無倫次,總之,冷水泡茶——無味 番仔刣加叻——亂來從前,晉江人稱外國人為「番仔」。「加叻」,就是生活在深海裡的真鯛,也稱加級魚,身體側邊紅色,有稀疏的藍色斑點,背部稍微凸起,頭大,口小,側線發達。而「刣」魚即殺魚,整治魚。「刣加叻」魚,通常是去除魚鱗及內臟,洗淨。然後,放入鍋裡煮。可是,番仔不懂得這樣做,將魚胡亂洗一下,切一切就下鍋煮,這樣自然又苦又澀,很難吃。這就是歇後語:番仔刣加叻——亂來的由來。在生活中,人們常用此歇後語比喻辦事說話沒有規矩,違反常理,胡鬧亂來。例如:嚴冬臘月,天又下著雨,寒風刺骨,人們都穿上厚厚的冬衣。唯有年輕人小林身穿短衣短褲,大家批評他番仔刣加叻——亂來。 窗護油漆——新店晉江人稱做生意為「做生理」。俗話說:生理若要做,窗護須油漆。說的是舊社會的鄉鎮小商店都設窗護櫃,便於做買賣。窗護油漆,即把店面刷新以招徠客人。由此產生歇後語:窗護油漆——新店。新店,現為晉江市池店鎮的著名華僑村。僑胞關懷桑梓,積極投資,因而企業發展,經濟騰飛。新店成為有名的億元村,曾榮膺「泉州市農村綜合實力百強村」的獎牌,可見其「身份」非同一般。 上元丸包鐵籽——不會浮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晉江人稱其為「上元」,而稱上元的應節食品湯圓為「上元丸」。上元丸的做法是把糯米泡水磨了瀝乾做皮,用白糖、花生末、芝麻和蜜冬瓜片做餡,包好了,放入一鍋滾滾的熱水裡,不一會兒,又圓又白的上元丸漂浮在水面上,誘人眼饞,吃起來清甜爽口。「上元丸包鐵籽」,因為鐵籽比重大,自然浮不上來,所以說,上元丸包鐵籽——不會浮。而閩南語:「浮」與浮頭的浮(漂亮、風光,出人頭地的意思)諧音,在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譏諷那美中不足的人。 放尿攪沙——不相黏合舊中國落後、貧窮,尤其是農村生活更加艱難。幾個小朋友在一起通常是玩泥土。為了圖方便,隨時放尿(撒泡尿)攪拌泥土,然後,捏成泥人或各種動物形狀,大夥也就心滿意足了。歇後語「放尿攪沙」,因為沙沒有黏性,儘管用力攪拌,也不會黏結在一起,所以說:放尿攪沙———不相黏合。 如今日常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批評那些無法合作辦事業的人,或嘲笑那相互結合不了的人。有時,也用它說明此事與彼事毫無聯繫。 刺腹裡摘花——難下手晉江人稱刺窩叫「刺腹」。歇後語「刺腹裡摘花——難下手」,說的是在荒郊野地長滿荊棘的叢林中,盛開著色彩豔麗、芳香誘人的山花,但要從長著很多刺的枝條上摘花,難以下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來比喻事情不好辦。例如:某工人對老闆說:「那事我幹不了,簡直是刺腹裡摘花——難下手,實在難辦,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溝邊洗菜頭——一個一個來新中國成立前,晉江農村沒有自來水,一切洗刷都是利用村前或村後河溝裡的水。你看那位大嫂提著一小籃菜頭(蘿蔔)放在身邊,人蹲在溝邊把菜頭一個一個地放在水裡用雙手搓洗乾淨。於是,就有了歇後語:溝邊洗菜頭——一個一個來。此歇後語常常用來比喻做事或處理問題均按部就班,很有秩序地進行。例如:買東西的人很 多,張大爺詼諧地說:「大家排好隊,不要亂擠,溝邊洗菜頭——一個一個來。」 隱龜趴車軔——吃力不討好晉江人稱駝背為「隱龜」,稱翻跟鬥為「趴車軔」。歇後語「隱龜趴車軔」就是駝背翻跟鬥,說的是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做事卻得不到對方的理解和肯定,因而慨嘆地說:「我真是隱龜趴車軔———吃力不好看。」有時,人們對待得不償失的事,往往也會十分幽默地說:「那事我才不幹呢,隱龜趴車軔———吃力不討好。」 李固見員外——無言可答在晉江民間中,流傳著一句歇後語:李固見員外——無言可答。其故事出自《水滸傳》。李固,原是東京人,因到北京投奔相識不著,凍倒在盧員外門前。盧員外即盧俊義,綽號玉麒麟,他救了李固性命,養在家中,並讓李固做管家,人稱李都管。後來李固為了霸佔盧員外的家產和老婆,恩將仇報,到官府首告盧員外勾結梁山泊宋江,致使盧員外身陷囚牢。李固又多次用重金買通牢卒,欲暗殺盧員外,未遂。接著,梁山好漢下山劫獄,救出盧員外,並活捉李固上梁山。至此,李固的一切罪惡敗露無餘,見到盧員外當然無言以對。最後,盧員外親手殺死李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遇到理虧,不能辯解的事或不願回答的事,往往說:「李固見員外——無言可答」。 惠安查某穿衣——日日見財改革開放後,喜慶嫂在小山鄉開了一家食雜店。開張那天,鞭炮連天響,硝煙瀰漫山村。王大伯來到店門前作揖道:「開門大吉,惠安查某穿衣——日日見財,恭喜,恭喜!」喜慶嫂滿臉春風地答道:「謝謝,謝謝!」這裡說的「惠安查某」就是惠安婦女。她們的服飾較奇特,上衣特別短,肚臍外露。而閩南語「臍」與「財」諧音,所以,就有「惠安查某穿衣——日日見財」。據《晉江縣誌》記載:「北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九八一年),析縣東鄉十六裡置惠安縣。」說明惠安縣原是晉江縣的一部分。所以,時至今日,這個歇後語依然在晉江老百姓中流傳。 楠木當柴燒——不識貨改革開放前,晉江經濟落後,人們煮飯燒菜,大多以木柴稻草為燃料,尤其是山鄉更是如此。大家知道:「楠木」是常綠大喬木,是貴重的建築材料,也可供造船用。可是,有的人不懂得其價值,把它當一般柴火用於燒火做飯。於是,就有歇後語:楠木當柴燒——不識貨。在生活中,人們常用此歇後語譏諷對方不懂得物品的好壞,或者用於批評用人不當,大材小用。例如:某人到店裡要買皮鞋,出價一雙十五元。賣鞋的人笑著回答:「你這是將楠木當柴燒——不識貨,那是牛皮製的,十五元一雙沒地方買。」 五店市乞火——啥奇都有五店市是青陽的舊稱,五店市後塘村有座創建於南宋末年的佛廟,相傳為青陽莊氏開基祖莊右孫所建,廟裡祀奉觀世音菩薩。青陽莊氏尊稱之為祖佛祖。有一年,祖佛祖要到浙江普陀山南海佛祖宮去謁祖進香,為鄉裡祈求平安,俗稱乞火。當時人們認為此乃關係到五店市老百姓生存和發展的大事,因而各村落諸姓氏男女老幼全出動。村民抬著各村所供奉的境主公佛,敲著各式各樣的鑼鼓,打著五顏六色形式各樣的旗幟,扮著拍胸舞、踩高蹺、騎驢探親、公背婆、龍閣和肩上閣等節目,花樣百出、無奇不有,熱鬧非常。特別是各色各樣的旗幟迎風招展,光豔奪目,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觀眾讚賞不絕,都道:「五店市乞火,什麼旗都有。」因為「旗」和「奇」同音,所以後來人們遇到新奇的事,便道「五店市乞火——啥奇都有」。 靈水菜脯——大掌很久以前,在晉江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句俗語:「靈水菜脯,莦下查某(婦女)」。說的是東石鎮莦下村的婦女特別會經商做生意,無論是肩挑擺攤的小商販,還是開行坐店的大老闆,都是婦女。而安海鎮靈水村出產的菜脯又香又甜又脆,聞名海內外。靈水菜脯為什麼那麼著名呢?主要是醃製的功夫。它區別於其它地方的菜脯是菜頭留的鬃(蘿蔔秧)特別大。所以人們都說靈水菜脯——大鬃。而閩南話「大鬃」與「大掌」諧音,於是靈水菜脯——大掌,便成為膾炙人口的歇後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責備對方自作主張,大主意,就說:「你真是靈水菜脯——大掌」。或者某事由某人總管,便讚嘆道:「老兄今天是靈水菜脯啦!」 惠安老童生——有可無不可惠安縣原是晉江縣的一部份。據《晉江縣誌》記載:「北宋太平興國六年(九八一)析縣東鄉十六裡置惠安縣。」在封建社會,惠安的讀書人和別地的一樣,十年寒窗勤苦讀,為的是一舉成名天下知。可是有的青燈苦讀,皓首窮經,卻屢試不第,連半個秀才都沒有撈上,人們稱之老童生。其中的辛酸悲憤可想而知,因而萬念俱灰,對科舉考試已不抱任何希望,採取無所謂的態度:有考無不考。因為「考」與「可」閩南話諧音,所以時至今日晉江老百姓中還流傳著這樣的歇後語「惠安老童生——有可無不可。」 庵秋嬸打女婢(喳某簡)——剛剛好就好解放前,秋嬸出生於書香門第,知書識禮,性格爽朗,思想開放,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鄉裡人尊稱她庵秋嬸。庵秋嬸認為家裡的女婢做了錯事,必須進行鞭笞責罰,但責罰要有度。若打輕了,不會痛,她不能記取教訓;若打狠了,打傷了還得給她治療,甚至耽誤了做工。因此,剛剛好就好。這事很快就流傳開了,後來成為人們勸說那些待人處事太過份的人的通俗歇後語:「庵秋嬸打女婢(喳某簡)——剛剛好就好。」 那是安海粗桶——長甲(長搭)晉江人稱那用於裝肥料、裝尿或裝水澆莊稼的木製桶為粗桶,而鉤住粗桶兩邊的襻的竹柄叫粗桶甲。安海鎮的粗桶甲比別地的長,於是便有歇後語:安海粗桶———長甲。「長甲」,閩南話語意雙關,它的另一語意是協作的人,即老搭檔的意思。例如有人問:他們配合得怎樣?答道:沒問題,那是安海粗桶———長甲(長搭)。 漁網墜鐵——無緣通常漁網都是墜鉛,而漁網墜鐵表示沒有鉛。因為閩南話「鉛」與「緣」諧音,所以便有歇後語:漁網墜鐵——無緣。即沒有緣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對不如意的婚事表示婉言謝絕。例如:你是一個好姑娘,只可惜漁網墜鐵——無緣。又如:他們從小青梅竹馬,情深意切,天生一對。可是後來由於某種原因,未能成為眷屬。人們為之惋惜地說:他們是「漁網墜鐵——無緣」。 乞食灶——不嫌好歹柴丐,晉江人叫乞食。舊社會,乞食走街串巷,上山鄉下漁村,四處乞討,住無定點,吃無定時,在荒郊野地需要做飯時,隨便撿三塊石頭或磚頭架起鍋來就是灶,至於燒飯的柴火,更是就地取材,不管是樹枝、竹片或雜草,只要是燃料就可以,不嫌好壞。歇後語:「乞食灶——不嫌好歹柴」便由此而來。此歇後語常用來表示對事物不挑三揀四,好壞都可以接納。例如:張大爺把幾個小孫吃剩的都倒在自己碗裡,然後邊吃邊自我解嘲地說:我是「乞食灶——不嫌好歹柴」。 晉江對南安——現睹現據《晉江縣誌》記載:「唐代開元六年(公元七一八年),從南安縣析出東南部置晉江縣。」說明晉江是從南安析出來的,晉江和南安接壤,分界明顯。「晉江對南安——現睹現」,「現睹現」即明擺著的事。在生活中,常用它說明事實無可掩飾,很容易看清楚。例如,楊大嬸說:「要說比條件,你家二牛還比不上茶花呢!怎麼茶花沒被『需要』上哩?哼,晉江對南安——現睹現。照我看啊,當幹部不管做什麼事,要手心手面一個樣啦!」 老鼠穿草鞋——腳較大身草鞋,即用稻草和細繩編織成的鞋。在舊社會,凡是乾重活、走遠路的挑夫、轎夫、車夫等都穿草鞋。而如今在晉江,已見不到年輕人穿草鞋了。「老鼠穿草鞋——腳較大身」,腳比身大,枝節大於主體,比喻不相稱或不合算。也就是說,付出的代價比得到的大得多。例如,王大伯批評虎子哥:「特地乘車去泉州城買來五元錢的東西,車費卻花去十元錢,真是老鼠穿草鞋——腳較大身。」 呼豬食泔——贏贏從前,晉江農家養豬,都是天一亮就把豬放到野外,隨它在山坡草地尋覓食物。直到中午時分,才由養豬的老阿婆手拿餵豬的木盆走出家門,大聲呼叫:「營!營營,營!」豬聽到主人呼叫的聲音,即使在遠處,也會馬上跑回家。因為閩南語「營營」和「贏贏」諧音,所以就有歇後語:呼豬食泔——贏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打賭,自以為穩操勝券,往往說:那是「呼豬食泔——贏贏」。 鹽館秤錘——鹹加澀在舊社會,晉江人稱食鹽的專賣店叫鹽館。鹽館裡的秤錘整天跟食鹽混在一起,那綁秤錘的麻繩是又鹹又澀,這樣使用時阻力大,不滑。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比喻那些吝嗇鬼的行為。例如:村裡要建築馬路,有人提議讓大富戶王鐵捐錢,另一人卻說,你別想得美,那人是鹽館秤錘——鹹加澀。 盤中夾炒豆——一粒一春寒料峭,春雨綿綿,而且時值農閒時節,燙一壺酒,炒一盤豆,邀幾位朋友圍坐在一起,喝酒談天,快活自在。因為都用筷子夾炒豆,每一次只能夾一粒。所以後來便有歇後語:盤中夾炒豆——一粒一。「一粒一」閩南話是十分親密的意思。假設有人問:「他們兩人的關係怎麼樣?」回答道:「那是盤中夾炒豆——一粒一。」既詼諧又生動。 石獅警報——寬寬石獅原是晉江縣的重鎮之一,抗日戰爭期間,敵機不時侵擾我福建沿海一帶,進行狂轟濫炸。於是,一發現敵機,各地就搖響警報器,告訴老百姓緊急疏散隱蔽起來。當時石獅在鐘樓上吊一口大鐘,以敲鐘為警報,訊號是「哐!哐!哐……」因為「閩南語「哐哐」和「寬寬」諧音,所以就成為歇後語:「石獅警報——寬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問「來得及嗎?」對方認為時間充裕,不必慌忙,便回答:「石獅警報——寬寬」。或者有人問:「你能行嗎?」對方認為能力足足有餘,完全能夠勝任,就回答:「石獅警報——寬寬。」 晉江女孩出嫁——只賠不賺晉江當地有一風俗頗為獨特,即女孩子結婚時,娘家都會陪嫁一個存摺,存摺上的錢越多,越彰顯其娘家「有錢」,「嫉妒」之餘遂將其概括為歇後語「晉江女孩出嫁——只賠不賺」。產品經理在既有產品策略的制訂、費用的投向與管理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只顧銷量不顧利潤的局面,只想著如何開發「嫁」得快的產品。當企業的產品都在「只賠不賺」的時候,產品經理也就把自己「嫁」出門外了。 窮人娶老某——將就 舊社會,廣大農村的窮人生活非常艱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一年四季為生存而奔忙。有的窮人一輩子打光棍,有的窮人「娶老某」,即娶大齡姑娘為妻。歇後語:窮人娶老某———將就。將就,即湊合,勉強適應不很滿意的事物或環境。  例如,社長說:「當飼養員沒你的份了,早有人啦,當保管員吧。」我說:「保管就保管,窮人娶老某——將就。只要有活幹,總比坐下白吃飯強。」又如:「這件衣服稍微小一點,窮人娶老某——將就著穿吧!」 幼子學走路——一步一步來你見過幼子(幼兒)蹣跚學步嗎?一步一跌,但一步一個腳印,他搖搖晃晃地向前走去,逗人的憨態與童趣煞是可愛。歇後語「幼子學走路——一步一步來」,生動而又深刻地提示了一個普遍的自然規律。它告訴我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要按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因為事物的發展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能逐步向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此比喻做事須循序漸進,切勿急躁冒進。如:小劉是泥瓦匠胡師傅的徒弟,第一回鋪地板磚就沒做好,胡師傅為他翻了工,小劉感到十分羞愧,胡師傅安慰他說:「不要緊,頭回生,二回熟,多實踐幾回就會做好。幼子學走路——一步一步來麼!」 鯽魚跳咧溪沙博——乾乾死從前,工業不發達,農田耕種也沒有使用化肥,生活環境不受汙染,空氣清新,水質清淨。晉江沿海一帶的鄉村,河湖溝溪裡都有好多魚蝦。農曆五六月間,甚至水稻田裡都有成群的小鯽魚在遊動。歇後語「鯽魚跳咧溪沙博——乾乾死」,說的是溪裡的鯽魚躍到溪水邊的沙灘上,因為沒有水,且風吹日曬,時間一長,就會活活乾死。在生活中,人們用此形象地比喻生活環境惡劣,或缺乏生活來源,因而難以生存。如:柳大伯批評三順子道:「叫我怎麼說呢!小錢不願賺,大錢又賺不來,年輕力壯的,整天遊手好閒,坐吃山空,將來靠什麼生活呢?豈不是鯽魚跳咧溪沙博——乾乾死? 六月芥菜——假有心舊社會,老百姓把醃製的芥菜作為大半年的菜食。晉江人於農曆十月間栽芥菜,至第二年的一月,人們陸續把摘下芥菜大葉食用,芥菜於二月間開花,抽心。因為六月不是芥菜的生長季節,即使栽種也長不大,哪來的菜心?所以說「假有心」。在生活中,人們用此歇後語,譏諷某些人對待人貌似很關心,實際是虛情假意。例如:王大伯對著劉存厚一本正經地說:「老弟,我給你提個醒:黃廣財一向殘酷壓榨長工,貪得無厭,做盡缺德的事,怎麼一下關心起你二妞的工作來?恐怕是『六月芥菜——假有心』!」 飲燒酒配番薯——飽兼醉晉江人稱喝酒叫「飲燒酒」,而「配番薯」就是把番薯作為下酒的菜料。在舊社會廣大農村,「燒酒」多數是用番薯釀造而成,俗稱番薯酒,喝多了會醉。而下酒的菜還是番薯,吃多了會飽。這就是歇後語「飲燒酒配番薯——飽兼醉」的由來。在平日人們的交流中,此歇後語有褒貶兩種用途。褒義,即比喻吃飽喝足而感到十分滿意;貶義,即比喻因單調乏味而感到非常厭倦。例如:張立興在縣城遇到翁大叔詢問道:「聽說前天晚上歌舞團到咱們村演出,好看嗎?」翁大叔回答道:「那簡直是飲燒酒配番薯——飽兼醉。都是蹦蹦跳跳的,老是那麼幾個動作,一點也不新鮮,沒勁!」 瘦帳肥算盤——積少成多改革開放前,晉江市場還沒有電子計算器,更沒有計算機收款機,商店、市場買賣計算都是用算盤。歇後語「瘦帳肥算盤——積少成多」說的是:「瘦帳」即小的數目,零零星星,三元五角的;「肥算盤」就是小的數目經多次累計,在算盤上顯示大的數字。意思是一點一滴地積累,就會從少變多。俗話說:聚少成多,積小致巨。在生活中,人們常用此歇後語提醒人家不要小看小項的錢數,或者說不要嫌少。例如:黃大伯說:「別看這每天三角蔥兩元菜的,日積月累,瘦帳肥算盤——積少成多,一年的花費也很可觀。」 補鼎——盡講空舊社會,晉江農村十分貧窮,生活困難。人們節衣縮食,修舊利廢。家裡那個做飯炒菜的鼎(鐵鍋)因多年使用,已有幾處破孔(洞),還捨不得拋棄。於是,請補鼎師傅修補好,繼續使用。而當時補鼎是以破幾個孔來論工價的,又因閩南語「孔」與「空」諧音,所以,就有歇後語「補鼎——盡講空」。「講空」就是說大話的意思。在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譏諷那些誇誇其談,言過其實,盡講大話、空話的行為。 十二月南風——現報這是晉江民間流傳的一句反映本地氣象的歇後語。它說的是農曆臘月常颳大風,天氣寒冷。上午一旦出現南風天,風平浪靜,氣候暖和,但一到下午就「現報」了,即馬上「報頭」,也就是颳大風,天氣突然變冷。這句歇後語本來是用於提醒大家在十二月遇到南風天,出門要帶上禦寒衣物,以免受涼。後來有用它比喻立即回報對方的指責,或比喻作惡者很快遭到報應。 暗螟照鏡——無影晉江人稱黑夜叫「暗螟」,說「無影」就是沒有這回事的意思。在生活中,此歇後語既樸素又形象地否定對方沒有事實根據地瞎說。例如:張三對李四說:「聽說你最近中了體育彩票特等獎,發了大財!」李四回答道:「聽誰說的?這是暗螟照鏡——無影(沒有這回事)。 竿縛背巾——大抈 成年人在做飯或洗衣服時,圍在身前的巾,稱之圍巾,而圍在幼童身後的巾叫「背巾」。背巾因常浸泡兒童的便尿,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洗刷乾淨後,一般晾在偏僻處。然而,竹竿縛背巾,說的是背巾縛在竹竿上迎風飄揚,仿佛是一面勝利的旗幟,閩南話稱之為「大抈(yuè)」,即自我標榜,大出風頭的意思。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批評那些誇大其詞、自我炫耀的行為。例如:那是件不值得一提的事,他卻四處宣揚,真是竹竿縛背巾———大抈。 猴騎羊羔——不成人馬即不成人樣。說的是猴子自然不像人,而羊羔當馬騎更是不象樣。此歇後語,十分形象、通俗且又深刻地諷刺某人長相、素質都不好,或者指舊社會某機構的人員不三不四,沒有實力。例如:張老漢說:「那個小偷我見過,猴騎羊羔——不成人馬,長得鼠目狗嘴,骨瘦如柴。」 大炮打「支仔」——大材小用晉江人稱麻雀為「支仔」,早期人們通常都是用鳥弓或者氣槍打「支仔」。而大炮打「支仔」,比喻的則是使用不當。因此,就有歇後語:大炮打「支仔」——大材小用。例如:這樣的活,只要會幾個阿拉伯數字,誰都幹得了,要他這個大學生去幹這一行,豈不是大炮打「支仔」(麻雀)——大材小用嗎? 布袋放炮——陳埭晉江人稱麻袋為「布袋」。在布袋裡燃放鞭炮,袋裡自然會發出響聲,即「響袋」。因為閩南話「響」與「陳」,「袋」與「埭」諧音,所以便有歇後語:布袋放炮——陳埭。陳埭是晉江鄉鎮企業發展較早較好的名鎮,是製鞋業的主要產地,有「鄉鎮企業一枝花」的美譽。改革開放之前,陳埭鎮盛產蟶子。俗話說:「擔籃去陳埭是為了裝蟶子。」例如:有人問老張:「大清早,你擔著籃去哪裡啊?」老張幽默地答道:「布袋放炮——陳埭。」 閹雞趁鳳飛——不自量力在晉江流傳著一句歇後語:「閹雞趁鳳飛——不自量力。」閹雞,通常是長得又肥又大,所以飛不起來。而鳳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羽毛美麗,會飛翔。閹雞想要跟著鳳一起飛翔,這是自不量力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此歇後語譏諷、批評那些不顧客觀條件不同,執意攀比的行為。 腳踏水車——假進步水車,是舊時提水灌溉的工具,有龍骨水車、管鏈水車等。晉江人所使用的是龍骨水車,用帶有葉片的鏈帶借人以腳踏的力轉動,將河、湖的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灌溉農田。因為人用腳踏水車時,雖持續不斷地跨步,卻始終在原地。於是,就有歇後語:腳踏水車———假進步。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用歇後語譏諷那些言行不一、弄虛作假、做表面文章的行為。 蚊子飛入校場——稀稀校場,即古時操演或比武的場地。場地十分廣闊,蚊子與之相比,非常渺小,簡直微不足道。於是,便有歇後語:蚊子飛入校場——稀稀。在生活中,常用它比喻事物內部空隙大。如比喻粥太稀,就幽默地說:「今天早上的稀飯,簡直是蚊子飛入校場——稀稀(稀薄)。」或者用它比喻事物出現少,如有人問:「今天,大劇院放映電影,觀眾多嗎?」答:「蚊子飛入校場——稀稀(稀少)。」 海內落雨——歹僻改革開放之前,晉江沿海漁村,青壯年強勞動力,或駕船在海上捕魚,或下地耕作莊稼。而婦女與少年則到海灘抓小魚小蝦,俗稱「討小海」。一旦遇到落雨(下雨),因海灘相當廣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找不到避雨的地方,於是,便有歇後語:海內落雨——歹僻。因閩南語「避」與「僻」諧音,「歹僻」即怪僻,性情古怪。在生活中,有的人欠別人的錢,雖自己有了錢也不還;有的人一喝酒就醉,就罵人。對此,人們常譏諷他們是「海內落雨——歹僻」。 番仔生鍋——無才古時候,晉江人稱用鋁製的鼎叫「番仔生鍋」。因為本地的鍋都是用生鐵鑄造的,有個澆口,叫「鼎臍」。而「番仔生鍋」是用鋁衝壓出來的,渾然一體,沒有澆口,自然沒有鼎臍。於是,便有歇後語:番仔生鍋——無臍。閩南語:「臍」與「才」諧音,因此,在生活中人們用它譏諷那些沒知識,沒能力的人。謂之:番仔生鍋——無才。 蠅跌落泔缸——老實泔缸裡有腐爛的殘菜剩飯,散發濃烈的酸臭味,蒼蠅逐臭,紛紛飛來,圍住泔缸。那些嘴饞的蒼蠅一旦掉進泔缸裡,翅膀被泔水浸溼而老化,就再也無法飛起來。因為閩南語「翅」與「實」諧音,所以,就有歇後語:蒼蠅跌落泔缸——老實。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它評價某人的為人。例如:你問張三的為人嗎?那是蒼蠅跌落泔缸——老實。 茭志裝日婆——不成鳥袋晉江人稱用鹹草(海草)編織成的短小草袋叫「茭志」,稱蝙蝠為「日婆」。「日婆」是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夜間在空中飛翔,自然不如鳥兒。而「茭志」也比不上布袋(麻袋)。因此,就有歇後語:茭志裝日婆——不成鳥袋。因為閩南話「袋」與「塊」(人的塊頭,指身材、相貌)諧音,所以,在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譏諷那修養差,長相與身材不好看的人為「茭志裝日婆——不成鳥袋(人塊)」。  夜壺飼孤鮐——會活大尾「夜壺」即陶瓷製的尿壺;「孤鮐」魚,身體紡錘形,頭頂淺黑色,背部青藍色,尾部一側有一彎月亮形,生命力很強,所以,放養在夜壺裡也能活。但是,夜壺裡的活動空間太小,且食料缺乏,孤鮐自然不會「大尾」。閩南語稱大條魚為「大尾」魚;又比喻發跡、富裕、升官,也叫「大尾」。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問張三:「近來生意興隆?發大財啦!」張三謙遜地答道:「小本經營,夜壺飼孤鮐——會活大尾。」 半路折扁擔———來去不得扁擔,扁而長,用竹子或木頭製成,是放在肩上挑或者抬東西的工具。在舊社會,搬運東西主要都是用扁擔挑,尤其是在山高木密的鄉村。時至今日,還是用扁擔肩挑東西下山上山。歇後語:半路折扁擔——來去不得。說的是:由於扁擔挑的東西太重,超負荷,而斷成兩半,且在半路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來去不得,實在難辦。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此歇後語比喻事物在發展進程中,突發事故,遭受挫折,而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墓地內放槍——驚死鬼舊社會,老人家一旦逝世,都是土葬。因此,各鄉村都在鄉裡之外的荒郊野地開闢一處墳墓區域。歇後語:墓地內放槍——驚死鬼,說的是在墓地內打槍,只能嚇唬鬼魂,嚇唬不了人,即不驚人。閩南語:「驚死鬼」的另一語意即「不驚人」,也就是嫌少的意思。例如:黃大炮道:李松兄最近在哪兒發財呀?李松答道:在街道旁擺個小攤,賣點青菜蔥蒜罷了,每天也就賺個十元八元的,墓地內放槍——驚死鬼,談不上發財。 猴子穿衫———趁人樣平常,猴子是不穿衣的,只有在耍猴戲時,才穿衣,戴上假面具、帽子,隨著鑼聲滿場跑,表演種種花樣,滑稽可笑。「趁人樣」就是學人樣之意。主要是指在生活方面,不管自己的經濟條件差,卻一味跟人家攀比。例如:年關快到了,小青看見小明添了一套名牌衣服,漂亮極了,就吵鬧著要買名牌衣服。他爸慨嘆地說:「你這是猴子穿衫——趁人樣。也不想一想,我們是一般家庭,哪有那麼多錢?」 雞母屎——半黑白說的是母雞拉的大便,顏色黑白摻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此歇後語比喻那些講普通話不標準的現象,即所講的普通話中夾雜著閩南語。例如:會場裡,一部分聽眾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老孔正在發言:「這系(是)件十分嚴肅的大事,大家要認真對待,不可標俏(玩笑),系不系(是不是)呀?……」會場一片笑聲。會後,大家說老孔講普通話不標準,是雞母屎——半黑白。 雞仔飛上樹——假鳥雞仔,即小雞,一般都是在地上邊走邊覓食,偶爾上了樹,遠遠一望,仿佛是鳥兒呢。於是就有歇後語:雞仔飛上樹——假鳥。因為樹上的鳥兒總是一天到晚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而且「假鳥」,閩南語就是多嘴的意思。也就是此事與他無關,本不該他插話,他卻嘴尖舌利,大呼小叫說個不停,人們就批評他「假鳥」。例如:金大伯正和小山子的父親王新禾商量生產隊裡的農作安排,王新禾還沒有出聲,小山子就呱啦呱啦地說開了。金大伯很不高興地批評小山子道:「大人們商量公事,不關小孩的事,你插什麼話?雞仔飛上樹——假鳥。」 一個人九個尾——好壞還未知「九個尾」:九個,是虛數,表示多之意。尾,這裡指的是結尾,結局。此歇後語說的是人的一生有多種多樣的結局,是好是壞,誰也無法預料。人們在語言交流中,用此歇後語安慰那些目前生活艱難、多受挫折的人,將來會好的;或者用它告誡那些因當今生活順利而得意忘形、炫耀自己的人。如,王阿婆安慰金蘭說:「你也不必過於煩惱,不要跟人家攀比。雖然就眼前而論,你的生活和家境大大不如鄰居,但你有兩位會讀書的兒子,一個人九個尾——好壞還未知,說不定將來你的晚年比他們更好!」 冬天吃醋——寒酸數九寒冬,寒風凜冽,氣候寒冷,總而言之,冬天就是「寒」;而醋是「酸」的,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就有歇後語:冬天吃醋——寒酸。寒酸,用於形容舊社會窮苦讀書人的不大方的姿態。例如: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當孩子們圍著還要吃茴香豆時,他著了慌,伸開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這個窮愁潦倒、迂腐不堪的舊時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躍然紙上。人們譏諷他的姿態是冬天吃醋——寒酸。 十八歲查某囡——識價 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天經地義。「十八歲查某囡——識嫁」。「查某」即婦女,這裡指姑娘;「囡」,對小孩兒的親熱稱呼。此句歇後語說的是十八歲的姑娘已懂得婚嫁之事。因為閩南語「嫁」與「價」諧音,所以,「十八歲查某囡——識價」,便成為膾炙人口的歇後語。「識價」,即懂得物品的市場價值,泛指善於買賣東西。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此譏諷那些叫價太高的生意人,或出價太低的買家。如:前天上午,王大伯到農貿市場買番薯,賣番薯的農民說十斤番薯要賣十元,王大伯出價八元,然後一再加錢,八元半、九元、九元半,但賣番薯的農民卻一再搖頭。王大伯幽默道:「實在是十八歲查某囡——識價,那你就等著賣別人吧!」 老人吃麻油——鬧熱晉江人說「麻油」就是「芝麻油」,說「鬧熱」就是「熱鬧」的意思。因為芝麻油比花生油的熱量熱能高,所以說,老人吃麻油是「熱補」。又因閩南語「老」與「鬧」諧音,所以,便有幽默生動的歇後語:「老人吃麻油——鬧熱」。 據說,此歇後語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晉江籍華僑中非常流行。如:某晉江華僑走進某老鄉或朋友的店內,與店主見面時的第一句吉利應酬話就是:「唷,老人吃麻油——鬧熱!」在此,「鬧熱」有熱鬧、繁盛活躍的意思,這裡指店內貨色豐富、花樣品種齊全,而且顧客盈門,絡繹不絕,生意興隆。 消膏拆掉——相好晉江人把狗皮膏、傷溼止痛等藥膏都稱「消膏」。一旦患上風溼痛或扭傷等,便將「消膏」貼在患處,傷好時再把「消膏」拆掉。因為閩南話「傷好」與「相好」諧音,就有了「消膏拆掉——相好」的歇後語。 慶仔丟失牛仔——去遠了,沒望啦慶仔丟失牛仔慶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歡看戲,簡直是個戲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牽到山坡上,將牛繩往樹頭一拴,就自己玩去了。有一天,鄰村做佛生日,唱戲酬神,香菸繚繞,鑼鼓喧天,十分熱鬧。慶仔將牛仔一放就跑去看戲。直到太陽沉西,天色昏暗,慶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一驚,牛仔不見了。慶仔急忙沿著山坡一路找去,逢人便問:「見到我的牛仔沒有?」對方反問:「幾時丟的?」答道:「大半天了。」對方搖搖頭感嘆地說:「去遠了,沒望啦」。結果牛仔沒有找著,消息卻傳遍三鄉五裡。這就是歇後語「慶仔丟失牛仔——去遠了,沒望啦」的由來。 貓糾打電話——受了一次驚在晉江安海一帶,人們若遇到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受到驚嚇,就風趣地說:「貓糾打電話——受了一次驚」。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解放初期,只有少數政府機關有電話,私家有安電話的,實為鳳毛麟趾。人們有急事需要打電話,都要到郵電局去打。貓糾是個開小店做小買賣的老實厚道的商人。因為生意興隆,貨物突然脫銷,急需儘快進貨,於是貓糾興致勃勃地跑去郵電局打電話。由於當時設備較差,貓糾又缺乏使用電話的經驗,結果「喂,喂,喂!」喊了大半天,一句話也沒有跟對方說清楚。然而電話費是以通話時間長短來計算的,郵電局開出的電話費數目之大,使貓糾嚇得目瞪口呆。此故事後來便濃縮成為幽默生動的歇後語。

相關焦點

  • 晉江世茂御龍灣注打造閩南晉江溫馨港灣
    近日,在晉江沃土強勢的趨勢下房地產吹起了一股熱風,閩南晉江地產業呈現出異軍突起的發展勢頭。在這種勢頭中,晉江世茂御龍灣以3.6億元的納稅額榮登榜首,讓晉江世茂御龍灣獨佔鰲頭,堪稱地產業的第一品牌。閩南晉江世茂御龍灣為什麼可以贏得這麼好的業界口碑,記者走進了閩南晉江,深層剖析晉江世茂御龍灣。
  • 這些閩南俚語、歇後語你還記得多少?
    編者按:時過境遷,因網路遊戲盛行、外來文化傳入等諸多原因,許多本地早期傳唱的童謠、歇後語、俚語已經殘缺,甚至失傳。故本期續2017年發布的《老佛曇的童謠,會在你這消失嗎?》部分輯錄,以留遺存。各位讀者若還記起昔日童謠、歇後語、俚語,煩請在文章底部留言處錄入,以期挖掘、傳承更多的閩南童謠、歇後語、俚語作品!壹:閩南俚語眾人一樣心,黃土變成金 三人四樣心,賺錢不夠買燈芯。
  • 與臺灣隔海相望的閩南地區三市簡易地形圖:泉州,廈門和漳州
    位於臺灣海峽西岸的閩南地區由於受到山脈的阻擋,這裡的氣候條件比福建北部地區要溫暖一些(冬季寒冷的西伯利亞寒流很少影響到這裡),並且閩南地區是我國沿岸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從宋元時期開始這裡就是我國一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當時的泉州港還是世界第一大港,對外交流十分的頻繁,現在東南亞地區的新加坡
  • 福建省資訊|「晉江美食篇」晉江地道美食特產小吃介紹
    福建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晉江美食篇」晉江地道美食特產小吃介紹來晉江遊玩,一定不要錯過當地的傳統小吃美食。下面我們來看看舌尖上的晉江有哪些特產小吃。土筍凍,起源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海,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土筍凍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相傳發明人是民族英雄鄭成功。食用時配上好醬油、永春陳醋、蒜蓉。壺仔,即陶罐,與沙縣燉罐相比大小相差無幾。壺仔飯是壺仔製作成的飯。壺仔飯和馬加羹是泉州晉江的一個沿海小鎮深滬最負盛名的兩種小吃之一。深滬魚丸是晉江的傳統小吃。
  •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閩南千年古鎮晉江安海秀特色端午民俗「嗦囉嗹」   2015-06-20 18:33: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專題報導:五店市閩南民間信仰「大觀園」
    5月11日上午,一場提線木偶表演在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莊氏家廟大門前舉行。當日,來自泉州地區蘇黃彭柴曹羋(莊)六姓的300多位族人,共在莊氏家廟慶祝先祖陸終公的誕辰。  僅隔一日,5月13日,五店市傳統街區又是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 福建醫科大資源下沉 打造閩南高水平口腔專科醫院
    原標題:福建醫科大資源下沉 打造閩南高水平口腔專科醫院12月27日,由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以下簡稱省口腔醫院)與晉江市政府合作開辦的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閩南分院(晉江市口腔醫院)投用使用。晉江市口腔醫院常務副院長陳志勇說,晉江市口腔醫院將以建設高水平的閩南地區口腔精品專科名院為目標,建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中心、新技術研發和應用中心、疑難重症診治中心「三大中心」,力爭成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類別醫學生實習基地和口腔類別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為晉江周邊乃至閩南地區廣大群眾及閩籍海外華僑提供專業口腔醫學服務。
  • 閩南人好奇怪,見面問候「呷飽未」,竟然大有來頭
    其實閩南人問候"呷飽未"是有歷史原因的。有的人說閩南語是唐代官方語言,其實閩南語它起源於晉代,比唐代要早幾百年。公元4世紀初永嘉之亂導致東晉滅亡,中原人國破家亡,大規模南逃。其中有些人更是一路南奔,直到被大海攔住去路,才在泉州停下。他們稍微喘息後,想起回不去的家國,便把兩條流經泉州的河流都標上故國的符號,北邊的河以陷落的國都命名,叫做洛陽江,南邊的河以破碎的王朝命名,叫做晉江。
  • 晉江新娘「黃金婚嫁」系陋習 攀比之風應遏制
    核心提示  本網連續推出晉江、石獅一帶「黃金新娘」的背後系列報導,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許多市民撥打熱線暢談自己的看法,成千上萬的網友也加入討論。那麼,「黃金婚嫁」到底是民俗還是陋習?是不是以民俗之名行奢靡之風?社會各界如何看待?近日,記者展開深度調查。
  • 晉江青年拍《拾荒少年》 問鼎金馬獎最佳短片
    該微電影福州造晉江小夥張思慶捧起金馬獎 《拾荒少年》海報  閩南網12月14日訊 第49屆臺灣金馬獎閉幕半月多,問鼎最佳短片獎的《拾荒少年》近日在網絡上突破了兩百萬的點擊量。執導該片的晉江人張思慶昨日高興地告訴本報記者,「《拾荒少年》不僅入圍了第29屆慕尼黑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還將參與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角逐。」  從小生長在晉江的張思慶2005年考上大學,至今已在北京生活了7年。「一直都在想家,想家鄉的小吃,想跟從小長大的弟兄們一起吼一吼閩南語歌。」
  • 關注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 決賽...
    晉江新聞網1月11日訊  伴隨著小學高年級組獲獎名單出爐,為期2天的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決賽正式落下帷幕。4個組別、192組選手輪番登臺,用閩南語講述動聽故事,帶來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視聽盛宴。  昨日,登上決賽舞臺的是中學組和小學高年級組。中學組參賽選手雖不多,但是個個是高手。
  • 四川32家優質旅行社集體來到晉江進行旅遊踩線
    ­  近日,來自四川的32家優質旅行社集體來到晉江進行旅遊踩線,將晉江豐富的旅遊資源推介給四川人民,推動晉江打造旅遊城市目的地。­  此次踩線旅遊涵蓋晉江各旅遊景區,以推介晉江工業旅遊資源為主,力求全方面展示晉江「海絲起點、品牌之都」城市形象,主要包括:有著「閩南文化新街口、晉江城市會客廳」之稱的4A級旅遊景區——五店市傳統文化旅遊區;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天下無橋長此橋」美譽的安平橋;世界上僅存的摩尼教遺址——草庵;千年古剎龍山寺,乃全國重點漢傳佛教寺院,分靈遍及臺灣及東南亞;兩岸通婚第一村——3A
  • 江蘇晉江商會大學生聯誼會 舉辦「鄉情暖冬日」活動
    晉江新聞網12月14日訊  近日,江蘇晉江商會大學生聯誼會成員及婦女聯合會代表,齊聚「鄉情暖冬日」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高校封閉管理,晉江籍大學生難以找到相聚的機會。如今疫情防控逐漸常態化,高校出入管理放鬆,大學生聯誼會特舉辦此次活動,以增強在蘇晉江籍大學生的歸屬感。
  • 尋味晉江,除了薑母鴨,還有這9款美味鴨不能錯過,好吃停不了
    沒有哪個地方的人,像晉江人這樣一天到晚似乎都在tai鴨!在晉江,鴨子是神奇的存在。一年12個月,它都是晉江人餐桌上的主角。對於晉江人來說,沒有鴨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而每個晉江小杆子18歲前吃到的鴨子,足以開一個養鴨場了。就連晉江的狗,都是吃鴨屁股長大的。
  • 這些地標,很晉江!
    敢於拼搏,敢於創新,敢為人先的晉江,從容應對、產業升級、城市提質、百姓增利、謀劃新局! 一個個新地標,也在晉江人的努力中不斷拔地而起,重新定義著這座城市的新高度。
  • 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圓滿落幕...
    伴隨著小學高年級組獲獎名單出爐,為期兩天的晉江市第三屆幼兒園閩南童謠、中小學生閩南語講故事比賽決賽正式落下帷幕。4個組別、192組選手輪番登臺,用閩南語講述動聽故事,帶來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視聽盛宴。  「晉江中小學生用閩南語講述節糧故事,為光碟行動代言,助力晉江創建文明城市,值得點讚。」晉江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閩南地區崇拜的「風獅爺」是什麼,與普通石獅比有什麼特異功能?
    在我國閩南沿海等地,有一種被稱為「風獅爺」的石獅,非常獨特。「風獅爺」大部分為直立形象,周身塗滿彩繪,背後插著令旗披風,仿若古代武將,十分俏皮可愛。另有一種如騎獅武士一般的土偶,主要放置於屋頂之上。連橫《臺灣通史》記載:「屋之上或立土偶,騎馬彎弓,狀甚威猛,是為蚩尤,謂可厭勝。」此處的土偶,即是「風獅爺」。
  • 閩南地區最受歡迎的廈門薑母鴨
    薑母鴨這道美食發源於閩南地區,是那裡最受歡迎的食補小吃之一。據 《中國藥譜》及 《漢方藥典》 兩書所記載,為保君王龍體,商代有位名醫叫做吳仲,利用麻油、燒酒再加上姜燉煮鴨肉,湯汁香而味鮮,甘甜中帶著些許姜的辛辣感,吃下之後可以提振精神,並且全身感到血氣通順,舒暢無比,被視為是滋養進補聖品。
  • 帶您了解閩南特產之永春篇!
    永春縣(古屬泉州府永春縣)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級行政區,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東溪上遊,東鄰仙遊縣,南接南安市、安溪縣,西連漳平市,北與德化、大田交界。它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歷來博得人們的喜愛,堪與泉州豆沙餅,晉江石獅甜稞媲美。在閩南一帶及東南亞華僑中一向享有盛譽。六、永春養脾散馳名國內外的中成藥——永春參桂養脾散,近幾年來暢銷省內外及南洋各地。
  • 當十二生肖遇上歇後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十二生肖歇後語)
    當十二生肖遇上歇後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經典十二生肖歇後語)小編奶奶識字不多,每當聊天,不少歇後語卻能脫口而出,小時候聽她講十二生肖傳說故事,不少至今還記憶猶新。於傳統文化而言,十二生肖與歇後語可謂最「平易近人」,區別與晦澀難懂,佶屈聱牙的古文之類,不少上了年紀的人,即使文化不高,甚至目不識丁,卻能對此娓娓道來,可見十二生肖與歇後語的魅力!當十二生肖遇上歇後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整理的經典十二生肖歇後語,趕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