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微電影福州造
晉江小夥張思慶捧起金馬獎
《拾荒少年》海報
閩南網12月14日訊 第49屆臺灣金馬獎閉幕半月多,問鼎最佳短片獎的《拾荒少年》近日在網絡上突破了兩百萬的點擊量。執導該片的晉江人張思慶昨日高興地告訴本報記者,「《拾荒少年》不僅入圍了第29屆慕尼黑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還將參與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角逐。」
從小生長在晉江的張思慶2005年考上大學,至今已在北京生活了7年。「一直都在想家,想家鄉的小吃,想跟從小長大的弟兄們一起吼一吼閩南語歌。」張思慶說,正是因為這份鄉愁,他把自己的畢業作品放在了廈門拍攝,「其實這個講述拾荒老人幫助少年找媽媽的故事,在哪個城市拍都一樣。回家鄉拍,要運輸設備過來,成本還高一些。」於是在《拾荒少年》中,不僅有閩南腔的普通話對白穿插其間,閩南地區耳熟能詳的《歡喜就好》更用作配樂。
是影片中包含的閩南文化元素,讓《拾荒少年》在今年的臺灣金馬獎中脫穎而出嗎?張思慶坦言,「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還是片子的立意吧。」拾荒老人與走失少年,兩個社會邊緣人為了尋親的理想相依為命,走到了一起。當一切看起來逐漸美好時,老人要找的女兒和少年要找的媽媽在現實中,似乎成了彼此給對方的一個善意的謊言。
獲頒臺灣金馬獎次日,《拾荒少年》便被土豆、優酷等視頻網站買下版權放上網絡。網友對這部根據真實新聞改編成的微電影評價頗高,給出了「剪輯相當新潮」「情感到位」等評語,不少網友甚至將其評價為「中國版《中央車站》(巴西出品,被影評家稱讚為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已逾兩百萬的網絡點擊量更是對《拾荒少年》的肯定。(N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高敏)
□觀察
福建微電影處全國較前沿
《拾荒少年》的成功,不僅是對張思慶的肯定,也為福建的微電影事業標明了階段性勝利的註腳。「我們的微電影,可以說與國內前沿水平相銜接。」說這話的福州導演林雲翔,即將推出自己的第十一部微電影《瑪雅婚約》。從2008年入行以來一直在研究微電影的他認為,福建的微電影在數量與質量上都排在全國二線城市靠前的位置,「我們跟北京、上海沒法比,他們的影視產業形成了集群效應,微電影可以借勢發展。但我們本土的一些微電影機構和微電影作品,在全國範圍內也算是名頭響的。」
發端泉州的皇品微電影是國內首家倡導全產業鏈運營的微電影公司,集微電影的製作、品牌傳播推廣、後產品開發於一體,更於今年9月在泉州搞了首個微電影節。皇品現已在北京成立了分公司,更把觸角伸向了國外,今年就與非洲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基金聯合出品了國內首部以野生動物保護為主題的微電影《巴斯的草原》。廈門優業組合出品的《兩個女孩的那些事》、福州半城推出的《福州,我愛你》系列、福州天下視覺製作的《田埂上的夢》等組品都獲得了千萬左右的網絡點擊量。
從福建走出去的張思慶說:「福建有很多文化可以挖掘,如果我們現在受制於資金、技術,那就從微電影入手吧。」因為微電影的積累,廈門優業組合今年開始了電視連續劇的製作。而植根於本土的半城影業的藝術總監林葉則憧憬著,咱福建製造的微電影能早日像《李獻計歷險記》那樣,由微電影變成大電影,從網絡走向電影院。(高敏)
責任編輯:hdwmn_c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