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透明的紅蘿蔔》:追尋生命的火光

2020-12-05 評書菌

文/醬子

「戀著你刀馬嫻熟通曉詩書少年英武,跟著你闖蕩江湖風餐露宿受盡了世上千般苦......你全不念三載共枕如雲如雨,一片恩情當作糞土......」

這是茂腔《西京》裡的一段臺詞,在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裡先後出現過兩次,每出現一次,故事悲戚色彩便加深一層,小說基調也正如這曲子一般蒼涼與悽苦,猶如被遺棄的那一代人內心深處的呢喃。

「紅蘿蔔」是小說主人公黑孩一直在苦苦尋覓的東西。它似乎觸手可得,待真正想要握住它時,又變得虛幻縹緲,消失於無形。

它是黑孩兒心中燃起的希望火光,但在被現實無情的撕扯拉拽中,這團光火也離黑孩漸行漸遠,最終幻滅在世界的邊緣。

「紅蘿蔔」在小說中到底有什麼樣的隱喻?在我看來,是溫飽、家和愛,這也是黑孩內心深處的渴望。

01

在那個饑荒的年代,溫飽是活在底層的百姓最迫切的需求,三餐不濟、挨餓受凍是常態。

黑孩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勉強存活下來的人。即使活了下來,也像只瘦猴。

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黑孩嚴重缺鈣,肋骨之間隆起高高的雞胸,拉風箱時稍微一使勁胸腔便與喉嚨呼呼作響,像有隻小雞在打鳴。細細的胳膊支撐著黑不溜秋的大腦袋,跑起路來就像穀場上迎風的稻草人。常年衣不遮體的背脊上閃著明晃晃的大疤瘌。

在作者的人物描述中,一個羸弱、削瘦的病態形象便躍然紙上。

因此「紅蘿蔔」所代表的溫飽應該是黑孩最淺層的需要,它就是現實中的一根紅蘿蔔,讓黑孩免於受餓。

以至於後來小鐵匠讓他去菜園子裡偷幾根蘿蔔時,他貪心地裝了一大桶。

這是作者有意而寫之,通過行動表達了黑孩內心的渴求,他實在是太需要了。

但即使是擺在眼前的紅蘿蔔,黑孩仍然求之而不得,被蠻橫的小鐵匠侮辱「不配吃蘿蔔」,蘿蔔滾落到地上,掉進了河裡,就是沒法握在黑孩的手裡。

02

「紅蘿蔔」的第二層意象,是黑孩對家的渴望。

從小沒有得到過母親的疼愛,還得遭受後母非人的凌虐,就連父親也不知所蹤。

在夾縫中生存的他,從一個說話嘎嘣脆的機靈小孩兒,漸漸變成一尊沉默寡言的石像,把自己冰封起來,切斷了與外界的交流。

但越是封閉自己,對家的渴望便越濃烈。

在滯洪閘下的橋洞裡,曾帶給他一絲家的溫暖。

在鐵匠爐旁,老鐵匠對他的關心讓他內心慢慢地融化,在黑孩一眼看不到底的眼眸裡,竟然開始閃現出期待的目光,望著老鐵匠的臉,黑孩的耳朵抖動著,把老鐵匠的話兒全聽了進去。

黑孩曾幾何時對周遭的人這麼上心過。

這是小說中難得溫情的一面,此情此景就像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導,火光中還隱約映著老鐵匠嚴肅又慈祥的臉。

老鐵儼然匠成了黑孩的依賴,黑孩第一次看到的金色紅蘿蔔也是在老鐵匠歌聲的伴隨中幻想出來的。

一面是高亢綿長的歌聲,一面是浮現在眼前的透明紅蘿蔔,還拖著長長的尾巴,根須上嵌著金色羊毛......

黑孩伸手便要去抓。

老鐵匠最後還是走了,黑孩想去追,不料腳下一滑摔了個屁股蹲,待他爬起來時,老鐵匠已消失在迷霧中。

黑孩失去了精神依靠,老鐵匠註定是他握不住的人,他留不住的家。

03

菊子也是黑孩追逐的「紅蘿蔔」,在這裡是情感的隱喻。

黑孩對菊子的情感是複雜的,糅合了對母愛的依戀和對愛情的嚮往。

菊子既像母親一樣柔軟給予黑孩無微不至的關心,又像青春的荷爾蒙喚起了黑孩懵懂的情愫。

她對黑孩的同情與關切,黑孩雖不予回應,但他都感受得到。這在描寫黑孩對月季花手絹的細節處理上得到了驗證。

菊子給黑孩包紮傷口的手絹,在黑孩看來更像是「定情信物」。他小心翼翼地把手絹藏在第七個橋墩的石頭縫隙中,並時不時望向那石縫,確保裡面的東西還在,才放下心來。

可菊子對黑孩的關心更像是無處施展的泛濫母愛,隨著菊子與小石匠墜入愛河後,有了情感的寄託的菊子,便把黑孩拋之腦後,鮮少過問了。

菊子的出現在黑孩心裡劃開了一道口子,黑孩豐沛的感情順著這個缺口汨汨流出。

就在發現菊子與小石匠的黃麻地上所行之事時,黑孩感受到了像浪潮一般的猛烈衝擊,這讓我們意識到看似呆若木雞的黑孩,內心原來還潛藏著這麼熾烈的情感。

之後在小石匠和小鐵匠的廝打中,黑孩還乘機撕掰小石匠的腮幫子,就像是被人奪愛之後的洩恨。

蘿蔔、家、愛,這些無論是物質需要還是精神需求,就像一個個透明的紅蘿蔔,在黑孩眼前忽明忽暗地晃動著搖曳著,影影綽綽、面目模糊,一伸手又全都不見了。

故事的結局我仿佛又看到那個被剝脫得一絲不掛的黑孩,趔趔趄趄地鑽進黃麻地、繼而爬出,縱身一躍湧入汪洋,慢慢變成一個黑點,消失在地平線。

莫言先生的文字總是能牽引我們走向更深層次的思考。

當我們面對黑孩的遭遇發出無限憐憫時,又何嘗不是在感慨自身,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黑孩,每個黑孩有他渴望的紅蘿蔔,總有自己想握卻握不住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 裡的一段對話。

瑪蒂爾達問:「人生總是如此艱難嗎?還是只有童年是這樣? 」

萊昂答:「總是如此」。

人生實苦,但願不幸的人啊,都能在看透命運的無情後,依然能夠熱愛生活,哪怕結局只是鎩羽而歸,至少我們曾經努力追逐過。

越過山河錯落、經歷滿身瘡痍,抖落身上的灰塵,繼續向光而行,相信總能伸手握住一根屬於自己的紅蘿蔔。

你我共勉之。

相關焦點

  • 《紅蘿蔔png透明背景》大刀-協助拍攝
    紅蘿蔔png透明背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福建攝影愛好者印先生在著名的山西地區拍攝紅蘿蔔png透明背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湘潭攝影愛好者貢先生在著名的南寧地區拍攝紅蘿蔔png透明背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山西攝影愛好者喬先生在著名的北京地區拍攝
  • 今夜,南京屬於莫言,屬於摯愛文學的你我!「大地的模樣」莫言作品...
    舞臺背景屏幕上,橘紅色的3D火焰在黑色的煤炭間燃燒、雀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華的聲音厚重、沙啞,情感那麼飽滿,又那麼深沉,伴隨著他朗讀的《透明的紅蘿蔔》語段,那個渾身黝黑、赤著腳在高粱地裡奔跑,內心因不被理解而倍感孤獨,卻又對大自然充滿敏銳體驗的小男孩,逐漸清晰地呈現於眼前,一個個飽滿汁液的紅蘿蔔,正是主人公澄澈心靈的外化。
  • 《透明的紅蘿蔔》黑孩遭受繼母虐待,後因拔了蘿蔔被隊長痛打
    《透明的紅蘿蔔》是莫言的成名作。小時候的莫言一次在水利工地幹活之餘,因受不了飢餓偷拔了生產隊地裡的一根紅蘿蔔,被押送到工地後對他開了一次批鬥會。回到家又被他的父親毒打了一頓,這次慘痛的經歷也給了他莫大的鞭策。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寫出了這部中篇小說,至此開始了他漫長的寫作生涯。
  • 《重讀八十年代》⑦ | 是什麼成就了莫言?
    今天,我們要完成的目標是《重讀八十年代》的第七部分:有著悲涼烙印的作家莫言。莫言的純文學之路莫言21歲離開高密,24歲到保定,他早期的小說都發表在保定市的重磅刊物《蓮池》上,保定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了莫言的文學「搖籃」。
  • 莫言寫《豐乳肥臀》前途被毀,還連累別人丟飯碗!他到底寫了啥?
    1981年,26歲的莫言正式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當時,他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多年之後會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也沒有想到因為寫作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爭議,工作和個人口碑都受到了莫大的影響。莫言21歲離開老家高密,去了煙臺當兵,24歲調到保定,開始了正式的創作生涯。
  • 馬未都談蘇童王朔莫言劉震雲:都不是「正經」人,就我一個是好人
    馬未都:劉震雲蘇童王朔莫言都不「正經」,就我一個是好人。要說文人,我們的印象裡,他們大多數是沉穩內斂,頗有智慧。但也不盡然,在馬未都的眼中,當代文人好多都「不正經」,特別是王朔、劉震雲、蘇童、莫言、餘華、海巖。但這並不是真貶低他們,而是對他們的文學有自己的「看法」。
  • 遭父親毒打、怕母親尋短見,諾獎獲得者莫言經歷了怎樣的原生家庭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有人說要給他們家修葺老宅,父親婉拒了,說不能浪費錢,更不能這麼高調。有人要贈送別墅給莫言住,父親攔住了,說我們祖輩都是農民,莫言在高粱地裡長大,我們有的東西,都是靠自己勞動所得,別人給的我們不要。莫言因小說《透明的紅蘿蔔》而出名,小說中提到的偷蘿蔔事件,也恰恰是他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一段印象深刻的經歷。
  • 無望的救贖——讀莫言《蛙》
    正文共:2025 字 4 圖;預計閱讀時間: 6 分鐘2012年莫言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震驚文壇,外媒採訪莫言並報導說:「He was overjoyed and scared。」翻譯過來就是「狂喜並惶恐」,莫言先生用「狂喜與惶恐」表達自己獲獎的心情,說明自己對獲得諾獎的消息是十分震驚的。
  • 拔紅蘿蔔
    「紅蘿蔔,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紅蘿蔔,彤彤紅,坨坨燉鍋老火巴肉。紅蘿蔔,黃心心,絲絲爆炒亮晶晶。紅蘿蔔,心心黃,片片清煮好噴香。」這是一首流傳在福泉市布依族村寨的兒歌。這古老的兒歌貫穿在一種體育活動之中,使得這種名叫「拔紅蘿蔔」的少兒體育活動有聲有色。
  • 紅蘿蔔做法有哪些 這樣吃紅蘿蔔效果加倍
    紅蘿蔔產自我國的東北地區,作為食材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於經常吃紅蘿蔔的人來說,可以有效的預防痛風以及補充人體所需的元素。並且它的口感香甜,脆而多汁。因此做法很多,那麼紅蘿蔔做法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紅蘿蔔結兒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紅蘿蔔是天然的維生素食物,能增強抵抗力,益肝明目,皮膚Q彈等等,總之多吃紅蘿蔔好處多,吃膩了紅燒蘿蔔的朋友們,今天我們來一款,清爽的涼拌紅蘿蔔結兒,吃起來可清脆了。先將紅蘿蔔洗淨,瀝乾水份後,放在一雙筷子的中間。(最好選筆直的紅蘿蔔,方便切。)
  • 淺析莫言小說《蛙》的取名因由
    我們知道莫言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中國籍作家,而他寫作風格是幻覺現實主義,很好的將民間故事還有具有歷史代表意義的事件聯繫在一起。他的作品大都寓意深刻,那麼《蛙》這部獲獎作品呢?在起名字上作者有哪些考量呢?今天我們來說說它的起名因由。
  • 紅蘿蔔炒羊肉
    紅蘿蔔炒羊肉By 水青青原料:羊肉、紅蘿蔔、青椒、鹽、油、味精、孜然粉、生抽。第2步、青椒切塊,紅蘿蔔切片。第3步、燒油放進紅蘿蔔片和青椒炒勻。第4步、再放點鹽入味。第5步、再放進羊肉片炒勻。第6步、淋上醬油炒勻。
  • 那個農家小院裡,莫言會不會在等我?
    文|司英濤來青島度假,想起一直想去莫言舊居看看,於是在一個下午驅車前往高密。莫言舊居在高密市東北鄉平安莊村,緊鄰青島,從高速公路轉國道,約摸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車子沿著膠河大道直行,「莫言舊居」的指示牌不時閃現,心裡居然開始忐忑——是真的就要到了嗎?進入東北鄉的地界,恍惚間似乎進入了莫言瑰麗雄奇的高粱地世界裡。
  • 莫言《蛙》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把自己當罪人寫
    莫言:「把自己當罪人寫」山東籍著名作家莫言醞釀十餘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長篇力作《蛙》榮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後,莫言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 本報記者 蘭傳斌記者:莫老師,您好!您的長篇力作《蛙》榮獲茅盾文學獎,祝賀您!莫言:謝謝!也通過《大眾日報》向關心我的讀者朋友們問好!
  • 莫言《蛙》:解析鄉土文學作品中現實主義與魔幻主義的碰撞
    莫言原名管謨業,是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作為一名鄉土文學的愛好者,莫言因創作一系列充滿「鄉情」的文學作品而著名,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從事醫生40多年的姑姑接生過一萬多個孩子,最開始聽莫言說要以她為原型寫一本小說的時候,姑姑是同意的,在她看來莫言也是自己接生的,而且非常孝順,所以很相信他。但是文學的創作肯定會有虛擬的成分,因此姑姑只負責將「骨頭」告訴他,而關於小說「肉」的部分則由莫言自己去創造。
  • 《蛙》「中」莫言
    全書一共20萬字,我會用大約20分鐘的時間為你解讀整本書的精華:通過對鄉村女醫生萬心從醫50多年的坎坷經歷的描述,反映了國家在執行計劃生育的艱難過程,也從更高的層次上表達了對生命的敬畏和歌頌,是對人性的一次重大洗禮。《蛙》的作者莫言,大家都很熟悉,因為他是我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原名叫管謨業,家在山東高密,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 莫言小說中的性愛描寫
    原標題:莫言小說中的性愛描寫 莫言的小說寫作是充滿了激情的寫作,對性的描寫也是關注生命的重要表現。 但莫言中後期作品中,原始的野性不再被賦予絕對理想的光環。至少,莫言對性愛描寫的語言更加具有某種張力,而不是單向的讚美。《生死疲勞》靠近結尾處對於藍解放和情人黃互助的後進式性愛姿勢有這樣的描寫:藍解放「希望能夠與互助面對面做愛,她卻冷冷地說:『不,狗都是這樣的姿勢。』」在英文裡,這樣的性交體位就是稱為doggy style(狗式)。
  • 紅蘿蔔搭配什麼食材煲湯最滋補?10款家常紅蘿蔔養生湯!清熱養顏
    第1款山藥紅蘿蔔雞湯冰箱有什麼料就加什麼天冷再爆個薑片,暖身驅寒。5.水滾後加入紅蘿蔔,大概滾20~30分鐘。試試紅蘿蔔的軟硬度,最後5~8分鐘再把山藥加入。第2款章魚蓮藕紅蘿蔔湯蓮藕同章魚都是補血之物,大人同小朋友都啱飲。
  • 芹菜炒紅蘿蔔肉
    原料 芹菜、紅蘿蔔、肉、蔥、蒜、耗油、生抽、醬油、雞精、油、 第一步 芹菜切段、紅蘿蔔切片、切肉、蔥、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