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老闆抗疫三戰:從線下零收入,到線上增長14倍

2021-01-16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雜誌

餐飲老闆抗疫三戰:從線下零收入,到線上增長14倍

從疫情中逆勢營業遭質疑,到免費送餐獲大規模訂購,再到自救中發現餐飲食品化的轉型新路,在這位餐飲老闆眼中,疫情一度令其遭受巨大經濟損失,也練就了團隊在逆境中的生存和創新能力

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等製作免費餐食(圖源/受訪者提供)

文 |《財經》記者 張穎馨

編輯 | 袁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你的第一時間反應是什麼?很多人回答是:「我該怎麼辦?」但有一群人,他們來不及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因為在他們背後站著員工、顧客社會生活。

疫情全國蔓延一個多月,餐飲行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不少餐飲企業被迫暫停營業,但有一位餐飲業老闆說,自己要從員工、顧客、社會責任的角度出發,執拗地「逆勢」營業。有餐飲同行質疑他在「犯傻」,他卻堅稱自己不會做無謂的犧牲。

日前,這個在全國擁有過百家門店、過萬名員工,疫情中損失近億元的餐飲企業負責人接受了《財經》記者採訪。與其電話連線已是深夜12時,他剛結束集團的視頻會議。

「現在比疫情前忙多了,天天都處於亢奮、激動的狀態,但又忐忑不安。因為從疫情開始至今,我們就一直站在風口浪尖,我特怕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給我們集團的抗疫工作帶來不好的影響。」他向《財經》記者分享了此次抗疫的「實戰」經驗,並強調「社會需要我們多久,我們就並肩戰鬥多久」。

以下為這名餐飲企業負責人的自述,《財經》記者進行了部分刪減。

1、防疫戰:逆勢營業遭質疑

抗疫前期物資緊缺,湖北區域負責人將雨衣用作防護服,向一線醫療工作人員免費提供餐食(圖源/受訪者提供)

雖然曾帶領過萬名員工經歷「非典」、「512」汶川地震等突發事件,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經驗不能照搬,只能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作戰方案」。我們的方案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全部關店或者讓員工在住所原地不動的選擇,而是讓全國百餘家門店,能營業的都堅持營業。

有餐飲同行說,你是不是傻了、瘋了?這樣的質疑是正常的,疫情中餐飲行業遭受衝擊巨大,損失過千萬元者不在少數。在承受經濟損失的基礎上,若還要去面臨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無疑是雪上加霜。

我算了算帳,僅疫情發生後的10天時間,我們的營業額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9成,退餐金額近2000萬元。沒法繼續算,再算就覺得活不下去了。所以這次,不能按照「我怎麼辦」的思路。於是我問了自己三個問題:員工怎麼辦?顧客怎麼辦?我們能不能為抗擊疫情做點什麼?

基於這三個問題,我們集團總部迅速成立了防控小組,由我擔任組長,總裁和品控負責人擔任副組長,建立起「總部、職能部門、區域、門店」4級應急防控責任體系,明確門店是防控第一關口,一線店長是第一責任人。

針對員工,我們做出了具體要求:1、每天兩次為員工測量體溫,並分為三個等級:乾咳、肌肉酸痛、全身無力需休假;發燒、乾咳需休假;體溫在37度以上(須送醫院)並隔離。2、每天上傳至BI系統,時時監控。3、每家門店預留一間隔離室,發燒、感冒,身體不適的留用。4、宿舍派專人每天兩次紫外線消毒,並開窗通風,深度衛生清潔;上班必須戴口罩、手套等。

員工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顧客,首先是要保證就餐環境的安全。我們在原有的各項安全衛生制度措施基礎上,從前廳、後廚等環節採取了特殊措施,如每餐對前廳地面、門把手(1小時消毒一次)、公用具、廚房等進行消毒;門店防控組長每天兩次將以水印相機拍照上傳總部,做到事事可追蹤等。

如果客人到店就餐,我們則進一步要求:到店客人測量體溫、手部正反面消毒;為顧客提供免費一次性手套、口罩;為顧客提供分餐勺、公筷;桌子間距拉開至少1.5米以上;餐具現來現擺,如客人對餐具還不放心,提供再一次煮燙餐具等服務。

接下來是第三個問題:我們能為抗擊疫情做些什麼?

「和平時期餐飲服務,非常時期戰地食堂」,這是我們多次應對突擊事件積累的一個經驗。我們在湖北武漢、黃岡等地有相應的分店,了解到一線醫護人員的就餐需求,我們立即通過政府對接了幾家新冠肺炎治療重點醫院,從1月25日開始,為一線醫護人員等提供免費餐食。此外,我們還向社區人員、環衛處工人等贈送免費工作餐。1月底的時候,我們就送出了超過2000份的免費食盒,如今還在繼續……

上述三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正常營業,但這最初是遭到政府等方面反對的。後來我們就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與監管溝通,這個階段線下客流量、收入幾乎為0,我們堅持開店不是為了去賺錢,而是想給身在一線的醫療人員、環衛工人等免費贈送餐食。後來政府破例讓我們正常營業。

送餐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些讓人心疼的事。我們自己的員工都20歲出頭,飯菜送到的地方全部是疫情重災區,過程中不少送餐員都被嚇哭了。怎麼辦?湖北區域的負責人親自上陣,「又當爹又當媽」,沒有防護服就用雨衣披上,以保證餐食及時供應到最需要的地方。後來政府向我們送來了防護鏡、眼罩、防護服等物資,大家送餐時心裡更踏實了。

2、自救戰:從免費送餐到大規模訂購

設立線下菜站,提供新鮮食材(圖源/受訪者提供)

經營戰其實也是自救戰,要支撐抗疫工作,那首先也得保證自己能夠活下去。

我們沒有讓員工休假,而是給了這些員工三倍加班費;為了感謝節日期間依然奮戰在一線的員工,發放了紅包共計220 萬元;為保證員工的健康,購置了價值38 萬元的口罩、消毒液、體溫表、酒精、防護服……這些支出,再疊加其他損失,如果不想辦法自救,那恐怕撐不過3個月。

我們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消化備菜?於是,我們開始嘗試在非疫情區的門店開啟線下便民菜站。除了一些平價的家常菜,還有低於市場價格售賣的惠民菜,比如大白菜每斤售價2.3元、土豆每斤2.1元、白蘿蔔每斤1.2元……

很有意思,線下菜站的營收從最初只有幾百元,慢慢漲至上萬元。與此同時,我們還開通了線上買菜的小程序,當用戶逐步感受到無接觸送菜的便利,紛紛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傳播告知更多的用戶,我們的客源不斷擴大。目前,線下便民菜站最高日營收能夠達到7萬多元,日平均營收3萬元左右。

另一方面,主攻外賣也成為我們當下的必然選擇。為了讓消費者放心,我們從安全角度出發,進一步優化外賣流程。比如增加了前置外賣取餐處,外賣人員儘量不進入店堂內;來取餐的外賣人員也要取餐消毒、測體溫,打包人員更是要測溫度、戴手套、口罩,並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等。目前,我們的外賣營收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已高達80%。

我們也與部分零售企業達成合作,採用「共享員工」和中央廚房的模式,讓我們的員工在我們的中央廚房為零售企業提供分揀、初加工、打包等工作,這樣能夠避免我們的員工外出,降低員工感染的風險。現在我們每天給零售企業打包生鮮時蔬超過10萬包。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商機的出現讓我更堅定自己做的事。早期我們要求營業店面的員工到社區、派出所、街道處等地免費送餐,大家知道我們做這件事,非常感動,後續開始根據自己的需求大規模訂餐:20份、50份、200份……

我們把愛送出去了,同樣也收穫了更多人的愛。其實真沒想過要用這種方式去賺錢,但商機往往就在這種時候出現,

3、轉型戰:餐飲食品化新途

防疫戰和經營戰仍在持續,隨著更多企業復工,我們的工作也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一定要抓好這個窗口期。

要想打好轉型戰,首先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實話說,前期銀行的支持比較有限,最多就是允許你延期還款,稍微好點的會基於之前的業務往來,追加少量貸款資金,但這對於我們現金流吃緊問題的解決,無異於杯水車薪。

值得慶幸的是,國家也看到了我們的困難,各地紛紛出臺針對中小企業的扶助措施,其中涉及減免稅費、租金,解決困難企業融資問題等內容。

我們公司所在城市下發扶持政策的當天,我就接到了所在地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多家商業銀行、融資擔保公司等機構負責人打來的電話,對方詳細了解了我們在資金上的難題,並表示願意提供相關資金支持。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得到來自光大銀行、北京銀行,浦發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等多家銀行的貸款資金支持和貸款批覆。

彼時,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很多難題自然會迎刃而解。我們缺錢,銀行願意放貸,但這前提是你確實努力參與到抗疫工作中,努力讓自己活下去。畢竟,如果銀行看不到你有正常營業的能力和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是不可能放心把錢交到你手中的。

資金到位,基於前期的規劃,我們繼續拓展渠道和產品。近期,我們與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合作,將4家新店開進了超市內,每家店大概 20-30平米,以銷售「半成品」為主。

前期調研中我們發現,消費者對自熱飯盒、自熱火鍋、熟食類等半成品需求量很大,於是我們結合自己的優勢,將半成品拿到超市去銷售。同時,進行產品的再組合,比如針對宮保雞丁,我們將雞丁配上花生米、蔥,做成半成品,並寫上製作流程,客人購買後回家進行簡單翻炒,便可食用。這其實也是未來餐飲行業的發展方向——餐飲食品化。

另外,近年比較火熱的直播也充分應用到我們的銷售渠道中,就連我自己,也在嘗試做直播。比如我們在天貓旗艦店等渠道上做直播,大廚在元宵節通過直播間教粉絲做湯圓,之後多次試水「雲做菜」等等,均間接推動了我們的食品銷售。在天貓近期舉辦的某活動中,從2月17日0點至晚上7點,我們旗艦店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400%。

很多人問我,在這次疫情中學到什麼?我覺得是學會了如何防禦和自救,在此過程中還鍛鍊了隊伍,練就了團隊在逆境中的生存和創新能力。表面上我們的確虧了錢,但我們贏得了員工的凝聚力和社會的認可,這是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東西。很多餐飲企業負責人後來告訴我,終於明白我前期的「執拗」,並為我和所有的員工點讚。

一句話,當上天為我們關上一扇窗,我們就要為自己修出一條路。

(《財經》實習生麻鍾元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新東方收入實現增長 疫情期間以線上代替線下
    新冠肺炎對線下教育衝擊較大。新東方董事會主席俞敏洪在財報中表示,從1月底開始,新東方停止了全國所有學習中心的運營,並且通過OMO系統將線下課程轉移至線上的小班直播,以降低疫情對業務的影響。不過疫情仍然對公司淨收入產生了影響。財報顯示,疫情對新東方第三季度的淨收入增長產生了約8-10%的負面影響,主要原因是2月的退班率及延期上課的人數高於正常水平。
  • 線上線下共同發力,老闆電器下沉渠道,前景明朗
    長期以來,廚電市場高端品牌的目標定位人群重點在一二線,其原因顯而易見,一二線城市居民收入高、品牌意識強、對品質要求高。  但據麥肯錫預測,未來十年內,中國城市家庭中,中產階級及富裕階層的佔比將大幅提升,在2022 年時達到81%。其中,來自三四線城市的中產階級,將成為佔比增長最快的群體。相較一二線城市,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的速度將會更為迅猛。
  • 老闆電器創新融合線上線下,打造行業新零售標杆
    老闆電器(002508.SZ)4月9日公布的2017年度報告顯示,營業收入70.17億元,同比增長21.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61億元,同比增長21.08%,連續9年超20%複合增長。   在單品類上,老闆電器主力產品的銷售業績尤為亮眼。
  • 中小企業自強故事⑥丨線下轉線上、發力團餐和半成品,一家餐飲企業...
    劉曉說,「何況是我們這種已經按下發展快進鍵的餐飲企業,本來抱著捨命狂奔的心態拼一把,卻迎頭撞上疫情。」據劉曉介紹,全國幾十家店,每個月的房租水電和人工成本將近10萬,但門店收入幾乎為零。這種情況從1月下旬開始,持續了近一個月,預計損失將近3000萬。他一度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既然疫情已是事實,與其等待不如想辦法自救。
  • 線上線下皆「兩難」 告別高增長的三隻松鼠將何去何從?
    相對於線下起家後擴展線上渠道的良品鋪子不同,三隻松鼠的收入大部分來自線上,主要依賴京東和天貓兩個平臺,因此,第三方電商平臺不僅是三隻松鼠銷售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讓其高度依賴——據三隻松鼠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通過第三方電商平臺實現的營業收入高達44.4億元,佔營業收入的84.54%。  因此,受制於京東和天貓的三隻松鼠不得不向電商渠道支付大筆服務費。
  • 傳統圖文店從線下到線上零成本轉型
    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圖文店的市場長期處於不飽和狀態,圖文店也以其靈活個性、高效快捷的特點越來越引人注目,在當今這個講求時效的信息化時代,其發展步伐越來越快。傳統圖文店如何適應如今的行業發展趨勢?如何做好店鋪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型?為客戶提供優質列印服務,是圖文店經久不衰的必要條件。
  • 創夢天地(01119):從擴大遊戲利基優勢,到打通線上線下流量閉環
    (3)服務:公司與騰訊的合作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協同發展。線下娛樂以其獨特的互動體驗和社交場景深受當代青年青睞,根據艾瑞諮詢報告,約50%的00、90後每周至少參與一次線下娛樂,約45%的00、90後半年內在線下娛樂投入超過100元;在新生代崛起的助推下,2019年中國線下娛樂行業規模達4900億元,同比增長14%。
  • O2O:線上線下的飢餓遊戲
    餐飲O2O、零售O2O、外賣O2O、團購O2O、社區O2O、酒店O2O,甚至旅遊O2O、教育O2O……眼下,各垂直領域連接線上線下的方式花樣繁多,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緊緊圍繞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展開。因為與網購、IM、社交等相比,O2O多了一個用戶線下體驗的環節。
  • 老闆電器著力打造O2O閉環,實現線上線下全面融合
    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傳統廚電行業也深受影響,線上與線下銷售呈現天壤之別。根據2016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顯示,家電市場上半年線下增幅僅為7 3%,同期線上規模達1848億元,同比增長35%。從增速來看,家 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傳統廚電行業也深受影響,線上與線下銷售呈現天壤之別。
  • 線下失去的線上拿回來,成都商業體把店長櫃姐老闆送進直播間
    在試水直播的過程中,也有品牌認識到,直播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最終還是要落到產品的質量上。接下來也會進一步重視線上平臺部分,同時嘗試直播、社群以及正在開發的小程序。 「雖然整體舉措對疫情期間的業績增漲表現不是很突出,但在增強客戶粘性,挖掘消費者需求,會員多維度服務,使購物中心成為了滿足更多可能的地方,更將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融合。當然,我們還是會以實體商業為重心,相信線下體驗感和場景感、空間感非常重要,將物業衛生納入基礎運營管理,給消費者更多安全感。
  • 美團推出餐飲商戶線上經營體系,90天煥新堂食商戶線上經營能力
    目前,美團到店餐飲業務,已經在堂食場景落地該計劃,推出餐飲商戶線上經營體系(ROS,Restaurant Operation System),指導商戶有效提升線上經營水平。基於該計劃,商戶能夠全面評估自身經營情況,通過完成線上任務,免費獲得流量加權、美團補貼、推廣代金券等多方面的權益激勵。美團方面稱,該舉措將直接幫助商戶線上化營收平均增長30%、平均線上化曝光提升50%。
  • 廚衛小家電市場:線上持續火熱 線下難復燃
    油煙機:線上增長28.6%,線下下滑8.7% 據奧維運網發布的2020年12月份監測數據顯示,12月油煙機品類線上市場零售量為75.7萬臺,同比大幅提升23.9%,零售額為11.0億元,同比增長28.6%;而線下油煙機市場規模同比小幅下滑。
  • 十一廚電數據出爐老闆電器線上線下全面領跑
    十一期間,老闆電器在蘇寧、國美、五星、天貓、京東等線上線下各大渠道的銷量均領跑行業,在市場內颳起一股強勁的大吸力旋風。  2015年第40周吸油煙機線上市場主要品牌品牌表現  2015年第40周吸油煙機線下市場主要品牌品牌表現  2015年第40周燃氣灶線上市場主要品牌品牌表現  2015年年第40周燃氣灶線下市場主要品牌品牌表現  吸油煙機和燃氣灶作為廚房電器的主角,其銷量表現也更讓人關注
  • 重慶火鍋節、北京老字號、福建下午茶 各地餐飲開啟線上復工潮
    重慶線上「雲火鍋節」、北京老字號「在線接單」、滬杭廈門火爆全網的網紅主題店、福建輕奢燕窩下午茶、東北人表白的主題西餐廳紛紛開啟外賣模式……2月以來,各地知名餐飲品牌扎堆上線口碑餓了麼,開啟了「雲打卡」模式。多地餐飲協會聯合口碑餓了麼,推動餐飲上線外賣,保障復工。
  • 橙心優選啟動「小店戰略」 線上線下賦能社區小店
    即日起,橙心優選正式啟動橙心小店戰略,將通過一系列線上線下方式,賦能社區小店,「點亮」小店經濟發展,加快發展「產品優、服務好、環境美、營銷廣」的社區小店,幫助小店店主提高收入,也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購物體驗。開創「橙心小店模式」據悉,橙心優選自5月成立後,一直將對團長的賦能服務放在重要位置。社區電商的團長大部分是以社區小店為基礎的小店店主、便利店老闆。
  • 線上線下齊抓共管 持續規範網絡餐飲服務經營行為
    2020年,受疫情影響,明光城區餐飲服務單位入網經營率提高,網絡餐飲食品安全風險增加。為有效防範風險,持續規範網絡餐飲服務經營行為,明光市市場監管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堅持「線上線下齊抓共管」原則,淨化網絡餐飲服務食品消費環境,切實保障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嚴把「線上」入網關口。壓實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食品安全責任,圍繞第三方平臺入網審查、公示等情況對「餓了麼」、「美團外賣」兩家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進行了檢查。
  • 都市麗人以內容創新營銷驅動,賦能線上線下效能增長
    以內容創新營銷驅動,賦能線上線下效能增長據智通財經APP了解,都市麗人於10月22日晚間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自願公告。公告顯示,都市麗人三季度線上銷售走強,增長約35%。通過跟各個主要平臺,包括阿里巴巴(如犀牛智造)、京東及唯品會的緊密合作,預期2020年下半年度線上銷售將有良好增長;2020年八月及九月,進行了三場直播,推動新品銷售,共創造約3500萬元人民幣(單位下同)銷售額。線下門店銷售方面,在第三季度逐步改善,到2020年九月中旬開始同店可比轉正,十月上旬更是出現高單位數同店可比增長,預期改善的勢頭在2020年第四季度可以持續。
  • 河北石家莊:商超全部暫停線下營業,轉入線上銷售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乘風破浪的姐姐》《朋友請聽好》《妻子的浪漫旅行》《密室大逃脫》《明星大偵探》等熱門綜藝和《以家人之名》《錦衣之下》《下一站是幸福》《琉璃》《從結婚開始戀愛》等熱播劇集,有效帶動芒果超媒廣告收入和會員收入增長,同時2020年末,芒果TV有效會員數達3613萬。
  • 全員線上分銷,蘋果線下經銷商搶奪線上市場
    2020年疫情衝擊波下,線下零售門店幾乎集體啞火,但蘋果品牌是個例外,「2020年是賣得最好的一年吧,我每月的業績收入比2019年多了三四成」。顧客不愁,收入上漲,事業紅火的佩瑜卻有了新煩惱,貨不夠了,很多客人手握預算,興致勃勃而來,悻悻而歸。
  • 油煙機線下市場降幅放緩,老闆方太競爭加劇
    [釘科技讀數據] 根據中怡康數據,2019年11月油煙機線下市場相較去年同比微幅下降,零售額下降1.1%,零售量下降0.1%。同比增長率方面,先看零售額。Top10品牌中過半品牌同比增長,其中法迪歐、美的漲幅較高,分別為25.8%、14.5%。再看零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