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自強故事⑥丨線下轉線上、發力團餐和半成品,一家餐飲企業...

2020-12-06 海報新聞

編者按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不少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困難,但我們也看到,很多企業即使受到衝擊卻依然堅守本分、復工復產;即使艱難運轉,卻仍不忘反思企業的痛點難點;即使帳面資金緊張,卻仍然努力為明天的生機尋求科技與商業力量。

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將推出「明天會更好·中小企業自救故事」系列報導,關注疫情影響下的中小企業。關注他們如何臨危不懼,積極應對?他們如何尋求模式創新,逼迫自己升級?他們如何積極自救,探尋花開的力量?

如果你是這樣的企業,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企業,請與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聯繫,電話13256660120(微信同號)。大眾網·海報新聞願意聽你講述企業逆境中的自救故事,和你一起尋找限制企業發展的癥結,和你一起探究疫情下彎道超車的方式,與你一起尋找企業成長的力量……我們堅信,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4日報導

記者 吳爽

2020年1月23日,熊吞大碗丼天津梅江永旺購物中心店開張。其營運總監兼副總劉曉興奮又激動:「按這個速度,今年開業200家沒問題。」

作為新興燒肉飯日料品牌,熊吞大碗丼2018年10月在濟南市高新區萬達開了第一家門店。沒想到品牌剛在市場上出現,就得到了年輕消費者的認可。成立一年多以來,熊吞大碗丼在全國14個省份和4個直轄市開業了62家門店,還有11家在籌備開業中。

在餐飲行業十多年,見證了無數創業公司起起落落,劉曉堅信,以熊吞大碗丼目前的擴張態勢,未來一定會更好。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想著捨命狂奔的劉曉懵了,他不得不停下來,思考如何走接下來的路。

發力線上外賣業態 探索零接觸配送

對於依賴線下消費的熊吞大碗丼來說,鼠年春節的「黃金周」成了「清淡周」。原計劃開業的門店,卻因為疫情的緣故不得不擱置。

「經營企業的都知道,現金流是企業的動脈血液。企業不管大小,沒了現金流,持續失血死亡也就是幾個月的事。」劉曉說,「何況是我們這種已經按下發展快進鍵的餐飲企業,本來抱著捨命狂奔的心態拼一把,卻迎頭撞上疫情。」

據劉曉介紹,全國幾十家店,每個月的房租水電和人工成本將近10萬,但門店收入幾乎為零。這種情況從1月下旬開始,持續了近一個月,預計損失將近3000萬。他一度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

既然疫情已是事實,與其等待不如想辦法自救。

員工工資要保,因為他知道幾百號員工背後是數百個家庭,不管怎樣,絕不在此時裁員;供應商貨款也得想辦法兌付,上下遊都是關聯影響,誰都不容易。工作多年以來,劉曉從未感受過這種壓力。思前想後,既然線下餐飲短時間內是幹不成了,那就發力線上渠道。只有讓企業運轉起來,讓員工有事做,才能保證員工的收入。

於是,劉曉帶領著員工們探索店內無接觸點餐,還與美團等平臺合作。按照嚴格的流程和規定,員工將外賣進行密封、保溫打包,以保證外賣小哥不直接接觸餐品,同時對備餐人員、外賣小哥體溫登記,每單填寫安心卡,從而保證食品安全可追溯,讓顧客對食品放心。

「目前,線上渠道營收一直在不斷增長,其中外賣業務佔比達20%-30%。」劉曉說。

布局團餐和半成品銷售

相比很多傳統餐飲企業,熊吞大碗丼在建立之初就始終堅持大眾化、特色化、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導向,一直致力於多渠道、多品牌、多維度的餐飲發展道路。自成立以來,依託線下實體連鎖門店和近百萬的用戶社群,每年日式燒肉飯的銷量輕鬆超過一千萬份。

正是初期對電商的探索,成了企業在此次疫情之下的「救命稻草」。利用線上的運營能力,熊吞大碗丼不僅迅速通過公眾號發文,建立和客戶的粘性聯繫,還開拓了線上團餐和半成品的銷售業務。

疫情之下,年輕人宅在家裡,無奈之下開始頻繁下廚,導致方便的半成品美食成了他們最不可或缺的食材。看到了這個機遇,大碗丼立即決定轉型做半成品和團餐。劉曉讓員工將店裡的特色菜品做成預包裝食品,消費者買回家後,經過簡單加熱,就能吃到和餐廳裡一樣的菜,非常簡易方便。

「2月20日,我們開通了網上團餐預訂服務,為全城企、事業單位提供安全、健康、可口的團餐服務。」劉曉表示,企業也在籌劃外賣專送業務,通過自己的員工提供送餐服務,儘量減少人與餐品的接觸頻次。

據劉曉介紹,熊吞大碗丼全國62家門店年後一直停業,目前也只有個別門店恢復了營業。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復工,團餐、外賣等線上業務增長很快。儘管線上銷售的增長不足以抵消營業額的虧損,但劉曉說:「日子雖然難,也得努力過下去。人最怕的是閒著,只要企業運營下去,員工有事幹,也就有了希望。」

在劉曉看來,危機和機遇是並存的,此次疫情給餐飲企業確實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打破了傳統餐飲的模式,但也倒逼餐飲業積極轉型,堅定地擁抱網際網路。

「未來餐廳不再只是一個吃飯的地方,它可能會成為一個載體,讓線上與線下消費場景更好地結合。相信餐飲業會有更多的黑馬衝出來,關鍵是看誰能先找到自救的方法。」劉曉說。

相關焦點

  • 餐飲老闆抗疫三戰:從線下零收入,到線上增長14倍
    來源:《財經》雜誌餐飲老闆抗疫三戰:從線下零收入,到線上增長14倍從疫情中逆勢營業遭質疑,到免費送餐獲大規模訂購,再到自救中發現餐飲食品化的轉型新路,在這位餐飲老闆眼中,疫情一度令其遭受巨大經濟損失,也練就了團隊在逆境中的生存和創新能力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等製作免費餐食(圖源/受訪者提供)文 |《財經》記者 張穎馨
  • 目前的中小企業從線下轉線上做生意,是不是一個更好的出路呢
    線上生意一定要重視起來,但是是否需要將生意徹底從線下轉成線上,還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我曾經參加過一次本市的一次中小企業營銷論壇,參加的人數大概四五十人左右,基本上都是一些本地中小企業的老闆。論壇的主持人現場跟這些老闆們做了一個調研,問他們目前利用線上渠道做生意的有哪些,包括百度投放廣告,包括淘寶等各種電商。
  • 電商創新案例丨線上線下協同發力,安必先打造「田間到餐桌」一站式...
    隨著「網際網路+」深入滲透各行各業,傳統的食品銷售也紛紛玩起融合創新,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線上購物體驗。安必先專注於菜籽油等油類產品研發、加工及銷售,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資源,努力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一站式綜合供應商的願景,目前服務成都200餘家餐飲門店、學校及單位食堂,年營收上千萬。
  • 一周餐飲丨Beyond Meat進駐美國Costco門店;肯德基盯上團餐
    明星公司肯德基盯上團餐,探索邊際市場還有多少機會肯德基最近痴迷於嘗試新業務,這次盯上的是團餐市場。肯德基App內出現了企業訂餐窗口。從行業發展來看,團餐近兩年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並且活躍在其中的頭部企業相對較少,因此也成為了眾多社會餐飲品牌盯上的「蛋糕」。
  • 跨境賭博線下轉線上 江西全鏈條發力「治賭」
    新華社南昌1月14日電(記者賴星)記者從江西省公安廳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針對跨境賭博線下轉線上的現象,江西圍繞跨境賭博的「人員鏈」
  • 品牌餐飲企業預包裝食品零售狀況研究報告
    在這種情況下,餐飲企業積極開展自救,紛紛上線外賣,此外還有一些餐飲企業開始通過出售預包裝食品、半成品等方式增加銷售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調查數據顯示,疫情期間,90%以上的受訪餐飲企業發力外賣產品,有 46.5%的企業出售半成品。
  • 餐飲消費活力再現_國內新聞_大眾網
    多措並舉支持企業  消費促進政策持續發力,減負紓困政策助餐飲企業渡過難關  「疫情防控期間政府部門對企業支持力度加大,大力發放消費券,還減免了我們三個月房租,生意明顯恢復,我得抓住機會開新店。」北京果兒餐飲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魏鑫說,10月中旬他剛在北京朝陽區霄雲路新開了一家創意菜餐廳。
  • 成都演藝新業態:線上線下雙向發力
    雲上演藝能盈利也漸漸得到證實——在蓉龍頭音樂企業咪咕音樂開發了以線上演出為核心的全新雲微綜項目「雲上LIVESHOW」,聯合四川交響樂團等業內知名機構、平臺和IP,推出各類雲演藝活動。 2020全年,咪咕實現了平均2天1場演出、雲觀眾數量達到1.8億人次,觀看人次相比傳統單純線下擴大了400倍。
  • 上海中芯國際學校問題食品追蹤:團餐巨頭康帕斯旗下涉事公司被查
    此次上海怡樂食涉及的食品問題也引發了公眾對團餐行業的關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中國的團餐產業在未來1至2年內將面臨洗牌。」事實上,今年以來,團餐B2B服務行業頗受關注,網際網路團餐企業美餐等紛紛進行融資。此外,市場上還有樂牛等服務商開始為團餐量身定製服務。
  • 中膳被授予「中國團餐十大領軍品牌」,上榜2020中國品牌價值榜
    特殊情況引發的衝擊,使社會環境呈現出新變化,對企業的技術創新、經營模式都產生了很大的挑戰。中國擁有10萬家團餐企業,然而市場集中度僅為5%,參與者仍以中小企業為主。面對疫情,多數企業沒有應急預案,備用金也紛紛進入保命狀態,80%的團餐企業營業收入大幅減少、還要面臨高額的庫存成本、租金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不少企業最終慘澹收場。
  • 社餐企業跨界團餐水土不服 滿客寶智慧食堂解析如何做好萬億市場
    團餐已成為中國餐飲行業的所有業態中增長最快的細分業態,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傳統餐飲業,其規模2019年已佔據餐飲行業30%的市場份額,全國團餐受眾群體約為6.7億人,人均年團餐消費額在1300-1500元,堪稱餐飲行業闖出的一匹黑馬。今年由於疫情推動,團餐顯示出更大的優勢,預計2020年市場份額和市場規模都將再創新高,接近1.7萬億元。
  • 疫情期間,上海這161家企業可提供團餐和外賣供餐
    疫情期間企業的復工復產,如何解決用餐問題成為了眾多員工關注的焦點。為此,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最新公布疫情期間滬上11家提供盒飯外送的團餐企業、150家提供外賣供餐服務的餐飲企業名單。具體要符合哪些標準才能進表單?
  • 酒店餐飲|三線小城的「藍鑽」海鮮自助,靠什麼做到年收千萬?
    1、線上:參與長青計劃,引入平臺流量通過「住+X」長青計劃,藍鑽美食自助百匯找到了第一波線上轉線下的流量——通過「新客立減」、「團購」等方式,藍鑽美食自助百匯獲得了第一波以年輕人為主的到店客流。張茂革告訴我們,平臺流量的引入,加快了品牌傳播的速度,也帶來了穩定、持續的客流。
  • 有暖意有新意 餐飲市場穩增長(經濟新方位·擴內需促消費)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介紹。 新營銷 豐富提升菜品,創新線上線下經營模式 「凌晨3點前到崗,7點前蒸好米飯,把菜備齊,然後把店裡的八仙桌拼起來,每天在上面打包1500多份外賣。」2020年,社區、醫院的團餐以及線上外賣,讓我們堅持了下來。我們不斷豐富提升線上菜品,顧客想點的在線上都能點到。」 2020年10月,南京大牌檔加入美團外賣推出的「餐飲新掌柜」計劃。李強說,「新掌柜」將用數位化新技術,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模式,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 銥雲科技2020餐飲企業數位化進程報告
    1、B2b數位化變革的兩個必須2、餐飲企業的數字供應鏈,應分步解決什麼問題一、2020餐飲業態發展概述2020年初,我國餐飲行業遭受疫情嚴重打擊,許多餐企停業止損,艱難求生,「每天閉店9000家」的新聞一度刺激著餐飲從業人敏感的神經。
  • 淮北市新增一家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
    民力建設工程諮詢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企業,成立於1996年,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和技術服務。公司採取「政府+」信任、線上線下「零距離」、集聚資源「一站到底」等服務模式,2019年為中小企業提供各類項目諮詢服務230餘項,涉及服務中小企業199家,公益性服務及低收費服務佔總服務量在20%以上;2020年為250家以上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高效、快捷、全方位的技術服務。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主要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技術、創業、培訓、融資等公共服務的綜合性平臺。
  • 餐飲服務商30+丨譁啦啦:餐飲SaaS競爭步入深水區,供應鏈漸成重點
    隨著餐飲生意越來越難做,新老餐飲服務商,正在革新餐飲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並以此推進餐飲產業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億歐策劃了【餐飲服務商30+】系列選題報導,聚焦大數據、SaaS、供應鏈金融等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在餐飲行業的實踐與創新。
  • 北京餐飲外賣供餐地圖 助力復工企業破解員工用餐難題
    目前,北京不少企業陸續復工,為解決復工企業員工用餐問題,進一步滿足市民用餐需求,幫助復工單位精準對接餐飲企業,2月19日,北京烹飪協會聯合10餘家協會,向全市推出「行業聯合、企業共助、服務員工安全就餐」訂餐地圖。
  • 教育行業兩重天,線下如冰線上似火
    2020年中國教育行業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呈現線上線下兩極化發展態勢。其中K12在線教育行業在2020年融資額度超過500億元人民幣,與之相對的是線下教培機構屢屢傳出爆雷、資金鍊斷裂、企業破產、創始人跑路等負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