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中山職院以疫場為課堂,把災難當教材,上好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團結、互助、堅強、奉獻的思政大課、人生大課。圖為中山職院黨委書記尹緒忠、校長王忠考察指導線上教學。
校地結對,實踐育人。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德國詩人海涅這句詩化的論斷,曾贏得「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的高度認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就加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科學部署。
在青少年身上寄託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萬年太久,把握今朝。
近年來,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把辦好思政課、教好思政課、學好思政課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始終擺在關鍵位置,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形成「1234」育人平臺,營造全校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全校思政教育在戰疫、脫貧攻堅等考試中交出精彩圓滿的答卷。
特色品牌 構建「十大育人體系」 形成「1234」育人平臺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山職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不斷推動思政教育創新發展。
中山職院成立了全面推進思政課建設工作委員會,先後出臺了《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中山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全面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任務清單》,構建了課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實踐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資助育人的「十大育人體系」,使以往由思政部負責的「獨唱」變成各部門參與的「大合唱」。
中山職院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課程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形成了「1234」思政課育人平臺。
——上好「一堂精品思政課」。著力打造具有廣東地方特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青年學生使命擔當》精品課,並以此為樣板推廣應用,提高馬克思主義在當代青年中的價值應用。
——統籌好課內、課外兩個陣地。抓好思政育人「第一課堂」,設計開展「第二課堂」。
——打通基礎課、概論課、形勢政策課三門課程。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換,探索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孫中山文化、校訓與思政課程、專業課程的有效結合點。
——構建思政課教師、班導師、輔導員、支部書記四支思政隊伍。建設「兩棲」教學團隊和思政課名師,時時事事處處關注關心關愛學生成長成才,讓思政課和思政工作有精氣、接地氣、聚人氣。
中山職院黨委書記尹緒忠、校長王忠等領導更是帶頭走進課堂,帶頭講思政課,帶頭推動思政課建設,帶頭聯繫思政課教師。
菁菁校園煥發新活力,莘莘學子展現新氣象。
中山職院思政教育卓有成效。其中,《敬業價值觀引領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和《大學生對中國道路的認同問題》等重大課題研究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立項;大學生宣講「輕騎兵」獲評「全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小社團講清大道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志願輕騎兵行動服務」案例獲「廣東高校黨建十佳創新案例獎」;「優選『種』、精育『苗』星火燃未來——中山職院『精英100』學生骨幹培養計劃」項目榮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青年學生使命擔當」主題教育項目「二等獎」。4人組成的教學團隊榮獲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三等獎。2017年6月教育部思政質量年專家督查聽課活動中,學校隨機聽課被評為「優秀」等級。該校還在廣東省思政評估中獲「優秀」等次。
戰疫大考 以疫場為課堂 把災難當教材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給中山職院師生出了一份特殊考卷。生活即教育,人生即課堂,中山職院黨委書記尹緒忠、校長王忠要求師生在這場抗疫遭遇戰中,在教學條件、交流空間突變中,以疫場為課堂,把災難當教材,上好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團結、互助、堅強、奉獻的思政大課、人生大課。
在全力抗疫的同時,中山職院本著「延期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原則,制定《關於2020春季延期開學期間開展在線教學工作方案》,及時啟動了「開學不返校,網教不停學」在線雲教學,並強調雲教學要做好四方面工作:堅持立德樹人,把準課程資源正確的價值導向;對接標準,優化網絡課程教學內容;採用多平臺多形式,精準選擇線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督導工作方式,築牢線上課堂教學質量。
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在那些疫霾密布、不能正常教學的日日夜夜,中山職院特別注重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把疫情之下的「教學危機」變成提升教育理念和行為的契機,力促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據悉,該校至少有數百門課程在非常時期開展網絡教學,實現了線下抗疫線上教學雙管齊下、比翼齊飛的教學新格局。
體驗德育 探訪潮州歷史文化 汲取紅色文化營養
2020年12月3日,中山職院思政部黨支部書記、主任趙紅梅帶領部分思政課教師和學校大學生宣講團學生代表一行12人前往潮州古城進行體驗式教學。
追隨習近平總書記近期視察的腳步,師生一行在潮州古城,了解了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加深了對潮汕歷史文化的認知,看到了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復商復市等情況,深切體會到總書記「愛這個城市,就要呵護好她、建設好她」的殷殷囑託。
第二天,中山職院大學生宣講團在思政部老師們的帶領下赴潮州市饒平縣饒洋鎮八瓜洋村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和憲法普及實踐活動。
八瓜洋村有不少紅色文化資源。廣東省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廣東工農革命軍東路十四團團部所在地坐落在此,當年朱德起義軍決策攻打縣城的軍事會議所在地在這裡,這裡還有葉劍英住過一晚的紅色中央交通線上洋較埔墟秘密交通站。
中山職院師生就地取材開展了實踐教學研學活動,學習革命史,緬懷先烈,交流學習和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心得體會。
思政幫扶 傳承中山人博愛精神 大學生走進小學課堂
2020年12月4日,在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際,中山職院與饒平縣饒洋鎮祠西小學舉行了「校地結對 實踐育人」籤約儀式。這標誌著該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又邁出關鍵一步。
雙方將本著互惠雙贏的原則,「大手拉小手」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加強合作,攜手並進,共同打造優質的思政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趙紅梅認為,結對共建,達到了「三贏」的效果,既豐富了雙方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又為師生搭建了良好的實踐交流平臺,同時有力支持廣東省鄉村振興發展。希望雙方以此次籤約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共同鋪就學生成長成才的通途,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作出新貢獻。
祠西小學校長邱景生在致辭中表達了對中山職院傳承中山博愛精神、心系祠西教育事業的感恩之情,希望雙方能夠加強交流,共同將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有責任感的人,期望同學們能夠將愛心接力,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當日,中山職院部分師生還觀摩了祠西小學以「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為主題的德育活動課,還與小學生們親切互動,分享自己對節約資源的認識和做法。
中山職院多位思政教師表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構建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因循不同階段學生特點,激活學生情感、促進價值認同、促成行為養成,形成思政課建設同向同行的合力,是新時代思政教師的使命擔當。
結語
站在學校第二次創業內涵式發展的歷史關口,中山職院黨委書記尹緒忠表示,將繼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推動中山搶抓「雙區驅動」歷史性機遇、加快高質量崛起,為努力實現省委賦予中山的「三個定位」,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中山篇章提供更好更優更大的人才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