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名醫3年僅開過一張門診輸液單:不該開的藥堅決不開

2021-01-09 澎湃新聞

楚天都市報11月30日報導,感冒咳嗽看門診打幾天吊針,無論是在大醫院還是小診所,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對於今年60歲的陶曉南教授來說,儘量不給門診患者開輸液處方,是他堅守了22年的紅線。

陶曉南教授是武漢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過去3年,他只開過一張門診輸液單,而且還是事出有因。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不輸液治療效果如何……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女白領要求門診輸液被拒

幾天前,29歲的白領孫寧來到武漢協和醫院呼吸內科,找陶曉南教授複查。與首次就診相比,她的咳嗽症狀明顯緩解。陶曉南教授叮囑她平時多觀察,注意不要受涼,避免刺激呼吸道黏膜。「我之前咳了3個月,藥吃了不少,但一直好不了。」孫寧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患咳嗽前,她因受涼感冒,拖了半個月才治療,感冒症狀很快好轉,但咳嗽一直斷不了根,尤其是晚上咳得整夜睡不著。她去幾家醫院就診,有的醫生說是哮喘,有的醫生說是上呼吸道感染,吃藥、輸液都試過,病情就是不見好轉。

陶曉南教授查看孫寧的X光片、血檢結果,均未發現異常,判斷她是典型的感冒後咳嗽,並開出處方——多休息、多喝水、按時服用止咳藥,總費用僅30多元。「咳了這麼久,不打針能好嗎?」

孫寧不放心,提出打幾瓶吊針,以求「好得快點」。陶曉南教授回答:「感冒後咳嗽很常見,打再多消炎針都沒用。」「以為輸液病就好得快,是治療誤區。」

陶曉南教授對記者說,在孫寧的病例中,她只需口服止咳藥以減少咳嗽次數,讓充血、水腫的呼吸道休息好,咳嗽才能痊癒,不然,打再多抗生素都是白搭。

勸退輸液患者成家常便飯

熟悉陶曉南教授的人都知道,

他坐診開處方的原則是:門診只開口服藥,病情達到入院指徵才輸液,通俗地講就是「能口服治療的絕不輸液」。

從1995年開始坐專家門診以來,他勸退了很多主動要求輸液的患者,治療效果卻有口皆碑。

11月15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曾陪同陶曉南教授坐診。他當天接診27位患者,僅對3人開出口服抗生素,沒有一例門診輸液。

60歲的張先生因發現肺部結節,從襄陽來漢就診。陶曉南教授查看他帶來的CT片後,判斷結節很可能是肺部感染,給他開了口服消炎藥,並囑咐他定期複查,如果症狀加重,可到當地醫院住院輸液治療。

陶曉南教授向記者解釋,人體血液內的抗生素濃度只有達到一定水平,才有足夠威力與細菌對抗。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時使用較多的頭孢、青黴素類抗生素,都屬於「時間依賴型」抗生素,在人體內代謝很快,需要每天滴注2至4次,才能維持血液內的藥物濃度,而門診輸液一天一針,藥物濃度較難維持。「打個比方,抗生素進入體內準備和細菌作戰,但後備軍跟不上,連續反覆幾次後,不但沒有消滅細菌,反而培育出更難對付的耐藥菌。這也是很多人反覆輸液,但病情難以好轉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輸液本身存在風險。陶曉南教授介紹,輸液是將藥液直接注入人體靜脈,但任何形式的開放人體靜脈通道都有風險,輕的可能只是出現皮疹或注射局部疼痛,重的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發生危險時,患者如果還在門診,尚可及時處置;如果已經離開醫院,則會非常危險。

三年僅開一張門診輸液單

無論是在三甲大醫院,還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給門診患者開輸液處方,再常見不過了。近年發布的一項權威數據顯示,我國一年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每人每年輸液8瓶,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年人的平均水平。

那麼,陶曉南教授真的能做到門診處方「零輸液」嗎?

在協和醫院門診辦,記者調取了他近3年來的數千張門診處方存檔,按月逐條查詢,結果令人震驚:自2015年以來,他僅僅於今年3月8日開出過一張門診輸液處方。

雖然時間過去了大半年,陶曉南教授還記得這張打破「零記錄」的處方單,笑稱當時是「破例為之」。

陶曉南回憶,3月8日下午,一位患者提出要開4天門診輸液。根據其症狀和檢查結果,他判斷該患者患有支氣管炎,肺部合併輕微感染。他傾向於選擇口服抗生素治療,但該患者前一天已通過別的醫生開始接受靜脈輸液治療,只因當時沒有拿到足夠的藥,這才找他補開一張處方。

考慮到這位患者已經開始輸液治療,在不違反治療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陶曉南教授開出了近3年來唯一一張門診輸液處方。他再三叮囑對方,如果輸液時有任何不適,一定要及時向醫護人員反映。

他的門診次均藥費僅40元

不濫開輸液治療的一個顯著好處,就是直接降低治療費用,減輕患者的就醫負擔。楚天都市報記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10月,陶曉南教授的門診次均費用為190元,次均藥費約40元,人均藥費佔比僅21%。「合理診療應是醫生最基本的底線。」陶曉南教授說,醫生應該具備過硬的臨床經驗,對患者應有責任之心,不能讓患者身心脆弱時還得承受無謂的「藥物轟炸」。

為了對患者盡責,保證坐診質量,陶曉南教授每天限掛號27個,而且坐診時間比規定時間提前半個小時,目的是與患者充分溝通病情、交流治療方案等。

正因如此,他在患者中威信很高,各地患者慕名而來,他的專家號一號難求。

陶曉南教授坐專家門診時,習慣帶著學生,以便把自己的理念、醫術傳遞給年輕人。「我經常對年輕醫生們說:『你

們的手一抖,患者大幾千塊錢就沒了。醫生不光要有醫術,更要有醫德,這樣的醫學才有溫度和未來。

』」

2016級醫學生於鳳嬌感慨道,她跟著陶曉南教授坐門診一年多,從未見他開過靜脈注射門診處方。即使是輕微肺炎,也主要靠口服抗生素控制;確有輸液指徵的,他一定會建議患者住院滴注,外地患者則建議回到當地住院治療。

不安全注射年致死39萬人

事實上,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靜滴」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

。然而在國內,輸液室成為醫院最忙碌的地方之一,大醫院的輸液室更是常常人滿為患。在這種「大環境」下,陶曉南教授的堅守難能可貴。「輸液被嚴重濫用,醫患雙方都有一定責任。」陶曉南教授直言不諱地說,一方面,很多患者誤以為打針比吃藥治療效果好,卻不了解濫用輸液的風險,常常主動要求輸液;另一方面,出於利益驅動,部分醫院和醫生選擇迎合患者要求,甚至主動熱衷開輸液處方。

據了解,輸液是引發藥物不良反應最主要的因素,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超過39萬人。目前,安徽、浙江等省已經出臺限制門診輸液的措施,武漢一些大醫院也開始逐步取消門診輸液,但因為種種原因,實施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

陶曉南教授對此表示,解決過度輸液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轉變醫患雙方的用藥觀念,從制度上、技術上實現合理用藥。「不管怎樣,醫生心中一定要有病人,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風險,也應該考慮周全,不該開的藥堅決不開。」他說。

(原題《名醫三年僅開一張門診輸液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雲南一醫院開設運動門診 不開藥 只開運動處方
    新華社昆明1月15日電(記者嶽冉冉、孫敏)不開藥,只開運動處方。一個極具「體醫融合」特色的新門診15日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昆醫附一院」)成立。一位肥胖患者收到了這家三甲醫院開出的首張運動處方。
  • 鑽了禁售令「空當」 武漢一些藥店自辦門診賣抗菌藥
    而零售藥店則通過自己開辦門診來獲得處方,進而銷售抗菌藥。  昨日,大成路民興大藥房負責人說,藥房2樓馬上要開張一個由藥房自己開辦的門診。  有這種想法的零售藥店在武漢還有不少,有的已經開始付諸行動。  國家明文規定,今年7月1日起,零售藥店必須憑處方才能銷售抗菌藥。
  • 浙大二院自助檢驗開單功能上線!只需1分鐘,核酸檢測開單so easy!
    不用找醫生開單!!!   掃一掃「浙裡辦」電子健康卡   1分鐘完成檢查開單、付費   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階段,為滿足人民群眾的新冠抗體、核酸檢測需求,醫院積極改進流程,開發自助機功能,推出自助開單服務。
  • 兒科門診開出「快樂處方」
    在重慶,大坪醫院在本地首次推出「小丑醫生」的概念,由醫護人員裝扮成小丑、米老鼠等卡通人物,與兒科門診的患兒聊天、做遊戲,用幽默療法緩解患兒的緊張和恐懼。新華網 劉文靜 攝  紅鼻頭、彩虹頭髮、大框眼鏡……幾位盛裝打扮的「小丑醫生」出現在兒科門診,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圖為「小丑醫生」正在用玩具鼓勵孩子們積極配合治療。
  • 我國年人均輸液8瓶被指泛濫 美澳慎用靜脈輸液
    (新華社發)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到13億人口,相當於每個中國人1年裡掛8個吊瓶,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人均8瓶」的消息一出,立即成為民眾的熱議話題。按世衛組織推薦的用藥原則,應該「能口服的藥儘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一直是醫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
  • 4s店開出高價維修單,消費者該怎麼維權?
    4s店開出高價維修單,消費者該怎麼維權?4s店承認沒有進行任何拆裝和更換,但強調做了檢測和電腦編程,堅決不同意1000元以下的修理費,最終從5300元降到2800元修理費,之前遊先生購買的10000元延保另行退款。但是遊先生並不滿意,他了解到在外麵店裡維修故障300元就可以維修好了,同品牌的4s店也只要800元維修費。
  • 全國多地擬全面叫停門診輸液 以解決抗生素濫用難題
    中國網財經9月3日訊(記者 吳起龍) 在許多國人看來「最簡單快捷」的治療方式是輸液,還有不少人把抗菌藥當成消炎藥而家中常備,長期以來,靜脈輸液泛濫和抗菌藥物濫用導致的耐藥問題日益突出。  以輸液為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一年輸液量超百億瓶,人均達8瓶/年,遠超國際人均輸液2.5-3.3瓶/年的水平。據專家介紹,輸液過敏反應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且一旦未及時發現搶救,往往會有嚴重後果。有統計顯示,輸液過敏反應50%-70%來自抗生素,也即是老百姓常說的消炎藥。
  • 到醫院提出要開24種藥? 老年人用藥亟待「聯合處方」
    ,正反兩面寫了24種藥物  八旬老人拿著紙條來到醫院,要求醫生為他開出上面所列的24種藥物,醫生仔細查看後發現,患者這樣過度服藥,存在很多潛在危害。  記者了解到,在老年人群中,因聯合用藥導致出現不良反應的案例不在少數,老年人合理用藥、安全用藥已成為醫護人員和全社會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專家介紹,我國老年人群患病特點往往是多病共存、多藥合用,而聯合用藥的品種越多,也意味著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性越高。
  • 屈臣氏中國開了店中店 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你還記得那個「屈臣氏(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在網上開藥店」的消息嗎?出人意料的是,僅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屈臣氏的線下藥店也跟著開出來了。   近日,我們在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附近的一家屈臣氏內發現,化妝品店內竟然開出了一間「藥房」。雖然藥品尚未完全上櫃,但消費者已經可以在店內購買常用藥了。那麼這個「藥房」長什麼樣?
  • 市民質疑醫院理直 不看病只拿藥該不該收掛號費
    本報青島5月28日訊 市民去醫院不看病不治療,只是拿一些常用藥,在藥費之外,卻依然要多掏1元甚至幾元錢的掛號費,近來,一些醫院的傳統做法在島城引發爭議。不少市民認為,醫院的這種做法該改改了。  市民路先生患有胃病,日前到位於香港中路的一家醫院看病拿中藥。
  • 大醫院紛紛取消內科門診!還讓不讓人好好看病了?
    11月1日,寧波市第一醫院宣布,將首先試行取消大內科普通門診,但保留大外科普通門診。其次,嚴格控制門診量,針對專家、專科、專病門診,根據疾病特點進行門診量限號,每半天門診量不超過50號。其實,寧波並非首家進行「減肥」的醫院,此前北京、上海、東莞,貴州、青海也開始了取消三級醫院門診的系列動作。
  • 燃視頻|這一抱把我抱哭了,武漢開了茶顏悅色
    其中,「這一抱把我抱哭了」「祖孫雨天互動暖心」「武漢開了茶顏悅色」等話題引發網友熱烈關注。熱點話題#這一抱把我抱哭了#還記得前不久令全網牽掛的臨泉母子嗎?近日,身患癌症的單親媽媽最終沒能戰勝病魔離開人世,可孩子父親仍處於失聯狀態。
  • 2021開餐館怎麼賺錢?記住「3開3不開」,你比90%的人更賺錢!
    2021餐飲新風口,記住「3開3不開」,普通人的開店致富到來了!根據全國餐飲協會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總額突破了4.7萬億,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在2020年下半年,餐飲行業總收入與去年同期上升了20%。
  • 寵物看病是否該開處方
    何女士一心想儘快地治好寵物的病,但沒過幾天,「毛毛」竟然死了。  在寵物醫院內,經過診斷,「毛毛」被確診為感染了犬細小病毒,不及時治療會有生命危險。經過10多天的治療,何女士花了2000多元,各種藥品也用了不少。何女士為了讓「毛毛」能儘快好起來,積極配合治療。
  • 夢幻西遊賺錢攻略之遊戲多開,5開、8開、10開、16開的方法
    8開配置基於5開框架上演化來的,假如你可以輕輕鬆鬆悠閒的5開,可以把精力放到產能過剩的「生產能力」另外3開上邊,做某些別的的事,例如跟野隊或收取貨,跑跑商,打打圖或抓抓持國廣目這些副職業。(3)10開:2臺電腦,合適嫻熟全職的遊戲玩家。10開我覺得也就是帶2組號,之前我還在夢幻西遊聯盟的教程視頻裡提及過,自己之前就是12開,並且是一面看電影一面12開。
  • 送給每一位銷售:今天不開單,等於沒上班!該怎樣實現0的突破?
    6、有進步沒持續等於零 每個人都積極謀求進步,團隊才能進步,持續的進步將是團隊不斷成長,「無功就是過,功小也是過」,如果進步沒有持續、或有一點小進步就原地不動,最終的命運只能是末位淘汰。
  • 單開五孔插座怎麼接線 單開五孔插座怎麼接燈泡
    插座是生活中很常用的用品,雖然平時很不起眼,但是作用卻很大,可以發現插座有三孔的,5孔的還有多孔的,許多用戶不了解,很多用戶對插座怎麼接線一無所知,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單開五孔插座怎麼接線,單開五孔插座怎麼接燈泡?
  • 治療「中耳炎」開出滴鼻劑?「開錯藥」?沒有,快聽醫生怎麼說
    門診中,一位患者被診斷為中耳炎,醫生開出了滴鼻劑。患者對此很不解:「耳朵生病了為什麼要用治鼻子的藥?該不會是搞錯了吧?」這種情況可能不少人遇到過,但並不是「開錯藥」。在臨床上,醫生治療中耳炎時的確會用到治鼻子的藥,但是要根據中耳炎的類型而定,這種情況適用於分泌性中耳炎。
  • 睡不著,醫生開了「阿戈美拉汀」,這是什麼藥?
    原創: 上海藥訊 上海藥訊在一個美好的陽光明媚的早晨,一位西裝筆挺的中年男性焦慮地來到了藥學門診,只見他一臉疲憊、帶著質疑的眼神。「藥師,您好~我晚上總是很晚睡不著覺,白天做事情也打不起精神,醫生開了阿戈美拉汀片,這是個什麼藥啊?」「這個藥是不是有很多副作用?我很擔心它會嚴重影響到我的工作和生活。」
  • 一個武漢病人的35天:有天咳得撕心裂肺,去醫院大家都在咳
    從2月11日到2月18日,在方艙醫院住的8天裡,我見證過第一批出院,也遇見過前一天還聊天的人突然病重轉院,我覺得方艙醫院就像一條分叉的河流,我們不知道會流向哪個方向。拿到出院證明後,我鬆了口氣,因為我終於能夠確定自己的命。高興和慶幸之後,現在在家休養的我,終於有空,去回憶這35天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