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同時擁有兩員猛將,意義深遠,中國卡脖子的時代即將終結

2021-01-10 獨寒老師

天佑中華,與華為集團對國家高科技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中芯國際,於2020年12月31日晚發布公告,公告披露聯合執行長梁孟松博士沒有離職。公告公布的名單中,中芯國際董事會構成為董事長周子學,副董事長蔣尚義,聯席CEO梁孟松和趙海軍,財務長高永崗,非執行董事陳山枝、周杰、任凱、路軍、童國華,還有獨立非執行董事趙遵義、範仁達等四人。梁孟松博士仍在董事會成員名單中,可能是高層十分重視中芯國際,出面挽留了他。

中芯國際出現一山二虎,也可以說是兩員猛將,其對中芯國際的意義各不相同。

梁博士自己介紹,中芯國際目前28nm、14nm、12nm都已經進入量產,7nm的技術開發也完成,甚至5nm與3nm的關鍵技術的攻克也在開展中。梁博士把中芯國際的晶片生產製程調到了10納米以下,但梁博士的7nm晶片技術的開發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euv光刻機生產的,它只是N+1甚至N+2技術的擴展,梁博士說N+1技術生產的7nm晶片相當於euv生產的8nm晶片,5nm、3nm晶片技術也同樣。梁博士說就只等阿斯麥的euv光刻機了,也就是說如果euv光刻機到了就可以生產真正意義上的7nm及以下的晶片了。這個問題十分關鍵,美國處心積慮地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阻止中國發展壯大是其國家戰略,我們根本不能買到阿斯麥的euv光刻機。前幾年中芯國際就向阿斯麥訂購了一臺光刻機,至今毫無著落,euv光刻機也就只有中國自己研發製造了。

梁博士的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了,中芯國際挽留他,就是對他歷史貢獻的認可。而蔣尚義的使命就是奔著製造euv光刻機而來的,蔣博士不僅能利用他多年的晶片技術積累為中芯國際製造光刻機,而且他還有廣泛的人際關係,讓中芯國際與國際晶片業及製造業的業務開展方面讓減輕很多阻力。蔣尚義博士擁有先進的chiplet封裝技術,而且十分厲害也十分成熟,應該容易成功,中芯國際加大力度開發蔣尚義的技術,再結合梁孟松博士已經成熟的14納米技術,中芯國際不僅能生存下去,而且還能與臺積電及阿斯麥爭峰。

現在好了,中芯國際一下擁有兩員猛將,加上政府的扶持,以及有華為一樣的許多中國高科技企業與之合作,中國的高科技企業越來越抱團,3~5年後就能達到幾方共贏,而且中國高科技企業被卡脖子的時代將終結,我們相信中芯國際、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一定登上全球科技之巔。

相關焦點

  • 【跨越】中芯國際14nm超十家客戶流片、年底批量出貨;
    大陸代工企業方面,中芯目前已可量產14nm,華力微電子的目標是在2020年量產,中芯國際顯然代表了大陸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最高水平。雖然目前業界已經技術成熟並量產的7nm工藝相比,仍然有兩代(兩~三年)左右的差距。
  • 龍芯3A4000即將流片,會用上中芯國際14nm工藝嗎?
    最近龍芯官網發布的有關新聞稱,龍芯最新一代處理器3A4000即將流片,據龍芯技術白皮書的介紹,龍芯3A4000的主頻將提升到2.0Ghz,其性能相比目前的龍芯旗艦處理器3A3000系列,提升一倍左右的性能。
  • 中芯國際深度解析:中國晶圓代工龍頭,半導體國產替代先鋒
    先進位程(16/14nm 及以下製程)目前主要晶圓製造業者包括臺積電、三星、英特爾、格芯、聯電、中芯國際等 6 家。其中 5 家晶圓代工業者仍有持續擴建產能的為臺積電、三星與中芯國際,聯電與格芯主要以填補產能利用率為主要目標。其中臺積電的 7nm 產能已滿,而三星則聚焦於 5nm 工藝。
  • 華為斷供,「卡脖子」或許是中國晶片產業涅槃的開端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在聲明中稱,美國此舉最終會損害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並在半導體供應鏈中造成巨大的不確定性和破壞,從而最終破壞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2019年華為在全球半導體採購支出達到208億美元,居全球第三,這意味著禁令之下,半導體行業總營收可能將會減少200億美元左右。
  • 中芯國際深度報告:晶圓製造之路任重道遠 看好未來發展
    同時中芯國際在各服務階段都有其第三方合作夥伴提供技術支持和代工服務,務求能最有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同時最大降低成本。同時中芯國際在各服務階段都有其第三方合作夥伴提供技術支持和代工服務,務求能最有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同時最大降低成本。
  • 從美股退市到科創板募資超500億,中芯國際成色幾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資本偵探,作者 | 朱曉宇科創板即將迎來「一哥」。自提交科創板 IPO申請書以來,中芯國際一直在刷新記錄:6月1日在科創板提交 IPO申請後,中芯國際僅用了29天時間便獲得了註冊批文,刷新了科創板IPO的審核速度紀錄。
  •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到底是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控制?
    中芯國際到底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只要我們了解了中芯國際的股權結構,就基本上知道中芯國際的最終歸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中芯國際前兩大股東都是中國企業,所以總體上中國大陸說了算。
  • 中國比特幣交易時代終結 國內比特幣官方網站平臺全部關閉
    中國比特幣交易時代終結 國內比特幣官方網站平臺全部關閉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5-29 17:59:00 繼比特幣中國宣布停止一切數字資產交易業務後,9月15
  • 中芯國際港股盤中跌超20%
    相關報導:  中芯國際掛牌科創板 開盤價漲幅逾245%  7月16日,歷時46天,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正式掛牌科創板,股票代碼為「688981」。  中芯國際創造了一系列科創板新紀錄:6月1日公布申報材料,4日接受一輪問詢,7日進行回復,10日公告上會審核,19日通過。此前,最快企業是中國通號用時66天。7月5日,中芯國際發布上市發行公告,確定發行價。  此次戰略投資者繳款總金額(包含經紀佣金)約為242.61億元人民幣。
  • 中芯國際28nm HKMG工藝成功流片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SMIC)2月16日宣布,28nm HKMG(高介電常數金屬閘極)工藝已經成功流片。
  • 巨頭陰影下的中芯國際,能否複製京東方路徑?
    京東方彎曲屏 面板和晶片曾是中國科技行業的兩大短板,中芯國際誕生的處境,和京東方非常相似。 2000年,英特爾還是全球晶片龍頭,臺積電已成立13年。中國大陸從80年代開始,在晶片技術上就處於落後狀態,陷入「造不如買」的怪圈。面對龐大的晶片市場,卻「無福消受」。
  • 老虎證券ESOP:中芯國際人事地震,內訌之下,股權結構隱藏哪些陷阱?
    梁孟松表示,此次的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的人事變動,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言下之意則是,這項人事變動並未提前與其進行充分溝通。梁孟松覺得 「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上述事件也傳導到了資本市場,16日早間,中芯國際A股開盤大跌,截至收盤,股價跌幅達5.53%,報收55.20元。中芯國際港股下跌4.94%,報20.2港元。
  • 中芯國際深度報告:國產芯自主的希望,上遊「賣鏟人」有哪些?
    中芯國際實現先進位程技術突破和量產。梁孟松博士加盟中芯國際,彌補了公司技術積累不足,實現 14nm 製程突破以及後 續 N+1、N+2 工藝規劃戰略。中芯國際代表中國大陸 IC 製造技術的最先進水平。中芯國際成功開發了 0.35 微米 至 14 納米等多種技術節點,主要應用於邏輯工藝技術平臺與特色工藝技術平臺。
  • 中芯國際N+1工藝晶片流片成功
    10月11日消息,據珠海特區報近日報導稱,中國領先的一站式IP和定製晶片領軍企業——芯動科技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為國產半導體生態鏈再立新功。
  • 中國五大晶片廠排行,華為摘得榜首,中芯國際無緣前五
    在過去的十年裡,清華紫光已經實現了「芯雲」產業的初步布局,而且在全球設有60個研發中心,擁有工人約4.5W名。Top 3:豪威科技OmniVision是一家專業開發高度集成CMOS影像技術企業,簡稱OV。這裡的OV並非過長的兩個手機廠商,而是OmniVision。
  • 輝瑞結束三吳時代,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嗎?
    之前爆出輝瑞普強五大高管同時離任,之後又爆出輝瑞普強和邁蘭合併後的新名字Viatris,本團長至今還不知道如何發Viatris的音呢?現在吳琨離任的消息一出,本團長不禁感慨:這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嗎?輝瑞作為一家在美國成立的公司,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進入中國,並在大連設立了工廠。
  • 中芯國際7nm製程工藝取得突破 首款晶片成功流片!
    【手機中國新聞】據《珠海特區報》報導,日前,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這也意味著中芯國際在7nm製程工藝上取得突破。
  • 中芯國際28nm流片 將為聯芯量產4G晶片
    【PConline 資訊】中芯國際(SMIC)目前宣布自主28nm HKMG成功流片,將為聯芯科技的4G晶片代工。中芯目前已經可以採用28nm LP(PolySiON)工藝為高通驍龍410代工,而中芯28nm HKMG工藝的流片似乎也能把臺積電手中的28nm處理器生產訂單搶一點過來。
  • 突破「卡脖子」技術 「小紐扣」彌補「中國芯」短板
    湖南啟泰建成國內首條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壓敏晶片生產線,攻克「國產芯」生產全流程的難題,填補了這一領域工廠化生產線的國內空白。11月28日至30日,以「創新引領 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將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充分展示長沙在網絡安全、智能製造方面的成就。大會召開前,記者走進位於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的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解密一顆「小紐扣」的「智造」之旅。
  • 追趕中芯國際,華力微28nm流片成功了
    除了中芯國際之外,估計大家想不出第二家大陸晶圓廠的名字了。同樣有政府背景的華力微電子(以下簡稱華力微),是為數不多擁有最先進的12英寸產線的本土晶圓廠,不過華力微卻比中芯國際低調了不少。昨日,華力微電子官方宣布,與聯發科技合作的首顆28納米通信晶片流片成功,成為大陸第二家擁有28nm工藝實力的晶圓廠。值得注意的是,華力微和聯發科是去年12月才宣布合作研發28nm工藝的,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28nm晶片的流片,超出了業界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