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28nm流片 將為聯芯量產4G晶片

2020-11-29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資訊】中芯國際(SMIC)目前宣布自主28nm HKMG成功流片,將為聯芯科技的4G晶片代工。中芯目前已經可以採用28nm LP(PolySiON)工藝為高通驍龍410代工,而中芯28nm HKMG工藝的流片似乎也能把臺積電手中的28nm處理器生產訂單搶一點過來。

  而中芯28nm HKMG用於聯芯4G晶片的流片,但目前尚未知道這顆晶片的具體型號,只是在通告中提到這款晶片的速度達到了1.6GHz。而中芯國際CEO及執行董事邱慈雲博士表示,中芯還陸續對28nm HKMG製程工藝進行改良,推出緊湊加強版,讓客戶擁有更多的選擇。

  國內半導體製造業開始慢慢追上來了,雖然和臺積電、三星等國際大廠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國內半導體企業的進步依然是值得肯定的。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28nm HKMG工藝成功流片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SMIC)2月16日宣布,28nm HKMG(高介電常數金屬閘極)工藝已經成功流片。
  • 追趕中芯國際,華力微28nm流片成功了
    除了中芯國際之外,估計大家想不出第二家大陸晶圓廠的名字了。同樣有政府背景的華力微電子(以下簡稱華力微),是為數不多擁有最先進的12英寸產線的本土晶圓廠,不過華力微卻比中芯國際低調了不少。昨日,華力微電子官方宣布,與聯發科技合作的首顆28納米通信晶片流片成功,成為大陸第二家擁有28nm工藝實力的晶圓廠。值得注意的是,華力微和聯發科是去年12月才宣布合作研發28nm工藝的,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28nm晶片的流片,超出了業界的預期。
  • 中國芯爆發!第二家28nm代工廠流片
    今年8月,內地最大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宣布採用其28nm工藝製程的驍龍410晶片開始用於主流智慧型手機,可謂開創了先進手機晶片製造落地中國的新紀元。來自官網的消息,上海的另一家晶圓代工廠華力微電子宣布,與聯發科合作的28nm移動通信晶片已經順利流片。
  • 龍芯3A4000即將流片,會用上中芯國際14nm工藝嗎?
    最近龍芯官網發布的有關新聞稱,龍芯最新一代處理器3A4000即將流片,據龍芯技術白皮書的介紹,龍芯3A4000的主頻將提升到2.0Ghz,其性能相比目前的龍芯旗艦處理器3A3000系列,提升一倍左右的性能。
  • 中國成功流片28nmMTK晶片
    今年8月,內地最大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宣布採用其28nm工藝製程的驍龍410晶片開始用於主流智慧型手機,可謂開創了先進手機晶片製造落地中國的新紀元。來自官網的消息,上海的另一家晶圓代工廠華力微電子宣布,與聯發科合作的28nm移動通信晶片已經順利流片。
  • 中芯國際完成「國產版」7nm晶片流片,晶片將成為白菜價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都缺少高製程的晶片,而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企業也在不斷的努力中,現在好消息傳出,中芯國際的7nm流片取得成功。該製成晶片是基於n+1先進工藝。該工藝與目前的14nm相比,性能提升了20%,邏輯面積縮小了63%,功耗降低了57%,堪稱「國產版」的7nm晶片。
  • 聯合聯發科,華力微 28nm 流片成功
    除了中芯國際之外,估計大家想不出第二家大陸晶圓廠的名字了。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大的晶圓廠,其代工份額排在全球第五位,僅次於三星、臺積電、聯電和GlobalFoundry。同樣有政府背景的華力微電子(以下簡稱華力微),是為數不多擁有最先進的12英寸產線的本土晶圓廠,不過華力微卻比中芯國際低調了不少。
  • 【跨越】中芯國際14nm超十家客戶流片、年底批量出貨;
    集微網記者從中芯國際財報會上獲悉,公司14nm工藝進入客戶風險量產,首批客戶包括汽車電子等領域,目前總計已有超過十個客戶採用中芯國際14nm工藝流片,年底將有小批量出貨,屆時將會貢獻一定比例營收,而大規模出貨預計會在2021年。
  • 中芯國際N+1工藝晶片流片成功
    10月11日消息,據珠海特區報近日報導稱,中國領先的一站式IP和定製晶片領軍企業——芯動科技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為國產半導體生態鏈再立新功。
  • 中芯國際7nm製程工藝取得突破 首款晶片成功流片!
    【手機中國新聞】據《珠海特區報》報導,日前,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這也意味著中芯國際在7nm製程工藝上取得突破。
  • 14nm超十家客戶流片、年底批量出貨,中芯國際邁向歷史新階段
    集微網記者從中芯國際財報會上獲悉,公司14nm工藝進入客戶風險量產,首批客戶包括汽車電子等領域,目前總計已有超過十個客戶採用中芯國際14nm工藝流片,年底將有小批量出貨,屆時將會貢獻一定比例營收,而大規模出貨預計會在2021年。
  • 話題:中芯國際:14nm良率達業界水準、先進工藝已有10多款晶片流片
    話題:中芯國際:14nm良率達業界水準、先進工藝已有10多款晶片流片   日前,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博士在投資者調研會議上透漏了公司最新進展,特別是在先進工藝上的最新情況。  梁博士表示,14納米在去年第四季度進入量產,良率已達業界量產水準。
  • 芯擎科技總部落戶武漢,首款7nm車規級晶片明年流片!吉利汽車將首發!
    與此同時,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擎科技」)還與湖北長江經開汽車產業投資基金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此次活動上,芯擎科技執行長汪凱博士還宣布由芯擎科技設計的首款7nm車規級晶片將於明年流片。
  • 中芯國際深度報告:國產芯自主的希望,上遊「賣鏟人」有哪些?
    邱慈雲先生出任 CEO 後平穩局面,穩步發展 9028nm 成熟製程,實現公司盈利的高速發展。第三階段:2017-至今技術突破期。中芯國際實現先進位程技術突破和量產。梁孟松博士加盟中芯國際,彌補了公司技術積累不足,實現 14nm 製程突破以及後 續 N+1、N+2 工藝規劃戰略。
  • 中芯國際深度報告:晶圓製造之路任重道遠 看好未來發展
    梁曾帶領臺積電和三星突破28nm以及14nm大關。來到中芯國際,將持續推動公司28nm的護城河並且向14nm奮力推進,預計28nmHKC+於2018年H2量產,14nmFinFET於2019年風險試產。
  • ...華為成為中國最值錢消費電子企業;中芯國際N+1工藝晶片流片成功
    芯動科技:全球首發基於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晶片中國一站式IP和定製晶片企業芯動科技(INNOSILICON)今天發布:已完成全球首個基於中芯國際FinFETN+1先進工藝的晶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 全球五大晶片代工巨頭誕生!國產芯成「一枝獨秀」:中芯國際排名墊底
    ,但目前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在過去幾年也並沒有讓我們大家所失望,中芯國際14nm晶片成功量產出貨,並且預計在年底還將會量產7nm晶片,如此重磅的好消息,無疑也是讓國內的小夥伴們興奮不已。 因為我們從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巨頭所公布的財報數據來看,臺積電整體營收有超過60%來自於14nm及其以上的工藝,這意味著中芯國際目前14nm工藝也是能夠滿足絕大部門晶片生產需求。
  • 格力500億造芯計劃進展如何?中國芯的國產化之路!
    除了華為海思外,中芯國際也燒很多錢,從2017年到2019年,中芯國際在十四納米及以下製成的研發中共投入了七十二點五二億元,每年佔總研發比從百分之三十點三六提高到了百分之六十九點九四,到二零一七年,中芯國際的全部利潤只有八點七三億,一臺UV光刻機都不止這個價!
  • 【進度】中芯國際:14nm及以下節點,已有10多個國內外客戶流片項目
    1.中芯國際:14nm及以下節點,已有10多個國內外客戶流片項目2.中芯國際周子學:短期內出口管制對公司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可控3.總投資300億元,康佳半導體產業園暨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項目落地南昌4.寧波南大光電首條ArF光刻膠生產線已投產,樣品正在供客戶測試5.東南大學、華大九天與南京EDA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揭牌
  • 14nm對決7nm:中芯國際(00981)比臺積電(TSM.US)差在哪裡?
    2020年第二季毛利率為26.5%,相比2020年第一季為25.8%,2019年第二季為19.1%。從財報上看,中芯國際整體業績的表現還是很優秀的。28納米工藝的「黃金線」隨著半導體製造技術的進步,晶片製程越做越小,性能也在不斷提升。但並非所有晶片設計公司都會選擇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