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首次出現熱帶水鹿家族

2021-01-13 青海省人民政府

  海拔4000多米的玉樹藏族自治州通天河畔,一直是各種高原野生動物樂活的天堂。近日,久居在這裡的牧民在日常巡山中,幸運地發現了一種長得像鹿一樣的蹄類動物,它們四肢發達,全身長著蓬鬆的長毛,兩對鹿角呈「U」字形,原來這是高海拔地區不常見的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鹿。這些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活的水鹿出沒在通天河畔的茂密樹叢中,不經意間和這裡的居民成了「好朋友」。

  通天河畔發現水鹿蹤跡

  據玉樹藏族自治州哈秀鄉雲塔村的牧民監測員成尕介紹,在一次平常的巡山中,他第一次見到一種像鹿一樣的動物在山林中穿過,他剛開始以為是常見的梅花鹿,但仔細觀察後發現,這種動物外形又像是馬鹿,經過專業人員鑑定之後才得知是水鹿。他覺得這種動物應該只在熱帶生活,沒想到在高海拔的三江源也能見到它的蹤跡。據了解,目前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成尕所在的動物保護中心牧民監測站,已經有22名經過專業培訓的牧民監測員,在過去4年中,監測員們通過紅外相機和樣線監測,已監測到雪豹、棕熊、白唇鹿、馬麝、水獺等23種大型哺乳動物。

  究竟水鹿是什麼動物

  記者從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證實,該保護中心牧民監測員首次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通天河畔海拔4050米處監測到一種新的有蹄類動物,經專家辨認,該動物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鹿。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趙翔介紹,自2012年開始,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與玉樹市人民政府合作,在該區域推動建立了以牧民為主體的社區監測體系。水鹿與馬鹿二者生態位非常接近,水鹿是東洋界體型最大的鹿,而馬鹿是古北界最大的鹿亞科,再加上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在三江源地區同時容納三種大型鹿類,說明該區域多樣性極高,是動物地理的交匯區域。

  全球氣候變化水鹿也搬家

  關於此次發現的水鹿,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介紹,水鹿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此前已知棲息地介於海拔2000米-3700米之間,該物種已於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名錄之中。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一些動物會從四川等地遷徙至青藏高原,這其中也可能有水鹿,水鹿能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生存也正說明了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在逐漸變好。

  為什麼水鹿能喬遷至高原?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索南措表示,「隨著氣候變化以及生態系統的好轉,低海拔的動物棲息地也呈現上升趨勢。牧民將監測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也能夠記錄到物種分布等細微變化,這也是水鹿能夠被發現的原因。」

  相關連結:

  同樣是鹿,其實差別是挺大的!

  水鹿:水鹿的四肢細長而有力,主蹄大,側蹄特別小。尾巴的兩側密生著蓬鬆的長毛,看上去好似一把扇子,尾巴的後半段呈黑色,腹面顏色雪白。只有雄獸頭上長角,角從額部的後外側生出,稍向外傾斜,相對的角叉形成「U「字形。角形簡單,呈三尖形。

  馬鹿: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獸才有,而且體重越大的個體,角也越大。雌獸僅在相應部位有隆起的嵴突。雄性的角一般分為6或8個叉,個別可達9—10個叉。主幹較長,向後傾斜,第二叉緊靠眉叉,因為距離極短,稱為「對門叉」,並以此區別於梅花鹿和白唇鹿的角。

  駝鹿:駝鹿是世界上體形最大和身高最高的鹿,一般體長為200-260釐米,肩高160-240釐米,比大多數犀牛都高。高大的身軀很像駱駝,四條長腿也與駱駝相似,肩部特別高聳,則又像駱駝背部的駝峰,因此得名。全身的毛色都是棕褐色,夏季毛的顏色比冬季深得多。頭部很大,眼睛較小,臉部特別長,頸部卻很短。( 芳旭)

相關焦點

  • 牧民監測員首次在三江源監測到水鹿分布(組圖)
    牧民監測員首次在三江源監測到水鹿分布(組圖) 2016-06-03 16:59: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圖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哈秀鄉雲塔三社牧民監測員拍攝於通天河畔的水鹿影像。
  • 水鹿
    水鹿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 1米。水鹿的身體高大粗壯,體毛粗糙而稀疏,雄獸背部一般呈黑褐或深棕色,腹面呈黃白色,雌獸體色比雄獸較淺且略帶紅色,也有棕褐色、灰褐色的個體。頸部沿背中線直達尾部的深棕色縱紋是水鹿的顯著特徵之一。面部稍長,鼻吻部裸露,耳朵大而直立,眼睛較大,眶下腺特別發達,尤其是在發怒或驚恐時,可以膨脹到與眼睛一樣大。水鹿的四肢細長而有力,主蹄大,側蹄特別小。
  • 我國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黑狼,推測或許是狼與狗的「結晶」
    這是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黑狼這一物種,證明黑狼在我國野外真實存在。黑狼為什麼在青海三江源首次發現?在這裡為什麼罕見?黑狼這一物種又是怎麼形成的?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動物學專家。「黑色在動物體色裡比較少,因為黑色是一種隱性基因,必須是父母同時含有這種隱性基因,後代才有可能表現出來。
  • 我們身邊的野生動物——水鹿
  • 首次發現!雪豹和金錢豹在三江源地區同域分布
    今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及祁連山國家公園,將正式掛牌成立。這兩個國家公園以及周邊地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珍稀野生動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區。為了進一步摸清這些野生動物分布的情況,一支專業的調查隊伍,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中旬,布設了700多臺紅外相機,調查近百個村落。
  • 野保專家首次在三江源地區發現罕見藏棕熊
    這對於外地進入三江源地區的野調組織來說非常難得,而且可以證明三江源國家公園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種群已經向周邊擴散了。「當時天馬上就黑了,山裡忽然下起了冰渣子,藏棕熊就在鏡頭裡出現了。開始還在樹林間若隱若現,後來它跑到一個光禿禿的山下,看得非常清楚。它狀態很好,非常健壯。」李理介紹。很快,大家又發現了第二隻。
  • 【保護】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鄺兆勇 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鄺兆勇:通過這個形態還有這個角,這個角分叉,三分叉,加這個腳趾,我們判斷應該是一頭水鹿
  • 三江源腹地首次拍到中白鷺活動影像
    青羚網訊(記者 祁宗珠)6月18日、19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管護員在海拔4500多米的雅達湖附近拍攝到兩隻中白鷺活動的影像。鳥類學專家分析,中白鷺在三江源腹地的長江源園區活動屬首次記錄,這也是中白鷺這一物種分布的最高海拔紀錄。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水鹿現身我市!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韶關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
  • 首次!北京野保專家在三江源地區發現罕見藏棕熊
    這對於外地進入三江源地區的野調組織來說非常難得,而且可以證明三江源國家公園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種群已經向周邊擴散了。「當時天馬上就黑了,山裡忽然下起了冰渣子,藏棕熊就在鏡頭裡出現了。開始還在樹林間若隱若現,後來它跑到一個光禿禿的山下,看得非常清楚。它狀態很好,非常健壯。」李理介紹。很快,大家又發現了第二隻。
  • 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全球神秘貓科動物荒漠貓完整育幼行為
    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全球神秘貓科動物荒漠貓完整育幼行為 記者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政府獲悉,科研人員近期在位於三江源地區的通天河沿岸,首次記錄到中國特有貓科動物荒漠貓撫育幼崽的影像。
  • 「韶關」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楊東山十二度水保護區
    近日,韶關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其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
  • 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在樂昌市境內現身。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其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
  •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次利用直升機完成冬季綜合科學考察
    31日,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趙新全向記者介紹。據了解,21日至30日,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和南通大學等單位,聯合開展2020年冬季三江源國家公園勒池草原等區域綜合科學考察。圖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勒池草原等區域綜合科學考察現場。
  • 鞍子河野生動物之美:水鹿媽媽緊護寶寶覓食
    水鹿四川鞍子河自然保護區內,一直小水鹿似乎對於冬天到雪地裡覓食感到十分興奮,一會兒伸長脖子舒展身體,一會兒又低頭覓食,玩得不亦樂乎。而它旁邊的水鹿媽媽則顯得十分不放心小水鹿,一直緊緊跟著小水鹿,寸步不離,不時還抬頭觀察四周。水鹿體型中等,比梅花鹿大,比馬鹿小,與其他鹿種相區別的重要特徵是:角小、分叉少;門齒活動;頸腹部有手掌大的一塊倒生逆行毛;毛呈偏圓波浪形彎曲。水鹿生活在熱帶草原、熱帶森林和高原。水鹿一般在早晨、傍晚和夜晚活動,白天休息。它們喜歡在水邊覓食,喜歡泡在水中,而且喜歡遊泳,故名「水鹿」。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水鹿現身韶關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近日,韶關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保護區內的水鹿。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其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
  • 臺灣社會:母水鹿闖入廟內斷氣,民眾:成土地公坐騎
    ▲▼彰化田中鎮福安宮15日闖進一頭奄奄一息的成年水鹿。而這神奇的景象,後來也被po到臉書社團《田中社頭二水的大小事》,發文者笑稱「有鹿神快拜…」,引起不少當地網友的關注,都說是「山獸神」,裡民說發現水鹿時還有一口氣在,還對母鹿說一聲「好可憐」,眼神對望一下,結果沒多久就斷氣。
  • 瀕危物種水鹿現身雲南,曾被認作是「神鹿」,如今卻百年難遇
    就比如說一種生活在東南亞的野生鹿,它的名字叫做水鹿,這是一種部分在中國,斯裡蘭卡,印度,尼泊爾等地區的野生鹿種,由於人類的不斷的捕殺,我們已經很少可以發現野生水鹿了,現在的水鹿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人類正在想盡辦法來保護它。
  • 葫蘆島口岸首次截獲熱帶火蟻
    經專家鑑定,確認為入侵物種——熱帶火蟻。這是葫蘆島港自6月份開港以來首次截獲外來有害生物。  據介紹,熱帶火蟻原產熱帶、亞熱帶的南美地區,與紅火蟻同屬火蟻屬種群,體長2.7-5mm,體背黃褐色至褐色,兵蟻頭部寬大。熱帶火蟻頭部後緣有明顯的凹陷,觸角10節、錐節2節,無頭楯中齒,無前伸腹節齒,腹柄節與後腹柄節明顯。熱帶火蟻個體可以多次叮咬,而且往往是整群對人類及動物實施襲擊。
  • 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棲息於青藏高原東北部
    中新社昆明10月20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宿兵研究組古DNA室與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合作,對山那樹扎遺址的10個大型牛科動物和2個犀牛骨骼標本開展古DNA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棲息於青藏高原東北部,促使該地區成為東亞最後的狩獵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