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000多米的玉樹藏族自治州通天河畔,一直是各種高原野生動物樂活的天堂。近日,久居在這裡的牧民在日常巡山中,幸運地發現了一種長得像鹿一樣的蹄類動物,它們四肢發達,全身長著蓬鬆的長毛,兩對鹿角呈「U」字形,原來這是高海拔地區不常見的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鹿。這些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活的水鹿出沒在通天河畔的茂密樹叢中,不經意間和這裡的居民成了「好朋友」。
通天河畔發現水鹿蹤跡
據玉樹藏族自治州哈秀鄉雲塔村的牧民監測員成尕介紹,在一次平常的巡山中,他第一次見到一種像鹿一樣的動物在山林中穿過,他剛開始以為是常見的梅花鹿,但仔細觀察後發現,這種動物外形又像是馬鹿,經過專業人員鑑定之後才得知是水鹿。他覺得這種動物應該只在熱帶生活,沒想到在高海拔的三江源也能見到它的蹤跡。據了解,目前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成尕所在的動物保護中心牧民監測站,已經有22名經過專業培訓的牧民監測員,在過去4年中,監測員們通過紅外相機和樣線監測,已監測到雪豹、棕熊、白唇鹿、馬麝、水獺等23種大型哺乳動物。
究竟水鹿是什麼動物
記者從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證實,該保護中心牧民監測員首次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通天河畔海拔4050米處監測到一種新的有蹄類動物,經專家辨認,該動物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鹿。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趙翔介紹,自2012年開始,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與玉樹市人民政府合作,在該區域推動建立了以牧民為主體的社區監測體系。水鹿與馬鹿二者生態位非常接近,水鹿是東洋界體型最大的鹿,而馬鹿是古北界最大的鹿亞科,再加上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在三江源地區同時容納三種大型鹿類,說明該區域多樣性極高,是動物地理的交匯區域。
全球氣候變化水鹿也搬家
關於此次發現的水鹿,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介紹,水鹿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此前已知棲息地介於海拔2000米-3700米之間,該物種已於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名錄之中。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一些動物會從四川等地遷徙至青藏高原,這其中也可能有水鹿,水鹿能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生存也正說明了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在逐漸變好。
為什麼水鹿能喬遷至高原?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索南措表示,「隨著氣候變化以及生態系統的好轉,低海拔的動物棲息地也呈現上升趨勢。牧民將監測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也能夠記錄到物種分布等細微變化,這也是水鹿能夠被發現的原因。」
相關連結:
同樣是鹿,其實差別是挺大的!
水鹿:水鹿的四肢細長而有力,主蹄大,側蹄特別小。尾巴的兩側密生著蓬鬆的長毛,看上去好似一把扇子,尾巴的後半段呈黑色,腹面顏色雪白。只有雄獸頭上長角,角從額部的後外側生出,稍向外傾斜,相對的角叉形成「U「字形。角形簡單,呈三尖形。
馬鹿: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獸才有,而且體重越大的個體,角也越大。雌獸僅在相應部位有隆起的嵴突。雄性的角一般分為6或8個叉,個別可達9—10個叉。主幹較長,向後傾斜,第二叉緊靠眉叉,因為距離極短,稱為「對門叉」,並以此區別於梅花鹿和白唇鹿的角。
駝鹿:駝鹿是世界上體形最大和身高最高的鹿,一般體長為200-260釐米,肩高160-240釐米,比大多數犀牛都高。高大的身軀很像駱駝,四條長腿也與駱駝相似,肩部特別高聳,則又像駱駝背部的駝峰,因此得名。全身的毛色都是棕褐色,夏季毛的顏色比冬季深得多。頭部很大,眼睛較小,臉部特別長,頸部卻很短。( 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