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楊東山十二度水保護區

2021-01-13 瀟湘晨報

近日,韶關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

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其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該保護區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從視頻看到水鹿的分叉角,三分叉以及腳趾的形狀,可以判斷出是一頭水鹿,而且是剛成年的雄性水鹿。

保護區內出現的水鹿。圖為紅外線攝像頭截圖

據了解,樂昌境內有國家重點生態屏障南嶺山脈區域,野生動植物的物群極為豐富。隨著近年來對自然保護的力度不斷增大,白鷳遍飛、群鳥鳴叫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場景不再稀奇。韶關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呼籲廣大市民,共同參與生態建設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

【來源:廣東省林業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在樂昌市境內現身。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其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
  • 【保護】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在我市境內現身。 這個角分叉,三分叉,加這個腳趾,我們判斷應該是一頭水鹿。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現身韶關!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現身韶關!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水鹿現身韶關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近日,韶關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保護區內的水鹿。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其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
  • 這種瀕危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現身韶關
    近日,韶關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其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水鹿現身我市!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水鹿現身我市!09 2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韶關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
  • 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南部發現瀕危水鹿(圖)
    原標題: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南部發現瀕危水鹿2019年12月中旬,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研究所對布控於保護區南部薩瑪閣一帶的紅外相機進行了儲存卡的回收和檢查工作,其中布設在阿克的一臺紅外相機拍攝到了水鹿的活動影像,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南部首次拍攝記錄到水鹿活動影像
  • 瀕危物種水鹿現身雲南,曾被認作是「神鹿」,如今卻百年難遇
    地球是一個物種豐富的星球,在整個生態圈中,有著數百萬種生物,其實每一座對於地球都非常重要,正是這種多樣性,我們的地球才會如此美麗,但是由於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還有人類的捕殺行為,現在有許多動物都已經消失,或者正在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 黑熊、獼猴、豺……白馬雪山保護區拍到珍稀瀕危物種活動影像
    掌上春城訊2020年11月10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北部一條紅外相機監測樣線進行了數據回收,在對紅外相機數據回收整理分析時,發現了黑熊、黃喉貂、獼猴、豺、血稚等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至此,該保護區已經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 「四不像」現身韶關乳源
    韶關乳源大峽谷保護區驚現中華鬣羚 受訪者供圖大峽谷自然保護區拍攝到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鬣羚的清晰影像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張文,通訊員李鈺樺、賴南坡、秦傑瑩報導: 8月6日,記者從廣東乳源大峽谷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通過在野外架設紅外相機,保護區驚喜地拍攝到被稱為「四不像」的中華鬣羚的清晰影像。
  • 世界瀕危鹿種現身雲南白馬雪山,連老虎都敢打,曾一度被認定滅絕
    它,就是因自信驕傲而一度「被滅絕」、「被瀕危」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鹿。該物種目前分布於中國、斯裡蘭卡、印度、尼泊爾、以及東南亞等地區。2013年,該物種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在此之前,該物種曾一度被認為在白馬雪山保護區內已經滅絕,但是在2017年該保護區北部的奔子欄境內便拍攝到了水鹿,而這一次在南部的拍攝記錄,足以證明水鹿在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內仍然存在。
  • 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蛇島
    6月6日,一隻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6月6日17時至18時,蛇島護海隊李文龍在海上巡海時發現,蛇島北部一片礁石上趴著一個大傢伙。「不是斑海豹,我在海上生活三四十年了,經常見到斑海豹,但這傢伙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最開始把它當成北極熊了。」「這傢伙披著棕黃色皮毛,體長一兩米,體重估計有二百七八十斤。
  • 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
    6月6日,一隻北海獅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6月6日下午18時,蛇島護海隊員李文龍在海上巡海時發現,蛇島北部一片礁石上趴著一個「大塊頭」。「從形態上看不是斑海豹,也不像陸地上的動物,身體非常靈活,來回扭動。」
  • 「蛇中大熊貓」莽山烙鐵頭蛇現身韶關(圖)
    現狀雌雄雙蛇「一見如故」據保護區專家李石洲介紹,2007年採集的第一條莽山烙鐵頭蛇經過2年多的馴養已經可以確定人工養殖取得了成功。剛送到保護區時仍比較瘦弱的這條烙鐵頭蛇如今已長成了一條「高大帥氣」的「小王子」,膚色鮮豔,體重增加,胃口不錯。
  • 瀕危物種在遼現身
    記者從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一隻北海獅近日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李文龍沒有再打擾它,立即向保護區報告。 6月7日,蛇島保護區將視頻發給了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韓家波。韓家波確認,這是一隻北海獅,不僅是在渤海海域,在中國海域也非常罕見。有記錄顯示,上一次在渤海海域觀測到北海獅是在1995年,盤錦大窪縣曾捕獲一隻北海獅雄性個體。
  • 瀕危物種在遼現身
    記者從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一隻北海獅近日現身旅順蛇島,這是近25年來渤海海域首次發現北海獅。李文龍沒有再打擾它,立即向保護區報告。 6月7日,蛇島保護區將視頻發給了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韓家波。韓家波確認,這是一隻北海獅,不僅是在渤海海域,在中國海域也非常罕見。有記錄顯示,上一次在渤海海域觀測到北海獅是在1995年,盤錦大窪縣曾捕獲一隻北海獅雄性個體。
  • 瀕危物種鼠兔驚現國內 盤點那些宣告滅絕又現身的動物
    時隔20年,一種天然萌物2014年夏天再次在中國現身,它就是外貌神似「泰迪熊」的伊犁鼠兔。據悉,這種動物比我們的國寶大熊貓還要稀有。伊犁鼠兔是一種體型嬌小的山地哺乳動物,約20釐米長,長有大大的耳朵,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動物之一,在其自然棲息地現存不足1000隻。
  • 瀕危物種「四眼蛙」現身智利北部拉戈斯將軍市
    【南美僑報網編譯李旋風9月8日報導】智利國家林業局(CONAF)工作人員,智利南方大學(UACh)環境保護工程師塞瓦斯蒂安·維達爾(Sebastián Vidal)近日證實,瀕危物種「背眼蛙」(Pleurodema marmorata)現身國家北部阿里卡和帕裡納科塔大區(Arica y Parinacota)拉戈斯將軍市 (General Lagos)。
  • 罕見蘇門答臘犀牛40年來首度現身
    PHOTOGRAPH BY ARI WIBOWO, WWF-INDONESIA  (神秘的地球報導)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Brian Clark Howard 編譯:鄭惟心):罕見蘇門答臘犀牛40年來首度現身,這隻母犀牛目前已被移到了更安全的保護區,加強保護此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