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可精確定位並修復缺陷基因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新技術可精確定位並修復缺陷基因

  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3日報導,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和來自腦膜炎細菌的DNA切割蛋白,美國莫格裡奇研究所和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能精確定位和修復缺陷基因的有效方法。

  發表在8月12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這篇論文稱,新技術比以前的方法簡單得多,是再生醫學、藥物篩選和生物醫學等基礎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論文的第一作者是莫格裡奇研究所再生生物學小組的侯中鋼(音譯)和西北大學的張楊(音譯)。

  侯中鋼說:「利用這一系統,我們幾乎可以修復任何基因缺陷,包括那些可能引發癌症的基因缺陷。此外,該技術還能用於人類多能幹細胞,這為其他具有想像力的應用打開了大門。」

  西北大學張楊所在的研究小組集中研究了奈瑟氏菌屬的腦膜炎細菌,因為它們是Cas9蛋白的最佳來源,而藉助Cas9蛋白,便可精確剪短受損的DNA片段。他說:「我們能夠利用不同類型的小分子RNA來指導這一蛋白質,這使得我們能精確地移除、替換或糾正有缺陷的基因。而先前的方法大都是建立在蛋白質基礎之上的技術,需要通過改造蛋白來實現剪切。」現在,藉助新技術,科學家們能夠在短短一到三天時間內就合成RNA,而此前改造合適的蛋白質往往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

  威斯康星大學胚胎幹細胞生物學教授詹姆斯·湯姆森教授和其他多名學者都認為,這項研究有很多實際應用價值。湯姆森教授說:「人類多能幹細胞可以無限地增殖,它們產生了對人類至關重要的所有細胞類型,因此對於再生醫學、藥物篩選和生物醫學研究來說,它們極其珍貴。通過與西北大學的合作,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了這些細胞的潛能,因為我們現在能夠以更精確、更有效的方式來操控它們的基因組。」

  西北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教授埃裡克·宋提莫爾表示,該研究結果還同時表明了這項技術的安全性。他說:「此前的研究中,偶然或脫靶剪切是科學家們所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讓再生醫學應用面臨著一些潛在的不利影響。新技術不但克服了這些安全障礙,還以其便利特點讓相關的研究從一個複雜的項目變為了一個常規的實驗技術,對此後的研究而言該技術意義深遠。」(記者 王小龍)

相關焦點

  • 新技術可精確定位和修復缺陷基因
    原標題:新技術可精確定位和修復缺陷基因   科技日報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3日報導,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和來自腦膜炎細菌的DNA切割蛋白,美國莫格裡奇研究所和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能精確定位和修復缺陷基因的有效方法。
  • 科學家完成小白鼠精原修複試驗 遺傳基因缺陷有望治癒
    東方網12月7日消息:防治遺傳病,要麼不宜生育,要麼後天補救——然而,若能在生殖細胞中就完成遺傳缺陷修復,豈不是實現了先天治癒?北京時間5日晚,國際著名學刊《細胞研究(CellResearch)》在線發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北大合作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的基因技術,在小鼠的精原幹細胞中修復了白內障遺傳疾病的缺陷,產生了完全健康的後代。  要徹底根治遺傳疾病,可通過基因治療手段在生殖細胞中修復發生改變的遺傳物質,並將正確的遺傳物質傳遞給下一代,從而在人群中徹底清除這類遺傳缺陷。
  • 基因編輯新突破 遺傳性免疫缺陷病症可能有救了
    據外媒消息,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來修復遺傳性免疫缺陷病症——X 連鎖慢性肉芽腫病(X-CGD)患者造血幹細胞中的缺陷基因。科學家將修復的幹細胞移植到小鼠體內,這些幹細胞會發育成具有正常功能的白細胞,這也證明可以使用這一方法治療患有 X-CGD 疾病的患者。
  • 人造染色體可修復人類細胞基因缺陷
    近日,一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稱,通過研製人造人類染色體(HAC)修復人類細胞基因缺陷的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體內GPS系統」或可精確定位腫瘤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通過全球定位系統,谷歌可精確定位一家餐廳的位置,並告知搜索者餐廳的距離和到那裡所需的時間。如果這項GPS技術應用在人體內會怎樣?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22日報導,該校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套名為「ReMix」的「體內GPS系統」。該系統主要通過植入體內的微型標記物來定位。
  • 新研究:科學家開發基因治療方法,先天耳聾可被治癒
    新研究:科學家開發基因治療方法,先天耳聾可被治癒  CHEN • 2020-12-25 10:40:05 來源:前瞻網 E2123G0
  • 中國科學家實驗室內改造「蜘蛛人」:基因編輯修復缺陷胚胎
    之後,再通過第三種蛋白,讓細胞啟動DNA修復程序,最終使得C-G鹼基對替換為T-A鹼基對。如果說CRISPR/Cas9被譽為「基因魔剪」, 鹼基編輯器BE則更像是批改單個鹼基的帶有橡皮擦的鉛筆。相對於CRISPR/Cas9,鹼基編輯器BE更安全、脫靶效應也更低。
  • 治療耳聾將遺傳物質輸送到內耳的細胞中「取代」了缺陷基因
    特拉維夫大學(TAU)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創新的耳聾治療方法,將遺傳物質導入內耳細胞。遺傳物質「取代」了基因缺陷,使細胞能夠繼續正常運轉。在這些病例中,大約一半的耳聾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目前約有100個與遺傳性耳聾相關的不同基因。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重點研究了SYNE 4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性耳聾--這是我們實驗室幾年前在兩個以色列家族發現的罕見耳聾,從那時起,我們在土耳其和英國也發現了這種耳聾,」Avraham教授報導。從父母雙方遺傳有缺陷的基因的兒童出生時聽力正常,但在兒童時期逐漸失去聽力。
  • Blood:一種先天免疫性缺陷疾病被基因治療100%治癒
    腺苷脫氨酶缺乏病是一種嚴重的免疫缺陷症,腺苷脫氨酶的缺乏可使T淋巴細胞因代謝產物的累積而死亡,從而導致嚴重的聯合性免疫缺陷症(SCID)。通常導致嬰兒出生幾個月後死亡。腺苷脫氨酶(ADA)基因位於20q13-qter,編碼一條含363個胺基酸殘基的多肽鏈。ADA缺陷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測定紅細胞的ADA水平,在雜合子中ADA僅為正常的一半。
  • 基因缺陷或可引起心力衰竭
    在他們的文章中,作者解釋說,基因變異通常會導致擴張型心肌病——一種遺傳性心臟病,從而導致心力衰竭,全世界25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這種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是由於心臟擴大,導致肌肉變緊,變薄,這反過來也會損害器官的能力。 研究人員研究了有基因缺陷的健康大鼠,他們將異常的壓力放在他們的心臟引發擴張型心肌病。
  • 科學家提高基因組精確映射
    科學家提高基因組精確映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6:11:44 美國哈佛大學陳公共衛生學院Alkes L. Price及Omer Weissbrod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單基因遺傳病擴展性攜帶者篩查——出生缺陷防控新策略
    9月12日是預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同心抗疫,護佑新生」,旨在引導動員全社會弘揚抗疫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婦幼健康工作,加強出生缺陷防治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引導公眾主動獲取知識、接受服務,科學孕育健康新生命。
  • 科學家第一次成功修復了人類基因中的致病突變,這意味著什麼?
    文化方面可能的影響也同樣讓人擔憂:某些專家警告,不受監管的基因工程可能帶來一種新的優生學,有錢人可以付錢獲得能力提升的後代,而那些帶有缺陷的嬰兒則被視為沒有價值。未經基因編輯的剛受精卵子(左),經過基因編輯、已進行了數輪細胞分裂的胚胎。周三發表的一項研究宣布,通過編輯人類胚胎能夠修復常見的嚴重致病基因變異。
  • 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報導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與傳統的核酸編輯技術需要向細胞同時遞送編輯酶(如Cas蛋白)及嚮導RNA不同,LEAPER系統僅需要在細胞中表達嚮導RNA即可招募細胞內源脫氨酶實現靶向目標RNA的編輯。利用該技術,研究人員在一系列疾病相關基因轉錄本中實現了高效、精準的編輯,並成功修復了來源於Hurler症候群病人的α-L-艾杜糖醛酸酶缺陷細胞。該技術的建立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疾病治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工具。
  • 南陵縣管道變形塌陷置換非開挖修復技術圖解
    南陵縣管道變形塌陷置換非開挖修復技術圖解鴻帆擁有多功能疏通車、自帶發電箱車、紫外光固化修復車、高清CCTV檢測、高清QV檢測、聲吶檢測測等多種技術和設備,以及全新的管網測繪系統,可實現排水管網隱患排查、缺陷評估,管網測繪數據錄入城市GIS系統,為城市建設「排水一張圖」,實現「智慧排水」,提供重要依據。
  • 基因表達動態示蹤的新技術研究獲進展
    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通過內源性啟動子驅動的sgRNA監測低豐度轉錄本和lncRNAs的表達》,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
  • 基因缺陷修正首次在幹細胞中實現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對遺傳疾患皮膚細胞中的基因缺陷進行了修補,進而將這些組織轉化成了能扭轉疾患病情的幹細胞,從而在基因重組過程中,製造出了無遺傳缺陷、功能強大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
  • 基因治療的國內外研究進展。
    1.發達國家和製藥巨頭加大基因治療研發投入美國對基因治療領域的資助持續增加。2014年6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2500萬美元,用於傳染性疾病(瘧疾和流感)的基因治療研究。2015年底,美國白宮發布《美國創新新戰略》,明確把包括基因治療在內的精準醫療作為未來發展戰略,未來10年將投入48億美元重點資助。
  • DNA修復缺陷破壞人類皮膚結構和功能
    DNA修復缺陷破壞人類皮膚結構和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17:24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Susanne I. Wells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最近流行的CRISPR基因技術到底能做什麼 進展如何
    隨後DNA會開啟自動修復機制,將剪斷的兩端連接起來,從而實現目標區域的敲除或替換。雖然操作和效率都得到了提升,但CRISPR技術可能存在的問題就是,嚮導RNA不一定每次都能準確匹配被剪短的基因。在DNA損傷修復的時候也可能出現意外,就像是一列沒有被鐵軌合理引導的出軌火車,隨時會導致基因組產生未知的突變,這被稱為脫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