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提到三個概念:洗茶、潤茶、醒茶。那麼你知道哪個步驟是洗茶,哪個步驟是潤茶,哪個步驟是醒茶嗎?很多人經常會搞混淆,用熱水過一遍茶葉,然後倒掉這叫做洗茶,也叫醒茶、潤茶,雖然三者動作相似,並且目的都是為了讓茶更好喝,但是還是有區別的。
茶葉本不髒,為何還要「洗茶」
很多的人覺得泡茶前的「洗茶」是為了洗掉附在茶葉上的一些髒的物質,其實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跟以往傳統做茶方法不同的是現代製作茶葉大都是採用標準化程序生產,在整個過程中其實是很少會沾染上灰塵的,就算是一些拿純手工製作來做產品賣點的一些高檔茶葉,整個過程中的清潔方面也是把控得比較嚴的。有時候偶爾會在一些茶葉上看到類似「灰塵」的物質,其實是茶葉的茶毫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外力形成的塵狀微粒,其實不是灰塵。
在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中強調「以潔為先」的思想。明代《茶譜·煎茶四要》中記載:「洗茶: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汙垢、冷氣,烹之則美。」在古代制茶操作中出現的雜質一般是由於儲存條件不好,洗茶確實是可以洗去一些灰塵,所以洗茶這一習慣就被保留了下來。現代人洗茶,目的更多的是為了提升茶湯的品質,讓我們能更快、更好地喝到好的茶湯滋味。
不是所有的茶都需要洗才能衝泡出茶葉最佳的口味的,這還要看不同的茶不同的茶性。譬如說綠茶、白毫銀針、金駿眉等這些細嫩的茶,頭道沒有洗過的茶才是真正的精華,所以一般是不需要洗茶的。而相反的,鐵觀音、黑茶、陳年普洱等比較緊實的茶才需要「洗」,這樣才能喚醒茶葉,釋放茶中的真滋味。
適當醒茶,提升茶滋味
聽過醒酒的,相信很少有人聽過醒茶的。我們在喝葡萄酒的時候會經常的提到「醒酒」,其目的是為了讓酒與空氣接觸,讓酒在空氣中適當的氧化,從而提升酒的口感。其實,醒茶的目的和醒酒差不多,也是在空氣、水、溫度的作用下,讓茶葉裡的物質在短時間內活躍起來,這樣泡出來的的茶葉滋味和香氣都得到充分的釋放,衝泡後的茶湯更加的醇厚。醒茶不僅能提升茶的口感和香味,還能除去令人不悅的奇怪的味道,像普洱熟茶就容易有渥堆味,就需要通過醒茶來減少這種味道。
醒茶分為「幹醒」和「溼醒」。幹醒主要作用於成年的緊壓茶,主要是通過把茶撬開放入茶罐中沒存一段時間來醒;「溼醒」和洗茶相似,第一泡的茶倒掉。
「潤茶」讓茶葉舒展開來
茶葉在製作過程中有一個「揉捻的過程」,是為了讓茶葉的形狀變得緊緻,這樣製成的茶葉在用蓋碗、茶壺沏泡時需要先浸潤一下,讓茶葉在水中充分地舒展開來,才更容易浸出,所以就有了「潤茶」。
對於那些顆粒比較緊結的球形烏龍茶和緊壓的餅茶、磚茶等,潤茶能讓茶葉適當舒展,讓茶汁更快的浸出與水融合,茶湯能更好的達到最佳的口感,其實潤茶在動作上和洗茶差不多。
最後,大概概括一下「洗茶」、「醒茶」、「潤茶」這三者的關係,其目的都是為了讓茶更好喝,激發茶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