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潛水員做志願者給棘冠海星打「毒針」,這貨是啥?

2021-01-09 十八米潛水

新華社雪梨1月22日電 棘冠海星近來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南端驟增並吃掉大量珊瑚。為此,澳大利亞日前出動25名志願者,潛入水下用毒針毒死這些「珊瑚殺手」。

棘冠海星以珊瑚蟲為食,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可以控制珊瑚過度繁殖,但數量過多會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威脅生態環境。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報導,澳大利亞海洋公園旅遊經營者協會已召集25名潛水員出海,以注射方式殺死棘冠海星。整個行動為期9天,初步目標是每人每天殺死1000隻海星,實際毒殺數量將視海星聚集情況、天氣、海水可見度等因素而定。

據介紹,這些潛水員均是來自高校、旅行社、海洋公園等機構的志願者,他們會用針頭向海星注射膽鹽,一次性注射10毫升即可毒死一隻棘冠海星。

專家認為,海水富營養化以及天敵被人類捕撈是棘冠海星過度繁殖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每當棘冠海星數量出現暴增,澳大利亞常採取毒殺方式控制其數量。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近年來卻一直承受著氣候變化、棘冠海星過度繁殖和沿海開發汙染帶來的一系列生態問題,大量珊瑚因此死亡。

棘冠海星張這樣↓

各種有刺,各種有毒,這種海星叫棘冠海星。

它的毒棘有毒胞,為神經毒素。說到有毒,大家不要擔心,棘冠海星主要分布在整個印度洋 - 太平洋地區,從印度洋(紅海和東非),太平洋(從日本本土南部至豪勳爵島,並從巴拿馬至西海岸加利福尼亞灣)。該物種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尤為常見。在咱們國家,並不常見。

棘冠海星個體比較大,從體盤輻射的腕對稱,成體輻徑250至350毫米,最大超過700毫米。腕8-21個,一般13-15個。反口面骨板間隔很寬,各板有一個長棘,棘下部有柄,棘上端十分尖銳。腕外端棘特別發達,長可達45-50毫米 。篩板6-8個

棘冠海星是肉食動物,多棲息在熱帶珊瑚礁附近的沙上。以珊瑚為食,啃食珊瑚蟲,包括無柄無脊椎動物和動物屍體。它們具長可彎曲的腕,管足上具吸盤,取食時身體位於食物之上,以腕吸著,由於管足末端吸盤的真空作用,翻出噴門胃插入獵物內,並分泌消化酶,再用胃將食物一同送入口內。通過胃壁吸收養分。它們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蟲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像這樣↓

論飯量,平均一隻棘冠海星一天要吃掉約二平方公尺的珊瑚!最可怕的是棘冠海星會突然數百萬隻大量出現,幾天之內將珊瑚礁吃得面目全非,對珊瑚礁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

澳大利亞大堡礁深受其害,管理員們也非常頭疼這個現象,所以人們開始用機器來驅除它們。至於棘冠海星為什麼會突然暴增,至今還沒有定論,不過有幾種假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營養鹽增長和捕食者的缺失。前者表示人類的經濟活動對此產生影響,後者表示,珊瑚礁中有豐富的海產資源,而棘冠海星又缺少天敵,所以......emmm

不過,澳大利亞等國經研究後認為:棘冠海星種群的暴發是由最適的水溫和較低的鹽度使同期所產的幼體得到很高的成活率所致,與人類活動無直接關係。

棘冠海星這麼無敵,那它是怎麼長起來的呢?

棘冠海星從浮遊生物開始,然後依序為:初齡幼體→二齡幼體→三齡幼體→(沉海底)→終齡幼體→成體。棘冠海星是有性繁殖,通過體外受精繁殖,不需要交配。一般在夏季產卵,妊娠期雌性可產1.2到2.4千萬粒卵,在整個繁殖季最多可產達6千萬粒卵。

幼年棘冠海星大概0.5mm大小,以珊瑚藻為食,一歲以後,就開始吃葷了,開始吃珊瑚蟲。兩三歲長成成熟的個體,然後開始禍害珊瑚礁......

其實棘冠海星也不是沒有天敵,法螺就是讓它們瑟瑟發抖的一種生物,但是人類的捕撈造成法螺數量減少,所以,你懂得......

我們在上文提到,棘冠海星有劇毒,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人類被刺了,一定要儘快採取措施才行。

記著把刺拔掉,但如果是已經深入傷口的棘刺則應該保持不動。因為棘刺前端易折,若是折在傷口深處不容易發現處理;然後用40~45℃的溫水洗淨傷口,輕輕用繃帶包紮。當然一定要記得接受正規醫師治療。

十八米潛水行程

菲律賓·PG海豚灣丨5天4晚驚爆價2100元

菲律賓·PG海豚灣丨潛水教練帶你high浪!錯峰低價潛水團!

馬來西亞·納閔丨她,在海底靜靜等你——小眾的沉船之旅

馬來西亞·馬布島丨6天潛水團,探訪海上伊甸園

馬來西亞·仙本那丨在夏季前端,感受魚群風暴

美國·塞班丨五一潛水家庭遊,包機直飛!這次玩個大的!

帛琉丨潛水or考證團!跟大神,看大貨一起來浪啊~

奇葩說新人類夠妖孽,那些奇葩的潛水地也夠神奇!

帛琉眾多潛水奇觀,你潛過幾個?

在菲律賓,我被拖入水底手腳冰涼...一位PG考證團友的潛後感!

潛水中重口味 or 小清新的事兒(話題活動總結~含獲獎名單)

關於潛水目的地的100+個問題,都給你統計了,請隨便撩~!

菲律賓13大海島,吸引人的不止是潛點,還有這些亮點!

這樣的詩巴丹,現在不去留著過年?地表最強詩巴丹攻略

乾貨!不能再全的ow考證地攻略!(內含價格)

十八米潛水為您提供「有識、有趣」的潛水資訊和「真實、詳盡」的潛水旅行線路,多彩的海洋生物,奇妙的海底世界,願今後每一次潛水旅行,都能有我們的陪伴~

聲明:本篇為轉載文章,轉自:潛水星球EZDIVE。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微信立場。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謹遵專業人士叮囑。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十八米潛水。關於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郵箱:

歡迎投稿合作贊助

相關焦點

  • 為救大堡礁 澳志願者潛水毒殺海星
    為此,澳大利亞日前出動25名志願者,潛入水下用毒針毒死這些「珊瑚殺手」。  棘冠海星以珊瑚蟲為食,在健康的生態系統中,可以控制珊瑚過度繁殖,但數量過多會造成珊瑚大量死亡,威脅生態環境。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報導,澳大利亞海洋公園旅遊經營者協會已召集25名潛水員出海,以注射方式殺死棘冠海星。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原標題: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新華網雪梨11月7日電(記者趙小娜)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棘冠海星繁殖力極強,它們以珊瑚蟲為食,只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造成珊瑚白化死亡。
  • 棘冠海星吃珊瑚威脅澳洲大堡礁,專家建議用食醋殺死海星!
    吃光珊瑚的海星據外媒報導,全身長滿刺的棘冠海星(crown-of-thorns starfish)主要食物是珊瑚,他住在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的一部份。一般來說,棘冠海星的數量應該不多,不過近幾十年來,棘冠海星的數量好幾次大量增加,造成許多珊瑚被吃掉,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AIMS)在 2012年的一份研究就提到,棘冠海星是過去 30年來造成珊瑚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個理論推測,棘冠海星暴增可能跟他們能吃到的浮遊植物有關係,因為棘冠海星幼蟲主要的營養來源就是浮遊植物,不過目前,科學家還沒辦法肯定是什麼原因讓棘冠海星的數量多次暴增。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新聞—科學網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第2編輯室】「珊瑚殺手」棘冠海星沒有天敵?機器人來了!
    渾身毒刺,長得像地獄來客的棘冠海星是珊瑚的噩夢。它們對珊瑚的破壞可能超越人類活動的影響,棘冠海星會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蟲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 珊瑚上的棘冠海星 而且,棘冠海星食量非常大,據報導,平均一隻棘冠海星一天要吃掉約二平方公尺的珊瑚。最可怕的是,有些年份,棘冠海星的數量會大幅暴增,給珊瑚造成滅頂之災。
  • 棘冠海星殺手:無人潛水器RangerBot將守衛大堡礁
    對此,人們很容易會把矛頭指向人類,然而實際上除了人類,還有一種對這些珊瑚的生存構成了威脅,它就是棘冠海星。事實上,有人懷疑,由於珊瑚附近的人類活動不斷增加,導致棘冠海星的數量出現猛增。這些海星以珊瑚為食,它們是珊瑚礁生態的關鍵。於是控制這些海星的數量成為了當務之急。
  • 棘冠海星:海中毒魔鬼,貪吃的珊瑚殺手
    棘冠海星。身披毒刺,形如車輪棘冠海星是棘皮動物,棲息於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等熱帶珊瑚礁區域,在菲律賓、我國臺灣、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等地的海岸線邊皆有分布。根據生活地區的不同,棘冠海星們有著多種多樣的體色:紫紅、青綠、黃綠、藍黑、粉藍等,五顏六色、不一而足。
  • 科學家開發可攜式測試工具 可快速檢測珊瑚「殺手」棘冠海星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除了面臨日益嚴重的白化挑戰,世界上許多珊瑚礁目前正在被棘冠海星吃掉。然而,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一種簡單的新型可攜式測試工具,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檢測到它們的存在。近年來,這一過程已被用於跟蹤魚類的遷徙,警告附近的大白鯊,甚至尋找尼斯湖水怪。現在,在生物化學家Jason Doyle的領導下,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可現場部署的試劑盒,用於檢測海水樣本中來自棘冠海星的eDNA。該試劑盒採用了目前家庭妊娠檢測中使用的廉價側流檢測技術,其特點是,如果存在目標DNA,則在其上會出現一條有色帶。
  • 珊瑚「殺手」棘冠海星「重出江湖」
    大量珊瑚「殺手」棘冠海星在澳大利亞大堡礁「重出江湖」,正在蠶食這一綿延數千公裡的珊瑚礁群。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電臺5日報導,研究人員去年發現,在大堡礁南端的斯溫群礁,棘冠海星數量飆升,「密度非常高」。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休·斯韋特曼說,這一現象「勢必導致大量珊瑚消失」。
  • 基因分析助力棘冠海星防治—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通過分析最新測序的棘冠海星基因組及其分泌的蛋白質,研究人員重點揭示了可能是棘冠海星賴以相互交流的因子。
  • 澳大利亞利用棘冠海星的剋星—大法螺保護大堡礁
    為保護大堡礁不受棘冠海星殘食,澳大利亞政府預計總投入2740萬美元,利用棘冠海星的天敵—大法螺(Charonia tritonis)來控制海星數量
  • 海星的「成魔之路」
    「魔鬼」軍隊過境一般情況下,棘冠海星大多形單影隻,一塊標準足球場大小的珊瑚礁區,能找到的棘冠海星一隻手便數得過來。「獨行俠」棘冠海星白天會躲在珊瑚礁縫隙中休息,晚上才出來進食。當棘冠海星大量存在時,足球場範圍內能有數百隻,並且十到數十隻聚在一起,白天也會肆無忌憚暴露在珊瑚群落表面,成蝗蟲過境之勢。
  • 澳政府擬撥款培育瀕危大法螺 欲拯救大堡礁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19日報導,澳大利亞大堡礁不僅面對白化危機,專吃珊瑚藻的棘冠海星也對大堡礁構成嚴重威脅。為拯救大堡礁,澳政府決定撥款開展一項實驗計劃,大量培育這種海星的天敵,即一種瀕臨絕種的大法螺。
  • 澳大利亞毒殺25萬隻海星 被切碎片還能復活(圖)
    不過,大堡礁的珊瑚眼下最大的敵人是棘冠海星。為此,澳政府耗時21個月,派人在海裡毒殺了25萬隻棘冠海星。未來,這類活動還將繼續。  潛水40分鐘殺1000隻  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群,但近年珊瑚數量大減。英國《衛報》22日報導,澳大利亞拯救大堡礁的行動目前傳出好消息。
  • 「剿滅」長棘海星 修復海洋生態
    「圍獵」長棘海星的同時,科研人員們還在培育新的珊瑚礁,在這場與海星、與時間的較量中,他們對南海珊瑚礁的未來充滿信心。爆發的珊瑚「殺手」「醜」,這是海南大學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秀保提到長棘海星的第一反應。
  • 長棘海星威脅印尼珊瑚礁
    但是據英國《泰晤士報》17日報導,大量的長棘海星正在捕食印度尼西亞海域珊瑚礁,使得全球這一種類最豐富的珊瑚礁群受到生存威脅。專家擔心,如此下去,海洋生態平衡將遭破壞。  嚴重破壞  珊瑚礁中的珊瑚由許多微小的珊瑚蟲聚合形成。長棘海星在捕食珊瑚蟲時,藉助分布在腕下的半透明小足,把自己吸附在珊瑚礁表面。
  • 科考證實: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愈發嚴重,致大量珊瑚白化
    記者今天(5日)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了解到,2020年6-7月,由該所牽頭的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在全體科考隊員與船員的通力協作下,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完成了2020年度綜合航次任務。通過此次項目,科考隊員們首次在中沙大環礁海域發現大規模長棘海星爆發,並導致了大環礁北部區域大量珊瑚白化。
  • 這裡長棘海星泛濫,科學家培育巨大海蝸牛去吃掉海星
    據雅虎新聞9月18日報導,科學家研究調查發現,澳大利亞昆士蘭海域中巨大的海蝸牛喜歡以長棘海星為食,如今昆士蘭大堡礁因長棘海星的破壞而消失大半,長棘海星泛濫成為大堡礁最大威脅之一,如果海蝸牛增多也側面保護了大堡礁。
  • 珊瑚殺手:棘冠海星-中新網
    在水深10公尺處的珊瑚礁旁,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用長鐵夾撥弄珊瑚上一隻青灰色的棘冠海星,這隻大傢伙直徑約40公分,牠的刺含有劇毒。  幾年前我(本文作者趙世民)在蘭嶼有慘痛經驗:我在浮潛時抓到一隻棘冠海星,興衝衝拿到岸邊的礁石上準備拍照,牠在掙扎中滾了下來,毒刺剛好扎中我的腳背,本以為擠一擠血就沒事,不料當晚腳掌卻腫得像變形的大地瓜,第二天一早趕緊搭第一班飛機到臺東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