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毒刺,長得像地獄來客的棘冠海星是珊瑚的噩夢。它們對珊瑚的破壞可能超越人類活動的影響,棘冠海星會把珊瑚表面的珊瑚蟲吃掉,留下白色的珊瑚骨骼。
珊瑚上的棘冠海星而且,棘冠海星食量非常大,據報導,平均一隻棘冠海星一天要吃掉約二平方公尺的珊瑚。最可怕的是,有些年份,棘冠海星的數量會大幅暴增,給珊瑚造成滅頂之災。在1970年左右,連綿二千多公裡長,寬約五十多公裡的澳洲大堡礁,曾有五分之一的面積遭受棘冠海星的蹂躪。臺灣澎湖海域近年也出現了大量的棘冠海星。
珊瑚很美,也是海洋生物棲息的重要場所。對於想保護珊瑚的人類來說,棘冠海星頑強的生命力也是個噩夢。即使把打撈起來的棘冠海星撕成4、5瓣,它還是能長成完整的個體。成年的棘冠海星最理想的天敵是體型巨大的大法螺,但是因為人類的捕撈,大法螺的數量也在減少。在棘冠海星數量激增的年份,沒有天敵能遏制它。
在捕食棘冠海星的大法螺也有研究表明,被雨水衝刷到海洋裡的陸上營養物質富集是棘冠海星數量暴增的原因。這些堆積在珊瑚上的營養物質給棘冠海星的幼蟲提供了充足的養料,極大提高了成活率,而一隻雌性棘冠海星一次可以產數十萬枚卵。活下來的小海星們每天就是:吃、吃、吃。
目前最好的殺死棘冠海星的方法是什麼?注射毒藥。直接把少量毒藥人工注射到棘冠海星體內,就可以殺死它,同時不會汙染海洋生態環境。
不過,據報導,因為棘冠海星頑強的生命力,人類需要注射十次毒藥才能殺死它,人類一小時只能殺死120個海星。而且在澳洲,消滅棘冠海星的潛水員一直處於短缺的狀態。
這個時候,力挽狂瀾的科學家出現了。去年,澳大利亞昆士蘭的詹姆斯庫克大學研製出了毒性更強的毒藥,注射一次就能在24小時內殺死棘冠海星。
研究人員介紹,被注射這種毒藥的棘冠海星會褪色,然後皮膚潰爛,最後內臟爆裂而死。聽起來是挺噁心的。
毒藥取得突破後,人類的工作就簡單了很多,只需要重複地注射就行了。於是,又一波天才科學家出現了,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過去10年的研究,研製出了自主水下機器人COTSBot,它能夠代替人類進行這項重複勞動。
COTSBot配備了水下攝像頭,能夠自動在珊瑚種識別出棘冠海星,然後自動注射。這是個大傢伙,有30公斤重,能在水下以2米/秒的速度連續工作6個小時,這是它工作時的樣子:
研究者認為,雖然機器人不可能徹底消滅棘冠海星,但這種高效的方式能夠為人類省下不少力氣。
今年5月份,刊載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還介紹了另一種消滅有害生物的高科技方式——給蚊子變性。生物學家發現了影響埃及斑蚊性別發生變化一個重要基因「Nix」,如果將提取或合成的Nix 注入到這種蚊子的卵中之後,超過三分之二的母蚊子就會變成公蚊子。公蚊子不僅不叮人,還能有效控制蚊子種群的數量。
科學家才是一些動物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