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看中國|「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疫情過後 中國如何抓住新...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但我們有獨特政治和制度優勢、雄厚經濟基礎、巨大市場潛力,億萬人民勤勞智慧。只要直面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動力,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的難關一定能闖過。

———2020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

截止5月23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5282370例,累計死亡340653例。美國作為疫情嚴重國家,累計確診1618471例,累計死亡96875例。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每個人的安全與命運都聯繫在一起。

面對這場戰「疫」,這次我們的敵人,不是某個國家,而是病毒本身。75年前,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憑藉強大的工業化生產能力,打敗了法西斯軍隊。

而在今年這場疫情中,中國正憑藉「數位化新基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敲黑板: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

黨中央國務院此前已多次就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做出戰略部署。

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讓「新基建」初露鋒芒,遠程辦公、遠程醫療、網上授課、無人配送、健康碼等等,為全民抗疫防疫和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支撐。

兩會開幕, 「新基建」此次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從工業革命以來的歷史窺探,每一次新的基礎設施革新,都對國家乃至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把握新基建的時代脈絡,就是把握未來。

1、一場偷襲 喚醒一個「工業」巨人

1941年12月7日凌晨,平靜瓦胡島上空,突然轟鳴聲大作,183架日軍航母艦載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

7時53分,長機向艦隊發回「虎、虎、虎」的信號,表明襲擊目標達成。當美國人從震驚中回過神時,珍珠港早已是火光沖天。美軍太平洋艦隊幾乎損失所有主力戰艦。美日海上軍事實力天平,瞬間倒向日本一方。

但僅僅一年後,日本人傻眼了。美國全國上下的戰爭潛力被激發,一年時間,僅埃塞克斯級大型航母就下水7艘,至戰爭結束時美國人光這一級航母就投入了17艘,而日本新造並投入使用的大型航母僅「大鳳」一艘。

美國參戰這幾年,GDP增速猛增至年平均17%。

失業率從1940年的14.6%,下降到1.9%。

戰爭沒有讓美國的社會經濟倒退,反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前線士兵為了煮出好喝的咖啡,而又不想被炊煙暴露,便將咖啡豆磨成粉,對水即飲,成了速溶咖啡的前身。

而這些,都得益於美國在二戰前進行的大規模能源革命及基礎設施建設。石油替代煤炭成為主要能源供給,為工業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電氣化改造,保障通信設施在全國搭建,全國電話設施聯通,信息傳遞速度加快。

強大的基礎建設和工業製造能力,讓美國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短短一年間,便發展出世界最強軍事實力。並最終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

同樣,中國面對2020年這場新冠疫情, 5G遠程會診、AI影像診療、大數據疫情追蹤中國,正成為這場防疫戰場的中堅力量。 ...... 今年兩會,「新基建」成為了許多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詞。

2、新基建 幫助我們打贏新戰」疫「

以前我們理解的基建,是鐵路、公路,而新基建卻是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數位化的基礎設施為核心,提升全社會的運行效率。

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9.04億人。

直播、外賣、網課等新型業態興起,對數位化新基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而這其中的「兩新」就包含我們所說的「新基建」。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代表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司馬紅建議:#打造以新基建和生活服務有機融合為核心的生活服務新基建#

他們,你還眼熟麼?作為科技行業的企業家代表,楊元慶、李彥宏、丁磊也帶來了自己的建議。

新基建顧名思義就是區別於傳統基建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其實從2018年開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就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建設,把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更是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新基建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開加快5G發展專題會,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而此次疫情,更是加快了數位化新基建的落地。

截至3月10日,有25個省區市公布了未來的新基建投資計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到49.6萬億元。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7.6萬億元。

預計2020年,全國僅5G新基建投資就有2467億元,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帶動1.2萬億的間接產出。

數據來源:信通院,中泰證券研究所

中國國情和新基建相輔相成,十幾億人提供了巨量的數據樣本,以本次疫情之下頻頻登上熱搜的AI影像診斷為例,對3萬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進行了診斷,單個病例影像分析可在20秒內完成,準確率達96%。判斷病灶部位的佔比比例、量化病症的輕重程度,從而提高診斷效率、減輕醫護工作負擔。

而這些,都不是憑空出來的。有了中國不斷進行的新型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公立醫院對AI等新技術的重視及支持、有了中國新基建政策下孕育的千萬家科技企業、有了上下遊供應商的通力合作、有了影像醫生每日千萬級的診斷標準輸入,讓AI診療的機器學習成為可能。

可以說有了數年前就開始的新基建建設,才有了這次科技防疫的大顯身手。而這場變革的背後,又離不開中國獨特的制度優勢。

3、一張照片 讓僻遠山區有了信號塔  

一張照片打動了不少國人。因為要上網課,照片裡的孩子寧欣然在山頂支起帳篷,尋找信號,弱小的身影在寒風中顯得格外堅強。

在照片發布的當天,中國鐵塔荊門分公司看到報導後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通過留言、私信等方式,主動到寧欣然家實地勘察。

天色還沒有完全亮,2臺搶修車輛和6名網絡建設人員就已經踏上徵途,一天之內搭建好通信塔。

疫情之下,還有很多山區的老師和孩子,因為家裡信號不好,要跑到山頂上、屋頂上、山溝裡,冒著寒風、搭著帳篷、打著手電上課……電信設備建設方——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有企業,目前正在積極聯繫各地方,完成信號塔搭建。

不以盈利為目標,而真正把人民群眾的福祉作為目標,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

中國光纖到戶的設施搭建;4G、5G,無線網絡的全覆蓋;超強的雲計算、雲存儲建設。讓我們最邊遠的山區也能獲得信號;讓我們疫情最緊張的時刻,億萬網民也能看雷神山直播;餓了可以點外賣,吃膩了還可以點生鮮海產品。

基層公共管理人員在公共運輸、寫字樓、工廠啟用熱成像檢測,直接帶動了復產復工。

在中國,幾億人在線辦公沒有超強的信息網絡及超強計算力的伺服器是做不到的;多日不出小區,滿足一個城市的快遞食物需求,沒有通達的公路網、鐵路網、物流網絡是做不到的;雲直播、雲監工、遠程會診,沒有完備的5G通信網絡是做不到的。

這背後,是中國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與完整的製造業優勢,共同結合的產物。

當我們看到歐洲群體防疫政策的時候,有的人會奇怪,為什麼他們敢放任人們在家隔離?甚至只能憑藉手工登記,追蹤確診人群。

但俗話說,沒有金剛鑽沒法攬下瓷器活,歐洲國家製造業實力強大,但缺少精細化管理的網際網路信息科技。讓科技防疫成了無米之炊。在中國,坐車要掃碼、進小區要掃碼、去飯店吃飯也需要掃碼。健康碼保證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但在歐洲,這完全是想都不敢想的」黑科技「

在世界最大網際網路企業的榜單中,前20名由中國和美國瓜分,中國獨佔8個。前20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卻無歐洲一席之地。

近年來、我國創新指數也在不斷攀升, 2019年已上升到世界排名第14位。

而只有中國,真正做到了將現今的信息技術,與堅實的製造業能力相結合。二者合一,共同打贏這場新冠戰「疫」。

就如二戰之於美國一樣,這場疫情對於中國,更是成為過往建設的「試金石」 以及社會變革的催化劑。

擁有「基建狂魔」的實力以及數位化新基建的中國,在疫情下脫胎換骨,並且可以預見,在疫情之後,新基建將以全新的姿態融入我們的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認為:

在疫情中,5G+紅外測溫、5G+送貨機器人、5G+清潔機器人等5G應用已活躍在疫情防控的各個場景,人工智慧技術幫助醫療機構提高診療水平和效果,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新基建」的發展將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的動能。

未來,新基建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兼顧穩增長、調結構、促創新等多重任務,將進一步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

在中國這片創新的熱土上,新基建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舞臺」。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數據看中國 | 「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疫情過後 中國如何抓住...
    ———2020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截止5月23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5282370例,累計死亡340653例。美國作為疫情嚴重國家,累計確診1618471例,累計死亡96875例。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每個人的安全與命運都聯繫在一起。
  • 中國5G新基建研究報告
    新基建概念發展新基建是支撐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新基建概念在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被提出,2020年上半年頻繁出現在國家層會議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從新基建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新基建是支撐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型基礎設施。
  • 浪潮王虹莉:用「快」來應對新基建的「新」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導在今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備受關注的「新基建」已成為中國經濟完成新舊動能轉換的利器。但相對於「鐵公基」等老基建,「新基建」的「新」體現在何處,產業界則未有過深入的探討。隨著新基建進程深入,重新理解這一議題也變得愈加重要。
  • 如何理解「新基建」的意義?
    1、狹義的理解狹義的「新基建」主要就是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新型基礎設施,這也是2018年底以來中央歷次重要會議明確宣示的範疇。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新基建,是什麼?
    2020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黨中央密集部署之下,市場開始熱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迎來風口。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傳統基建補短板與新興領域基建齊頭並進「新基建」逐步走入公眾視野,與新興產業緊密相連。2018 年 12 月召開的中央 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 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提法由此產生。
  • 五方面理解「新基建」內涵與重點
    這裡,擬從五個維度深刻理解「新基建」的內涵與深義。  從狹義與廣義角度認識「新基建」  2018年12月19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即「新基建」,作為官方首次提出這一概念。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 新一輪醫療新基建應先釐清問題與補救方向,而不是一味「砸錢」
    圖/新華)醫療新基建的「砸錢」之道本刊記者/彭丹妮 發於2020.11.23總第973期《中國新聞周刊》儘管全球新冠疫情仍如火如荼,但中國國內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針對整個醫療衛生體系在此次疫情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各地正著手進行一場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的改進、加強與建設,各種新項目遍地開花。在新一輪的醫療衛生新基建開始之時,決策者與參與者更應當沉下心來,先過去的問題與補救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砸錢」。
  • 第11屆中國電影科技論壇召開 聚焦中國電影新基建
    第11屆中國電影科技論壇召開 聚焦中國電影新基建 本屆論壇以「中國電影新基建」為主題,旨在討論在當前5G技術、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科技「基建」迅猛發展的趨勢下,科技對電影發展的價值和意義、科影融合以及高新科技在電影行業的應用等重要議題,並深入探討了電影科技產業基地的創新模式。為響應國家防疫的要求,本屆論壇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同時召開。
  • 呂本富談新基建:BATH有望取代傳統基建企業,成為新的中堅力量
    新基建已經成為助力中國數位化轉型、推動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這也為高新技術型企業帶來的新一輪發展紅利,因此受到了學界、產業界專家的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經濟和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呂本富發表觀點稱:「在新基建中,BATH 等科技網際網路巨頭有望取代傳統基建企業,成為新的中堅力量。」
  • 2020中國新基建加速落地,新型技術成主要推動力量
    回顧2020年,「新基建」成為中國經濟的熱詞。去年3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新基建在2020年跑出了加速度,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成績單。
  • 新基建新徵程!2020開放數據中心峰會發布49項重要成果!
    在主會場上,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ODCC)發布了來自六大工作組的47項研究成果,並正式揭秘了兩項重磅研究成果—「中國數據中心大平臺」和《中國數據中心第三方運營商分析報告(2020)》。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秘書長楊澤民提到數據中心是集中儲存和處理數據的重要基礎設施,同時肯定了ODCC在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指導下迎著「新基建」浪潮做出的一系列標準工作成果,並表示標準化工作事關數據中心行業發展全局,是引領數據中心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希望ODCC能繼續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 一文看懂BATH新基建:5G是基礎,AI是內核
    「新基建」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會議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概念由此誕生。英國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公共雲服務市場報告,數據顯示:阿里雲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46.4%;其次是騰訊雲市場份額18%,百度雲份額8.8%。
  • 「BATH」:新基建的企業力量
    科技企業正在成為新基建的重要力量。  百度與中國計算機學會(簡稱CCF)日前聯合成立「CCF-百度松果基金」支持海內外青年學者研究,推動發展中國自主可控人工智慧技術。重倉新基建的除了百度,還有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
  • 人民日報APP致謝中國品牌 獵豹移動機器人抗疫後繼續助力新基建
    自上到下對「中國品牌」的重視,在進一步指導中國企業繼續提升自身競爭力同時,也為未來中國企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此前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眾多「中國品牌」紛紛助力抗疫一線,表現贏得各方關注。近日,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發起「致敬最美逆行者,中國品牌在行動——謝謝你,我們的中國品牌」活動,向抗疫中忘我奉獻的「最美逆行者」致敬同時,也對全力協助戰疫的中國品牌表達了感謝。
  • 打造母嬰營銷新基建的背後:寶寶樹的「三贏」夢想
    與此同時,在即將邁入2021年的節點,寶寶樹也正式揭開了其傾心打造的「母嬰營銷新基建」的神秘面紗。「小區經濟」、「母嬰第一單」、「數據銀行」以及即將上線的【發現】頻道,這套完美協作的組合拳,在助力寶寶樹實現用戶、平臺和品牌「三贏」夢想的同時,也打開了母嬰行業新一年的想像空間。12月17日,由母嬰行業巨頭寶寶樹主辦的第六屆金樹獎頒獎盛典成功舉辦。
  • 普羅格完成新一輪億元級融資,攜手深國際打造智慧物流新基建
    在建立股權關係後,深國際與普羅格將形成深度合作,相互開放各自商業資源,共同拓展未來智慧物流新業務。深國際是一家於百慕達註冊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紅籌公司,是深圳市直管企業中唯一一家以物流為主業的境外上市公司。
  • 胥正川:新基建重科技,不可盲目投資
    對於「新基建的投資將越來越精準」的問題,胥正川副教授認為:「越來越多的投資開始精準化了。跟傳統基礎設施相關的,應該由政府去投資;但是對於那些跟業務層面相關的,比如像人工智慧,包括一些跟人工智慧相關的數據中心的建設,它都更多地應該依託於市場的投資行為。所以它會越來越精準。」
  • 望向億級生態的阿里雲,如何與合作夥伴共築數字新基建
    定下「小目標」的阿里雲又將如何堅定自身的「被集成」路線,與合作夥伴共築數字新基建?「助力50傢伙伴雲上營收過億」,阿里雲又將在雲棲大會上公布怎樣的產品和計劃?「小目標」並不「小」的確,今年上半年,無論是受疫情影響,還是國家層面新基建的提出,企業紛紛意識到數位化的重要性。這樣的共識以及實際行動也從前沿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延伸至傳統行業。
  • 未來要聯合1萬家合作夥伴,騰訊雲率先公布AI新基建全景布局
    在騰訊官方正式宣布未來將投入5000億布局新基建之後,騰訊雲AI迅速跟進,在5月27日的媒體開放日上,首次公布了在人工智慧領域新基建的完整布局。除了要持續完善算法平臺、服務平臺以及開放平臺三大平臺之外,還將聯合超過1萬家合作夥伴,打造一個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落地相互協同、優勢互補的新型AI生態體,推動各行各業的整體化智能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