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最神秘的魚,長得卻像鴿子,北方銅魚

2021-01-08 可為漁業

2013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黃河流域魚類圖志》,這部收錄黃河流域魚類的圖書,首次記錄了130種黃河現存及歷史上有記錄的魚類。

130種,歷史上的黃河,魚類多樣性居然如此豐富。但近幾十年來,黃河流域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那叫一個慘不忍睹,也不知道現在,黃河裡還有多少種魚?

在這130種魚裡,有一種魚堪稱黃河裡最神秘的魚。有人說萬裡黃河,它只出現在甘肅和寧夏交界處的200裡河段處;也有吃過它的人說,它的味道賽天鵝。

黃河北方銅魚

它叫北方銅魚,卻以鴿子魚的名字被大家熟知。

一條生活在黃河裡的魚,為何叫鴿子魚?答案眾說紛紜,有的說長得像鴿子,有的說肉質像鴿子,也有神話故事說,一對為了拯救黃河農民於危難的鴿子,拼死和鴿妖戰鬥,最後寧死不屈,化身鴿子魚。

一種魚從數量眾多到瀕危,要不就是過度捕撈,要不就是棲息地遭破壞,要不就是既過度捕撈,又棲息地破壞。北方銅魚就屬於後者這種這種情況。

我們先來認識下它吧:黃河北方銅魚,俗名鴿子魚、尖嘴、沙嘴子、黃頭魚,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僅分布於黃河水系。體長,粗壯,前端圓筒形,尾柄部高,稍側扁。頭小,稍平扁,頭後背部稍隆起。吻尖而突出。口下位,馬蹄形,略寬。唇較發達,口角處稍游離。須1對,粗長,末端超過前鰓蓋骨的後緣。鼻孔大於眼徑,眼小。

在黃河流域,它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上遊的甘肅靖遠,寧夏青銅峽一代。黃河九曲十八彎,在這兒洶湧澎拜,渾沌的水底羅列的儘是刀刃似的石塊,浪濤滾滾,鴿子魚便深深潛藏在激流中的石頭夾縫裡。河南黃河段歷史上也有分布。

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

北方銅魚為中下層淡水魚類,喜歡棲息於河灣及底質多礫石、水流較緩慢的水體中。常成群活動。冬季潛伏於深水處的巖石下或深沱中,開春洄遊產卵(產卵場要求見下圖)。生殖期為5-7月,成小群或不分群產卵,卵沉性,但可隨水漂流發育。9-10月份退至下遊。幼魚食其它魚類的卵和苗,成魚主食底棲動物,亦食水生昆蟲、小魚蝦、植物碎屑、穀物、小螺蚌等,多在混濁的深水區覓食。繁殖期間仍保持一定的攝食強度。

過度捕撈很好理解,黃河銅魚是出了名的好吃,雖然難以捕撈,但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它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北方銅魚棲息地的破壞速度,簡直可以用崩塌來形容。上世紀末,黃河流域工業汙染加劇,黃河中遊水質急劇下降,嚴重影響了北方銅魚的生存。除此之外,三門峽水庫,尤其是1999年小浪底水庫的建成,幾乎讓黃河中遊北方銅魚的棲息地完全消失。

2008年,《河南水產》發表了一篇名為《談小浪底水庫對北方銅魚生態的影響及對策》的文章。文章指出,自1999年小浪底水庫建成後,北方銅魚的棲息地就遭到嚴重破壞。主要表現在水庫改變了黃河水文形態,破壞適宜北方銅魚產卵場,阻隔其洄遊通道。加之工業汙染,旅遊開發,水庫養殖等因素,1990至2007年的調研發現,北方銅魚在黃河河南段消失了。

《小浪底》文中對棲息地影響的描述
《小浪底》文中對棲息地影響的描述

不難看出,過度捕撈和水電站建設是造成北方銅魚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黃河裡還有北方銅魚麼,現狀究竟如何?我們目前不得而知,但2014年,銀川晚報報導了一則消息,稱銀川永寧縣有人捕到一條鴿子魚。而後時不時有釣魚愛好者在寧夏黃河段釣到這種魚。無論如何,這都是讓人欣慰的消息,因為至少證明,它們還生活在黃河裡。

北方銅魚,來源網絡

北方銅魚目前僅為省級重點保護魚類,但種群現狀極其瀕危,應該立即提升其保護等級,並從人工繁育及棲息地保護兩個方面同時入手保護。

2018年4月1日開始,每年的4月到6月,都是黃河幹流及其13條支流的禁漁期。這是國家為了恢復黃河土著魚類資源的重要舉措。

這個時間段,也恰好是北方銅魚的繁殖期,如果大家看到在黃河上有電魚,捕魚的行為,可以立即向當地漁政舉報,也可以聯繫「讓魚兒遊」,我們會給予協助。

希望,北方銅魚能永遠生活在波濤翻滾的黃河。

為此,我們一起來努力。

△內容來源:讓魚兒遊,作者:荒野尋夢,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這種魚我們北方俗稱鴿子魚,古代是上貢給朝廷的貢品
    估計有很多釣友沒有見過「鴿子魚」這種魚我們北方俗稱鴿子魚,它的學名叫北方銅魚。銅魚是鯉魚的一種,由於分布較廣,故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如金鰍、水密子、水米子、水鼻子、肥沱、尖頭棒、麻花魚、銅線魚、退鰍、芝麻魚等,皆為銅魚的俗稱。但是只有生活在黃河靖遠段的銅魚才能叫「鴿子魚」。
  • 「黃河精靈」鴿子魚將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其中,被寧夏人譽為「黃河裡的精靈」的鴿子魚(學名:北方銅魚)被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因魚鰭好像2個翅膀通常被稱為「鴿子魚」,還有尖嘴、沙嘴子、黃頭魚等稱謂,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黃河水系,以蘭州、寧夏青銅峽一帶的中上遊河段為多。
  • 埋藏在黃河裡魚的秘密:躍龍門的不是鯉魚,早被「張冠李戴」了!
    鱘魚的習性所致,常把產卵點設在流速大、水底環境複雜的河流中上遊區段。龍門恰處於晉陝大峽谷之間,最窄處僅有30-50米的寬度,水流湍急,岸邊水底堆積了大量的礫石,是鱘魚產卵的最佳場所。產卵前,雌性鱘魚相互追逐、嬉鬧,特別是臨近產卵的前兩天,跳躍的愈發頻繁、激烈。這時鱘魚的鰭部充滿了血,顏色鮮紅,成千上萬的鱘魚一時間躍出水面,煞是壯觀。
  • 長江、黃河裡的銀鱈魚開始泛濫成災!?
    小編想,對於釣魚愛好者來說,對魚的種類應該十分熟悉!眼尖的釣魚人,應該能認出,這既不是一條鯽魚、也不是一條鯉魚。近來都頻仍看到這種雪白色鱗片的怪魚——不少人稱為銀鱈魚。不只水庫、大河裡能釣到,就連長江、黃河裡都開始大面積增多曾被當成珍稀的長江銅魚,實為外來物種銀鱈魚細鱗青鰭,身材狹長,卻像鯰魚一樣有須子,容貌稀罕,跟本土淡水魚形貌懸殊。銀鱈魚最初出現,是在2016年前後「偶然在水庫,一些小河裡有人釣到,當時都很新穎,數目也比較少.....都不看法,跟網上圖片比照,發現很像是銅魚..」
  • 老漁民推薦的這6種魚,目前無法人工養殖,都是純野生,貴點也值
    二、龍頭魚 龍頭魚又名豆腐魚,全身細皮嫩肉而且沒有魚鱗,所以辨識度很高,因其入口像是軟綿綿的豆腐一樣,故而得名豆腐魚。 六、北方銅魚 北方銅魚俗名鴿子魚、尖嘴、沙嘴子、黃頭魚,是中國的特有物種。
  • 《山海經》中最早的美人魚,長得像魚四隻腳,超出你的想像
    即便下半身是魚的身子,讓人看了依然覺得很美,如果放在現實裡,絕對是很多直男宅男理工男心目中的女神。因為美是跨越物種的,何況她們身上有很多跟人類美女相似的地方,就更加顯得神秘而充滿魅力。但是歷史上最早發現的美人魚,卻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它不但無法滿足我們關於美的想像,而且有點驚悚。因為她們是一種像魚又像蛇的水怪。
  • 長江急水支流,探釣瀕危稀有長江魚,收穫3條極其罕見的「銅魚」
    長江急水支流,探釣瀕危稀有長江魚,收穫3條極其罕見的「銅魚」,銅魚主要分布於長江水系的幹支流和通江湖泊,靜水湖泊中較為少見,多在金沙江下遊及朗江、嘉陵江、烏江等支流中,尤以長江上遊數量較多,黃河水系也有分布,銅魚是喜歡生活在流水中的底棲性魚類,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成魚階段主要攝食底棲軟體動物
  • 《山海經》中可以治療狐臭的鮆魚,指的是黃河魛魚嗎?
    近日黃河出現魛魚引起人們熱議,為什麼一條魚能帶來這麼強烈的討論呢?這是因為黃河魚太罕見了,一度以為滅絕了,黃河黃河魛魚是黃河歷史上最著名的洄遊魚類之一,黃河河口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每年春天三四月份你的時候,黃河魛魚就從黃河河口溯遊而上至東平湖產卵,等魚苗長得稍微大點了,它們就沿著再沿黃河順流而下入渤海生長和越冬,大概長2年才能長成成年魛魚。所以黃河魛魚在當地也被叫做「倒魚」。黃河魛魚身體很瘦薄而且身體的顏色發亮,魚鱗很細膩,身體像一把刀子,所以也被叫做刀魚,在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
  • 《山海經》中三個神秘水怪,長得像牛的怪魚,叫聲不可思議
    但是在上古時期,有三種奇異的怪獸,它們集合了這三種動物身上的特徵,外形上長得像魚,魚身牛頭,能發出豬叫聲。有一種上古怪魚生活在這裡,它們長得像牛,居住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翅膀長在脅下。叫聲如同耕牛,它的名字叫做鯥。每年到了冬天,鯥就像是死了一樣,移動不懂,到了夏天才會活過來。長得像牛的天神,兩首馬尾八隻腳,生活在水中水不在深,有神則靈。有靈氣的河裡,都會有水神。
  •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黃河水怪鐵頭龍王之解密
    黃河是中國最神秘的母親河,孕育了中華最古老的文明。但黃河歷史上又多次改道,中國很多歷史又被它吞沒,在黃河淤泥下埋藏著太多的秘密。黃河水怪就是其中一類傳說,而黃河岸邊老輩跑船人也一直流傳著鐵頭龍王的傳說。黃河作為淡水河,其中水族多為魚鱉蝦蚌蛇。
  • 我國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南方3元1斤少人吃,北方成從小吃到大
    導讀:我國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南方3元一斤沒人吃,北方卻成從小吃到大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農曆十一月份了,南北方地區的農民又要開始忙碌起來的。像北方這個時候,就要忙著曬白菜做醃菜了,而南方地區則喜歡製作腊味,臘魚和臘肉是必不可少的過年美食。昨天和朋友去菜市場買魚準備做臘魚,在市場上走了一圈,發現現在賣的基本都是鯽魚、草魚居多,像過去很受歡迎的鰱魚、雄魚就很少了。還有一種魚,小時候也常吃,但是現在市場上基本上看不到了。它就是曾有著「淡水魚王」之稱的鯉拐子。
  • 農村河流中的這種魚,長得像泥鰍,被人們稱為「魚中珍品」
    文/玉濁清這種魚被人們稱為「魚中珍品」,長得像泥鰍,最大不超過半斤不管生活在什麼地方,都可能會對自己的家鄉產生一定的眷戀感情,當然在農村也是如此,農村總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在眾多野生物當中就有一種長得像泥鰍的魚,不過個頭卻很小,最大的也不超過半斤,這種魚一般長在長江上遊,並且還被人們稱為魚中珍品。這種魚也就是山斑魚,這種魚一般在我國農村山區的地域的溪流裡,外形長得非常像泥鰍,從遠處看的話根本就分辨不出來,不過卻長不大。
  • 10萬尾圓口銅魚在重慶江津放歸長江
    圓口銅魚,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特有和經濟魚類,也是金沙江水電開發過程中的重點保護對象之一。,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有序推進金沙江水能資源開發,推動金沙江流域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更好造福人民。
  • 10萬尾圓口銅魚從江津遊入長江
    認識圓口銅魚嗎?圖 |本次放流的人工養殖圓口銅魚現如今,開展圓口銅魚人工增殖放流是保護和恢復長江圓口銅魚種群資源的主要措施之一。圖 |使用虹吸管道將魚苗放入長江同時,在多規格苗種同步放流、對放流苗種進行大規模標記、標記苗種的數量規模等方面,在長江圓口銅魚放流工作中也均屬首次。
  • 今天,10萬尾圓口銅魚在重慶江津放歸長江
    圓口銅魚,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特有和經濟魚類,也是金沙江水電開發過程中的重點保護對象之一。,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有序推進金沙江水能資源開發,推動金沙江流域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更好造福人民。
  • 神秘的深海魚長得像龍,傳說它的出現會帶來災難,你了解它嗎?
    世界上有一種神秘的魚,它的出現總是讓人感到驚慌,因為人們常常把這種魚跟地震等自然災害聯繫在一起,這就是皇帶魚。去年,在南美洲的秘魯,一個漁民在海灘發現了一條長達數米的皇帶魚,這種魚長得比較奇怪,又扁又長,在水裡遊動就像一條蛇一樣,所以古時候的人們都把皇帶魚稱為海蛇。皇帶魚是世界上最長的骨魚,一般都有3米,而且還長有長長的鬍鬚,加上一身銀色的皮膚,又像是中國神話中的龍一樣。
  • 神秘的黃河巨龜——民間故事
    黃河是中國最神秘的長河。在厚厚的泥濘之下,不知埋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秘密裡有很多禁忌。太多奇怪的事,人們都不敢相信。然而,1976年的黃河巨鱉事件卻在網上傳開,相傳1976年,山西黃河有一位老人挖到了三層樓那麼高的巨龜。最後,這隻巨龜神秘地消失了,震驚了人們。所以,1976年是否有傳說中的巨龜被挖出,很可能就是一則傳聞,傳著傳著人們就信以為真。據說1976年,山西省發生了一場旱災。半年沒下過一滴雨。黃河乾涸了。當地村民組織起來挖河。
  • 長得像泥鰍,背上還有刺的魚是什麼
    對於我們男孩子來說,摸魚抓蝦是最喜歡幹的事,每到周末或者放假的時候,就是我們叫上小夥伴一起抓魚摸蝦的時候。還記得,那個時候有一種長得像泥鰍,北方長有連排刺的魚,我們當地人叫刺鰍,主要是因為因為刺鰍背上長有刺,這背上的刺也是刺鰍防護武器,就是人不小心刺到手,手上就會立馬出血,我小時候沒少被刺鰍刺,每次刺到手之後,立馬把手放到嘴巴裡消毒,然後用另外一隻手捏緊,這樣就可以暫時止血了,但是還是很疼的。刺鰍是典型的肉食魚類,以水中小魚小蝦為食,在水中是很兇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