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黃河流域魚類圖志》,這部收錄黃河流域魚類的圖書,首次記錄了130種黃河現存及歷史上有記錄的魚類。
130種,歷史上的黃河,魚類多樣性居然如此豐富。但近幾十年來,黃河流域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那叫一個慘不忍睹,也不知道現在,黃河裡還有多少種魚?
在這130種魚裡,有一種魚堪稱黃河裡最神秘的魚。有人說萬裡黃河,它只出現在甘肅和寧夏交界處的200裡河段處;也有吃過它的人說,它的味道賽天鵝。
它叫北方銅魚,卻以鴿子魚的名字被大家熟知。
一條生活在黃河裡的魚,為何叫鴿子魚?答案眾說紛紜,有的說長得像鴿子,有的說肉質像鴿子,也有神話故事說,一對為了拯救黃河農民於危難的鴿子,拼死和鴿妖戰鬥,最後寧死不屈,化身鴿子魚。
一種魚從數量眾多到瀕危,要不就是過度捕撈,要不就是棲息地遭破壞,要不就是既過度捕撈,又棲息地破壞。北方銅魚就屬於後者這種這種情況。
我們先來認識下它吧:黃河北方銅魚,俗名鴿子魚、尖嘴、沙嘴子、黃頭魚,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僅分布於黃河水系。體長,粗壯,前端圓筒形,尾柄部高,稍側扁。頭小,稍平扁,頭後背部稍隆起。吻尖而突出。口下位,馬蹄形,略寬。唇較發達,口角處稍游離。須1對,粗長,末端超過前鰓蓋骨的後緣。鼻孔大於眼徑,眼小。
在黃河流域,它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上遊的甘肅靖遠,寧夏青銅峽一代。黃河九曲十八彎,在這兒洶湧澎拜,渾沌的水底羅列的儘是刀刃似的石塊,浪濤滾滾,鴿子魚便深深潛藏在激流中的石頭夾縫裡。河南黃河段歷史上也有分布。
北方銅魚為中下層淡水魚類,喜歡棲息於河灣及底質多礫石、水流較緩慢的水體中。常成群活動。冬季潛伏於深水處的巖石下或深沱中,開春洄遊產卵(產卵場要求見下圖)。生殖期為5-7月,成小群或不分群產卵,卵沉性,但可隨水漂流發育。9-10月份退至下遊。幼魚食其它魚類的卵和苗,成魚主食底棲動物,亦食水生昆蟲、小魚蝦、植物碎屑、穀物、小螺蚌等,多在混濁的深水區覓食。繁殖期間仍保持一定的攝食強度。
過度捕撈很好理解,黃河銅魚是出了名的好吃,雖然難以捕撈,但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它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北方銅魚棲息地的破壞速度,簡直可以用崩塌來形容。上世紀末,黃河流域工業汙染加劇,黃河中遊水質急劇下降,嚴重影響了北方銅魚的生存。除此之外,三門峽水庫,尤其是1999年小浪底水庫的建成,幾乎讓黃河中遊北方銅魚的棲息地完全消失。
2008年,《河南水產》發表了一篇名為《談小浪底水庫對北方銅魚生態的影響及對策》的文章。文章指出,自1999年小浪底水庫建成後,北方銅魚的棲息地就遭到嚴重破壞。主要表現在水庫改變了黃河水文形態,破壞適宜北方銅魚產卵場,阻隔其洄遊通道。加之工業汙染,旅遊開發,水庫養殖等因素,1990至2007年的調研發現,北方銅魚在黃河河南段消失了。
不難看出,過度捕撈和水電站建設是造成北方銅魚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黃河裡還有北方銅魚麼,現狀究竟如何?我們目前不得而知,但2014年,銀川晚報報導了一則消息,稱銀川永寧縣有人捕到一條鴿子魚。而後時不時有釣魚愛好者在寧夏黃河段釣到這種魚。無論如何,這都是讓人欣慰的消息,因為至少證明,它們還生活在黃河裡。
北方銅魚目前僅為省級重點保護魚類,但種群現狀極其瀕危,應該立即提升其保護等級,並從人工繁育及棲息地保護兩個方面同時入手保護。
2018年4月1日開始,每年的4月到6月,都是黃河幹流及其13條支流的禁漁期。這是國家為了恢復黃河土著魚類資源的重要舉措。
這個時間段,也恰好是北方銅魚的繁殖期,如果大家看到在黃河上有電魚,捕魚的行為,可以立即向當地漁政舉報,也可以聯繫「讓魚兒遊」,我們會給予協助。
希望,北方銅魚能永遠生活在波濤翻滾的黃河。
為此,我們一起來努力。
△內容來源:讓魚兒遊,作者:荒野尋夢,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