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彝鄉,滇中翡翠。
每一處景點無不印證文化之燦爛,歷史之雄厚。一個正在追夢路上的團隊,一群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帶著彝州人民的自豪,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家鄉的絕美風光。本期請欣賞《瞳畫帶你看彝州》系列短片——《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
攝像:瞳畫視覺團隊
後期製作:楊昊昆
中國彝族
十月太陽曆文化園
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是一個多功能的綜合型文化園。是以彝族十月太陽曆的古曆法為主要標誌,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風情展演、民族藝術交流、群眾娛樂休閒、商業經營交流為一體,集中展示彝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彝族文化大觀園和動態博物館,它薈萃彝族文化於一園,充分體現中華彝族文化之精髓,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全中國獨一無二的中國彝族文化園。
文化園建於1998年,自建成並投入運營以來,為促進彝州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提升彝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了展示、傳承彝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彝州的地標。
2016年,楚雄高新區對文化園進行提升改造。完善項目進行了高起點規劃,將文化園用地由542.5畝擴大到926.46畝。將文化園建成了集文化傳承、文化體驗、觀光旅遊、主題度假、節慶娛樂、市民休閒休憩及相關設施配套建設等為一體的楚雄核心旅遊景區,成為全國唯一頗具歷史文化價值和較高知名度的彝族曆法主題文化園。
2017年7月改造提升後的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開園。嶄新的景觀構成,富的文化內涵,得到了專家認可、遊客點讚,實現了「彝族曆法和世界曆法博物館、彝族精品文化展示區、城市森林公園和市民休閒休憩樂園」的定位要求。
觀星臺
佔地5220.4平方米,為文化園內最大單體建築,觀象臺呈圓形分三臺,頂層廣場分布著十根圖騰神柱,位居中央的祖先神柱高31.6米,頂端為「三女託太陽」不鏽鋼雕塑,像一顆璀璨的星星閃爍在北鬥星的下方。
藝術浮雕群
觀象臺外部是一個大型的藝術浮雕群,以彝族古老的神話傳說為題材,創作動物浮雕7275個,人物浮雕1865個,圓形浮雕25座,展示著古老、獨特、豐富的彝族文化。浮雕面積共2300多平米,堪稱雲南之冠。
周圍分布伏羲氏、祖衝之、牛頓、霍金等十八位古今中外著名天文學家、歷史人物雕塑。暨普及了相關天文曆法知識,又增強了文化園的藝術景觀。
八虎廣場
廣場直觀反映了彝族遠古先民的虎圖騰崇拜、古彝族的陰陽雌雄觀、八方太極思想等彝族文化。每方有一雌一雄兩隻,八虎昂首挺立,威武雄壯,鎮守四方。
文化園通過建築、雕塑、小品等文化品識的建設和打造,通過生動鮮活的故事,把彝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彰顯了彝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文化園裡一步一景觀,圍繞打造城市森林公園核心定位,以植物五行、節慶文化、植物崇拜為依託,綜合考慮點線面和近中遠,種植喬木30多個品種,灌木及地被40多個品種。通過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使之成為了城市的一片「綠肺」。
虎門、鷹門、龍門
虎門、鷹門、龍門三座不同造型的大門,是彝族崇拜圖騰文化的體現。
葫蘆海
太陽廣場與祭壇兩個圓形廣場形成一個「實體的葫蘆」與園區現有「葫蘆海」形成「一實一虛」、「一陰一陽」、「一雄一雌」的一對葫蘆,以此來表達彝人對葫蘆的母體崇拜。
祭壇結合圓形的廣場形成方圓對比,來表達「天圓地方」的理念。並將畢摩做法使用的神器抽象化,形成四根「神柱」,矗立在祭壇的上方。
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自投入使用以來,為市民親近自然、傳播文化、鍛鍊身體、休憩遊覽以及舉辦各種文體活動提供了優美的環境;成功種植的粉黛亂子草花海更是成為楚雄市民爭相觀賞的景致並一度成為了市民口口相傳、紛至沓來的網紅打卡地,使之成為了廣大市民休閒休憩、運動健身、歌舞娛樂的樂園。
跨入新時代,嶄新的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像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中國彝鄉 滇中翡翠 紅火楚雄」的巨幅畫卷上。
攝影/瞳畫視覺
編輯/減肥咩
審核/麵包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