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百家號慈思觀歷史。相信每個地方都會有每個地方的信仰和祭拜,那麼彝族的祭拜文化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彝族祖先崇拜與前述的生物崇拜和非生物崇拜之間有相似的內容,但由於祖先崇拜在彝族人的民間信仰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此進行專題討論。彝族人的祖先崇拜大概可以分為圖騰崇拜、遠祖崇拜和近祖崇拜三個方面。「彝族人民普遍認為他們的祖先由萬物中的植物而來,或者某些植物曾救了他們的祖先才使得彝族得以繁衍。」新中國成立前,彝族都不同程度地保留有圖騰崇拜的遺蹟。彝族多以虎為圖騰,認為彝族是由虎變生而來,死後也會還原成虎,因而把虎作為自己的祖先進行崇拜。
有的彝族以竹為圖騰,嚴禁砍伐和毀壞,村人在每年農曆的四月二十四日舉行祭竹大典。有的彝族還以松樹為始祖,認為他們與松樹有血緣關係。有的彝族以葫蘆為圖騰,有供奉「祖靈葫蘆」的習俗。凡供奉祖靈葫蘆的家庭,在他們家的壁龕或供板上,通常供著兩個葫蘆,代表兩代祖先。再上一代的祖靈葫蘆,就要請畢摩來舉行送祖靈儀式,然後把它燒掉,彝族中有「人畜清吉求葫蘆,五穀豐收求土主」的諺語。有的彝族分別以水牛、巖羊、綿羊、綠斑鳩白雞、獐等作為自己祖先的名號。由於圖騰禁忌的作用,圖騰崇拜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了客觀積極的作用。「由於彝族傳統圖騰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響,紫溪山森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單瓣、半重瓣和重瓣山茶花,並栽培和保護了43棵山茶花古樹。」
遠祖崇拜以彝族遠古「六祖」為核心,遠古「六祖」是如今彝族認同中的核心要件,是彝族認同中最重要的內容。據彝、漢文獻記載,彝族的人文共祖阿普篤慕娶了三個仙女後共育了六個兒子,其中長房生子慕雅切、慕雅考,向「楚吐以南」遷徙,發展成武、乍兩個支系,分布於滇西滇中、滇南,是當地彝族及其他彝語支民族的祖先;二房生子慕雅熱、慕雅臥,向「洛博以白」遷徙,在雲南昭通和川西、川南一帶發展成糯、恆兩個支系,是如今昭通、凉山和四川鹽源、古藺等縣的彝族祖先;三房生子慕克克、慕齊齊,向「實液中部」遷徙,發展成布、默兩個支系,是如今雲南會澤、宣威、曲靖和貴州畢節、六盤水、興義、安順等地區及廣西隆林等地彝族的祖先。
彝族人對祖先崇拜的內容集中反映在喪葬和祭祖儀式上。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除了要為死者舉行「指路送魂」的祭祀儀式以外,彝族老人死去一年之內,兒子還要請畢摩為死去的父母安置靈牌,彝語稱作「馬都」。各地彝族設置靈牌的方法不一,但都離不開竹子。彝族每個家庭堂屋要懸掛一張畫有若干人像的圖畫,代表各個家庭所供奉的歷代先祖。彝族老人死後,家人要用蜂蠟做成一個小人像,裝進小布袋,供奉在家屋樓上,平時不許外人進入凡遇年節即進行祭祀。彝族祖先崇拜的一個重要表現便是父子聯名制。作為父系社會的產物,父子聯名制是彝族族權和政權確認的重要標誌。
除上述的傳統信仰外,現如今彝族人民也信仰漢族的福祿壽喜等俗神。受道教的影響,雲南巍山等地的彝族也信仰道教。另外,隨著近現代基督教在彝區的傳播,基督教也成為不少彝族人的信仰。
小編覺得,由於不同文化的交流共融,彝族的民間信仰經歷了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些彝族文化和信仰的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