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我們的彝族花帽子,跳上一支左腳舞

2021-01-11 涼山州智慧旅遊

彝族刺繡手工藝傳承千年,彝繡品種過百,以花衣、套裙、馬褂、包頭、圍腰、花裹背、枕套、繡花鞋等為代表的繡品做工精細、構圖精美、色彩豔麗、韻味十足。在彝繡的世界裡每一朵花、每一個動物、每一件作品都有一個屬於它動人的故事和寓意。

今天,小編將為大家帶來一頂彝族花帽子的故事。

▲ 彝族花帽子

很早以前,彝族婦女所戴的帽子是包頭——將一塊長長的黑布(彝族的老一輩稱之為紗帕)摺疊之後一層層包裹在頭上,在一側紮上兩個小繡球。如果是出嫁的新娘,婚禮當天還要在包頭的另一側插上三支頭花。如今的彝族花帽子,是在彝族歌舞的影響下,不斷演變改進而來的。

▲ 彝族花帽子

帽子下邊緣的小帘子款式多樣,有球型小珠子穿成的串、水滴形和球型珠子搭配穿串 、花瓣或葉子形狀的銀飾……這些小帘子圍繞帽子一圈,寓意吉祥如意、好運連連。當彝族婦女戴著帽子跳起歡快的左腳舞時,它們就會隨著一起擺動,碰撞出悅耳的聲音。

▲ 彝族花帽子

帽子最頂端是十個分布均勻的毛線球,像鮮豔欲滴的花朵。每個毛線球與帽子之間都有一根彈簧連接,輕輕一碰,就會搖擺起來,靈氣十足。十個毛線球寓意彝家姐妹像花兒一樣美麗活潑、團結友愛。

製作毛線球是一項技術活,首先,用鐵絲將十到十一支毛線從中間紮緊;然後,量出毛球的半徑;再從兩頭剪下中間部分。這時候的毛線球還不夠圓,需要師傅用剪刀修整,一個合格的毛線球會被師傅剪上兩三百刀。如果你是一個新手的話,或許毛線球會被你越剪越小,最後以失敗告終。由於繡娘們多忙於刺繡,剪毛球的活多數交給自己的老公或是學徒來做。

▲ 彝族花帽子上的毛線球

帽子的中間就是彝繡的主要部分,為了維持帽子的形狀,繡娘們會選擇硬布做繡布,繡上山茶花、牡丹花、梅花、葫蘆花等,寓意榮華富貴、吉祥如意、平平安安、堅韌不拔、有福有祿等等。刺繡之前,要按照帽子的大小裁剪好布片,再由中間往兩邊畫花樣,最大、最顯眼的一朵自然要放中間。花朵繡好之後,在繡布的下緣選用白布包邊,上緣縫上帶有小碎花的百褶花邊,簡單大方。

▲ 彝族花帽子正前方的山茶花

帽子的內圈稱之為帽箍,是寬度約7釐米的海綿圈,外面包上黑色金絨布,柔軟、吸汗。繡片於帽箍之間用膠固定,帶彈簧的毛線球與繡片之間用針線縫合,在繡片下方均勻地縫上小珠子,背後縫上四串流蘇,一頂招人的彝族花帽子就完成啦,它大約要花費一個繡娘一周的時間。

▲ 彝族花帽子

▲ 彝族花帽子背面的流蘇

待哪家親戚朋友辦喜事,不管是哪個民族,不管青年老少,女性朋友都會穿戴好彝族花衣帽,男士穿上「姑爺藍」,背上弦子,前往東家載歌載舞,伴著彝族左腳調,將每一場喜宴跳成歡樂的舞會,而頭上的彝族花帽子也將給舞會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素材來源|火舞大涼山

綜合整理|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

若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更多精彩文章請看這裡!

涼山美景,為武漢打call

熱乾麵加油,西昌美味給你紮起!

宅在家裡來一場涼山「雲旅遊」吧!

待一切安好,邀您來涼山看美景、品美食(上)

待一切安好,邀您來涼山看美景、品美食(中)

待一切安好,邀您來涼山看美景、品美食(下)

節前去逛街,感受西昌濃濃的年味兒!

電影版的涼「山」,讓你收穫別樣的美!

一起看一場 涼山獨一無二的SHOW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我們

期待您是下一個!

相關焦點

  • 每日彝記|彝族舞蹈知多少
    彝族舞蹈多姿多彩,動作優美,富有濃厚的情趣和民族風格。同時,舞蹈又以特定的方式反映出彝族人民的生產方式、社會生活方式和民族遷徙、戰爭經歷等。彝族舞蹈種類繁多,現介紹各地彝區一些代表性的舞蹈。大三弦舞又叫「阿細跳月」,流傳於雲南撒尼和阿細民間的一種舞蹈。
  • 石林彝族撒尼大三弦:跳躍著的音樂和舞蹈
    彝族人稱呼姑娘「阿詩瑪」,稱呼小夥兒「阿黑哥」,今年20歲的阿黑哥黃寧是石林藝術團的一員,他一邊彈奏著懷裡的大三弦,一邊歡快地隨著節拍踢腳。黃寧告訴記者,「我從小就會跳大三弦舞,這裡的孩子一般四五歲就開始學跳舞了。」「聽見笛子三弦響,人人腳杆都會癢」,彝族大三弦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它的舞步就是三步一踢腳,按步伐變換隊形。
  • 雲南玉溪易門白沙坡彝族虎掌舞:薪火相傳 虎虎生風
    當地的者榮保從6歲開始就跟著大人們學跳虎掌舞,扮演小老虎的角色。「那時候我從老虎出場的動作學起,然後學老虎跳笙、穿花,模仿犁田、栽秧、收割等整個套路。」者榮保說,他跳的虎掌舞漸漸得到了大家認可。在2003年11月,白沙坡正式組建了一支虎掌舞文藝表演隊。從2014年開始,者榮保就擔任了文藝表演隊的負責人。
  • 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丘北彝族弦子舞
    在這片充滿生機活力的紅土地上,各民族和睦而居,創造了燦爛豐富的文化。在眾多的民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全民性並且一直延續至今的群眾文化活動當數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弦子舞。老牛擦癢、小雞掏食、蒼蠅搓腳……這些有趣的詞語是丘北縣彝族弦子舞步的名稱。
  • 第一書記帶貨來了!彝族漆器、黑綿羊亮相,高原玫瑰上架快手小店
    第一書記帶貨來了誠邀網友去觀光旅遊和前面亮相的諸多局長一樣,這也是雷波縣大杉坪村的第一書記劉友全第一次用出鏡帶貨,他直言,「對著鏡頭,還是有點害羞。但是能把美麗的大坪村和大坪村的精美特產推薦給網有,心裡也有些驕傲與自豪。」這一次,劉友全向網友們推薦的家鄉特產是彝族漆器。
  • 彌勒市可邑村:月下跳起大三弦 阿細過上新生活
    可邑村是彌勒市北部山區的一個小山村,有268戶、765名彝族支系阿細人。全村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森林覆蓋率達80%,有著360多年的人文歷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歌舞「阿細跳月」的發源地。在阿細跳月民族廣場上,在月光的照耀下,圍著熊熊篝火,全村男女老少常常與遊客盡興而歡。許多國內外的遊客慕名而至,親身感受粗獷古老的「阿細跳月」民族舞蹈的無窮魅力。
  • 【瞳畫帶你看彝州】——《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4K
    本期請欣賞《瞳畫帶你看彝州》系列短片——《中國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園》。是以彝族十月太陽曆的古曆法為主要標誌,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風情展演、民族藝術交流、群眾娛樂休閒、商業經營交流為一體,集中展示彝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彝族文化大觀園和動態博物館,它薈萃彝族文化於一園,充分體現中華彝族文化之精髓,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全中國獨一無二的中國彝族文化園。
  • 找一找你是文中彝族哪個支系?
    巍山古城(拱辰門)明代在大理這塊神奇秀美的土地上居住著40多萬彝族人民。六詔中,除越析詔由摩些蠻(今納西族先民)建詔外,其餘五詔都由烏蠻(今彝族先民)建詔。大理彝族先民在唐代建立了區域廣闊、與唐王朝相始終、臣屬於唐王朝的強大地方民族政權——南詔國,前後傳王位13代,共歷254年。為維護祖國統一,開發祖國西南邊疆作出了彪炳千秋、不可磨滅的貢獻。元末,大理彝族開始崛起。
  • 泉港區婦聯:同跳一支舞 共抒家國情
    連日來,泉港區婦聯開展「巾幗心向黨 禮讚新中國」群眾性文體活動,大家同跳一支舞,展示泉港好生活。走進山腰街道陳莊社區,《祖國你好》的旋律深情迴蕩在村子裡,這裡正在舉行「巾幗心向黨 禮讚新中國」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
  • 涼山鄉村小學校長帶師生跳鬼步舞:充實校園生活,找到幸福感
    阿說木加:語文、數學,以及體育、音樂,這些課都有在上。我當教練,帶小孩打籃球,拿過三個冠軍。此外,跟民族文化相關的一些課程活動,我也在牽頭做。澎湃新聞:「鬼步舞」在廣場舞愛好者群體中比較流行,怎麼想到引進到學校的?阿說木加:2018年9月,我調到這個學校當校長。學校距離縣城不遠,但那時學生少,只有100多人,即便加上並在一起的幼兒園孩童,也就200多人。
  • 業餘人士如何把一支舞跳好?
    一支舞跳得不好,由兩方面決定:首先,個人條件要好,包括:舞感和身體素質,舞感具有決定性。身體素質包括:身體強度、柔韌度、體型三方面構成。我為什麼說不能攀比?就光舞感這一項就千差萬別,有的天生好有的天生差;有的後天培養可以好,證明還是具備先天因素。身體方面更是千差萬別,就不說了。
  • 雲南省 玉溪市一支派克鋼筆
    一支派克鋼筆,在淘寶阿里司法拍賣平臺拍賣成交。成交時間: 2020/06/02 11:31:58206次延時參與人數:18 人報名53 人設置提醒1699 次圍觀一、拍賣標的:一支派克鋼筆。起拍價:360元,保證金:40元,增加幅度:3元。
  • 彝族女孩的火焰紅
    火紅的鑲邊百褶裙,彩繡斑斕的衣襟,高高的包頭配上玲瓏的珠飾。從還不記事的時候起,吉覺古洛就對彝族的服飾愛不釋手。「聽媽媽說,我5歲左右就特別喜歡穿民族服飾。」民族服飾寬袍大袖,彝族人一般在參加婚禮、火把節等重要儀式中才會著盛裝,日常生活裡基本不會穿。
  • 妙用「三個錦囊」 灣丘彝族鄉立足實際抓實森林草原防滅火
    近日,攀枝花市米易縣灣丘彝族鄉圍繞「確保本輪防火期不發生人為因素引起的森林火災,確保不發生人員死亡」的兩個確保目標,繪製出三張圖紙,紮實有序推進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各項工作。四川在線記者注意到,位於灣丘鄉西北部的青山村、黃龍村被標記為森林防火高危區域,「這是依據全鄉森林資源分布狀況劃定出來的,重點時段限制人為活動, 確保重點林區絕對安全。」
  • 【脫貧後的彝族年】喜德彝族老家熱鬧非凡
    彝族人民忙碌著買賣年豬、年貨,打掃環境衛生,同高遠的藍天迎接新年的到來。2020年,是值得慶賀的年份,這一年,包括喜德實現了脫貧摘帽,136個貧困村退出了貧困序列,全縣16553戶71485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奔向小康的幸福生活。而這一年,彝族老家彝族人民擇日公曆11月21日為彝歷新年日,以各種隆重的形式舉行迎接彝歷新年的到來。
  • 「彝族老家」:索瑪花開幸福來
    喜宣 攝 走進喜德縣 喜德簡介 喜德,位於涼山州中北部,是「彝族漆器之鄉」「彝族母語文化之鄉」和「彝族美酒之鄉」,被譽為「彝族老家」,全縣彝族人口和農業人口均超過90%。截至2018年底,喜德縣有49個村、6402戶、27152人尚未脫貧。2018年6月,以前鋒區幫扶隊員為主的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奔赴喜德,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
  • 威寧| 彝族古老的月琴調
    彝族是一個熱愛音樂的民族他們的音樂種類繁多 內容豐富在人類音樂的長河裡獨樹一幟月琴調就是其中最閃耀的光芒威寧彝族的月琴調和月琴相伴相生根據威寧彝族古書《懇咪數》與《剃透數》的記載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月琴的雛形月琴歷史悠久不僅在宋代《樂書》中有記載在雲南巍山彝族自治縣文昌宮橋墩壁畫「彝族踏歌圖中」也繪有彈月琴的舞者威寧彝族的月琴調內容十分豐富
  • 大涼山彝族婚禮,婚禮當天新娘被關在「雞籠裡」,新郎全程不露面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文化,而婚俗文化則是其中最具魅力的一支。彝族的婚戀奇特而有趣,舉行過「換裙禮」的少女,方可在「玩場」中與心上人結交戀愛,以及媒人說親和吃酒定親、讓新娘挨餓、親朋通宵哭嫁、向迎親者潑水、搶背新娘、洞房博鬥等傳統婚俗。
  • 楚雄彝族傳統民居裝飾圖案的象徵寓意
    石雕與木雕的不同主要是所雕刻的材質不同,所以在民居裝飾中所雕飾的部位也是不同的,楚雄彝族民居中的的木雕主要雕刻在門窗、屋簷、走欄、木柱等部位 ,石雕主要刻在屋簷、鬥拱、橫梁、窗欞、石柱、柱礎,鍋莊石等用石材建造的地方,有的還雕刻在石碑、橋梁、石碑等建築上。
  • 彝族是由虎變生而來的嗎?根據是什麼?
    相信每個地方都會有每個地方的信仰和祭拜,那麼彝族的祭拜文化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彝族祖先崇拜與前述的生物崇拜和非生物崇拜之間有相似的內容,但由於祖先崇拜在彝族人的民間信仰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此進行專題討論。彝族人的祖先崇拜大概可以分為圖騰崇拜、遠祖崇拜和近祖崇拜三個方面。「彝族人民普遍認為他們的祖先由萬物中的植物而來,或者某些植物曾救了他們的祖先才使得彝族得以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