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秦嶺山脈一路向南,經過大巴山,在閬中市河溪鎮白堡村偃旗息鼓,變成微微仰起頭就能看到頂的燕子山、鬍子山、高壁山,最後變成平坦的溼地,被構溪河擁繞。
激流與大山,千百年來是三山夾兩溝的白堡村對外交流的屏障。那時候,窮山溝裡,很多村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姑娘不願嫁到這裡來,兩井煙垣,滿目荊榛……
如今,這裡的水更綠、山更青,卻不再是屏障,而是如金山銀山照亮了村民們「兩不愁三保障」的幸福生活。
我們在2019年的爛漫春日來到構溪河畔,感受春風吹拂的白堡村。生命中這樣的一天,因為他們的故事,特別值得。
上部:清晨·溼地
曾經,一幅寧靜構溪河溼地的美景照,掛在我辦公室外的走廊。對於構溪河溼地,我早生嚮往。身臨其境,才發現照片不足以表現在緩緩流動的構溪河蕩舟所觀之景:晨光之中,兩岸綠樹青峰、阡陌交通、田園農家,仿佛穿越到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
故事一:
村裡的救護車、應急車
「趙主任,我家裡那個馬桶壞了噠……」駐村工作隊趙軍開著他自家的藍色長安車接我們入村,從閬中市高鐵站到村上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剛過「溼地明珠 生態白堡———河西鎮白堡村」的路牌沒多久,就被村民攔住了。
趙軍嫻熟地聯繫了修理人員,請村民別急,回家安心等。趙軍解釋說:「村民已經習慣有事找駐村幹部,我的車和時書記的摩託車就是村民眼中的救護車、應急車。」
南充市委宣傳部駐村幹部、白堡村第一書記時德才提醒趙軍,「我的二手摩託車就不要提了,上次雨天急著去解決山溝裡貧困戶危房改造問題,摔溝裡了。」
說話間,清晨河邊溼地美得越發驚豔。溼地綠樹成蔭,樹幹高頎又隨意曲折,仿佛是春風的傑作。野草叢生的草地上,幾隻白鵝與黃牛隨意點綴。在月亮灣,正在露營的一家人,在野餐墊上圍坐,小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
「在這裡,趙哥跳水救起過釣魚的鄉親。」時書記指著前面的河溝對我說。當過兵的趙軍在村民心目中,就是兵哥哥般的存在。他熱心、負責、正義,與大家打成一片。
「這裡是村民自己搞的魚塘、農家樂,這裡是新農村聚居點。」時德才熟絡地介紹路過的標誌性建築。
我們看到村舍色調大體統一,文化院壩、文化長廊散落其中,一些村民的家門口用石碑刻著家訓,新打造的農耕文化園特別吸睛,精心設計的文化牆繪隨處可見。行進在白堡村,一不留神,「牽著他的手,常回家走走」的牆繪直抵內心。
故事二:
切刀背山、龍眼睛咀與柳灣
「龍頭在切刀背山,在龍眼睛咀可以看見龍眼睛。龍洞在另一個山頭,是她修行的地方,冬暖夏涼!」在白堡村觀音廟做香火生意的王寶全給我講起白堡村當地流傳的故事便滔滔不絕、口若懸河。
帶著小夥伴一起回家玩的王寶全兒子一旁提醒他講慢一點、講緊要的,又熱情地帶我們上山。
切刀背山因地勢較高又有蜿蜒挺立的山脊而得名。我們沿著山路向山上走,雜草叢生,有時還需要手腳並用開路。「你看,這就是龍眼睛!」王寶全在龍眼睛咀指著兩塊巖石說。我們看到它們一隻完好、一隻被射傷的樣子,真是惟妙惟肖。待到山頂,視野開闊,可以盡享構溪河環抱白堡村的優美身姿,可以遠眺河面輕輕漂著的遊船。我們不禁駐足讚嘆,白堡村不愧為構溪河明珠。
「白堡村剛上了熱搜,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了構溪河白堡村。」時德才介紹說,前幾天南充市委、市政府官微「南充播報」邀請媒體和網友在白堡村開展「南充鄉村振興·綠野仙蹤在閬中,我們來播報」活動,路遇一群人玩穿越,有唐僧徒弟、青蛇白蛇。如今,白堡村的名氣是越來越大了。
沿著山路下山,就到了最受各地遊客歡迎的露營地柳灣。此時在溼地露營的有十多位從閬中市自駕來的遊客。正在巡查森林防火的溼地管理處主任曹新宇驕傲地說:「構溪河溼地是國家溼地公園,原生態是這裡最大的特色!」
故事三:
從養魚到煮魚的羅文安
中午我們在羅文安家吃農家便飯。羅文安與我們聊熟了,很遺憾沒有煮魚。
他說他養了11年的魚,還清了曾經被騙欠下的債,養大了孩子。為了環保,十多年前按政策不養魚了,主業務農。他家正對碼頭和停車場,遊客喜歡到他家吃飯。他們在山上採些蒲公英、薺菜、野木耳這樣的野菜,自己園子裡再摘點新鮮菜,宰殺自己養的豬和雞鴨,原生態農家菜很受歡迎。
「自己種的吃不完,鎮上什麼都能買到,吃什麼都不愁。不像以前,過節、家裡來客才能吃葷。現在為了健康不敢多吃肉。」羅大爺聽我說餐桌上的牛皮菜特別好吃,熱情地在地裡摘了許多硬要我帶回家。我想付錢,並建議他可以向來往遊客賣菜增收,他卻一口拒絕了,說:「這些菜隨便送給大家吃。我年初買的20斤瓜子和去年自己家產的90斤花生,都『拋灑』給來往客人了。」
「現在是禁漁期,不能吃河裡的魚。吃魚的話,要提前打電話在鎮上預定。」到了白堡村,給我「上環保課」的不僅有村鎮幹部,還有許多像羅文安一樣的村民。
帶我上山的王寶全邊走邊說:「這些野草雖然有些擋路,但不能燒,燒了就要罰款。」
給我介紹白堡村龍洞的羅思濤說:「我特別希望白堡村的龍洞、龍眼睛咀和溼地連片開發,但這得統一規劃。溼地要先保護起來,保護就是最好的開發。」
環保意識根深蒂固的村民,用行動守護著自己的家園。因此,杜甫描繪此處「天晴風卷幔,草碧水連池」,如今也毫不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