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89歲的乾隆皇帝,其長壽的秘密就是養生,尤其注重祛溼養脾。
祛溼這麼重要嗎?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而且溼氣特別狡猾,溼加寒為寒溼,溼加熱為溼熱,溼加風為風溼,溼加暑為暑溼。
如果體內溼氣重,又沒注意祛溼,日積夜累的溼氣就會形成溼毒,當溼毒長期滯留體內,最先傷害的就是脾胃。因為脾胃喜歡乾燥,脾被溼困,不能正常運化,又會反過來加重溼氣。這兩者互相影響。
溼氣不除,吃再多的補藥,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溼氣重,有「七看」:
1. 看形體:虛胖水腫
中醫有說「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溼」。很多虛胖的朋友其實身體並不好,稍不注意就生病了,就是因為體內水溼過重。
2. 看狀態:倦怠懶動
溼氣重往往會有一大特點「懶」,身體總是特別睏倦,懶得活動,頭腦混沌,還會有胸悶的感覺,長呼一口氣才舒服。
3. 看胃口和食慾:食欲不振
溼氣重的人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腹脹,特別難受。日常有隱隱的胸悶感,這種感覺就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似的。
4. 看大便:鬆軟黏膩
大便往往稀溏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質也很鬆軟,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衝走。人也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5. 看小便:尿頻量少
小便往往表現為多次少量,顏色泛黃,還感覺尿得不痛快,有灼熱感有時還會微微犯痛。
6. 看舌頭:寒溼苔白、溼熱苔黃
對著鏡子看看舌頭,舌體會比較胖,而寒溼的人,舌邊有齒印,苔白膩;溼熱的人舌體顏色偏紅,舌苔呈黃色。
7. 看頭部:髮膚油膩、面色晦暗
溼熱的人耳朵裡面的耳屎往往呈油狀,容易流出來。頭髮愛出油,面部皮膚油膩發亮,早晨眼皮腫,有下眼袋,面色晦暗發黃也常提示體內有溼氣。
乾隆是怎麼祛溼健脾的呢——八珍糕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羅大倫,在《陰陽一調百病消》一書中,稱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這種糕點由八種東西組成:黨參(或者人參)、白朮、茯苓、薏米、蓮子肉、芡實、山藥和白扁豆。全部磨粉後,加糯米麵和白糖,一起蒸成糕。
這些東西大多是藥食同源之品,有比例的組合到一起,就成了調理脾胃的好食方。
這個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能滋補脾陰;黨參、白朮是滋補脾陽;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溼的;芡實是收澀的。整個方子有升有降,有陰有陽,平和有偏,健脾又祛溼。
八珍糕的發明者,明朝大醫陳功實說,一個脾胃虛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後,他就會身輕氣爽、元氣大增,其絕妙之處難以盡述。
八珍糕的味道也很好,當點心吃即可,無論孩子和大人,只要脾胃不好,溼氣重,都可以吃一下。
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卡片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