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只需掌握3個關鍵詞

2021-01-10 文絳

都說40不惑,我卻認識這麼一個人,已經40歲了,平時襪子還是要父母或者老婆洗,平時吵架還要老婆哄。他的老婆可謂是老媽兼保姆,也許有的女生會享受這被需要的過程,可是這樣一位生活不能自理、心理承受能力低的人,真的能為你帶來幸福嗎?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我們都要通過適當的努力,完善我們的心智,讓人生的快樂和幸福多於痛苦和悲傷。如果我們一味迴避問題,躲避痛苦,推卸責任,很容易成為拒絕成熟的「巨嬰」,甚至導致心理疾病。人並不因為你的年齡大而成熟,也不因為你的年齡小而不成熟。只有那些敢於直面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靈的成長,感受人生的快樂,過上嶄新而豐富的生活。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有什麼辦法能破解人生一連串的難題,從而迎接成功?如何才能承受痛苦和打擊,獲得健康的心理,走向幸福的人生?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美國的斯科特派克,他畢業於哈佛大學,在心理治療的職業生涯中,治癒了成千上萬的病人,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傑出的心理醫生」。這本書連續近20年佔據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單,堪稱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少有人走的路》是系列書,這一本是講述心智成熟的旅程,他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案例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完整的自律,發揮真正的愛,傾聽潛意識的召喚,從而不斷地修煉出成熟的心智,幫我們更好地解決人生的衝突和難題。

關鍵詞一:自律。解決人生問題、促進心智成熟的首要工具就是自律。

心智成熟的第一步離不開完整的自律,那自律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培養呢?自律有4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和保持平衡。

首先,自律需要從推遲滿足感開始。直面問題會伴隨著痛苦,但如果我們不去解決,問題不但不會自行消失,還會阻礙心智的成熟。自律,就是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去解決人生痛苦。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戀暫時的安逸,從「先快樂後痛苦」轉變為「先吃苦後享受」。

以心理學的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為例,研究者在每個小孩面前都放上一塊美味的棉花糖,孩子們可以立刻享用它。但如果能等上15分鐘再吃,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孩子們有的選擇一時的快樂迅速吃掉或者等不了幾分鐘吃掉,有的選擇「先吃苦後享受」的行為模式,最終等了15分鐘得到了第二塊棉花糖。十幾年後,研究者對這些小孩進行跟蹤發現,當年能夠堅持等待更長時間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也更容易獲得成就。

由此可見,自律需要我們養成推遲滿足感的習慣。這需要我們在遇到問題時,首先做到不迴避,不追求一時的安逸,而是勇敢地感受必經的痛苦;然後,積極解決問題,從而享受更大的愉悅。

除了延遲滿足感,自律還需要我們做責任的承擔者。

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美國黑人作家埃爾德裡奇.克裡佛說過: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面對問題,既要勇於承擔責任,又要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

幾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官能症或是人格失調症。神經官能症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人格失調症患者則不願意承擔原本屬於自己的責任。神經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本不應該」掛在嘴邊,所以,他們總是覺得自己能力不行,或者是不夠資格,因而缺少勇氣和個性,總是做出錯誤的判斷。人格失調症患者,常常說「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他們的行為完全是迫於外界的壓力,並不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希爾德布魯茨博士說,他們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感覺自己不能夠應付或者改變現狀,因此產生恐懼無助感和自我懷疑。

其實我們應該知道,作為成年人,一生都充滿著選擇和決定的機會。接受事實,並改變自己能夠改變的,我們就是自由的,否則,就總是覺得自己是個犧牲品,是個失敗者。

自律除了延遲滿足和做責任的承擔者之外,我們需要忠於事實。永遠要記得,一個人越是誠實,保持誠實就越是容易,而謊言說的越多,就是需要編造更多的謊言自圓其說。

自律的最後一條原則是保持平衡。而這意味著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

要讓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衝突的,需要目標和責任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這就要求我們不斷自我調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很多人都沒有選擇放棄,痛苦,是因為他們不想經受放棄帶來的痛苦。

我曾經為了想完成自己的人生地圖夢想——有一個兩個人都近距離待在一起、並彼此照顧的家。為此,我放棄了許多東西。後來,才知道「家」只滿足這一條,而無法具備愛的能力,是沒辦法經營好的。為了彼此將來都好,也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和諧的氛圍,彼此選擇和平分手。而正因為這樣的放棄,也促成了自己的反思,讓從前總覺得無聊、無所事事、放棄自我的自己,變得積極向上、愛上讀書、愛上跑步,收穫了孩子的信任、父母的理解和現在的愛。及時調整人生方向,不斷完善人生地圖,促成了我的心智逐漸成熟,變得更了解自己、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關鍵詞二:愛。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中,自律來源於人心中蘊藏的愛。

愛是自我完滿的過程。愛與非愛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就在於當事人意識和潛意識中的目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是真正的愛。愛意味著心靈的不斷成長和心智的不斷成熟。真正意義上的愛,即使愛自己也是愛他人。

首先,愛的本質是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這種自我完善意味著心智不斷成熟。這裡的愛,既是願意愛自己,也是願意愛他人。有句話,我常掛在嘴邊給孩子說,愛出者愛必返。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們只有不停的將愛給予出去,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愛,形成良性循環。

比如,龍應臺在經歷了離婚和喪父的雙重打擊之後,把愛都灌注到了孩子們身上。她從一開始問孩子「刷牙了沒有?功課怎麼樣?」到是安德烈拒絕龍應臺的關心,甚至很久才見面的擁抱也遭到了拒絕,龍應臺下決心,要認識這個18歲的青年。於是,她與安德烈通郵件來表達彼此,走近彼此,龍應臺為了消減和兒子的代溝,惡補了搖滾樂和嘻哈的知識。在了解年輕人的世界後,龍應臺也找到了幫助安德烈完善自我的方式。她不再說教,而是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分享出來,讓安德烈自己去做選擇。這樣的溝通,從一開始龍應臺嚴重的挫敗感,到後來,不僅讓安德烈更好地成長,也讓龍應臺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

由此可見,真正意義上的愛,是在長期和漸進的過程,讓自我和他人都能感覺到進步,完善自我同時完善了他人。

其次,愛需要付出努力,不斷拓寬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過程。想到的不等於去愛,愛的想法不等於愛的行動,真正的愛是行動,是一種由意願而產生的行動。

愛一個人卻沒有付諸行動,就等於從沒有愛過。為了讓愛的對象得到成長,愛需要實際行動,需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和奉獻。

比如,錢鍾書和楊絳的婚姻就是很好的例子。1942年底,楊絳創作了話劇《稱心如意》,一鳴驚人,名聲大噪。楊絳的成績讓錢鍾書既高興又慚愧。他對楊絳說:「我想寫一篇長篇小說。」楊絳欣賞丈夫的才華,決定全力支持他。為了讓錢鍾書專心寫作,楊絳建議他減少授課時間。收入少了,她就把女傭辭掉,自己學劈柴生火、燒飯洗衣做家務,經常把自己染成花臉,燻出眼淚。她盼著丈夫的書早日問世,心甘情願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富家小姐修煉成賢內助。錢鍾書每天寫完書稿,楊絳是第一位讀者,給了不少好建議。兩年後,《圍城》成功問世。在這段琴瑟和弦的感情中,楊絳付出了愛的行動和智慧。心中蘊藏愛,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的,真正的愛需要我們從自我的意願出發,付出足夠多的努力才能抵達。

第三,愛要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把愛的對象當作獨立的個體來看待,發自內心地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畢竟,愛者和被愛者都彼此獨立,並不是對方的附屬品。

詩人紀伯倫曾寫下這樣的詩句:「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我們不僅要把兒女當成獨立的個體,還要允許配偶也擁有獨立的空間。

對待愛情,著名主持人楊瀾曾說:「如果你把婚姻看作圍城,還天天蹲在門口看守著,那麼城裡的人就難免成了囚徒;如果你把城門的鑰匙交給對方,他留下來的原因是因為他願意,這圍城就成了遮風避雨的家,無論走多遠,他都會回來。」

真正的愛,彼此都葆有自我獨立性,各自進步,都積極追求人生價值。

關鍵詞三:恩典,也就是潛意識。心智的成熟離不開潛意識裡的指引,利用潛意識讓內心變得有力量。

當一個人還在乎別人說你什麼,那你一定也在潛意識裡認同別人說你的東西。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有人因為別人的讚揚而獲得自信,也有人因為遭受別人的辱罵而一蹶不振,更有人憑藉堅韌的毅力成就了一番事業,這都是潛意識帶給我們的力量。

如果我們想要變得氣場強大,內心越來越有力量,我們必須就要學會利用潛意識,因為最深層的潛意識就是我們內在的命運走向。

首先,潛意識能幫助我們解決人生問題。潛意識會通過夢境來傳遞信息,給我們啟示。即使我們的大腦處於清醒狀態,潛意識也會利用各種信息與我們溝通,幫助我們解決人生中遇到的問題。榮格說過,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

夢的研究專家艾倫·霍布森說:「夢境,是我們最有創造性的意識狀態,在某個夢境中,混亂且自然的認知元素,會產生全新的信息結構和理念。」

比如,經典科幻巨作《盜夢空間》導演諾蘭,就在訪談中提到,影片最直接的靈感,就來源於他的夢。愛因斯坦也曾自稱,夢對自己的發明幫助很大,相對論最初的靈感,也來源於小時候做的一個「星星夢」。

這些例子都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它通過各種形式向人們傳達信息,給我們正確的指引,作者稱之為恩典,它能滋養我們的成長,促進成熟。

其次,偏離潛意識的意願會產生心理疾病。潛意識常常不請自來,人類的意識會對它產生排斥,所以我們經常對潛意識視而不見,甚至摒棄它,而這往往容易導致心理疾病。

以作者遇到的一個女病人為例,她追求完美,縱使她也會因為遇到問題而生氣,但她從來不肯表達憤怒,也拒絕承認她的情緒。久而久之,出現了輕微的神經分裂症。其實,潛意識是客觀真實的,不管人們如何掩飾,潛意識都會看清真相。偏離潛意識的意願,我們內心的感受會被壓抑,也會導致心理問題。

因此,我們要聆聽潛意識的指引,讓意識的自我接近潛意識的自我,發揮出潛意識的智慧。

我們在上文講到了聽從和偏離潛意識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我們會抗拒潛意識?究竟是什麼阻礙了心智成熟?

其實,抗拒潛意識是由於我們有著懶惰的天性,或者由懶惰產生的不自信。

懶惰是一種消極的力量。我們要克服懶惰,努力掃除心智成熟道路上的障礙。

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隱藏著無窮的潛能,猶如一位沉睡的「巨人」,等待我們用合適的方法去喚醒他。我們需要把心理暗示激發潛能比作用一把鑰匙開啟扇深鎖的鐵門,我們在嘗試利用潛意識來開啟我們隱藏在內心深處大門的時候,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一些習慣。

比如從現在開始,你先檢查一下你日常生活中不在意的話語,比如把那些「不可能」「辦不到」「沒法子」「成問題」「行不通」「有困難」「沒希望」等消極的話語統統扔掉,然後把你喜歡的積極話語寫在紙上,貼在牆上,最好記在心上,逐步運用在行動上。

比如,有一個老師講述自己曾經克服結巴的習慣,其實也是運用了潛意識的力量。多年前,他看到人就很緊張,說話就很哆嗦,為了改變這個習慣,他頭腦裡一次次演繹了自己沒有結巴說話的習慣,有一天,他無意中發現,他再次和別人說話的時候,這個習慣就已經真的建立起來。

相反,當我們抗拒了潛意識,而是與之妥協,產生懶惰心理,就是潛意識再強大也依然以失敗告終。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過一篇文章叫《傷仲永》。講的是宋朝有個叫方仲永的「神童」,5歲就會寫詩,而且達到了「指物作詩立就」的程度。按說,他長大應該才能出眾。但由於他的父親經常帶他到處炫耀會客,使他不能繼續學習,智力日益走下坡路,後來神童也逐漸變成了平庸之輩。由此可見,即使天資再高的人,如果後天不勤學苦練,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

如果說天才是潛意識裡的定義,那麼成就天才夢想的則是勤奮。就如魯迅說,世界上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了。

比如,拿郎朗的成功來說,如果僅僅是父親最初對於小郎朗具有音樂天賦這一認識,而沒有郎朗父親對於音樂的熱愛、用心陪伴、該打就打該罵就罵,以及那一次歇斯底裡、以死相逼的「要挾」,如果沒有這些對於郎朗的觸動,而使得郎朗勤奮刻苦練習,也就沒有今天郎朗的成功。

結束語:從現在開始,用自律、愛和潛意識一起敲開心智成熟的大門。

斯科特派克說: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督,這才是無條件而又有理智的愛。

人生苦難重重,路漫漫未有坦途。雖然人人都有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但我們的心靈依然渴望成長,渴望成熟帶來的快樂。

人生雖然是一場艱辛的致旅途,心智成熟的旅程也是相當的漫長,但是,通過少有人走的路,了解到愛的本質,以及如何去愛,學會獨立,找到真正的自我,終將抵達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心智成熟的旅程,被稱作「少有人走的路」
    在過去整整10周的時間裡,我們一起學習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自律。在自律、愛、成長和信仰、恩典這四個部分裡,「自律」是最通俗最簡單的。2.阻礙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礙就是懶惰。3.心智成熟是一種進化,而進化過程是奇蹟,因為它顯然違反熵增的自然規律。與自然法則對抗,需要不斷努力,也必然艱苦無比。4.即便有先知的告誡,你仍需獨自前行,任何訓誡都不能免除心靈之路上的行者必經的痛苦。以第4條為例,可能人人都知道「堅持就是勝利」和「一分付出,一分收穫」,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 《少有人走的路》:因為不知心智成熟的方法,所以你會逃避成長!
    因為他們不知道心智成熟的方法。《少有人走的路》,豆瓣評分8.4,作者是美國心靈導師斯科特·派克,本書主要向我們闡述了心智成熟的方法。如今,這本書已經穿越40年,歷久彌新,備受歡迎,足以見得書中方法論的實用性,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一個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方法。
  • 《少有人走的路》譚小鴨讀書筆記
    《少有人走的路》(副標題: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專家M斯科特派克,他說所謂的心理治療,其實就是「鼓勵說真話的遊戲」。人類有潛在的欲望和憤怒(潛意識)是自然而然的事,本身並不構成問題。只有當意識不願意面對這種情形,不願意承受處理消極情感造成的痛苦,寧可對其視而不見(甚至加以摒棄和排斥)阻礙心智成熟時,才導致了心理疾病的產生。
  • 一步一步走完《少有人走的路》:怎樣才能做到自律?
    在讀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以後,才認識到自律對我們人生的意義遠沒有這麼簡單。一個有正常心智的人,首先要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人生苦難重重。這個道理越早接受越好。人生的成長就是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阻礙我們成長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對待問題的態度。遇到問題的時候,有兩種處理方式:勇敢地直面問題,我們就會不斷成長,心智逐漸成熟。
  • 如何更好地愛自己,愛家人,愛工作,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這些問題都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M.斯科特·派克。他是一名心理醫生,本書是他多年來的從醫經歷,也是他和患者治療的心得。他認為這些問題都是與心智成熟有關係。也可以說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迴避問題,逃避痛苦。
  • 心智成熟之旅:推遲滿足感,自律的原則之一
    不像哲學篇再贅述為什麼要學習的原因了,今天我們直接交流為什麼心理篇第一部來學習《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第一,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也是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通俗」和「偉大」既讓我們值得學習,又讓我們願意學習。第二,這本書的作者斯科特·派克,被稱為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
  • 凡事不強求,往往是心智成熟的體現
    一個人心智成熟的表現是什麼?是實現了自己的金錢自由還是擁有可以自己決定事情的能力?對於心智成熟每個人的定義都不盡相同。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是我認為最能夠去衡量一個人是否心智成熟的一個標準。如果能夠做到對任何的事情都不去強求,盡人事,聽天命。
  • 豆瓣8.4《少有人走的路》:你我都可做到的通過自律解決人生難題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國最傑出的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心理學著作,受無數名人推崇,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佔據20年,創下出版史上奇蹟。為什麼這本書如此受人歡迎?因這它幫助讀者解決了人人要面對的一個簡單而現實的難題:在苦難重重的人生旅程中,我為什麼走得這麼艱難?我怎樣才能走在心靈自由的通道上?
  • 「餘生,找一個心智成熟的男人」
    其實有一點很重要,你的伴侶,尤其是一個男人一定要心智成熟。女孩子可以稍微幼稚一點,但是男人還是要心智成熟。跟一個幼稚的男人在一起,你結婚後等於是養了兩個孩子,你本來希望他可以在婚姻裡為你保駕護航,結果呢,他不僅不為你著想還成了一個甩手掌柜。你會很累,跟一個心智不成熟的男人在一起你要幫助他成長,真的很累。
  • | 怎樣成為心智成熟的人
    世界有很多醜惡的地方,很多人也並非是善良的,你生不生氣這種情緒也不是完全受你的主觀意志控制,朋友之間能和諧相處的都少之又少、更遑論什麼無私幫助。於是很多人踏入社會之後,會感覺自己的世界觀被顛覆了,感覺對這個世界很失望。
  • 我們來說說:男人心智成熟的表現有哪些?
    我們直接進去話題,心智成熟的男人。一、心智成熟的男人,不會隨隨便便的生氣,不會遇到點小事就會生氣不知所措,計較這個計較那個。作者之前在文章也寫過,怎麼控制自己的脾氣。有時候看讀者可以去觀看一下。二、不同性格的人對成熟的定義都不一樣,不過有幾點都是相同的。
  • 三個關鍵詞,看鳳中皇清遠雞的品牌引爆邏輯
    筆者將通過三個關鍵詞,挖掘其背後的邏輯性,為關注健康和食品行業的讀者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一:吃得健康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很多行業按下了加速鍵。同時,長期禁足或者宅在家中的人民需要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和飲食健康管理。 而隨著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升級,健康飲食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消費升級。
  • 關於心智成熟的十幅邏輯圖:人的成熟真的與年齡無關
    人的成熟,並不是到了一點年齡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的成熟其實與年齡無關,有很小就懂事成熟的人,就像小蘿蔔頭,幾歲的孩童就能懂得父母的不易和艱辛,就算自己餓著也要把事物留給母親;而有的人,及時年齡很大,也只不過是「巨嬰」,一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為他操勞一輩子,最後還各種虐待父母。
  • 天然呆測試:測你的心智年齡是幾歲
    微信號:HHZZBOBO(長按複製)歡迎給我留言 心智年齡是指你的心理活動的健全程度確定的年齡,有人表面上和成年人無異、內心卻還是個孩子,有人心理老早就成熟、內心「白髮蒼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測測看,你的心智年齡究竟是幾歲。下面總共有10道題,每一題的答案都代表一個形狀,請計算在你的答案中,哪個形狀最多,然後對照下面解答。
  • 上山儘量不要走野路 這兩年野豬越來越多野豬夾越來越少
    鳳凰山管理處執法中隊裘隊長也說,這兩年野豬夾確實少了很多。  「一來是我們對野豬夾的管控越來越嚴,如果有人放野豬夾,一旦發現,肯定要處罰,另外我們的山林分隊每天都在山上巡邏,一發現野豬夾就及時清理。」  蕭山公安110指揮中心說,今年以來關於野豬的出警記錄只有兩次。一次是7月24日,湘湖路36號附近發現一頭腐爛的野豬屍體。
  • 教師資格證42個常考關鍵詞全梳理,請領走!
    所以可以配合一些關鍵詞或聯想組詞來記憶,比如巴普洛夫的狗、西蒙交的智商稅、艾賓浩斯老忘事......不過確實很多外國教育家的理論和名字都比較生僻,這些次要知識點,建議大家多閱讀,形成記憶。 01 常考人物與標誌關鍵詞 桑代克 —— 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 維果斯基 —— 最近發展區 廖世承 —— 我國編寫第一本《教育心理學》 勞倫茲 —— 印刻現象/關鍵期 皮亞傑
  • 走好選擇的路,別只選擇好走的路
    楊絳先生說:走好選擇的路,別只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人生這一條路,充滿了困惑,焦慮,難過,困苦,開心,幸福等一系列情緒。有的人從出生就伴隨著富貴,有的人從一開始就要面臨各種各樣的治療。人生這條路應該如何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又該如何選擇。
  • 成熟女人是什麼樣子的?四個標準
    成熟,本身就是一種氣質,是一種自然且從內而外流露的氣質。一個女人最珍貴的東西,從來都不是姣好的面容、傲人的身材,而是擁有獨屬於自己的精彩的一片精神世界,翩翩起舞。而成熟,則能使得她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是人們對於成熟常常有著誤解,認為成熟是圓滑、成熟是世故,其實那不過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
  • 「嘴笨」的職場人太吃虧,學會說話,只需這6個關鍵詞
    有很多人為自己的「嘴笨」而煩惱,卻不知道,只要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任何人都可以訓練出卓越的溝通能力。我國營銷領域的大神級人物孫路弘在《說話的力量》一書中,提出了一整套系統的訓練方法,對我很有啟發。對照自己在說話中常犯的毛病,我覺得其中有6個詞最為關鍵。我們只要在日常對話中,注意把握這6個關鍵詞,提升的效果就會非常明顯。
  • 夢見騎自行車路不好走是什麼意思 夢見騎自行車路不好走有人推是...
    夢見騎自行車路不好走是什麼意思打算出門的人夢見路不好走,建議遊伴太多,改變行程延期回來。懷有身孕的人夢見路不好走,預示生男,秋佔生女,動土損胎小心。創業的人夢見路不好走,代表人事失和氣。調整一下可望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