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怎麼養,三個方面來幫你
黃顙魚,是一種非常優質的魚類,魚肉鮮美,刺少,含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即使是在今天這種技術比較發達的時候,也是供不應求的狀態,它們還是一種以肉食為主的魚類,小魚、小蝦這種基本都是它的食物,而且一些水生的昆蟲也逃不掉,不過這種習慣並不固定,而是會隨著季節變化,所以我們在養的時候也不是那麼容易,要是照顧得不好,可能會出現生長緩慢的情況,下面就來給大家說一下基礎的辦法。
首先是建造一個合適的池塘,它們對氧氣以及環境的要求比較高,要是氧氣這上面供應不好,很可能會出現大面積的死亡,水質要有保障,水源足,不可以出現斷水的情況,不管是進水還是排水都要足夠的便利,面積最好是在2畝到5畝之間,地下的淤泥深度在10到20釐米就可以滿足要求,而且在進水口我們還要記得用過濾網套住,避免有其他的生物通過這裡對它們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
第二是放養前的準備工作,消毒育餌料。這個對後面的生長也是有很大的作用,在半個月之前我們就要開始進行,把整個池塘裡的水給排出去,先暴曬兩天,接著在裡面撒上足夠數量的石灰或者是其他的消毒液,基本保證能殺死大部分的有毒生物,這樣的狀態要持續一個星期左右,然後在往裡面注水,水的深度在80cm即可,然後就是先給它們培養出豐富的餌料,就是往水裡倒入已經完成發酵的動物糞便,在等一個星期,就會很明顯地發現裡面出現了不少的浮遊生物,此時在放入魚苗是最合適的,我們人工地為它們創造出合適的條件。
餌料的管理和投喂。在最開始我們是不需要給它們餵任何東西的,因為此時池子裡的浮遊生物已經能夠滿足它們的攝食的要求,畢竟魚苗期用其他的飼料遠沒有這個合適,然後我們就可以將購買的肉食經過攪碎,投放進去,可以在裡面加入10%的鰻魚,或者是甲魚,這種能夠比較好的激發食慾,為了方便對餌料進行管理,我們可以在池塘邊上設置專門的飼料臺,每次就直接把餌料放到這裡面,一天兩次即可。
等到生長到五釐米之後,我們可以在食物裡面加入20%到30%的豆粕一類的東西,而這個投餵的數量是需要根據魚的數量,以及溫度的變化來改變,例如水溫在20℃以下時, 投餵量為魚體重的1%~3%, 水溫20℃以上時, 投餵量佔魚體重的4% ~ 6%。
基本做好這三個問題就能把它們養得不錯,當然這個也僅僅是能夠保證養殖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死亡,要想真的能夠養到優質,光這些是不夠的,還有很多的小細節需要我們去注意,而且不同的地方養也是有區別的,不可以完全的按照別人的經驗來,自己要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進行摸索,加入自己總結出的個人經驗,才能得到優質的魚,同樣自己也不要覺得這個過程辛苦,要在這個裡面找到不一樣的樂趣,然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