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乍起,冰封一池凍水」。逐漸步入凜冬的不只是當前的天氣,還有如今的樓市。
今年以來,疫情之下的中國樓市,呈現出了一番反常規的景象。如今在北上廣深這樣的超一線城市,房價依然堅挺,甚至有些豪宅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而在廣大新一線,甚至是二線城市,樓市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這樣的市場表現,也催生出了一些救市的留言,例如說這段時間就有傳言稱北方多個城市有「取消限購」的苗頭,但這種不切合實際的傳言,大家權當笑話聽聽就可以了,但有一個事實必須承認,那就是在「因城施策」的大方向下,很多城市已經按耐不住調控的那隻手了。
以前,降價是層窗戶紙,開發商不願意輕易捅破,不管促銷手段多麼花樣繁多,也咬緊牙關絕不鬆開降價的口,因為降價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沒有哪個開發商願意因為售樓處被砸而上熱搜。但如今,隨著市場風向急轉的當下,各種攬客的招數及噱頭已經難以奏效,降價這層窗戶紙不得不被捅破。
哈爾濱打響降價第一槍
據澎湃新聞報導,哈爾濱市近期將印發《關於疫情期間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相關政策的通知》,推出14條房地產扶持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條:對新建商品房銷售下行壓力較大的區及縣(市),及時通報本地新建商品房庫存量、銷售量和下行壓力等情況,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根據市場情況,採取打折促銷、團購等方式讓利銷售新建商品房。
這也開了地方政府鼓勵房企降價讓利的先河。對於樓市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大震動。畢竟哈爾濱是省會城市,樓市行情再不濟,也絕非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如今,官方放下身段,主動cue開發商降價促成交,更是讓人意識到,樓市降溫已成定局。
降溫的不只哈爾濱一個城市,樓市行情的蕭條是整體性的。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保持平穩回落態勢。而青島10月份也出現了新房、二手房價格均「走低」的態勢: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2%,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4%。本應是銷售旺季,但是卻沒給房企的年報添多少彩。
人口外流庫存壓頂成主因
這次政策主動降價,可能讓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但就城市來說,出現在東北的哈爾濱,而一點也不讓人感到吃驚,因為就這座城市來說,實在是想不出能夠支撐其高房價的理由了。
而此次降價,也跟人口外流和庫存壓力有很大的關係。
和整個東北地區的情況類似,哈爾濱本地的人口也在不斷流出,尤其是年輕人,「往南飛」已成一個明顯的趨勢。
哈爾濱的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末,其戶籍總人口961.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5.9萬人;2016年末微增0.7萬人;2017年末比2016年末減少7.1萬人;2018年末比2017年末減少3.5萬人;2019年末戶籍總人口951.3萬人,比上年減少0.2萬人。
與此同時,哈爾濱經濟發展增速也已經掉隊。2019年,哈爾濱的GDP為5249億元,人均4.88萬元,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墊底,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萬元,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但是,伴隨著老百姓消費需求的疲軟,哈爾濱政府賣地的熱情卻依然高漲。同策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僅今年前三季度,哈爾濱住宅用地成交規模已超過800萬平方米,較去年全年漲幅超過50%。這樣的賣地節奏,直接導致了樓市高庫存的出現。
青島會是下一個嗎?
人口外流和庫存壓頂的現象,在當前的青島同樣存在,如今隨著南方多個城市的崛起,很多青島的畢業大學生甚至是本地人,開始選擇走出去,去杭州、去深圳,去廣州,而不是繼續選擇在青島,統計數據顯示,青島去年人口淨流入只有10萬人,這其中真正的人才能夠多少呢?我們不得而知,但從滿大街的東北大碴子味的普通話,我們似乎可以看出有些端倪。
另一方面是樓市的庫存,儘管官方一再的否定庫存數據的存在,但我們也得不承認,如今的青島其實承擔著很大的庫存和空置壓力,主城區或許還好一點,且看看西海岸新區和高新區雲,更不用說即墨和膠州,巨量的庫存讓青島樓市承擔了太多的壓力。
在如今「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下,或許下一個主動降價的城市就是青島了。你覺得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