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工匠在拉坯車間內工作。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河東村,蔚州青砂器第五代傳承人——王龍磊和工匠們正在燒制青砂器。蔚縣青砂器製作是「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原材料為本地稀有的「坩子土」,手工制坯,全程13道工藝,再以1600度左右的高溫燒制而成。青砂器要經過捏制和燒制,捏制分別為碾篩矸子土、和矸子泥、揉矸子泥、捏制青砂器、晾曬坯子;燒制分別為打籠盔、點火、裝爐、看火、出爐、驗質打包。 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
工匠在拉坯車間內工作。 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
工匠打開籠罩準備取出燒制好的青砂器。 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
6月27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河東村,蔚州青砂器第五代傳承人王龍磊(右)正在燒制青砂器。蔚州青砂器在當地已經有300年歷史,是以當地特有的坩土、煤為原料,經過制壞成型再高溫燒制而成。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砂器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現僅存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兩家燒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產量越來越少,這一種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境遇。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6月27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河東村,蔚州王氏家族青砂器的工匠們正在燒制青砂器。蔚州青砂器在當地已經有300年歷史,是以當地特有的坩土、煤為原料,經過制壞成型再高溫燒制而成。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砂器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現僅存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兩家燒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產量越來越少,這一種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境遇。 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6月27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河東村,蔚州王氏家族青砂器的工匠們正在燒制青砂器。蔚州青砂器在當地已經有300年歷史,是以當地特有的坩土、煤為原料,經過制壞成型再高溫燒制而成。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砂器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現僅存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兩家燒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產量越來越少,這一種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境遇。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6月27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河東村,蔚州王氏家族青砂器的工匠們正在燒制青砂器。蔚州青砂器在當地已經有300年歷史,是以當地特有的坩土、煤為原料,經過制壞成型再高溫燒制而成。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砂器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現僅存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兩家燒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產量越來越少,這一種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境遇。 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