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河北非遺:蔚縣古老的青砂器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6月27日,工匠在拉坯車間內工作。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河東村,蔚州青砂器第五代傳承人——王龍磊和工匠們正在燒制青砂器。蔚縣青砂器製作是「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原材料為本地稀有的「坩子土」,手工制坯,全程13道工藝,再以1600度左右的高溫燒制而成。青砂器要經過捏制和燒制,捏制分別為碾篩矸子土、和矸子泥、揉矸子泥、捏制青砂器、晾曬坯子;燒制分別為打籠盔、點火、裝爐、看火、出爐、驗質打包。 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

工匠在拉坯車間內工作。 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

工匠打開籠罩準備取出燒制好的青砂器。 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

6月27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河東村,蔚州青砂器第五代傳承人王龍磊(右)正在燒制青砂器。蔚州青砂器在當地已經有300年歷史,是以當地特有的坩土、煤為原料,經過制壞成型再高溫燒制而成。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砂器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現僅存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兩家燒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產量越來越少,這一種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境遇。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6月27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河東村,蔚州王氏家族青砂器的工匠們正在燒制青砂器。蔚州青砂器在當地已經有300年歷史,是以當地特有的坩土、煤為原料,經過制壞成型再高溫燒制而成。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砂器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現僅存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兩家燒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產量越來越少,這一種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境遇。 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6月27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河東村,蔚州王氏家族青砂器的工匠們正在燒制青砂器。蔚州青砂器在當地已經有300年歷史,是以當地特有的坩土、煤為原料,經過制壞成型再高溫燒制而成。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砂器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現僅存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兩家燒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產量越來越少,這一種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境遇。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6月27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河東村,蔚州王氏家族青砂器的工匠們正在燒制青砂器。蔚州青砂器在當地已經有300年歷史,是以當地特有的坩土、煤為原料,經過制壞成型再高溫燒制而成。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砂器市場需求越來越少,現僅存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兩家燒制青砂器的作坊,且出產量越來越少,這一種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境遇。 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相關焦點

  • 探訪河北非遺:蔚縣古老的青砂器 (1/10)
    探訪河北非遺:蔚縣古老的青砂器 (1/10) "← →"翻頁
  • 探訪河北非遺蔚縣祖傳五代青砂器燒制過程 (1/5)
    探訪河北非遺蔚縣祖傳五代青砂器燒制過程/5) "← →"翻頁 6月27日凌晨,河北張家口蔚州青砂器王氏家族第五代傳承人王龍磊和工人們正在一起燒制青砂器
  • 感受河北非遺:蔚縣古老的青砂器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蔚縣青砂器是當地傳統民間手工藝器皿,歷史悠久,俗稱砂鍋、砂壺、砂吊等,是熬中草藥、燒水、做飯、煮肉、熱酒的上好器皿。河北張家口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帶是蔚縣青砂器的發源地。當地山上有豐富的天然瓷土,其土質有黏性,細膩、柔軟、可塑性強,俗稱「矸子土」,是製作青砂器的天然資源。
  • 河北非遺:蔚縣青砂器
    坐落在壺流河流域的河北省蔚縣,歷史悠久,文化廣博,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砂器盛產於此,是當地傳統民間手工藝器皿,歷史悠久,俗稱砂鍋、砂壺、砂吊等,是熬中草藥、燒水、做飯、煮肉、熱酒的上好器皿,已有500多年歷史。
  • 蔚縣青砂器1400度高溫燒制而成,明清時期為皇上所用而聞名天下
    為了拍攝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蔚縣青砂器,早幾年我多次赴蔚縣拍攝。蔚縣的傳統手工藝青沙器製品,歷史悠久,燒制技術代代相傳,精益求精。早在明清時期,皇宮裡為皇上、大臣熬煎中藥用的就是蔚縣砂壺而聞名天下。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帶是蔚縣青砂器的發源地。青砂器用當地特色的坩土為原料,以獨特的複雜工藝程序制胚燒制而成,經過1400攝氏度高溫燒制而成的,這種土有砂性,細碾過濾後,細膩、柔軟、可塑性強,具有單一配方成型的特性。砂器所含成份配比較均勻,沒有異味。蔚縣砂器造型樸素大方、輕巧,通常比其他地方的砂器要薄。
  • 【張垣瑰寶】蔚縣青砂器製作技藝
    蔚縣青砂器製作技藝屬傳統手工藝,其產品按不同用途分為砂鍋、砂壺、砂銚等器皿,以用途廣泛、性能特殊而久負盛名,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傳,在5000多年前,蚩尤被黃帝打敗,逃到蔚縣境內,由於又飢又餓,他挖了塊泥捏了個鍋的模樣放在火上就燒成了青色的砂器東西,往裡面盛上水就可以做飯。這是蔚縣最早的青砂器的傳說。
  • 蔚縣非遺-手工青砂器,從輝煌到沒落
    青砂器-砂鍋現在,市面上很容易就能買到青砂器,但是往往和我們所說的青砂器不是同一種,蔚縣的青砂器成品灰中發藍,表面觸感有顆粒感它不漂亮,但是便宜而實用,曾是我們普通家庭最佳的廚房選擇,它歷史悠久,據說早年間,很多蔚縣的作坊都有著眾多的學徒,一部分跟隨者師傅燒制,一部分或是人背或是車拉,到張家口周邊的很多城市去售賣,銷量很是不錯。
  • 蔚縣青砂器——瀕臨失傳的手工藝
    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一帶是青砂器的發源地,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蔚縣西北山有一種豐富的天然瓷土,當地俗稱矸子土。此土有粘性,細膩、柔軟、可塑性強,是製作青砂器的天然資源。 蔚縣青砂器是用純手工的傳統製作工藝,其製作過程比較精細。
  • 百年蔚縣青砂器浴火重生
    雖已入春,但河北省西北部的蔚縣仍寒冷如冬。凌晨4時許,寒星閃爍,氣溫極低,張家口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65歲的王啟傑,摸著黑點火、和泥、揉泥、捏坯,和兒子及工匠們開始青砂器的燒制工作。   後來蚩尤到了別處,又用泥土捏鍋,結果都未燒製成功,原來蔚縣境內的土不膠不粘,不沙不板,最適宜捏制青砂器。   蔚縣生產青砂器歷史悠久,燒制技術代代相傳,精益求精。至明朝初年,一位在朝為官的蔚縣人把這種器皿作為珍品送進宮內,深受朝廷的讚譽,從此,蔚縣青砂器聞名天下。   「蔚縣青砂器造型樸素大方、輕巧, 通常比其他地方的砂器要薄。
  • 傳統手藝「蔚州青砂器」的第五代傳人
    說起河北蔚縣青砂器,也許很多人還陌生,這是傳承於北方的傳統手工藝品。初創雖無確切年代記載,但明清以來,京城皇宮裡就用這裡生產的砂鍋、砂壺為皇上煎熬中草藥,供名門望族人家沏茶、做飯。這些青砂器造型樸素大方、輕巧耐用,具有煮食品和藥物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特點。在蔚縣白河東村的王龍磊一家,祖輩製作青砂器,到現在已經是第五代傳人了。其原材料為本地稀有的「坩子土」,手工制坯,全程13道工藝,再以1600度左右的高溫燒制而成。
  • 張家口蔚縣打樹花:火樹銀花慶新年
    長城網2月18日訊(記者 劉瀾瀾)到蔚縣的暖泉古鎮,就不得不提打樹花。打樹花是河北省張家口蔚縣暖泉鎮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具有特色古老節日社火,至今已有500餘年歷史。打樹花第十三代傳承人王德向記者介紹,打樹花就是把生鐵加溫到1600攝氏度,融化成鐵水,用木勺把鐵水撒到城牆上,當炙熱的鐵水遇上冰冷的城牆,瞬間迸濺出萬朵鐵花,形成火樹銀花的壯觀景象。
  • 河北蔚縣打樹花,鐵水潑牆最震撼的民俗表演
    會後,北京的資深記者於風琴老師帶我去河北張家口市的蔚縣參觀考察,從北京出發,經京藏高速(原八達嶺高速)東花園出口,走康祁公路(延慶康莊至蔚縣祁家皂),驅車約220公裡大約2.5小時抵達蔚縣。所到之處,令我耳目一新,記憶深刻。
  • 蔚縣剪紙:演繹指尖上的精彩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 張青)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蔚縣剪紙又叫窗花,蔚縣很早就有過年貼窗花的習俗,民間有「寧可少吃斤肉,也得貼窗花」的說法。1月16日下午,「冰雪運動迎新春·燕趙民俗過大年」2020年河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集中走訪團來到了蔚縣剪紙小鎮南張莊,帶您一起感受剪紙風韻。剪紙藝人們正在刻制剪紙作品。記者 張青/攝用刀「刻」出來的剪紙在南張莊「剪紙侯」剪紙體驗中心,剪紙藝人們正在用一雙巧手細緻地刻制剪紙作品。
  • 打樹花 河北蔚縣看鐵匠的過年方式(組圖)
    蔚縣暖泉鎮的「打樹花」壯觀程度絕不亞於燃放煙花 古老的鎮子在過年期間有種特別的氛圍  蔚縣暖泉鎮  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西部,因鎮中心有一四季長流、冬暖夏涼的泉水而得名。「打樹花」是暖泉鎮別具特色的古老節日社火,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是用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城牆上,迸濺形成萬朵火花,因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稱之為「樹花」,其壯觀程度絕不亞於燃放煙花。後來,暖泉鎮每逢元宵佳節期間「打樹花」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打樹花也作為一項古老技藝,成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蔚縣打樹花、定州緙絲、樂亭大鼓……河北省15個項目入選第五批...
    資料片(新華社)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12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予以公示。記者從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獲悉,河北省有15個非遺項目入選,其中新入選項目5個,擴展項目10個。蔚縣打樹花。
  • 河北蔚縣:剪紙第一村裡的「剪紙」是「刻」出來的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河北蔚縣的剪紙太有名了。有名到提起蔚縣,尤其在家家戶戶都會貼剪紙窗花的年根兒下。在蔚縣,這裡有全國最大的點彩剪紙專業村和加工基地,「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的句子就寫在蔚縣的村落間。
  • 河北蔚縣小五臺山首次發現黑鸛等7種珍稀動物
    新華網石家莊6月9日電(記者鞏志宏)記者從河北蔚縣縣委宣傳部了解到,在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啟動的獸類和鳥類本底調查中,首次發現7種珍稀動物,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20只,還有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青園人文燕趙|民藝珍品 蔚縣剪紙
    剪紙作為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戰國時期就有明確記錄,《呂氏春秋》載:「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以為圭,而授唐叔虞曰:『餘以此封女(汝)。」《史記·晉世家》亦記載此事,把「剪桐」作為分封的代稱。我國剪紙流派眾多,風格多樣,安塞剪紙古樸渾厚,揚州剪紙精巧細緻,佛山剪紙瑰麗輝煌,高密剪紙靈秀動人,河北蔚縣剪紙是全國唯一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彩剪紙,它以刻為主,施以染色,飽含河北民間敦厚、陽剛、質樸的個性,被譽為「中華民族一種美麗的象徵性符號」。2006年,蔚縣剪紙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視頻]過年絕活:河北蔚縣打樹花
    [視頻]過年絕活:河北蔚縣打樹花 第一個,我們到北方——河北蔚(音玉)縣的暖泉鎮,看他們打樹花。    這獨此一家的打樹花,絕就絕在,是用熔化的鐵水潑打到城牆上,使鐵水綻放。萬朵火花,就像一棵奇幻的大樹。據說,暖泉鎮的打樹花,有300多年的歷史了。過去過年,有錢人放炮竹,沒錢的鐵匠就把爐裡的鐵水潑在牆上,圖個好看和熱鬧,可誰想到,這火樹銀花比鞭炮禮花還要壯觀絢爛,這樣一代傳一代,打樹花的絕活就流傳了下來。
  • 磁縣「鐵花火雨」炫春節 河北這三地打鐵花不容錯過!
    今年春節,河北磁縣的打鐵花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鐵花火雨」絢麗無比,近看如潑金撒銀、天女散花,遠看似金蛇狂舞、閃電裂空,遙望如漫天星辰、紅光映天,令人嘆為觀止!說起這打鐵花,河北最出名的要數張家口蔚縣暖泉的「打樹花」,除了磁縣和暖泉,石家莊井陘縣羅莊打鐵火也頗具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