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譜遙感技術在土壤重金屬含量測定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2021-01-08 農業環境科學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

來源:《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0 年 12 期

作者:劉彥平,羅晴,程和發*

單位: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摘 要

相較傳統的土壤重金屬含量測定方法,利用高光譜遙感技術對土壤重金屬含量進行反演推算更為方便快捷,且能進行大範圍的原位監測,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

本文旨在針對已有的土壤重金屬含量測定領域高光譜遙感技術應用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闡述高光譜遙感的技術原理及高光譜遙感技術在土壤重金屬測定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宏觀層面把握該領域的研究動向與熱點。

本文總結了土壤中部分重金屬元素的光譜響應特徵波段及與重金屬元素高度相關的土壤組分,從近地傳感高光譜、高空高光譜遙感、低空高光譜遙感3 種技術角度切入,論述了高光譜遙感技術應用於土壤重金屬測定的技術特徵及發展歷程,並展望了高光譜遙感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及其在土壤重金屬測定領域的發展趨勢。

發展趨勢與展望:

利用高光譜遙感技術可以建立快速、高效測定土壤重金屬元素含量的定量反演預測模型,為土壤重金屬監測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經過多年的發展,該項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理論體系不斷完善,研究體系不斷健全,但仍存在一定局限。

通過對之前相關研究的總結分析,高光譜遙感技術用於測定土壤重金屬含量的相關技術研究主要有以下發展方向:

(1)高光譜遙感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土壤中各類重金屬元素對高光譜遙感的響應機制、重金屬元素與土壤其餘組分之間的關係、重金屬與研究區域內其餘因子(如植被生長狀況)之間的關係等。當前研究主要著眼於模型方面,忽略了高光譜遙感技術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就目前各研究中得出的結果來看,高光譜遙感技術的理論基礎還不完善,僅依靠實驗數據反推而得的統計方法無法普適於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定量反演。加強高光譜遙感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有助於加深了解土壤重金屬元素與高光譜遙感數據間的直接或間接關係,或許可以改變這一困境。

(2)拓展近地傳感高光譜技術的應用範圍。將近地傳感高光譜技術的應用範圍從單純的實驗室環境拓展至複雜的野外環境,可為高空及低空高光譜遙感技術在土壤重金屬測定領域更廣闊的應用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3)廣域波譜融合使用與多種光譜技術協同研究。多光譜融合使用監測或多種光譜技術的協同監測可以有效提升高光譜遙感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有助於將高光譜遙感技術應用於環境更為複雜的研究樣點,以此拓展高光譜遙感技術的應用範圍。

(4)以無人機為載體的低空高光譜遙感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關於低空高光譜遙感技術的研究相對較少,將之應用於土壤重金屬含量測定領域將會是未來研究的一大熱點。此外,將低空高光譜遙感技術與高空高光譜遙感及近地傳感高光譜相結合,可以形成天-空-地三體複合的系統性土壤重金屬監測體系。

(5)高光譜遙感技術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就目前研究成果來看,將高光譜技術應用於土壤重金屬監測已具備了一定的可行性,雖仍不足以做到高精度的定量反演,但已可運用到實際監測中。在實際研究中,可以結合高光譜遙感技術與其他學科領域的重金屬相關研究,多學科交叉提升高光譜遙感技術的應用範圍,完善土壤重金屬汙染評價體系。

責任編輯:鄭慶祥

校對和審核:潘淑君 王農

相關焦點

  • 遙感應用中的本徵光譜感知簡介
    近年來,隨著傳感器技術的發展,通過光譜分析與成像技術的結合,高光譜遙感已可實現地物光譜和空間信息的同時遠距離探測,被認為是遙感技術誕生以來最重要的技術突破之一。高光譜遙感的發展得益於圖譜合一的光譜成像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光譜成像技術不僅對目標的空間特徵成像,同時對每個空間像元經過色散形成的幾十個乃至數百個波段的光譜進行成像。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遙感技術從遠距離採用高空鳥瞰的形式進行探測,包括多點位、多譜段、多時段和多高度的遙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強的遙感信息,能提供綜合系統性、瞬時或同步性的連續區域性同步信息,在環境科學領域的應用具有很大優越性。 遙感技術是60年代在航空攝影和判讀的基礎上隨航天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綜合性感測技術。
  • 武漢大學鍾燕飛教授團隊走進寧波市測繪和遙感技術研究院,致力自然...
    2020年12月29日,寧波市測繪和遙感技術研究院舉辦專家講座與交流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遙感信息處理研究室主任,湖北省自然資源遙感監測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鍾燕飛教授進行講座與交流。
  • 網商銀行推出「大山雀」衛星遙感技術,將在農村金融領域全面商用
    今天,代號為「大山雀」的衛星遙感技術發布,成功霸榜各大媒體。 在外灘大會上,網商銀行正式推出衛星遙感技術,並宣布將該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全面商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對此項技術的應用給予極高評價,他認為這是近年來農村信貸在技術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對於解決農戶貸款難的世界級難題,將提供可行的技術路徑。 這也意味著,中國將成為全球範圍內,第一個將衛星遙感技術運用於數字貸款領域的國家。
  • 國之實力的遙感技術
    經過三十多年來的發展,衛星遙感技術的範疇從當初的單一遙感技術發展到今天包括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在內的空間信息技術,逐漸深入到國民經濟、社會生活與國家安全的各個方面,其發展與應用水平業已成為綜合國力評價的重要標誌之一。
  • 如何利用近紅外傳感技術實現土壤監測?
    Q:如何利用近紅外傳感技術實現土壤監測? Scott Smyser:近紅外光譜法可以用於測定土壤中的氮、磷、鉀等養分。通過了解這些養分在農田間的分布,農民可以優化施肥。藉助Si-Ware的微型低成本傳感解決方案——NeoSpectra掃描儀,農民可以在現場實現這種分析,而不必把樣本再送到第三方實驗室。
  • 智慧大數據時代遙感不能缺席
    【深圳商報訊】(記者 王海榮 劉雙 實習生 張文鑫)「定位導航、遙感、地理信息、虛擬實境等產業的出現,帶動大數據產業發展。面對體量巨大、速度超快、形態多樣、真偽難辨、價值無窮的大數據產業,遙感應該如何發展?」昨日,參加中國遙感大會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稱,在大規模加快遙感大數據的應用推廣前,還需打通多條通道。
  • 評價土壤健康和測定土壤退化的敏感性和抵抗力的新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種土壤質量指標面積法,該方法基於雷達圖的面積進行,將土壤化學屬性、生物屬性和物理屬性的面積進行綜合比較。該方法區別於之前的土壤質量指標評價方法,可快速簡單比較土壤各項參數和土壤整體的變化。本文同時提出了對退化土壤的抵抗力和敏感性的測定方法,建議採用SOC降低的程度方法進行測定。基於廢棄農田黑土和黑鈣土恢復過程,對SQI面積和抵抗力/敏感性方法進行了檢驗。
  • 盧奕麗、任圖生研究成果在遙感領域頂級期刊發表
    本網訊   日前,資環學院博士後盧奕麗博士和合作導師任圖生教授最新研究成果 Accounting for soil porosity improves a thermal inertia model for estimating surface soil water content 發表在遙感領域頂級期刊《環境遙感》(Remote Sensing
  • 應用電動力耦合活性炭PRB技術 的鉻(Ⅵ)汙染土壤修復
    應用電動力耦合活性炭PRB技術 的鉻(Ⅵ)汙染土壤修復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採用單一電動力修復技術和電動力耦合活性炭可滲透反應格柵(EK-PRB)技術,對鉻(Ⅵ)汙染農田土壤進行修復實驗.結果表明:電動力耦合活性炭(PRB)技術能有效地修復鉻(Ⅵ)汙染土壤;在同等能量利用率的情況下,汙染土壤鉻(
  • 肥料配施對土壤養分含量影響的研究
    作者簡介:楊麗輝(1987—),女,博士,研究方向為新型肥料與現代施肥技術本文引用格式:楊麗輝,張希子,韓建鑫.肥料配施對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J].肥料與健康,2020,47(6):14-20.農業生產中存在偏施肥等不合理施肥現象,導致肥料浪費,土壤養分不均衡。化肥在提高土壤速效養分含量和土壤供肥容量方面作用顯著,但容易導致土壤酸化。
  • 土壤修復刻不容緩 監測檢測儀器少不了
    而土壤是我們賴以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種物質。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建設速度較快,工業化發展的同時帶來了較為嚴重的土壤汙染問題,在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人們對自身健康情況的關注度也在相應增加,而隨著國家環保監管加強、打造和諧社會的情況下,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得到了重視,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今天,小編就從土壤監測檢測儀器方面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 「創新達人」馬磊:衛星遙感技術讓生產生活更智慧
    正是由於這樣的特點,遙感的應用從軍事和科研領域逐步推廣,應用到社會和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軍事、農業監測與估產、地質礦產勘探、自然資源調查、地圖測繪、環境監測以及城市建設和管理等。來自南京大學的馬磊致力於遙感技術的研究,精進科技助力發展。面對對象,遙感科技生活馬磊主要從事面向對象高分遙感圖像處理、中分遙感時間序列分析、GIS應用等研究。
  • 解析度高的生態環境遙感調查報價
    解析度高的生態環境遙感調查報價,企業落戶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依託東協和北部灣經濟發展優勢,服務輻射全國和越南、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監測報告輸出模塊,用於根據所述水質參數濃度值圖像,構建水環境遙感監測質量報告。
  • 拉曼光譜的原理以及應用範圍_冉盛網
    拉曼光譜儀那麼,拉曼光譜到底能應用在哪些領域呢?在化學中,催化劑本身和的拉曼光譜可以提供關於表面物質的結構信息,也可在催化劑製備過程的實時分析。同時,拉曼光譜法是工作電極/溶液界面的結構和性能可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的問題的電化學界面結構,和吸附反應在分子水平和施加到所述電,蝕刻和電鍍技術的一種重要方法。
  • 衛星遙感技術在冬小麥種植情況監測上的應用
    圖2 主產區2019-2020年冬小麥種植分布從分布變化的空間分布圖中可以看出,冬小麥種植面積減少區域主要在華北地區河北省、山東省一帶,原因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規劃將河北省部分耕地調整為生態用地,且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區等低產地塊逐漸退出小麥生產
  • 伊寧市手持式土壤水分儀歡迎諮詢
    可攜式土壤水分測量儀具有低功耗、便於攜帶、性價比高的顯著優點,能夠直接讀出土壤的體積含水量。避免因土壤因素造成的經濟損失,同時可以以檢測數據為依據實現精細化的生產管理,提升材的種植產量和品質。發展材的種植產業我們還需要通過精耕細作來提升土壤的品質,使用土壤水分測定儀等檢測儀器對土壤進行檢測分析和指導。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遙感技術、農業、人口遷移)
    土壤D. 機械化3、在農業方面,運用遙感技術能夠( )①監測耕地變化②調查作物分布③估測糧食產量④跟蹤產品流向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B、A精講精析:(1)分析糧食產量上升的原因。
  • 新方法提高遙感影像地物識別能力—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工程師孔祥兵團隊與武漢大學教授舒寧團隊合作,對目前高光譜遙感影像定量分析和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 廢棄生物質水熱炭化技術及其產物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進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生物質炭化技術是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新興技術。它主要是將生物質通過炭化固定為穩定態的炭,從而形成新型的生物質炭產品。簡要介紹了生物質炭化技術,重點介紹了農林廢棄物、餐廚垃圾、畜禽糞便、剩餘汙泥等含水率較高的廢棄生物質水熱炭化製備生物質炭的研究進展,並探討了水熱生物質炭在含有機物、重金屬及陰離子的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展望了生物質水熱炭化技術的前景。